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毛泽东在苏区留下的大多是亲信

2024-02-02历史

毛泽东在苏区留下的大多是亲信

1935年,中央红军遭遇第五次反围剿的重创,为了生存和信念,他们毅然决然地踏上了长征之路,这是一次充满艰辛与挑战的征途,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它改写了中国的命运。

然而,并非所有的红军都参与了这一伟大的历程。

图丨长征路上在红军长征期间,有部分人为了争取红军大部队转移的宝贵时间,留在了长征路上与国民党军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令人痛心的是,留守苏区的10位领导人,大部分都为革命献身,只有一位活到了建国,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他们是谁?

为什么是他们被留下?这些留守的领导及将士们又度过了怎样的艰苦岁月呢?长征路上的英勇事迹道阻长,留守苏区。

1933年,第四次反围剿结束后不久,国民党军开始围剿红军,发起第五次围剿战争。然而,红军在此前的四次反围剿战争中都取得了胜利,不仅重创了国民党军,还使红军根据地越打越大。

第五次反围剿,红军为何失利? 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红军遭受了严重的损失。这并非国民党力量强大,而是因为当时中央苏区被李德、博古等人掌控,他们的决策导致了失败。

他们在围剿前对形势的估计不足,指挥失误,战术运用不当。博古和李德否定了毛泽东及其他指挥员的战术,批评他们胆小、不敢正面交锋。

然而,红军在兵力和武器装备上远不及敌军,不擅长阵地战硬碰硬,正面交锋并不能发挥其灵活性和机动性优势。这样的策略无疑是在用自己的短板对抗敌人的优势,最终导致了红军的失败,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

图丨李德留守名单1934年红军主力被迫进行转移,与自己的乡亲战士依依惜别。战士们虽然不舍得离开,却不得不离开。

但不要忘了,还有1.6万红军战士、3万武装力量和10位中央领导人被留下来掩护红军主力突围。长征途中危机四伏,留下的人也要面对前狼后虎,当时各方势力盘踞,形势极其复杂严峻,国民党也不遗余力拿出全部家当围剿,动用了近50万兵力,蒋介石本人更是亲自坐镇南昌处理一切剿共事务。

红军长征刚刚踏上征途,蒋介石就下令将枪口对准苏区根据地,因为蒋觉得那里曾经红军驻扎过,已经匪化,不杀则不能斩草除根,之后便对群众大肆掠杀;而留守的红军面对百万大军的围困,仍然坚持战斗。

面对危急的情况,留守的项英、陈毅接到中央命令,决定分路突围,开展游击战,分散作战,以期更好地保存有生力量。

他们在此后的3年里,开始了野人般的生活。留下来的是10位领导人,包括瞿秋白、项英、陈毅、何叔衡、贺昌、陈潭秋、方志敏、刘伯坚、毛泽覃和古柏。

那么,他们为何被留下呢?又是谁决定的名单呢?我们都知道,红军被迫长征,主要原因就是李德博古的指挥不当。

他们的战术指挥过于呆板,没有实战经验。在李德、博古到来后,当时的苏区老领导们也被排斥出核心决策层。为了进一步巩固中央,李德组成了中革军委决策中心三人团,包括李德、博古和周恩来,因此,谁留下谁走,都是由他们决定的。

网络图片显示,虽然表面上由三人团做决定,但实际上博古、李德排斥政治立场与他们不同的红军将领,从而总揽了红军的所有决策。

而周恩来当时只是执行发电文的命令,没有实权。在最重要的将领留守名单中,他也只是知道人数,而不清楚具体是哪些人,所以留守名单最终是由李德和博古二人决定的。

那么,李德和博古又是根据什么原则来决定留守的呢? 在长征途中,由于红军的灵活和行军速度快,所以他们会面临前追后堵的局面。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红军必须具有很强的机动性。最初长征时,李德和博古要求将所有物资带走,包括结婚证存根,这导致战士们怨声载道。

辎重过多会影响行军速度,不利于红军发挥其灵活作战的优势。湘江战役中,红军由8万锐减到3万,损失惨重,部分原因就是辎重过多,无法快速过江,导致被敌人包围。

如果不是后来周恩来据理力争,红军可能会被敌人包围更多次。这些血的教训,李德和博古要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长征途中,危险重重。因此,在这样的特殊时刻,有伤病的红军战士不能随大部队转移,他们需要被留下来分散养伤,隐蔽行踪,以免影响大部队的行军。

