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49年国内战争关键时刻,粟裕两次违抗军令,结果如何

2024-01-21历史

1949年,我军在战场上将敌人打得四处逃窜。当时,党中央决定采取「穷寇莫追」的策略,而粟裕却在未得到中央批准的情况下,果断领兵前去阻击。

仅仅三天后,我军成功切断了敌人的退路。当党中央还在纠结将敌人困于何处进行围歼时,又是粟裕果断行动,带领部队将敌军围困。

在战争年代,作为一名军人,遵守军令是军人的天职,违抗军令会面临严重的惩罚。然而,有一个人却因为两次违抗军令,不但没有受到处罚,反而得到了褒奖。

这个人就是粟裕,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回顾1949年解放战争的尾声,人民解放军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一路高歌猛进,直取总统府,而挡在他们面前的,就只剩长江这道天险了。

在战局形势的压力下,党中央决定发起渡江战役,直取最终胜利。历史上,渡江作战的胜率并不高,因此在渡江战役开始前,蒋介石曾试图利用长江天险阻挡人民解放军的前进,坐享其成。

面对国民党自吹「固若金汤」的千里江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在一夜之间便成功突破。1949年4月20日晚,第二、第三野战军的百万雄师,在中央总指挥的领导下,从湖口到江阴的千里战线上,以不可阻挡的气势,一举攻破了国民党在长江对岸的防线。

不久后,解放军占领了南京,但仍有大量国民党军队在向南逃窜。因此,尽管解放南京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但革命的全面胜利还需要更多努力和时间。

在渡江战役开始之前,粟裕就已经预测到了敌人的可能逃跑路线。1949年4月21日下午,在泰州白马庙的三野指挥部里,粟裕正在听取作战科长谭旌樵和参谋秦叔瑾的战况报告。

他一边听一边思考,同时和手下的将士一起研究敌人的动向。通过分析,他们认为国民党将领李宗仁和汤恩伯在得知解放军东西两路大军集结的情报后,一定会选择弃城而逃。

粟裕默默站在地图前,手持红蓝铅笔,专注地在地图上做标记。根据战局变化,他们猜测敌军很可能会向上海和杭州等地撤退。

粟裕将军在军队突破长江天险后,立刻向中央请示,计划率领军队前去拦截企图逃跑的敌军。然而,党中央在研究后认为,如果盲目出击,可能会使我军遭受重大损失,因此没有同意粟裕的计划。

回到指挥部后,粟裕深思熟虑,他认为如果国民党残余部队涌入杭州等大城市,他们将获得喘息的时间,这将增加解放军攻城的难度。

相比之下,野外歼灭一个师容易,但要歼灭坚守城池的一个师则更为困难。

粟裕深思熟虑后,决定先斩后奏,立即行动。他一边紧张地组织部队集结,一边准备向中央军委发出电报。这并非粟裕首次采取此类行动,他对党中央的作战计划历来都是能执行就执行,不能执行则另寻良策。

他的这种冒险精神并非毫无依据,而是源自他充足的准备和自信。

粟裕自参军以来,其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广受赞誉。党中央对他的信任,也赋予了他极大的战略自由度。他的每一次大战,都以胜利告终,展示了其卓越的战术和指挥才能。

4月22日上午,党中央回电,批准了他的计划。然而,他的部队已经在急行军的路上了,尚未接到正式的指示。按照他的预想,部队将在繁昌至江阴的弓弦内歼灭从南京、芜湖和镇江等地逃窜的敌人。

