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红军改编八路军提出要四个军,蒋介石只给了三个师,去掉了谁

2024-01-08历史

1936年12月,飞赴延安前去督战的蒋介石,意外遭到了张学良、杨虎城二人的扣留,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西安事变」。在西安事变之后,我党通过和蒋介石的努力谈判,达成了「一致抗日」的共识,促成了历史上的第二次国共合作。在此次合作中,我党一开始提出要将红军改编为「四个军」,而蒋介石却最终只分配给了我军三个师的编制。

那么,在我军接受的「三个师」编制中,哪一支是被我军最终去掉的部队?面对着出尔发尔的蒋介石,我党又想出了怎样的对策?今天,本期节目为您讲述:红军改编八路军鲜为人知的一段历史。

(西安事变中的张学良和蒋介石)

西安事变之初,我党提出了哪四个军?

1936年12月,在蒋介石飞赴西安督战之际,东北军指挥张学良,西北军指挥杨虎城发动「兵谏」,扣留了蒋介石,并邀请我党进行一致抗日的谈判,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西安事变」。

最初,我党本计划要求蒋介石下野,并将其移交由人民进行审判。但考虑到团结抗日的必要性,我党最终决定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开展第二次国共合作。以周恩来为首的我党代表,和以宋家兄妹为首的国民党代表进行会谈,最终基本促成了以一致抗日为目的第二次国共合作。

(西安事变中我党谈判代表)

而在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会谈中,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便是我军的编制扩充问题。为了促成国共合作,我党做出重大的让步,名义上令红军武装力量隶属于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并且采用国民革命军的番号和编制。但我党表示,希望能够对红军进行扩编。而在我党最初的扩编计划中,希望能够一共组成四个军,十二个师,三十六个旅和一百多个团。

而这些部队的指挥员名单,也被我党草拟好:指挥这四个军的总司令是朱德,副司令是彭德怀,四个军的军长分别是参加过北伐战争,长征,有着「井冈山四虎将」之称的101;担任过红二方面军指挥,两把菜刀闹革命的贺龙;远赴苏联留学,担任我军参谋长的刘伯承;以及曾经为黄埔一期生,领导红四方面军,进行过上万人作战的徐向前。

(徐向前、朱德与贺龙)

从履历上来看,无论是这四个军的司令员,还是四个军分别的指挥员,都是身经百战的悍将。能够当上司令员和军长的职务,可谓是实至名归。而扩充编制的计划,也是我党本着当时红军的实际情况以及抗日需要所提出的。而最终是否能够达成这一目标,就需要看谈判桌另一方蒋介石的反映。

蒋介石百般刁难,我党如何应对

蒋介石虽然在西安进行谈判时,口口声声答应了我党提出的各项要求。但是,出尔反尔的他在返回南京之后,便立即软禁了张学良,并撕毁了诸多他此前在西安的承诺:蒋介石一直视红军为眼中钉,肉中刺,别说是四个军,就是一个师蒋介石恐怕都不想给。

面对着蒋介石咄咄逼人,出尔反尔的态度,我党据理力争,再度派出代表团和蒋介石进行谈判。然而,在谈判桌上,蒋介石却依旧对我军进行各种理由的百般刁难。在经过第一次会谈后,蒋介石明面上答应了红军的改编要求,但却无理地提出:只能给红军2个师的编制,师以上不设军,更不能设总指挥部。副师长以下的军官,必须要由国民党的军官来担任。此举无疑是想要架空我军,自然也不能被我军所接受。

(延安时期的中央军委)

随着日寇日渐紧迫的侵略,我党从民族大义出发,只好再度做出让步:既然老蒋不愿意给出四个军的编制,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在人数上做出些让步?我党再度提出,可以保留四个军的编制,但人数缩减至7万人。但蒋介石给出的回答是:不行,并且还无理地提出要求朱德、彭德怀二位指挥员,化名为「朱蹭陂」、「彭特立」来进行指挥。

无奈之下,我党只好和蒋介石方面又展开一轮新的谈判,将部队的人数缩减至4万人5千人左右,而蒋介石则同意了我军在师以上设立指挥部的要求,但师的总数量被限制在三个师,这就使得我军不得不减去此前的军化为「师」,并将四个军中的一个军并入到三个师内。

(与国民党方面进行谈判的周恩来)

在1937年6月,以周恩来为首的我党代表经过与蒋介石的新一轮谈判,最终达成了一致共识:将延安的红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路军(或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总指挥朱德,副指挥彭德怀。下辖115师、120师和129师,115师师长为101,副师长为聂荣臻;120师师长为贺龙,副师长为肖克;129师师长为刘伯承,副师长为徐向前。而在南方省份内打游击的红军,则被改编为新编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由叶挺担任军长。

通过前后文,我们发现曾经计划担任第四个军军长的「徐向前」,在和老蒋的谈判中成为了被合并入三个师的「军长」。

为何徐向前没能成为八路军第四个军的「军长」?

