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特赦时,杜聿明向文强表示感谢:若非你,我不能被特赦

2024-02-27历史

在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之时,中国政府特赦了一批战犯,包括杜聿明、王耀武等10人,他们都重新获得了公民身份。

在这批战犯中,杜聿明被特赦后激动地拉着文强的手表示感谢。文强虽然不在特赦行列,但在功德林中以抗拒改造、拒绝写悔过书和题「反诗」而著名。

为什么这两位军长和军统少将之间会有如此深厚的渊源呢?为什么杜聿明能被特赦,而文强却不能呢?文强又是如何救了杜聿明的呢?

今天,为大家揭开这段历史的神秘面纱。

文强:从共产党领导人的学生到国民党的特务头目 。

文强独到的眼光让他洞察了日本的野心,他深入研究后认为,日本不仅仅满足于吞并满蒙,而是企图全面吞并华夏,甚至在太平洋战场上挑起与美国的全面战争。

然而,当时日本的野心并未得到广泛认可,甚至被视为不切实际的幻想。文强的观点一度被人质疑和忽视,但随着抗战全面爆发和日本偷袭珍珠港,他的观点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并因此被戴笠委以重任。

1942年,戴笠委任文强担任军统局华北办事处少将处长,两年后更是成为北方区区长。在此期间,文强表现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战略眼光,他干了两件大事:一是成功策反华北、东北近百万汉奸部队,二是率领两千军统特务沿途摧毁国军撤退路线上的桥梁,阻挡日军追击。

这些行动对于抗战的胜利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抗战结束后,文强已经成为国民党中将,并且是第一批到东北接受国民党要员之一。

在这里,他结识了杜聿明,这两位后来在国共内战中成为对手。

杜聿明一家的传奇色彩让人叹为观止。他的父亲是同盟会成员,曾经参加过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斗争;他的堂哥杜斌丞是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西安事变时主张跟共产党走,因此被国民党所杀害,毛主席亲自为其写下挽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生」;杜聿明的中学同学谢子长、魏野畴,都是陕北地区共产主义活动的先驱者;杜聿明的黄埔同学阎揆要和徐向前是战友,55年被授解放军中将军衔。

他的妻子曹秀清更是加入了共产党,在「四一二」之后面临「二选一」,曹秀清和文强一样,选择加入共产党,放弃国民党身份。

杜聿明的女儿婿杨振宁,至今还活着,并且为我国做出巨大贡献。可以说,一家子都为共产党做出巨大贡献,但偏偏杜聿明跟着蒋介石走了。

文强是受戴笠提携,而杜聿明则是受蒋介石提携。在1936年的时候,杜聿明加入了蓝衣社。蓝衣社是以蒋介石为核心,以黄埔系为主体的军事性质社团。

在加入蓝衣社之后,杜聿明就受到了提拔,一路升为第五军军长,并且指挥中国第一支近代化装甲部队。正是这支部队,成就了杜聿明一代名将的传奇。

长城抗战时,杜聿明代替关麟征指挥部队,凭借坚持不退,血染长城的精神,杜聿明名声大噪。但是在之后的淞沪、南京保卫战、兰封会战中,杜聿明表现非常一般,并不出色。

他再次名声大噪的时候是昆仑关大捷时期,凭借第五军的强大战力,杜聿明取得大胜,击毙了日本旅团长中村正雄。

在缅甸期间,第五军的战斗力也十分之高,可惜由于史迪威、罗卓英的错误指挥,导致远征军惨败。但是第五军的战斗力不容忽视,第五军的新编二十二师更是成了日后新六军的骨干。

1945年,杜聿明兵不血刃地控制了昆明,轻松解决昔日的云南王龙云,只留下了一个五华山和一个营的武装。随后,杜聿明担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与文强密切合作,凭借大量军事机密和第五军的战斗力,迅速掌握了局面。

