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刘文辉独揽西康十多年,蒋介石无可奈何

2024-01-28历史

刘文辉独揽西康十多年,蒋介石无可奈何。

在民国时期,四川陷入了军阀混战的动荡,刘文辉曾在此时声名大噪,但最终在侄子刘湘的进攻下败走西康。1939年,在蒋介石的刻意安排和当时错综复杂的局势下,刘文辉成为了新成立的西康省主席。

在主政期间,他坚守在西康地区,抵挡住了蒋介石多次渗透的尝试,最终维护了西康的独立地位。随着人民解放军在1949年进入四川,刘文辉率领军队宣布起义,并协助解放军完成了解放西康和西藏的壮举。

虽然西康省在1955年被撤销,但刘文辉的「西康王」故事在当地仍然广为流传,成为了一个不朽的传奇。

刘文辉,一位在川军中快速崛起的少年英才。然而,他的辉煌并没有持续多久,就在与刘湘的对决中败下阵来,被迫退居西康地区。

虽然刘文辉的仕途有些波折,但他依旧是一位在民国历史上担任近20年封疆大吏的重要人物。 刘文辉出生于1895年1月,排行老六。

他天生聪明,年仅13岁就虚报年龄报考成都市陆军小学,并被破格录取。之后,他连续考入北京陆军中学和保定陆军学校,最终在1917年从保定军校第二期炮科毕业。

刘文辉的优秀成绩让他得到了许多军阀的垂青。然而,他得知他的族侄刘湘已经在四川成为旅长后,毅然决定回到老家。

在他的大哥刘文渊的帮助下,他与刘湘一见如故,刘湘随后将他安排到川军第八师担任上尉参谋。 随着军阀混战的加剧,刘文辉逐渐升至川军第一混成旅旅长的位置。

他的五哥刘文彩在宜宾富甲一方,给予他军费上的支持,这使得刘文辉开始有了和刘湘相庭抗礼的资本。

1927年国民政府北伐成功消灭了北洋军主力,刘湘与刘文辉均表示愿意归顺国民政府。蒋介石为了拉拢和分化二人,让辈分高的刘文辉担任四川省主席,而年龄更大的刘湘则被任命为川康裁编军队委员长。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蒋介石与其他地方实力派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这使得四川也卷入了新一轮的军阀混战。 当时,刘文辉的势力主要集中在四川中部平原和西部山区,而刘湘的势力则主要集中在四川东部和重庆一带。

虽然在共同打击其它军阀时,刘文辉和刘湘曾携手合作,但不久之后,二人就开始为了是向外发展还是选择偏安四川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在中原大战时,刘湘选择了向蒋介石效忠,而刘文辉则选择了加入反蒋阵营。尽管如此,他们的斗争并未因此而停止,反而愈演愈烈。

1931年,刘湘无端扣押了刘文辉价值200万银元的进口物资,并唆使其部下引发事端,导致了一场叔侄二人与其他军阀的持续近一年的「二刘之战」。

由于得到蒋介石的支持,刘湘的军队战斗力更加强大,刘文辉则屡战屡败,最终失去了川中富裕地区,只能退守康定一带。

然而,刘湘也担心邓锡侯等其他军阀会借此壮大实力,因此主动提议停战。为了维持政治平衡,蒋介石命令刘文辉负责西康建省委员会,以牵制刘湘。

同时,蒋介石也希望刘文辉将来会再次对刘湘构成威胁,这样他就有足够理由派遣中央军入川,实现其对四川的中央化。

蒋介石在西康地区的治理面临着民情复杂与西藏稳定等多重压力。他为了拉拢刘文辉,让他担任西康省主席,但刘文辉在败退西康地区后,已经很难重新崛起。

除了他所部只剩下一个24军兵力单薄外,西康地区的恶劣地理环境和人口稀少也是刘湘愿意放过刘文辉的重要原因。

在中国历史上,中央王朝一直只能控制成都平原附近的川西山区,而雅安以西是青藏地方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王朝的过渡地带。

清朝时期,虽然理论上四川省管辖范围已经涵盖了康巴地区,但当地的政务主要是由世袭的大小土司和寺庙活佛掌握。

直到1905年清末新政时期,为了稳固边疆并抵制英国人对西藏的侵略,中央政府才提出在康巴地区建立西康省。

在上世纪30年代,由于国民政府对边疆的控制能力减弱,西康建省的计划被取消,改为设立西康特别行政区。刘文辉领导的军队虽然在军阀混战中失败,但多次成功阻止了被英国支持的西藏地方军队的入侵。

1935年2月,长征中的中央红军为了继续北上,需要寻找一条避开川军主力的路线。毛泽东等领导人最后制定了从云南渡过金沙江,再沿四川和西康交界地区北上,突破大渡河的行军路线。

