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李白,盛唐的符号,中国诗词史上的瑰宝

2024-04-09历史

时值清明,烟雨蒙蒙,草木嫩黄,鸟雀扑棱。

一本淡绿的【李白传】在手,遂觉得春日读李白在美好不过。

唯美的青少插图版【李白传】,以诗品其人,带你走进李白飞扬的人生。

作者「随缘散人「用诗意纯情的文字,把李白的诗与梦、才与情一一呈现在眼前。

全书长七卷,让我们在诗文笔墨中读懂李白意气飞扬又落寞的一生。

十八九岁时,李白游走各地,并在梓州从师于著名学者赵蕤。

一年后,他辞别老师在巴蜀继续游历。并带上自己的两篇赋求见当时久负盛名的苏頲。

希望得到名师点拨。

苏頲赞李白将来定能与司马相如比肩,日后只要多加磨炼。并答应他有机会定向朝廷举荐。

但举荐始终无果。李白又不屑于走科举之路。

只想去游历、学道、结交名流树立声誉。

他的理想很宏大,第一个要做宰相,第二个要做帝师。

李白24岁时离开蜀地,来到江南。在金陵广交好友,他的诗不断被世人熟知,但仕途依旧无望。

他叹自己怀才不遇:怀经济之才,抗巢由之节,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下。

而立之年滞留于终南山,不得不寄情山水,访友倾谈,诉说自己的痛苦。由此留下名句: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真切地道出李白的心声。

他终于明白,功名之事不可求,人生亦如蜀道难。

天宝元年八月,42岁的李白经武则天外孙女玉真公主引荐,唐玄宗召其入京。

李白得意地辞别友人,出发前留下万丈豪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他期待在长安城凭借自己的才华,建立不朽功业。

才情孤傲的李白不耻与溜须拍马之人为伍,现实与理想总是不如人意。

天宝三载暮春,李白上书请辞,离开长安。

一人一剑一马,旷达飘逸的李白继续纵横天涯,寻找报国机会。

天宝十载,年过半百的李白事无所成,决定投笔从戎。

天宝十一载,他到了幽州,痛苦地看到战事令百姓苦不堪言。

李白明知安禄山心怀叵测,却无能为力,谏言只会再来灾祸,无奈中写下:「我纵言之何补」来安慰自己。

安史之乱还未结束,永王李璘邀请李白入幕。李白知此乱世正是报国之时。

他依然期待入朝做官,辅弼天下。梦想功成身退,最终归去五湖。

那是他已久的風愿。

但诗人的情怀终究看不透天下的纷争,暮色沉沉,他只得长叹:攀天莫登龙,走山莫骑虎。

余光中说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可惜李白的著述,十丧其九。他飘零一世,未能成就功业。

可他的一生还是丰盛的。想要了解李白,不妨读一读青少版【李白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