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28岁与40多名美军同归于尽,朝鲜为他立碑

2024-04-17历史

每年新兵入伍的日子,杨根思连的连长都会带着新一届的战士,来到杨根思的雕像前面,在杨根思的雕像面前迎接新一代的年轻人,这是属于杨根思连的独特传统。

杨根思是抗美援朝战役中涌现的战斗英雄,他在28岁那年牺牲在了朝鲜战场上,但是,他虽然已经不在了,他的精神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半个世纪过去了,人们依然在怀念杨根思,这个年轻人,用自己的生命守卫了祖国的和平,时间会消磨很多事情,但是时间不会让英雄的功绩褪色。

苦难岁月

1922年,杨根思出生于江苏省泰兴县,他的原名并不叫做杨根思,而叫做羊庚熙,之所以后来人们都管他叫做杨根思,是因为在入伍的时候,登记的同志由于口音的问题,把字写错了,从此将错就错,杨根思成为了一个英雄的名字。

杨根思有着一个极为坎坷的身世,他的家庭是实实在在的贫农阶级,饱受地主的压迫,六岁那年父亲便去世了,八岁那年又没有了母亲。从此之后,杨根思只能和哥哥相依为命,两个尚未成年的孩子根本就没有赖以生存的技能,只能靠乞讨,吃百家饭,来保证自己能够活下去。有时候为了换一口吃的,他们得没日没夜地给地主做苦工。

小小年纪本该承欢于父母旗下,受到爱护,可是在杨根思幼年的记忆中充满了苦涩和泪水,并没有什么快乐的回忆。父母去世之后,又过了几年,哥哥带着杨根思来到了城里。

他们在上海的一家地毯厂做起了童工,但是生活却并没有因此而变得更好。资本家对于童工的压迫,比地主更加严重和残忍,每个月累得要死要活,也赚不了几个铜板,有的时候忙完一天,老板只扔给他们两个馒头,就抵消他们一天的劳动。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地毯厂倒闭,他们连唯一的生活来源也没有了,哥哥为了躲避战火,只好带着杨根思再次回到老家去,但是回到家乡之后,日本人早就已经占领了村子,而且在村里到处抓壮丁,兄弟俩有家不能回,只能东躲西藏。

在这样颠沛流离的生活之中,杨根思的哥哥很快又得了不治之症,贫穷的他们没有钱去请大夫,身体虚弱的哥哥没几天也撒手人寰,临死的时候连一顿饱饭都没有吃上。

哥哥去世的时候,杨根思20岁,这个年纪,放在今天,不过也就是个大学生,但在当年,20岁的杨根思已经受尽了人世间所有的苦难,他再也没有一个亲人可以依靠,天下之大,没有他的容身之所。

他简直想不明白,自己一家人老老实实,本本分分,从来没有做过一件错事,为什么生活的苦难却一次又一次地打击他们,难道作为贫穷百姓就注定要一辈子受苦吗?杨根思不信自己的命运一直都会是这样,直到有一天,一支队伍的出现,让杨根思看到了曙光,这支队伍,便是新四军。

新四军是一支属于人民的军队,新四军来到村里之后,赶跑了地主恶霸以及日本侵略者,并且还给农民分了土地。新四军的做法让杨根思心中感到了震动,他从未见过这样的军队,这样一支为老百姓着想的部队深深感动了杨根思。杨根思当即就决定,自己也要加入新四军,要和他们一样报效祖国。很快,杨根思就来到了征兵处。

1944年,杨根思正式成为了新四军的一员,又过了几个月,他因为战斗成绩优秀,被提拔为班长,同时部队又把杨根思抽调去学习爆破技术。当时新四军的条件有限,爆破基本也就是用普通的手榴弹和炸药包,但是杨根思把这简单的武器玩出了名堂。

在一次战斗中,他成功地用几枚手榴弹炸毁了敌军的爆破点,立下了大功一件,又过了一年,在解放战争中,杨根思再一次创造了奇迹,用18枚手榴弹直接炸毁了敌人的堡垒,帮助部队夺下了全城的制高点,从那之后,部队里便称呼杨根思是「爆破大王」。

保家卫国

作为一个战绩斐然的年轻战士,杨根思成了队伍里的名人,当时部队里流传着杨根思的名言,他说自己有三个不相信。这三个不相信,指的是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这三个不相信,便是杨根思心中的信念,他把这份信念坚持到了最后一刻。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了,美军将战火烧到了我国的东北边境,为了保家卫国,新中国必须打这一仗,而且只能赢,不能输,如果输了,国家的命运将转入更艰难的境地,所有的志愿军战士都怀着必胜的信念,尽管,他们都知道这一战会打得非常艰难。

杨根思来到朝鲜战场的时候,正赶上了朝鲜的冬天,严酷的环境给战士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当时因为走得匆忙,杨根思所在连队根本没有带足物资,战士们连一件可以御寒的棉衣都凑不齐,至于食物更是想都别想,美军天天吃肉喝酒,而志愿军只能吃土豆,吃炒面,渴了就从地上抓一把雪吞进嘴里。就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战士们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祖国还在身后,他们不能退缩。

1950年11月29日,上级给杨根思下达了一个重要的任务,让他带领一个排的兵力,大约三十多人去坚守小高岭阵地,这个阵地对我军十分重要,绝对不能落入美军的手中。但是美军对小高岭阵地也势在必得,他们已经派出了大批的兵力前来围攻,杨根思身上的责任非常重大。