蒋介石听说了这个消息,非常高兴,命令中央军进入西康和四川,企图一劳永逸地解决红军和所有四川地方军阀的问题。

然而,刘文辉对红军的入境感到非常恐慌,他害怕强大的红军会在他的地盘上建立根据地,也担心中央会以「围剿」红军为名消灭他的势力。

为了自保,当蒋介石命令刘文辉坚守大渡河各渡口甚至拆毁泸定桥时,他都选择了阳奉阴违。红军能够顺利渡过大渡河,一定程度上也要感谢刘文辉的帮助。

蒋介石在中央红军北上后,原本计划先解决实力较弱的刘文辉。然而,意外的是红四方面军南下与刘湘部在百丈关展开决战。

在这种情况下,刘湘被迫同意让中央军进入四川。于是,蒋介石借此机会将四川打造成了他未来的大本营。 尽管经历了一次危机,刘文辉依然在西康坚守。

他积极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建立良好的关系,同时致力于经济建设,最终成功稳固了自己的统治。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刘文辉和刘湘都表示支持蒋介石作为抗日的领袖。

刘湘主动将重庆让给国民政府作为陪都,并亲自率领川军主力出川抗日。刘文辉也有参与抗日的意愿,但由于西康地区的兵源稀少,无法组建大规模的军队。

此外,蒋介石也担心如果将刘文辉的部队调往东部,西藏可能会变得不稳定,因此没有调动他的部队参加抗日。

1938年1月,时任四川省主席的刘湘因病去世。当时蒋介石误认为川军已经群龙无首,就独断下令改组四川省政府,并任命其亲信张群为四川省主席。

然而,张群并未得到四川军民的认同,他们纷纷抵制并邀请刘文辉回蓉主政。最终,蒋介石不得不用西康省主席一职收买刘文辉,并任命川军将领王缵绪为四川省主席。

1939年1月,国民政府正式宣告成立,西康省以康定为省会,刘文辉如愿以偿成为了西康省主席。刘文辉上任后公开成立省保安队并自任司令,并兼任国民党西康省党部主任委员,成为了真正的「西康王」。

刘湘曾经的西康省虽然面积与四川相当,但人口只有300万,且有一半是少数民族。然而在刘文辉的领导下,西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当地人民依然记得刘文辉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如果县政府比学校气派就枪毙县长」。这句话的影响深远,使得许多县长都去学校担任教职,西康的文盲率也因此大幅度下降。

刘文辉一家与四川地方派共同与蒋介石对抗,积极与共产党合作,尽管蒋介石通过重用王缵绪和收买刘文辉成功控制了整个四川地区,但许多四川地方官员仍然以各种方式抵制他的统治。

1938年7月,刘文辉、王缵绪和其他四川实力派与云南省主席龙云举行秘密会议,讨论如何抵制蒋介石对四川的渗透。

然而,王缵绪不久后就向蒋介石告密,这让刘文辉等人非常愤怒,他们迫使王缵绪辞去了省主席的职务。 蒋介石对自己的政治手腕过于自信,竟在9月提出由自己担任四川省主席。

然而,当他亲自到成都视察后,他意识到四川的情况比他预想的要复杂得多,于是他同意由张群担任四川省主席。 在抗日战争中,川军各部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但是蒋介石却趁机将很多部队中央化。

川军将领要么成为光杆司令,要么被解除军权,因此他们对蒋介石的不满与日俱增。

在西康一隅的刘文辉,同样对蒋介石可能剥夺他的权力感到担忧。在抗战前,中共南方局就通过刘文辉的亲家张叔明和民盟中央委员张志和与他建立了联系,开始争取他的支持。

1938年4月,刘文辉去武汉时,秘密与我党代表吴玉章会晤。7月,董必武、林伯榘去武汉参加国民参政会时,在成都和刘文辉进行了深入交流。

1939年夏,董必武、林伯榘和王若飞又在重庆与刘文辉见面,他逐步认识到蒋介石反动政权的本质,开始倾向共产党。

1941年,刘文辉资助民主人士成立「唯民社」并创办【唯民周刊】。1942年,他在张志和的引介下,秘密见到了周恩来。

为了支持共产党,地下党员王少春按党中央的指示,在雅安一个旅部中设立秘密电台,刘文辉专门调了一个连来保卫电台和王少春等人。

在1944年,刘文辉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并成为中央委员,同时,许多反对蒋介石独裁的民主人士也从四川来到了雅安继续活动。

