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武则天父亲武士彟的发财史如同AB剧,哪个剧情更贴近史实

2023-12-23历史

武则天父亲武士彟的发财史如同AB剧,哪个剧情更贴近史实

王封臣

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哥儿四个,最初都没太大出息。或许家境殷实,武氏又是地方小土豪,到他们这一代,既然温饱不成问题,既然以庶族而往上走那么困难,「躺平」倒也是这些富N代经常选择的道路。所以,老大武士稜、老三士逸在家务农为本,老二士让入伍做了一名小兵。

但,千万别以为人家务农当兵是没文化的表现。其实,武家哥儿四个应该都是受过比较好的教育的,是有文化的。您看史书中记载的他们之后的表现:

「(武士稜)性恭顺,勤于稼穑……官至司农少卿……常居苑中,委以农囿之事……」「(武士逸)武德初,为齐王府户曹,赐爵安陆县公。从齐王镇并州,为刘武周所获,于贼中密令人诣京师陈武周可图之计。及武周平,甚见慰勉,累授益州行台左丞。数陈时政得失,高祖每嘉纳之。」[1]

虽然,有人认为很有可能武士稜、武士逸的晋升与武士彟后来受到唐高祖的赏识有关系。但,我们从二人做的事来看。武士稜做到了司农少卿,是从四品上的高官了,而且这个职务负责接收地方税收、经营京畿屯田等。从他「常居苑中,委以农囿之事」来看,怎么也是首都农业局局长这个职务了;武士稜更不得了了,是齐王府的僚属,被刘武周抓住了,还能偷偷给唐朝送献灭刘武周之计呢。所以,要说他们没有文化,是不可能的。

武士彟像

而老小武士彟从小便表现得很突出,他「生而圣知,幼而聪达」、「常有大节、罕营小方,志立功名,而不求苟得,心重气侠,而动循常宪。」他的这种优秀受到了父亲武华的赞赏并对其给予了很大的希望,他对儿子们说过:

「吾家累仁千祀,积德重叶,余庆所及,宜在子孙。今观汝曹,悉王佐才也。然草创经纶之际,圣贤驰鹜之秋,腾啸而驭风云,叱咤而成功业,其在士彟耳!」[2]

虽然,这些赞誉之词是出现在武则天主持为父亲而立的【攀龙台碑】上的,难免有夸大的誉美之词。但,武士彟「家富于财,颇好交结」[3]是不争的事实。

家里那么多钱哪来的呢?除了祖上遗留下来的之外,更多是武士彟自己赚的,这样他才方便为其好交而支配。他的第一桶金来自做林苗业:「微时,与邑人许文宝,以鬻材为事。常聚材木数万茎,一旦化为丛林森茂,因致大富。」武士彟并非一心钻进钱眼儿的铜臭商贾,他一边做生意,一边仍然坚持读书,并立下较大的志向。「士彟与文宝读书林下,自称为厚材,文宝自称枯木。私言必当大贵!」 [4]

纵观历史,凡是仗义疏财者,一定容易成事,起码容易出名。所以很快,他在并州声名鹊起,便被隋文帝知道了,于是「屡加辟召」。但是不知为何,武士彟没去。当然,【攀龙台碑】上说,是一个会算命的朋友叔孙贺认为他「终居人上」,建议他「勿为事先」。而武士彟也知道「隋统将终」,「乃称疾不应」。这里颇有一些神秘色彩,或可认为是武则天为其父亲描的金。但,应该能反映出当时武士彟的名声已经被朝廷发现了的这个事实。

开皇十七年(597),汉王杨谅出任并州总管,听说了武士彟的声名,于是「迺亲率官僚,造门致礼,深加敦谕,逼令进发。」再不出仕就有点太给脸不要脸了,所以,武士彟这才被汉王举荐到了京城仁寿宫,等候隋文帝的接见。

事不凑巧,正遇上隋文帝生病无瑕搭理他,让他先暂时待在内史省「以须后命」。按照武士彟好交结的性格和商人做事的风格,这个时间不能浪费了。于是,他就在京城拜谒结交了不少达官显贵、顶流朝臣。大部分人对武士彟还是非常友好的,但最终他也碰到了非常不友好的一位。谁?尚书右仆射杨素。他对人说:「吾观武氏风骨,实有英雄之度,今太平无事,安用此人?不如除之。」

杨素像

杨素为什么腻歪武士彟以至要除掉他呢?【攀龙台碑】上虽然说:「杨素负才,耻已不若,虽外示接引,而内怀猜忌。」[5]但仅仅是嫉妒武士彟的才华,就要杀掉他。这个理由有些牵强。肯定,武士彟在什么地方得罪了杨素。也或者,杨素本就跟杨广交好,一心要扶持杨广未来即位称帝。他很可能把武士彟当成了汉王杨谅的人,而想着及早除掉一个政敌。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或可推论出一个真实的历史:做为隋文帝甚宠爱的儿子——汉王杨谅早就开始觊觎皇位了。他出任并州总管时,便有了侍机谋反之心。于是,一到并州,他便「大发工役,缮治器械。贮纳于并州,招佣亡命,左右私人,殆将数万。」[6]而武士彟在并州是个大商人,家中有钱,自然是杨谅拉拢的对象。这才「迺亲率官僚,造门致礼,深加敦谕,逼令进发。」甚至这时很可能武士彟也成为了杨谅「缮治器械」的承包商了。杨谅见武士彟很有能力,就把他推荐到朝廷为官,也想着用他在朝为自己打下一片天地。杨谅的用心被老奸巨猾的杨素识破,那能留着武士彟吗?肯定要在摇篮中将其扼杀。

