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蒙古骑兵的传统规矩:若抢回战友尸首,可获死者的女人和全部牲畜

2023-12-23历史

前言

在古代的战场上,士兵的生命似乎并不值钱。成吉思汗却为他的蒙古铁骑制定了一条特殊的军规:只要能将阵亡战友的遗体带回家乡安葬,这名士兵就能「继承」战友的全部财产和所有女眷。

这似乎有悖常理,一名普通士兵怎能因搭救战友尸首而获得如此丰厚的「回报」?然而这条看似荒谬的军令,却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蒙古族特有的价值观,也折射出成吉思汗那种近乎疯狂的用兵理念。

士兵之死,亦足珍视

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落后,开始了他那著名的数十年征战。每一次远征,成吉思汗都会派遣使者向各部族传达他的军令。

1206年,成吉思汗在游牧民众的支持下,在斡难河之地正式称汗,建立了著名的蒙古汗国。从那时起,这位野心勃勃的领袖就开始了他的一生征战。

在一次出征前,身经百战的成吉思汗突然向手下颁布了一条令人不解的军令:只要有士兵在战场上将阵亡战友的遗体带回家乡安葬,这名士兵就能够「继承」死者的一切财产,包括其妻妾、牲畜、钱财等等。

蒙古士兵听闻此令,无不大吃一惊。在那个骁勇善战的年代,士兵的生命似乎并不如身上的战马、弓箭值钱。常年征战的蒙古铁骑很清楚,他们的下场无非就是英勇战死沙场,被遗弃在异乡他里。没人会在意一个死去战士的尸首。这条军令的奖励丰厚到匪夷所思的地步,让许多蒙古精锐都难以相信。

然而成吉思汗态度坚决,不容置疑。「我的战士,你们的生命同样宝贵。」这位蒙古大汗沉声对手下说,「若你能将死去兄弟的遗体带回故土,我视同你重新赋予了他第二次生命。这份恩情,理当有丰厚的回报!」

士兵重视生命,军队才能战无不胜

这一看似荒谬的举措,蕴含着成吉思汗的深思熟虑。此人为帝国打下广袤疆土的同时,也极为重视士兵生命的价值。

他意识到,如果军队内部士气低落,士兵之间缺乏信任,军队的战斗力就会大打折扣。因此,他设法提高士兵之间的内部团结性。这条令人费解的军令,正是成吉思汗独到眼光的产物。

成吉思汗认为,士兵只有视生命为宝贵,才会在战场上全力以赴、相互照应;只有让他们相信死去战友也能「重生」,他们才会百分百信任自己的战友。正是有了这种前所未闻的举措,成吉思汗的大军在13世纪的广袤欧亚大陆所向披靡,几乎无敌于天下!

应州之战,蒙古骑兵「失踪」之谜

成吉思汗这一看似怪异的军令,在300年后的明朝应州之战中发挥出了意想不到的效果。1515年,明武宗朱厚照巡视边关时,遇到了来自蒙古的鞑靼铁骑。双方人数差不多,很快爆发了一场惨烈的战争。

最终,明军以微弱优势取得胜利,蒙古军队不得不北撤。然而,在清点死伤时,明军却发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事实:整场战役中,他们仅发现了16具蒙古士兵的遗体!

这场「失踪大案」让明军统帅们又惊又惧。难道蒙古人真有如神出鬼没的本事、能神奇般避开死亡?还是有更大的阴谋?

直到有明军老兵提起,蒙古族一直流传着那条古老的军令:只要能将战死同袍的遗体带回家乡,这名士兵就能够继承死者一切财产。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些「失踪」的蒙古尸体,极有可能被友军捞走、带回故乡去了!

此事可见成吉思汗那古怪军令的独特魅力。800年后的今天,它还在影响着蒙古士兵的生死观,驱使他们不顾一切搭救战友遗体。正因士兵视生命如此宝贵,蒙古大军的战斗力与生命力才凝聚得如此顽强!

士兵之死,士兵之生,皆系军魂

如今回望成吉思汗那古怪的军令,我们不禁要深思:一个普通士兵的生命,真值得如此看重吗?答案似乎不言而喻。

法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曾说过:「三个士兵,或者三百个士兵走丢了,都无关紧要;但是不能失去的是军魂。」可见士兵的生命意义,不在个体,而在整体。

成吉思汗用这一条军令,巧妙地将士兵的生命与军魂紧紧融合在了一起。士兵只有视生命如宝贵,才会全力以赴战斗、才会视战友为生命。这种牢不可破的信任与牵绊,才是大军百战百胜的法宝。

所以,我们不妨设身处地地想象一下:当一个蒙古士兵孤身一人、在战火纷飞的疆场捧回已死去战友的遗体时,他心中涌动的情感会是什么?

也许是悲痛欲绝,为失去战友的惋惜; 也许是怒不可遏,要为战友复仇雪恨; 亦或是难以言表的激动,为能让战友「死而复生」的喜悦

无数情感交织在一起,最终汇聚为一种称之为「魂」的无形之物。它驱使着士兵们并肩作战、视死如归。正因它们铸就了无坚不摧的军魂,成吉思汗的铁骑方能战无不胜、所向披靡!

结语

在战乱时期,军令往往是残酷而无情的,而其中涉及到被带回的女人,她们的命运更是充满了心酸。当士兵们在战场上为了生存而奋战,他们的命令往往会对无辜的家庭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果被带回的士兵家中本已有妻子,那么被带回的女人就很难得到善待。她们无辜地成为战乱中的牺牲品,面对一个陌生而冷漠的环境,遭受心灵和身体的双重折磨。这种境遇使得她们陷入了深深的困境,成为了当时社会不可避免的苦难之一。

军令的制定往往是为了满足当时部落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在生存压力较大的时候,这种做法可能被视为最有利于部落的一种方法。然而,这同时也揭示了战乱时期社会的残酷一面,对于被牵连的无辜女性而言,这是一场无情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