雅安因此被誉为「大陆上的香港」。 蒋介石自然不会对刘文辉的活动坐视不管。早在西康建省之初,蒋介石就提议派两个师进驻西康,协助刘文辉维持治安。

但是,刘文辉以西康财政收入有限为由,拒绝了这一提议。他表示,如果蒋介石派兵入康,需要提前给其拨付大额军费。

然而,蒋介石并没有就此放弃。他秘密派人潜入西康,煽动组织土匪暴乱。刘文辉先假装不知情,但是在时机成熟后,他突然发兵将其剿灭。

蒋介石又提出提拔刘文辉的部下为军长,企图借此削弱刘文辉的势力,但这一计划也以失败告终。尽管蒋介石使出了各种手段,但刘文辉仍然坚持自己的立场,坚决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

蒋介石企图派遣军队进入西康建设康青公路,刘文辉针锋相对,要求其亲信担任筑路总团长。然而,蒋介石旋即改变策略,设立西昌行辕,并派遣军统特务头子徐远举担任第二处处长,负责监视刘文辉及其亲信。

然而,当他们到达康定时,反而被刘文辉严密限制,无法正常工作。这些卑鄙小动作让刘文辉对蒋介石更加反感,而蒋介石也因为抗战的巨大压力,无法抽调更多力量对西康采取军事行动。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还都南京,蒋介石认为他已经控制了整个国军系统,除刘文辉等军阀外,无人能与之争锋。

他试图将势力渗透入西康,甚至要求刘文辉率24军参与解放战争。然而,刘文辉早已与我党达成协议,以交通困难等理由,坚决避免其嫡系同解放军进行消耗。

他虽担任省政府主席,并兼川康绥靖公署副主任,但在1948年参加了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也就是民革。讽刺的是,到1949年初,蒋介石的主力部队全部为我军消灭。

然而,他又试图效仿抗战时期,利用四川实现东山再起,任命刘文辉为川康滇黔4省联合「剿匪」总指挥部副总指挥官,希望刘文辉等人能不计前嫌,与他精诚合作。

蒋介石在西南发动起义,以支持土改和林业部的工作,并在晚年担任该部长。1949年8月29日,他在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召开军事会议,要求刘文辉等四川地区的实力派和宋希濂集团、胡宗南集团共筑防线,保住半壁江山。

然而,刘文辉、潘文华与邓锡侯都已经与蒋介石离心离德,在军事会议上,刘文辉公开表达了对蒋介石过去的不满,认为他曾经把他们和共产党都当作敌人,削弱他们。

然而,随着胡宗南所部进入四川,刘文辉等人的处境开始变得危险。当年8月,刘文辉曾经想过起义,但被周恩来阻止。

周恩来希望他能积极准备、相机配合,但不宜过早行动,以免招致不必要的损失。刘文辉与王少春商议后,决定由代军长刘元瑄和两位师长负责军事行动,张为炯代理省主席负责省政府起义准备工作。

刘文辉则孤身前往成都,以便随时掌握蒋介石的动向,并准备行动。

在1949年10月,我第二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已经在川东打响了解放大西南的号角,川东和贵州的国军各部纷纷败下阵来或者选择起义。

11月31日,蒋介石从重庆赶到成都,准备部署"川中决战",然而在12月7日,当刘文辉和邓锡侯商量起义的时间时,蒋介石突然命令他们去北较场进行一对一的对话。

他们意识到时间紧迫,刘文辉命令驾驶员先开空车出成都北门等待他,他自己则穿越小巷并从城墙缺口处翻墙而出,邓锡侯也成功脱身。

然后,他们一起去95军指挥部与潘文华会合。12月9日,刘文辉、邓锡侯和潘文华联名在彭县发表通电,宣布各自部队的起义,不仅正式宣告四川军阀与蒋介石集团的割裂,而且在政治上动摇了蒋介石中央军在四川和西康驻扎的基础。

无奈之下,蒋介石和蒋经国在10日狼狈逃往台湾。

蒋介石父子随着刘文辉等人的起义和解放军一野18兵团的进攻,残余的中央军各兵团迅速瓦解。胡宗南命令败兵退到西康,却发现无法立足,他本人不得不违抗蒋介石的命令离开康定。

我军在刘文辉的帮助下顺利进入西康,并很快控制了金沙江以东的川东地区,然后以此为基础向西藏进军。1950年6月,西康省人民政府成立,省会改设为雅安[3]。

直到1955年,西康省才被取消,并入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刘文辉起义后,先后在四川担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等重要职务。

令人感动的是,在四川开始土改后,他积极支持政府,把名下的土地全部交了出来。

1959年,周恩来总理亲自调遣刘文辉到北京担任林业部部长,这位曾经的「西康王」在晚年的生活中全身心投入到新中国林业建设中,对于过去的身世,他却闭口不谈。

刘文辉为新中国成立所做出的贡献,永载史册,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参考资料:[1]孟召光.浅析1932年后的刘湘[J].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08(12):94-95.[2]刘景泉主编.中国抗日战争人物大词典.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第149页.[3]雅安市志编纂委员会编纂,雅安市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11月第1版,第60-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