为什么小高岭的战略也会变得这么重要?原因是在长津湖战役中,小高岭正是美军南下撤退的必经之路。如果杨根思完不成任务,让美军跑了,那么前面战士们所付出的一切牺牲都白费了,所以这是一项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即便美军虽然是溃逃而来,但在求生欲的驱使之下,他们爆发出的战斗力也一定是非常强悍的,何况他们手中的武器又是如此的密集。相比之下,杨根思这边并没有什么很明显的优势,人数上并不如美军多,武器上相当简陋,而且在严寒的天气之中,战士们只能依偎在一起,互相取暖,临来的时候,每个人也只不过吃了几个冻得硬邦邦的土豆。

仅仅从纸面上的实力来看,杨根思他们似乎要打一场必输的战争。但杨根思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即便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志愿军依然会取得胜利。

不久,战斗爆发了,美军并没有立刻靠近,而是用炮火对小高岭进行攻击,他们的火力非常密集,炮弹密密麻麻的炸在小高岭上,一个一个的弹坑出现了,雪地被染成了黑色,杨根思让战士们千万不要轻举妄动,把美军放上来,等他们靠近再做打算。

在一阵炮火轰炸之后,美军觉得已经安全了,于是他们的大部队开始向小高岭包围过来,当美军距离阵地还有30米的时候,杨根思下达了命令。让战士们拿出手榴弹对美军进行攻击,美军当时没料到我军会发起突然袭击,所以人都密密麻麻的聚在一起,一个手榴弹过来,很快就炸死了一片。

眼看着死伤惨重,美军只能暂时停止第一次攻击,但是美军当然不会轻易地放弃对于阵地的争夺,很快他们又组织人员,发起了第二次,第三次进攻,而每一次,杨根思都带领着战士们如同长城一样牢牢的焊死在阵地上,从未后退一步。

美军感到非常绝望,他们没摸清阵地上到底有多少人,但他们可以预感到,阵地上的志愿军人数并不多,只不过他们没有办法突破这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杨根思这边的情况其实比美军更加糟糕,因为他们手里的弹药有限,而美军显然没有立刻撤退的打算,弹药眼看就要打光了,杨根思只能自己坚守在阵地上,让一部分战士悄悄摸到半山腰,从美军的尸体上取一些弹药,然后继续和美军作战,就这样循环往复,一共打退了美军八次进攻。

在经历了八次战斗之后,阵地上已经不剩多少人了。眼看一个又一个的战士倒在自己面前,杨根思心里又何尝不难过,但是在出发之前,战士们早就已经立下誓言,人在,阵地在,即便只剩下一个人,也要坚持战斗。

死生何惧

在美军发动第九次攻击的时候,阵地上确实只剩下杨根思一个人,一个战士,如何敌得过上百人的攻击呢?这听起来就是天方夜谭,但是对杨根思而言,哪怕只有一个志愿军还活着,就不能让美军突破防线。

当时杨根思带上来的30多个人,只活下来6个。在美军发起第九次战斗之前,杨根思让剩下的还活着的战士带着重机枪等武器先撤离,毕竟阵地上已经没有子弹了,留下重机枪也没有什么用,带回去,下次还能继续作战。

杨根思知道,这一次必然有很多人要牺牲,他愿意做这个最后的牺牲者,在剩余的战士撤下阵地之后,杨根思把炸药包紧紧地绑在了自己的腰上,这是他最后剩下的武器了,美军很快再一次冲上了小高岭。

大批的美军很快将杨根思团团包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杨根思依然显得很冷静,他点燃了炸药包的导火索,然后奋力扑向了美军,一阵巨响过后,阵地上回归了平静,杨根思和40多名美军同归于尽,这一年,这位年轻的战士只有28岁。

他用生命捍卫了阵地,粉碎了美军的战斗计划,也保证了长津湖战役最终的胜利。大战过后,部队曾经派人到小高岭一带寻找杨根思的尸体,但是阵地上处处都是一片焦土,美军的尸体和志愿军混在一起,大家找了半天也根本没有发现杨根思的遗体,最后的那次爆炸,早已让他的遗骨不知所踪,人们甚至都无法好好的安葬他,祭奠他。

随后,朝鲜在国内为杨根思立起了一座纪念碑,朝鲜人民感激他的贡献,感激他用生命所做的一切,而志愿军也追授杨根思为特级战斗英雄,他所在的连队,被改名为杨根思连。

杨根思的人生只有短短的28年,他还有很多理想没有完成,很多活下来的杨根思的战友回忆起他,眼泪便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所有认识他的人都说,杨根思是个十足的好人,每个人都喜欢他。

他那么年轻,对人又热情,和所有人都聊得来,有的时候他们躺在冰天雪地里互相取暖,杨根思就和大家说起他的故乡,那个位于江苏的小村子,他在那里并没有生活几年,但是那里的一草一木他都记得很清楚,他一直都盼着回家的那一天,可是到最后也没有盼到。

他连一件能够让人们用来纪念他的遗物都没有留下,入伍以来,他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献给了军队,献给了祖国,直到最后一刻,那么多人怀念他,可是他却再也回不来了。

但是杨根思连会永远存在下去,每一个入伍的新兵都会听老兵给他们讲述老连长的故事,讲述那段战火纷飞年代的英雄传说。

也许战争年代已经远去,但是杨根思的精神会伴随着杨根思连的战士们永远流传,即便不在战场上,他们依然坚定的执行着保家卫国的任务,那是前辈流传下来的信念,一代又一代的人都记得杨根思所说的三个不相信,英雄已经远去,但永远会有人怀念他,永远有人继承着他未完成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