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光绪帝看病启示:完美诠释什么是「病急乱投医」、「医患不信任」

2024-02-28历史

关于光绪帝死因,众说纷纭。我之前写过一篇关于光绪之死的分析,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下。抛开其他,这里只谈, 光绪看病。

  • 光绪看病,忌讳颇多
  • 为医治光绪,清廷算是遍寻名医。

    清人杜钟骏就是其中之一。他在光绪死前三个月应召入宫,并著有 【德宗请脉记】 一书,记录了光绪生命的最后时刻。

    其中提到,进宫给皇帝看病的医生, 开方用药时,很是为难。

    大家都知道,光绪是因为和慈禧太后政见不和,被囚禁于中南海瀛台多年。

    作为光绪,最不喜欢听到医生说自己是肾亏 (年纪轻轻,怕是没几个乐意听到别人这样说自己)。这是医生开方之一难。

    作为慈禧,最不喜欢听到医生说光绪是肝郁 (要是这样的话,难道光绪的病根全是因为慈禧太后囚禁了他?)。这是医生开方之二难。

    中医理论中,肾脏、肝脏非常重要,主万病之源。

    两个都不能说,都有忌讳;两难合并,医生开方难上加难。

    这一点,在【德宗请脉记】记录如下:

    「两宫意见素深,皇太后恶人说皇上肝郁,皇上恶人说自己肾亏,予故避之」。

    结果是,有点医德的医生,变通性地把药方开出来;医德不够的,那就糊弄。效果可想而知。

    1902年,少有的拍到光绪照片的好机会,由一位外国摄影师偷拍。只可惜,光绪没有露出正脸。

  • 问医多家,病急乱投医的典型
  • 根据书中记载,杜氏进宫不久,就收到口谕,要和光绪一起到慈禧太后面前讨论病情。

    关于这场对话,大致如下:

    光绪问,我的病为何两三年不见好?

    杜氏的回答,概括说就是,你比较虚,药要常吃;一方药,起码要吃十剂八剂才见效。不能频繁换医生换药。 杜氏是行家,他当然懂。

    对话的最后,杜氏提到:

    盖有鉴于日更一医,六日一转而发也。

    中医医家诊脉用药,最关键是要有持续性。 每天一请脉,六天轮流一诊, 医生们看起来「人人负责」,实际上是「人人不负责」。 这怎么能行!病急乱投医是大忌。

    关于光绪更换医生的具体数据,还真有人统计过,结果让人震惊。

    根据【清宫医案研究】记载,光绪在被囚的十年间,请御医与荐请名医诊疗者达924次。也就是说,平均每年要诊病90多次。 仅仅光绪死前三四个月,经御医或者外荐名医,为光绪看病的次数就达到260人次。

    只不过,尽管遍寻名医,结果却只能让光绪的病情越来越重。

    清代江浙地区名医陈莲芳开出的药方,书法很有劲道。陈曾被「恩荣五召」,也参与乐为光绪治病。

  • 医生开药吃不吃?全看光绪喜好
  • 清朝的皇帝,大都自命略懂医道。

    康熙就曾推广过人痘接种术,他在【庭训格言】中记载:

    因初人多畏出痘,至朕得种痘方,今边外四十九旗,俱命种痘。凡所种者,皆得善愈。

    看得出来,康熙还对结果非常满意。

    不过到光绪就不一样了, 他用自己的「医术」,去评判医生,怀疑用药。 光绪对药很是挑剔。

    当时【申报】曾有记载:

    刻下虽有多医请脉,然并不时常服药,上又自明医术,最恶用杜仲、菟丝子两药,凡医生有用此二药者,必圈去不用。

    中医注重调理,讲究药性功效之间的相互关联。吃药不遵医嘱,全凭个人喜好,这样的病人,再好医术的医生,恐怕也是无力回天。

    光绪宠妃珍妃,剧照。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太后命人将珍妃投入井中,并抹掉其人一切痕迹。

    综上,虽是光绪看病,实际情形是, 医生药方换来换去,医生对皇帝不敢尽言,皇帝对医生也心存猜忌。 即使在现在,这也是医患关系之间的大忌。光绪这病,注定看不好!

    光绪如此,晚清亦是如此。体制因循守旧,革新瞻前顾后,国家百疾缠身,弊病交加,最终无可避免地走向了覆亡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