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之所以发明寒暑假,就是为了让老师和孩子都欢欢。在老师要疯之前放假,家长要疯之前开学。现在神兽都放假很长时间了,各位家长是不是都要被孩子气疯了?
其实不爱学习的孩子,自古有之。并且古代的家长,历史上能留下只言片语的,都是牛人。但是牛人的孩子,很多也很平庸。这些牛人看着平庸甚至不务正业的孩子,也很恼火。
陶渊明在这方面有一首特别出名的诗,题目就叫【责子】: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陶渊明说自己老了,头发都白了,肌肉都不紧实了,但是这几个孩子一点都不省心,一个喜欢读书的都没有。他们懒的懒、笨的笨、馋的馋,十三岁了六和七都分不清,九岁了就知道找吃的。
算了,就这命了,躺平得了,喝酒吧,千言万语都在酒里了。
我查了一下,陶渊明的几个孩子,确实一个遗传他优良基因的人都没有。若不是这首诗,恐怕连名字都留不下。
看到山水田园派鼻祖也为孩子操碎了心,并且孩子也没有啥成就,是不是感觉心情莫名的好一些了?名人都这样,何况你我!
陶渊明这首诗不仅能减轻现代家长的焦虑,在古代也有一大批粉丝。这些粉丝还按照陶渊明的思路,也写了一大批责骂孩子的诗。
比如明代有个人叫刘泰,虽说没有陶渊明出名,但也是进士出身,智商绝对不差的。他模仿陶渊明,写了一首【责子效陶彭泽】:
七十吾已衰,两鬓飒然白。家贫寡生理,仅有三亩宅。
儿痴不知书,颇能勤稼穑。常恐遇饥岁,租庸官府迫。
忧来且倾酒,醉看南山色。
他也说自己七十多岁了,头发白了。家里穷没有什么产业,只有三亩田地。儿子不会读书,喜欢种地。我就怕遇到灾荒年,收成不好,官府胁迫,这日子就没发过了。
算了,不想了,喝点酒看看山水吧。
感觉他比陶渊明还要惨一些,只有三亩地,现在都不好过,更不要提古代还有苛捐杂税。
还有更惨的,明朝卢若腾,崇祯十三年进士,还是兵部主事。这个时间段和官职,过得应该挺悲催的。
此人官声很好,清军南下后,他跟着几个同僚渡海到了台湾,虽说66岁寿终正寝,但在重视家族传承的古代,落叶不能归根,也是一大遗憾。
卢若腾也模仿陶渊明写过责子诗,前面就不说了,总之就是孩子各种不听话,他各种看不惯。最后一句不像陶渊明那样风轻云淡,而是开始骂人了。
他说「尔犹读父书,定知是蠢物。」这里面有个成语,「徒读父书」,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括徒能读其父书,不知合变也。」
说的是赵奢的儿子赵括,只知道死读书读死书,完全不知道变通。卢若腾用这个典故骂自己儿子是个蠢货,应该是气疯了。
明代李贤,也是进士出身,曾经跟随明英宗北征瓦剌,土木堡之变时侥幸回京,后来官至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康熙六十一年,从祀历代帝王庙。可以说,生前身后,荣耀加身。
但是,他的儿子也不省心。他在【和陶诗 责子】中说:
我言徒谆谆,十不记六七。譬之垄上苗,结秀在坚栗。
贤愚且听天,不须嗟造物。
这么厉害的老父亲把自己一生的经验总结成宝贵的财富,一句句掰开了揉碎了讲给孩子听。但是,孩子「十不记六七」,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崩溃的事情。
节目最后咱们说说名人胡适。当年胡适的大儿子刚刚出生,胡适父爱爆棚,写了一大堆现在读起来依然令人无比感动的话。
胡适说,我养育你,并非恩情,只是血缘使然的生物本能;所以,我无恩于你,你无需报答我。反而,我要感谢你,因为有你的参与,我的生命才更完整。
我碰巧成为了你的父亲,你碰巧成为了我的儿子,我并不是你的前传,你也不是我的续篇。你是独立的个体,是与我不同的灵魂;你是自由的,我是爱你的;但我绝不会‘以爱之名’,去掌控你的人生。」
这话听着,多么温馨,多么理智,甚至思想多么前卫。可是,当孩子上学后,胡适的态度全变了。
他对孩子说:功课要考最优等,品行要列最优等,做人要做最上等,这才是有志气的孩子。
不是说不会「以爱之名」掌控孩子的人生么?如今又有这么高的要求。
后来,胡适的儿子成绩不理想,他破口大骂:
这是最坏的成绩,你不觉得可耻么?
你在学校里干的是什么事?你的成绩还不要补课么?
你这样不用功,不肯听话,就不要去国外丢我的脸了。
这不是我改变宗旨,这是你自己不争气,怪不得我们。
大家看看,从陶渊明到胡适,都被孩子气疯了。这样一想,突然觉得自己的孩子挺好的。幸福果然是对比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