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圆明园被毁几次?为什么列强痴情于它,熊熊烈火的焚烧,终被铭记

2024-05-08历史

在历史的长河中,圆明园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回忆,因为它在中国领土上,受到帝王们的青睐,然而,这颗明珠却在1860年的大火中黯然失色,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段惨痛的记忆。

那么,圆明园为什么会被焚烧,列强又为什么青睐于它,受到三次摧毁的它,究竟魅力何在?

一、圆明园被焚的原因

1860年,中国正处于清末,那个时候的中国,经济已经衰退不堪,各国势力正在瞄准清政府,准备大捞一场。

此时,英法联军以「亚罗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亚罗号事件」是指中国当时使用商船「亚罗」号,在这个过程中,逮捕了几名海盗和水手,而此时的英国,认为该船是他们自己的,对于谁是否使用,自己有决策权。

于是就要求叶名琛释放中国在此船逮捕的犯人,并注重向英道歉,没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定义这些人的罪行。

而实际情况是,此船的执照早已到期,中国对于这一行为,不需要向英国做出解释,乃至道歉。

至于「马神甫事件」,是在同期发生的,据说是法国神甫马赖非法进入中国境内,勾结当地的官府,对百姓进行抢劫,掠夺,更为甚至欺负良家妇女。

新任知县张鸣凤抵达后,对待这一行为,秉承对百姓负责的态度,逮捕马赖等不法教徒,并处决了一众人等。

法国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取得教会支持,打着「为保护圣教而战」的口号,联合英国出兵,向中国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当时的清政府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经济早就大不如前,在工业发达的列强面前,只能任人宰割。

当列强的轮船大炮闯入中国境内,清政府弱小无助,从没获得科技更新的战船,即使雄心壮志,但也无力抵抗。

自和珅之后,清朝内部早就破败不堪,虽然嘉庆帝在当时竭力阻止官员的腐败,但在早已成风气的环境里,还是难以彻底拔除。

英法联军突发重围,闯入境内,面对不曾见过的稀世珍宝,他们早早就垂涎欲滴。

而当时圆明园中,存放着许多珍藏品和艺术品,便成为他们掠夺的对象。

这些珍宝和艺术品是民族尊严和文化遗产的象征,列强摧毁这些,便是对我们源远流长的文化的摧残,不可一世。

二、经历三次洗礼

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对清朝皇帝喜欢的圆明园,进行烧杀抢掠,在三天三夜的残酷焚烧中,园内寺庙建筑大部分被大火烧为灰烬。

从1860到1900年,圆明园中的大量木材、铜、铁被盗,持续了大约四十年。

1900年后,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西郊的皇家园林再次遭受灾难,经过又一次的洗礼后,圆明园早就被洗劫一空,曾经的繁茂早已破败不堪。

文化大革命时期,圆明园再次遭受严重破坏。在此期间,圆明园遗址有的被拆除,拓土开耕,建筑地基被挖入三尺。

一些单位进入圆明园占地、建房,对圆明园自然风光和石材建筑景观造成严重破坏。

三、巨大的损失

圆明园足足烧了三天三夜,这座曾经被誉为「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在大火的照耀下变得满目疮痍。

除了被封为神的建筑物,圆明园内的文物也遭受了严重损失。

据不完全统计,被盗文物数量高达150万件,金额现在的亿衡量,是无法估量的,因为他们历经千朝万代,才保留下来,已是无价之宝。

这些文物包括中国先秦时期的青铜礼器、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的字画。

据说在圆明园被烧的过程中,有近300名太监、宫女和工匠在火海中丧生。这些无辜的生命在战争中成为了历史的牺牲品。

四、圆明园的神奇之处

圆明园作为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瑰宝,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园林景观吸引了西方列强的注意。

一共用了150年的时间,起初康熙是赐给尚未即位的雍正的,供他游玩娱乐,打发空闲。

后来雍正即位后,拓展圆明园,乾隆年间,又对其进行了局部增建、改建,嘉庆年间,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

他们一到夏季,就喜欢到圆明园避暑,在没有空调的年代,这里成为他们的仙居,有时候也只是指定相关的嫔妃,也能同皇帝一同前往圆明园避暑,可见圆明园的确不一般。

五、影响

圆明园被烧的历史事件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警醒。

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只有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立足。

同时,圆明园的悲剧也让我们认识到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好自己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