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打印度时众将意见不一,刘帅出面镇场子,告诫手下一句话影响至今

2023-12-18历史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

1962年打印度,众将意见迟迟不能统一,刘伯承元帅出面才镇住场子。

20世纪60年代,印度独立之后,竟开始肆无忌惮地侵略我国领土。我国许多高层十分愤怒,纷纷提出要把印度打服。

但是,怎么打依然是个重要的问题。许多将领出谋划策,刘伯承元帅更在其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那么,我们为何要打印度?哪些将领上阵了呢?

中印边界全长1700公里左右,对我国的边境安全十分重要。而关于中印边界的划分,由于历史原因,其实一直都没有正式划分过。

但是印度却公然把线划到了我国,变相地侵略了我国大批土地。

这不仅不利于我国的边境安全,更是对我国的一种挑衅。如果不在这个时刻对印方的挑衅行为做出表态,将十分不利于边境安全。

1959年8月,印度就挑起了「朗久事件」,竟然直接向我国边境的工作人员进行射击。

2个月之后,印方的3名军人又开始越境侦查。面对这种挑衅,我国当然要予以还击,将这3人扣押了。

在这件事之后,印方60人越过边境线对我国工作人员进行了围攻。但是印方不堪一击,很快被我军击退,我军还俘虏了好几个人。

他们制造的这一连串的边境事件让我们不堪其扰,在我国进行了一连串的反击之后,毛主席公开表示:「印度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友好国家,相信未来一万年也是如此!」

这句话已经是在暗示印度知难而退、见好就收了,可是印度似乎没有这个觉悟。1960年,周总理亲赴印度会谈,却遭到了印方的拒绝。

1962年4月开始,印方行为愈发肆无忌惮。

在这种忍无可忍的时刻,毛主席表示,我国是追求和平的国家,我们已经采取了许多的方法,但是印方还在蓄意挑起武装冲突,这简直是欺人太甚,必须警告、惩罚一下!

毛主席的想法赢得了许多人的认同,大家都分析了一番,认为现在开打,我国的胜率还是比较大的。

之后,毛主席又和张国华商议了作战策略。他们一致觉得,虽然此战必胜,但是一定不能麻痹大意,要精心设计。

1962年10月,中央拟定,由张国华作为总指挥,邓少东、赵文进、何家产、丁盛等人辅助。

他们在东段、西段进行科学的指挥、精密地部署,在我军一往无前的进攻下,粉碎了印度侵略我国领土的阴谋。

当时的环境、气候异常恶劣,我们的新疆边防部队却转战700余里,拔除了37个印军入侵据点,还配合东段主力进行了反击,这样的成就是巨大的。

在许多将领的领导下,我国在这场反击自卫战中打出了自己风采、让印度懂得了什么叫分寸。

而许多人提到对印反击战,首先想到的将领就是罗瑞卿、张国华等人,刘伯承元帅反而并不常被提起。

那么,刘帅为何在此战中并不知名呢?

2.

1962年打印度,刘伯承元帅本来是最好的指挥人选,最后他却没上战场。

刘伯承出生于1892年,中印反击自卫战打响时,他已经70岁了。刘帅其实早就急流勇退,把精力花在了「办学校」上。

他出生于西南地区,熟悉崇山峻岭、擅长山地作战。自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更是历经了许多次战役,打了不少胜仗,甚至有军神的称号。

如果真的要和印度作战,刘伯承本应该是个好选择。

但是,由于常年征战,晚年的刘帅身体不算很好,加上年龄上来了,他精力不足、实在不能包揽所有的工作。

在长期的戎马生涯里,他总是冲在第一线,可以说是赴汤蹈火。他先后负伤了9次,是十大元帅里面负伤最重的元帅。

新中国建立后,军委打算建立陆军大学。

刘伯承知道这个消息之后,马上就表示自己年龄大了、现在也是和平年代了,没有这么多战争,他愿意辞去身上的职位,专心办学校。

这是刘帅愿意给年轻军人机会的表现,体现出刘帅的境界和格局。

在他心里,他深深知道中国现在必须建立一支现代化的军队。要实现这一点,必须有专业的、有经验、有实践的人去办学校。

而刘帅不仅身经百战,还曾经在苏联留过学,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高材生。在回国之后,他也担任过指导教学的工作,在「办学校」这块有丰富的经验。