然而,在二战四平时,林司令不得不承认东北民主联军「实际失去抵抗的力量」。虽然杜聿明的个人能力不容忽视,但他的强大往往依赖于第五军。

杜聿明治军严明,部队战斗力高,但其他部队参差不齐,杂牌部队更是难以抵挡敌人的攻击。在杜聿明掌握局面后,陈诚篡夺了胜利的果实,把第五军拆散。

这使得部队无法形成合力,战斗力大不如前,为林司令留下了喘息之机。之后,林司令回过头重创国军,东北局势陡然转变。

然而,当蒋介石再次把杜聿明派往东北救火时,由于缺乏可以指挥的部队,其他部队也是杂牌部队或军头的派系军,互相掣肘,导致战争失败已是注定的事。

1947年7月8日,杜聿明黯然离开东北,林司令率领解放军逐个击破。随着淮海战役的开始,蒋介石想起了杜聿明,于是任命他为徐州「剿总」副司令。

升官之后,杜聿明认识到组建一个有模有样的指挥部的重要性,于是他把文强请来担任副总参谋长。他和文强关系密切,知道文强能力出色,是最适合的副参谋长人选。

本来,文强在长沙是一个处长和办公厅主任,如果不是杜聿明把他请过来,他可能会跟随程潜起义,成为起义的英雄。

但是,文强被杜聿明请来了,而淮海战役也成了他们生命的最后一战。随着战争的结束,他们都被俘虏,并被关进了功德林。

1948年12月,杜聿明率领数十万国民党军队被解放军包围在陈官庄地区。他们被围了一个多月,全军上下都丧失了抵抗的勇气。

一方面,由于物资匮乏,士兵们饿得连枪栓子都拉不开。另一方面,南京似乎放弃了他们,救援部队迟迟不来。事实上,他们也非常清楚,南京已经没有更多的人可以派来了,大局已定。

就在这个时候,国军意外抓住了我军的一支武工队,杜聿明当时感到十分气愤。接到报告后,他直接下令枪决这七名武工队员。

作为杜聿明的副参谋长,文强意识到突围已经不可能,大局已定,滥杀也无法改变现状。于是,他偷偷地释放了这七名武工队员。

1949年1月7日,李弥兵团司令部被攻破,国军几乎崩溃。9日夜晚,邱清泉和李弥威胁杜聿明立即突围,必须是当夜。

蒋介石定的突围日期是10日上午,但是还没到10日上午,杜聿明就被解放军战士俘虏了。而文强和杜聿明的结局也差不多,没有突围成功,也被解放军俘虏了。

杜聿明被俘后,有人指认他杀害了武工队员。但是,就在这个紧急关头,文强站出来证明,国军并没有执行杜长官的命令,这七名武工队员没有被杀害,而是被释放了。

审查人员听闻文强的话后,迅速在淮海地区寻找这七名武工队员,最后找到了他们,并证实他们确实被抓住了但没有被杀害。

文强的举动救了杜聿明一命,杜聿明对文强非常感激。然而,他们都作为战犯被关押,谁也无法帮助谁。直到1959年,杜聿明被特赦,但是文强却没有被特赦。

杜聿明考虑到这一点,可能会无法再见到文强,所以紧紧抓住文强的手,表示感激之情:「你这个副参谋长救了我的命,否则我无法获得特赦!」

杜聿明第一批被特赦,而文强没有被特赦,原因有二。首先看他们是否悔过和抗拒改造。杜聿明在功德林改造出色,认识到错误并投身革命事业,甚至在抗美援朝时期抱病为志愿军提供物资。

而文强在功德林抗拒改造,还写「反诗」并公开张贴,尽管被警告,但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其次,特赦名单不仅考虑他们的改造情况,也考虑政治考量。

第一批特赦的战犯都是将军出身,而杜聿明、宋希濂、王耀武和周振强与国民党的要员关系密切,释放他们可以争取这些人。

陈长捷则是傅作义的失误导致进功德林的,释放他可以有效瓦解其他战犯的抵触心。因此,文强因为抗拒改造和缺乏政治考量,未能在第一批被特赦。

这些人与国民党其他要员有着紧密的联系,释放他们可以展现友好的姿态,而且这些人大多数是黄埔军校的毕业生,他们可以对其他黄埔师生进行思想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之后他们还组建了黄埔军校同学会,其目标是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促进祖国的统一,为振兴中华作出贡献。

文强最初对改造持有反对态度,但在共产党的影响下,他最终被特赦。特赦后,他担任了第六届、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监察委员,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利用他在国共两党的人脉关系,联系两岸的黄埔师生,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文强和杜聿明虽然曾站在人民的对立面,但在接受改造并在功德林中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后,他们晚年投身革命事业,为中国革命作出了贡献。

这两个几乎相同的人生轨迹,不禁让人深感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