按照履历和个人能力来看,徐向前早期毕业于黄埔一期,参加革命后,又长期担任红四方面军的指挥员,是我军十大元帅中最早一名带领上万人作战的将领。在红四方面军根据地反围剿和长征途中,更是立下过无数功勋,为何在红军改编八路军时,他并没能成为第四个军的「军长」呢?

其实,造成这一历史遗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蒋介石的身上。因为当时的蒋介石尽管在西安事变之际,满口答应了我党提出的要求,但谁都没料想到返回南京的蒋介石竟然会出尔反尔。而我党为了当时的抗日大局着想,从民族大义出发只能做出些许相应的让步。就算是我党当时确实是有想要坚持扩充四个军,让徐向前指挥一个军的想法,视红军为心腹大患的蒋介石恐怕也不会同意。

(徐向前元帅)

可能有朋友不禁会问:当时蒋介石虽然没有同意延安方面红军扩编四个军的要求,但是却让南方打游击的红军改编成了新四军,为何不让徐向前担任新四军方面的军长呢?——其实,我党当时也有过这方面的考虑。但是,徐向前元帅在进行抗日之前,征战过的地方主要还是川陕、西北一带,对江南地区的形势不一定要比叶挺、项英、陈毅、粟裕他们更加熟悉,而他们也从未和徐向前有过做搭档的经历。因此,本着因地制宜,因才适用的原则,我党当时并没有派遣徐向前到南方地区指挥新四军,而是继续留在了延安方面。

而第二个我军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当时的部队人数受到了蒋介石的限制,在总人数被限定在四万五千人的情况下,确实很难再划分出一支部队,单独组成一个师或一个军。徐向前元帅在抗日之前,比较熟悉,指挥比较顺手的部队是红四方面军,以及长征抵达延安之后的「西征军」。但是,因为在「西征」西北三马的过程中,西征军遭到了一定的历史挫折,有生力量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初并没有得到恢复,因此之前的红四方面军和西征军,也很难再组成一支新的部队,供徐向前来指挥。

(红四方面军独立女团)

而最后一个原因,则是因为徐向前元帅本身的身体缘故。在经历过长征、西征的波折之后,徐向前元帅患上了比较严重的胃病,因此一直在后方进行调养。当时徐向前元帅身体,确实不再适宜长期指挥一支大规模的部队进行作战,更何况是身在国统区的中国南方。因此,将徐向前元帅留在延安,对徐向前个人的身体而言,在当时也是一个比较理性的选择。

军职不影响贡献,徐向前元帅屡立功勋

尽管在长征时期就曾立下过赫赫战功的徐向前元帅,在1937年抗战爆发之时与指挥一个军进行作战的机会失之交臂,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徐向前元帅身在前线,继续为抗战的事业做贡献。

在成为了八路军129师的副师长后,徐向前便毫无怨言地为中国的抗日事业做贡献。抗日战争爆发之初,129师便计划赶赴山西驻扎,当时的山西是军阀阎锡山的地盘。在听说我军想要入驻山西时,阎锡山当即表示拒绝。后来,身为129师副师长的徐向前,亲自和阎锡山进行谈判。阎锡山、徐向前都是山西本地人,算是老乡,见到徐向前诚恳的态度,阎锡山也被打动。这最终促成了129师成功入驻山西,并且为八路军后来的一系列胜仗奠定了基础。

(徐向前与阎锡山)

徐向前指挥擅长埋伏、游击,总体上灵活多变,而刘伯承则擅长理论总结和战略规划,二人相辅相成,共同促成了129师在晋察冀地区诸多胜利的战果。长生口战斗、神头岭战斗、响堂铺战斗,129师均大获全胜,其击毙日军数量,作战骁勇程度,令阎锡山、卫立煌等人看了都感到瞠目结舌。随后,徐向前又率领129师一路南征北战,进入河北平原,大战山东半岛,随后又转进陕北后方,一路上创造了诸多的抗日传奇。

不在乎军中职务,只求杀敌报国的徐向前元帅,他的个人经历也是我党我军奋斗的一个缩影。尽管当时的蒋介石,未曾给我军4个军的编制,但是我军却也有自己的一套对策:在坚持全民族的抗战路线,以及对日军开展广泛的游击战术后,我军便迅速获得了当地百姓的支持。在短短数年是时间里,我军便从最初被限定的4万5000人,扩编到了7万人,后来又从7万人扩编到了数十万人以上的队伍。而平型关大捷等诸多抗日战场上的胜利,则更进一步证明了我军在抗日战场上中流砥柱的作用。

(八路军总指挥彭德怀与朱德)

英雄不问出身,对历史的贡献更是如此,徐向前元帅和他指挥下的八路军129师,用自身的实际行动,谱写了抗日战争史上迎难而上,屡立功勋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