于是,他主动提出了申请。

考虑到刘帅身体不好,而且也的确有这个资格,让他去办学校可以发挥他的最大价值,毛主席同意了他的请求。

之后,他奔赴南京筹备学校的事务,毛主席亲自提名「努力学习、保卫国防」。在筹备过程中,刘帅兢兢业业。同时,他还心胸宽广、不拘一格用了许多「战俘老师」。

在对印反击战打响之时,刘帅在陆军学校的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很难离开太久。

更重要的一点是,在中印边境之战中,罗瑞卿才56岁,张国华更年轻、只有48岁。

对于刘伯承来讲,机会要让给年轻人,没有磨练就不能塑造出真正的好军人。新中国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培养这些年轻的军人是必须的。

事实证明,刘帅具备很长远的目光。

在这场战斗中,罗瑞卿等人做好了士兵的思想工作,他们带领的士兵表现地十分好。他们不怕吃苦、更不怕死,死了一个人就有另一个人顶上去。

罗瑞卿作为总参谋长,他还落实了毛主席的每一个决策。在战斗的每一次军事行动中,都落实好了这一切的细节。

在整场战斗中,他可以说是尽心尽力、呕心沥血。

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善于总结、擅长鼓动士兵,他手下的每个兵,各个以一顶百。在和印军的做战中,他经常总结印军特点,针对他们的打法来改变自己的打法。

战斗能够最终胜利,每个细节都凝聚着这些优秀军官们的心血。

他们在这场战斗中做好了最好,没有让刘帅失望。虽然在整个反击自卫战中刘帅不算最知名,但是他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刘帅又在其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呢?

3.

1962年打印度时,众将意见不一,刘帅告诫他们一句话影响至今。

他到底说了什么呢?

晚年的刘伯承,他的主要工作是办学校。但是他一直没有忘记军队的生活,还始终心系边防安全。

1959年1月,刘帅再上军委,成为了一名「编外人员」。

他带着妻小来到北京,开始为国家边防事业做贡献。虽然身体不好,但是刘帅的精气神很足,他为战备工作做准备,还深入部队,了解各种情况。

小到研究武器设备、修建铁路,大到分析世界战略形势,他都亲力亲为,想要为我国尽绵薄之力。他还结合了自己的作战经历,写出了详细的报告交给军委。

这个时候,他的职位仅仅是一个战略小组的组长,明明是可以做到很清闲,但是刘帅却不愿意在这里养老,他还要发光发热。

可见,他是个热爱祖国的人,只要真的可以为国家做些事情,他愿意干一切事。

他一再表示,自己就是结合经验提出了一些意见,大家可以参考,但不要把他的话当任务来完成,自己只是一个「编外参谋」。

刘帅很谦虚,但是军委的领导知道,他的建议很实用,有些更是一针见血。因此,军委一直很看重刘帅的意见。

1962年,中印爆发了冲突,刘帅也在密切关注。

我国在同年10月开始了第一阶段作战,当时我国军队在东、西两端同时展开,在当天下午就歼灭了印军的大部队、扫除了很多侵略点。

之后,边防部队又分成了5路,直取旺达。

听到这个消息,刘帅很是开心,但是他凭借自己敏锐的战斗素养看出来,印军绝不会善罢甘休。

他主动联系,询问参战部队的情况,想要为边防战斗出一份力。

在了解完情况后,刘帅沉思片刻,表示前线部队要注意急速加修,还要搞清楚地理位置。同时,印军可能用空军封锁我们,部队要做好准备。

刘帅的提醒让边防部队更小心了,他们在仔细思量,才发现刘帅的提醒是有道理的。

作战时,了解控制地区的地形,弄准确河流的地理位置,这些都十分重要。同时,要分析敌我双方的差距和不同。

刘帅之所以让战士小心空军,正是因为印军的空军力量强。如果部队忽略了这一点,可能就会失去指挥能力,被敌人压着打。

一切正如他的预料,敌方没有罢休,加快了攻势。

虽然没有在战场上,但是他通过远程通讯给现场的战士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有很多作战问题,它还没有发生,刘帅就预测到了。

这一切,可以说是「决胜千里之外」了。

而刘帅提出的这些问题和对策,都对之后的战士作战有重要价值。一个老革命家在背后看着大家,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劲了,都对打败敌人有信心了!

在新中国的建立过程中,还有很多很多如刘帅这样的老革命家,正是他们兢兢业业建设新中国,才有了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

参考资料:

①1962年:中印边境之战.李品松

②罗瑞卿大将与对印反击自卫站.苏振兰

③刘伯承与中印边境战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