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苏联解体后,德国为何不要求收回东普鲁士

2024-05-09历史

苏联解体后,大量加盟国和地区趁机脱离苏联,新生的俄罗斯虚弱无比,那么当时的德国为何不趁此机会要求收回二战后被割走的东普鲁士地区呢?

对于这个问题,网上有很多种解释,比如有人说德国之所以没有收回东普鲁士这个龙兴之地,是为了避免世界大战再次发生,同时东普鲁士被割走,也是二战战胜国们对于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惩罚,因此从国际上来讲,德国就无法收回东普鲁士这个极具有历史意义的地区。

而此外还有一种解释,也很有道理,这里分享给大家:

因为如果从文化上讲,实际上有两个德国。我们熟悉的那个德国其实是「旧普鲁士王国」。除了这个德国之外,还有一个我们不熟悉的,但是对德国影响更大,文化更主流的德国,也就是「莱茵兰的德国」。

而另外一个「莱茵兰的德国」对东普鲁士的态度并不是欣喜,反而是有点厌恶排斥的态度。

我们熟悉的德国文化,比如普鲁士正步,军队纪律严明,漂亮的军装。这其实都是东部德国的文化,更具体的说是易北河以东,信仰路德宗基督教的那一小部分东部德国人的文化。这种文化被西部莱茵兰的德国人嘲笑是「奴性深重,路德宗是最适合易北河以东的人的宗教」。

三十年战争后德国宗教分布图,西部以天主教(红色)和加尔文教(蓝色)为主和普鲁士地区路德宗(灰色)完全不同。而西部莱茵兰和下萨克森地区的德国,在文化上思想上完全又是另一幅光景。这个地方虽然有新教,但是主流文化是天主教。就民风而言其实并不像我们熟悉的刻板印象里面的德国人,反而更像我们刻板印象里面的法国人或者意大利人。

而在历史上,西部德国也像北意大利一样城邦林立,而且该地居民热爱自由厌恶君主专制统治。比如莱茵兰的波恩地区,也就是后来西德的首都,按道理来说应该是波恩大主教国的首府。但是波恩百姓竟然驱逐了波恩大主教,自己选举市长和议会自治。每年只是给一笔钱打发给大主教,波恩大主教最后只能另选他地驻扎。而下萨克森的不来梅和汉堡,自古以来就是「汉萨自由城市」。由富裕的市民选举议会统治,并且组织军队。

和东部普鲁士王国长期统一局面相比,西部德国更分裂细碎。

而无论是德意志第二帝国还是第三帝国,都是东部旧普鲁士的军官集团当家。对于西部德国人实际上是一种打压和排斥的态度。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德国天主教徒大概能有德国总人口的一半,但是军队里面竟然只有8%的军官是天主教徒。而到了德三时期,希特勒对西部德国打压更甚,著名的汉萨自由城市吕贝克因为曾经不欢迎希特勒演讲,结果希特勒上台后吕贝克被剥夺汉萨自由城市身份,降为普通政府管辖城市。

而二战德国战败,实际上就德国内部而言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变化就是旧普鲁士地区的几乎一半,东波美拉尼亚,西里西亚和东普鲁士都被割让给了波兰和苏联。这就导致了易北河以东的旧普鲁士王国地区实力大大削弱,虽然核心区勃兰登堡还在。但是在德国的话语权和人口占比已经大大不同于以往。

因此二战之后新的西德也就是联邦德国,最后不可避免的变成了一个莱茵兰为主导的国家。虽然西德早期因为有不少东部德国的难民逃难到莱茵兰。西德政府为了这些人选票曾经主张收复东普鲁士,还管东德地区叫「德国中部地区」,东普鲁士叫「德国东部地区」。

但是随着这一代难民的老去和后代融入莱茵兰地区,西德不可避免的变成了一个莱茵兰国家。这个新的莱茵兰的德国在思想意识上亲近文化更接近的法国和意大利,对普鲁士文化实际上是一种别扭的态度。一方面莱茵兰人还是承认普鲁士统一德意志的功绩,尊敬腓特烈和俾斯麦。而且对柏林还有一种认同感。而另一方面莱茵兰人对旧普鲁士文化实际上是一种厌恶和疏远的态度。不少人认为东普鲁士分离也是一件好事,因为随着东部领土的分离,那种路德宗普鲁士的专制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力变低了声音变微弱了。

联邦德国倒也不是完全不在乎收复国土,1955年联邦德国就通过谈判从法国手里收复了萨尔州。并且后来还花钱赎回了大部分荷兰占领的德国领土。但是联邦德国如此重视西部失地,却对东部失地是一种漠然的态度。这不能不说是有一种东西文化隔离对立的因素在里面。

因此德国不关心收复东普鲁士并不奇怪,当今的德国并不是普鲁士,本质上是莱茵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