追击部队接到命令后,昼夜兼程,无一刻停歇。数日的连续战斗,严重透支了部队战士的体力,许多人一边行军一边打盹。

追击的过程中,天公不作美,多日连绵的雨,让战士们只能在泥泞中艰难前行,不少人身体出现了不适。连续的行军,脚底磨出了层层水泡和血泡,发烧、腹泻的人数逐渐增加。

然而,他们无一怨言,心中唯一想的,就是要在敌人进城之前,成功围歼敌人。最终,在部队战士的不懈努力下,粟裕等人及时赶到了集结地。

稍作休整后,粟裕便投入到紧张的作战部署行动中。

理解了地图的含义后,粟裕将军做出了勇敢的决定:将兵力分为三路,一路追击逃往南京和镇江的敌人,一路沿着沪宁铁路向东攻击苏州,并对上海进行警戒,另一路则沿着太湖向西行进,与九兵团在吴兴会师,切断宁杭公路,阻止敌人的撤退。

在精心部署好一切后,粟裕将军和他的部下们耐心等待着国民党军队的到来。不出所料,正如粟裕将军所预料的那样,国民党军队跳入了粟裕将军为他们精心布置的巨型「陷阱」。

就在湾址和宣城之间,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战斗从中午持续到黄昏,最终,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胜利,共歼灭敌人1.5万人。

在宁杭公路和苏州等地,我军对国民党军队进行了连番伏击,使得他们如同惊弓之鸟,队形混乱,前后不知所措,狼狈至极。

原本我军计划从四面形成合围,但敌人仍有四个军的兵力,包围圈直径达到100公里,而我军兵力不足,计划被迫停止。

经过商议,党中央决定先将敌人赶进一个小的「麻布袋」,再进行围剿。然而,对于围剿的最终地点,党中央还未能作出决定。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党中央命令各部静待指示。

粟裕在研究地图后,发现郎溪、广德地区的地形多为山区,同时,他在1945年指挥新四军与国民党军队在天目山进行过战役。

经过全面考虑,他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和理想的围歼敌人的战场条件,选择了郎广地区作为决战地。

经过内部商议后,粟裕的作战计划得到了一致通过。为了防止敌人有喘息之机,粟裕来不及向中央请示,便毅然决定违背之前的安排,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率领军队前往郎广地区。

在抵达郎溪后,粟裕立即搭建指挥所,指挥各部队将四处逃散的敌军引导到郎广方向。

接到命令后,各军将士全力出击,向着敌人发起猛烈攻击。被围的敌人如同无头苍蝇,早已混乱不堪,解放军的攻击更让他们丧失了战斗力。

正如粟裕战前所料,敌人开始逃往郎广方向。而粟裕早已部署好,等待敌人的到来。终于,敌人闯入,粟裕立即收紧包围圈,将敌人一网打尽。

经过几天的激战,郎广围歼战宣告胜利。粟裕成为战功最大的功臣。战后,党中央不仅没有指责他的鲁莽,反而对他的指挥能力给予了高度肯定。

此战我军共歼灭敌军6万余人,俘敌8万余人,国民党主力部队战败,我军解放南方各省的基础得以奠定。

在那次战斗中,包围圈过大,郎广地区的村庄、丘陵密布,许多国民党军官及其家属为了保命,不惜用金条买下老百姓的衣服,装扮成农民和农妇来逃避解放军的追捕。

然而,他们无法逃脱我军的追捕,在一年后的镇压反革命运动中,全部被我军抓获。回顾那段历史,虽感沧桑,但最终我们赢得了和平。

1946年,蒋介石为了私利,撕毁了「双十协定」,再次挑起内战。面对这场战争,党中央立即集结军队,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激烈的战斗,以保护中国人民和来之不易的和平。

在著名将领粟裕、刘伯承、陈赓的领导下,我军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取得了辉煌的战绩,歼灭敌军154万余人,粉碎了国民党主力部队。

之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目标直指南京。面对人民解放军的攻势,国民党军队如同崩溃的堤坝,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只好不战而退。

24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总统府,成功解放南京群众,象征着国民党在中国长达22年的反动统治结束。

如今,距离那场解放战役已经过去了近80年。郎广围歼战的胜利,使得敌人妄图逃往杭州的梦想彻底破灭,也使得这座历史悠久的花园城市幸免于战争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