这事被武士彟发觉,他「深不自安」。正这时,隋文帝驾崩。武士彟赶紧称病离开朝廷。他认为现在满朝文武都在忙着文帝丧事、新君登基,谁顾得了自己?但,杨素仍然没有忘记他,想要构陷治罪。幸亏武士彟得到了这些日子交下的那些高官的暗中帮助,这才得以幸免。隋炀帝登基之后,汉王杨谅果然造反了。当然,最终被杨素领兵镇压。武士彟深知其中厉害,于是他「既脱网罗,深自隐匿……龙蟠凤戢者久之」,来了个潜龙勿用、以待天时。

以上我们所描述的是武士彟发财史的 A剧本 ,也基本是【攀龙台碑】讲述的武士彟的人生轨迹。

但是,近世有些学者却认为武士彟是一个投机商人,他的发迹完全是他投机钻营而来的。以结果而后推,便会得出另一个顺序的B剧本:

既然武士彟是因为卖木头而发的家,那么为什么我们看当时什么地方需要木头?哎,有了!隋炀帝即位之后,马上就在大业元年(605)大兴土木,营建东都洛阳。为什么营建东都?在后文我们还会详细地介绍。总之,这是隋炀帝即位后的第一件重大工程,杨广命尚书令杨素和纳言杨达(武则天的外祖父)两位宰相分别担任此项重大工程的正、副使。

好了!故事逻辑通了!

身在并州文水的武士彟是一个精明的生意人。但他不满足自己卑微的商人身份,也想投机官场,由富而贵。他看到隋炀帝营建东都,必然需要大量的木材,立刻发现了投机门路。于是,武士彟就跟合伙人许文宝一起,先种树,树长大了,变「以鬻材为事」,贩卖到东都。正巧,他的父亲武华当时或之前为东都洛阳郡丞,总之在洛阳是有很多人脉关系的,帮着儿子疏通关系。于是,武士彟来到洛阳结交了很多权贵。很有可能在这个时候,武士彟结交了杨达,也得到了杨达的青睐。这样,也为后来武士彟娶了杨达的女儿打下了基础。

隋东都模型图

通过结交、疏通关系,武士彟和可能成为了营建东都的木材供应商,因此「家富于‘材’」!注意!为了使故事逻辑更合理,他们认为史书上的「家富于财」很可能是「家富于材」的讹误。

但,由于武士彟出色的商才,大把大把的收入,招致杨素的妒忌,于是这才想除掉武士彟。

武士彟同样因为自己结交的官员人脉网得以脱身,从此「深自隐匿」。

AB俩剧本的结局是一样的,但中间的道路有很大差别,而凸现出来的武士彟也有较大差异。A剧本中的武士彟更加励志一些,通过自己努力,名声斐然,被汉王举荐,到长安谋官未遂,蛰伏待机。而B剧本中的武士彟则更带着投机商的色彩,处处算计钻营。最后颇有一点机关算尽太聪明,差点坏了卿卿性命,看完这段历史,都想说句「该」的感觉。

人们常说一句话:「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也对,也不对。说对,是因为确实每个人都可以根据现存的历史资料和自己的思维模式去推演出一个自己认为的「历史真相」;说不对,是因为所有的「推演」必须是「合理的推演」,一但出现硬伤,这种推演便不能被采信。毕竟历史资料是有限的,谁也无法完全复原当时的历史。只要你的「推演」有据可循,无懈可击,便可以被认作「一说」而存在。这也是历史学存在的一个重要意义。

我个人对B剧本不大认同,因为它基本都是一个观点定下后的倒推。他首先要推翻【攀龙台碑】的记述,人家记得很清楚,武士彟到了长安,在那里得罪的杨素。你非要说武士彟到了洛阳,在那里得罪的杨素,没有证据啊,或者说证据就是你所认为的武士彟成为了营建东都的木材供应商,但这一点同样没有依据,起码两唐书、【攀龙台碑】、【太原事记】等资料上都没有记载。那么,现在,我们到底是更相信有资料可依的A剧本呢,还是更相信史学家的假说B剧本呢?

反正,我个人认为武士彟的发财史大概率就是按A剧本发展的。至于说武士彟经商有没有投机行为?投机对于一个商人来说,太正常不过了。不必带着讽刺味道地去给武士彟贴标签,只因为他是武则天的父亲吗?

话说回来,甭管AB剧本哪个是武士彟的真实历史,但他们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历史那就是武士彟确实得罪了杨素,杨素也确实想要加害武士彟。等到武则天登基之后,曾禁锢杨素及其兄弟子孙,说他们是逆臣家的子弟,不允许他们担任京官和侍卫。或许,真实原因在此。

[1] (后晋)刘昫【旧唐书】卷五十八 列传第八

[2] 此段上述援引(唐)李峤【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帝碑】

[3] (后晋)刘昫【旧唐书】卷五十八 列传第八

[4] (宋)李昉等编【太平广记】卷第一百三十七一【武士彟】引【太原事迹】

[5] 以上两段皆援引(唐)李峤【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帝碑】

[6] (唐)魏徵主编【隋书】卷四十五 列传第十 文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