陈毅因为在医院疗养无法行走,无法随军出发,被留了下来。

毛泽东受到批评后被撤销主席职务,丧失军事权,只保留了一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的虚职,没有实权。后来赣州战事不顺,他被调去前线任红军总政委,重新获得军事指挥权,但在提出多个军事决策后被否决,与中央局的矛盾越来越深,之后再被撤职。

与毛泽东关系亲近的人也受到了牵连,包括何叔衡、毛泽覃等。他们因为与毛泽东的关系最终都被留在苏区,历经九死一生。

连毛泽东也上了李德博古的留守名单,但以周恩来为首的人据理力争,最终让毛泽东跟上了长征的队伍。这些留在苏区的人都是与毛泽东有深厚革命友谊的亲朋好友,他们的忠诚和勇气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图丨毛主席(3) 广昌战役,是中央苏区北部的重要屏障,国民党军队兵临城下。然而,红军指挥官李德博古等人对敌情判断失误,坚持坚守广昌,致红军伤亡5000余人。

彭德怀、刘伯承等红军将领对此深感痛心,对李德博古等人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尽管刘伯承最后被列入留守名单,但周恩来找到了李德博古,指出了刘伯承在红军方面的重要地位,才让刘伯承得以参加长征。

广昌战役的失败,导致中央红军遭受重大损失。直到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李德博古被罢免了军事指挥权,由毛泽东、周恩来负责军事指挥,红军才重新走上正规,开始了新的章程。

在红军长征的道路上,有许多艰难困苦的时刻,其中之一就是在梅岭被国民党军队围困了20天。陈毅和其他战士们只能在山中吃生食,忍受饥饿和寒冷。

他们无法生火,因为烟火会暴露他们的位置。在恶劣的天气中,他们只能任雨水打湿,要么在太阳下晒干,要么用自己的体温捂干。

在这个艰难的时期,有些战士甚至被冻死。虽然这是非常艰难的时期,但陈毅和其他战士们并没有放弃。他们继续坚持战斗,为了革命的胜利,他们愿意付出一切代价。

面对图片来源于网络和枪支弹药奇缺的困境,红军战士以身作则,用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对抗装备落后和人员短缺。

他们在战场上拼死血战,虽然伤亡惨重,但始终不屈不挠。在这个艰苦的时期,陈毅率领红军战士度过生死危机,创作了传世之作【梅岭三章】,成为苏区唯一活下来的领导人。

他的精神永存,激励着我们为祖国的未来而奋斗。 红军战士们在国民党军的围剿下,坚守阵地,坚持了三年的游击战争,他们大多数牺牲在了革命路上,他们的英勇事迹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在长征开始后,瞿秋白留在瑞金,带着红军作战,尽管身患肺病,但他仍然坚持战斗,直到最后。然而,他们在转移过程中被敌人发现,不幸落入敌军之手。

但是,他们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不低头、不降服、不动摇,最后被国民党处决,慷慨就义。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激励我们为了正义和自由而战斗。

1. 邓子辉护送何叔衡转移,不慎暴露行踪,何叔衡年老体弱,深知可能会拖累大家,为不拖累同志,跳下悬崖,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其他同志的生存。

2. 贺昌年龄最小,但在数次突围战中一直冲在最前线,带领战士浴血奋战,面对敌人穷追不舍,身边的战友们誓死抵抗一个个倒下,听到敌人要活捉他时,他选择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战斗到最后一刻,最后一颗子弹毫不犹豫留给了自己,以身殉国,年仅29岁。

3. 刘伯坚深知留守苏区领导人面临的艰难困苦,与好友叶剑英话别,宽慰他做好艰苦作战的准备,然而在1935年带兵突围中,因负伤被捕,受尽屈辱,最后壮烈牺牲。

图丨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们:刘伯坚毛泽覃、方志敏、古柏、项英和陈潭秋,他们虽然都因各种原因不幸牺牲,但他们的英勇无畏和坚定的革命信念,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敬仰。

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繁荣,他们是真正的英雄,他们的精神永远在我们心中燃烧。

图丨陈谭秋总结了那些留守中央苏区的领导人,他们在黎明的前夕倒下了,用独特的方式完成了精神上的远征,只有陈毅活了下来,亲历了新中国的成立。

在开国大典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陈毅将军热泪盈眶。他知道为了这一刻,有多少同志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不是一个人站在那里,他是无数牺牲的战士的代表,没有他们的付出和牺牲,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

他们的坚定革命意志和勇于担当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进。作为后辈,我们将继承先烈们的遗志,守护国家山河无恙,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