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6月,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华国锋辞去了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两个职务,分别由胡耀邦和邓小平担任。
在政治局常委的排名中,排在第一的是胡耀邦,第二是叶剑英,第三是邓小平,不过,叶剑英觉得这个排名不合适,认为自己应该排在邓小平的后面。
叶剑英的这个举动,充分说明了他的高风亮节。
叶剑英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新中国的建设时期,都在关键时刻发挥过关键作用,在党内受到了极大的尊重和拥护,而且,叶剑英胸怀宽广,居功不自傲,特别有大局观,有两件事足以说明这一点。
第一件事,就是在粉碎「四人帮」后,国家需要一个力挽狂澜的人站出来,叶剑英本来也有这个威望和能力,但是,他认为邓小平比自己更合适,就力主让邓小平出来工作。
叶剑英在多个场合强调说,小平同志的能力和魄力,早在毛主席还在世的时候,就已经体现出来了,其卓越的才能是无人能比的,现在国家建设就需要这样的人。
因此,在叶帅的力荐下,邓小平重新出山,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从此让中国重新走上了正轨。
第二件事,就是在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之前,叶剑英本来也有机会担任国家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中央的一些领导也提出了这个建议,但是,叶帅听后马上就拒绝了。
叶剑英认为,自己年事已高,不能胜任高强度的工作了,现在有一批年轻人,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能力也非常出众,中央要重点培养这些人。
这两件事,都体现了叶帅居功不自傲、有大局观的高风亮节,因此,当他看到自己的排名在邓小平前面时,就再次提出要换换位置,让邓小平排在前面。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有疑问:邓小平无论是资历还是能力,都堪称当时最强的,也是当时的领导核心,为什么不担任中共中央主席,而只担任了中央军委主席呢?
对这个问题,邓小平曾经对大家说过,江山代有人才出,自己的作用就是把关定向的,职务对他来说并不重要。
再说得清楚一点,邓小平和叶剑英的考虑其实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国家未来的发展,要大力扶持年轻干部。
因此,在考虑重要岗位的人选时,邓小平认为,胡耀邦同志在60几岁的人里面,能力是最突出的,最适合担任中共中央主席,邓小平还专门鼓励他说: 「你要当仁不让,挑起大梁。」
至于邓小平欣然接受中央军委主席的职务,主要的考虑就是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军队保驾护航,军队必须保持高度稳定和统一,这个时候,自己作为一名老同志,可以稳定军心,只要老同志在,军队就永远是值得信赖的定海神针。
纵观邓小平的一生,尤其是在晚年时,虽然他是我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但是他从来没有担任过中共中央主席、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这些主要职务,唯一当过的一个正职,就是中央军委主席。
所以,邓小平其实和叶剑英都是一样的想法,自己担任什么职务并不重要,关键是要给国家做贡献,其他的都是虚名而已。
因此,当叶剑英向中央提出修改政治局排名的时候,邓小平也没有同意,说没有这个必要。
这就是那一代领导人的高风亮节,是真正为人民服务、为国家着想的,至于职务、地位、荣誉这些东西,对他们来说根本就不重要。
(参考资料:【炎黄春秋】【文史天地】【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