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因未收到撤退命令,400名红军坚守了12年未退一直打到云贵川解放

2024-02-28历史

自古以来都知道「军令如山」这四个字的含义,这是每个军人都要履行的天职,为了完成任务而不惜一切代价,正是在这种无畏生死的精神支持下才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不能忘记那些牺牲的将领,也不能忘记坚守阵地到最后一刻的普通士兵,在他们的心里一直都拥有着必胜的信念,为此谱写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曾有400红军坚守阵地12年,只因未收到周总理撤退命令,这其中有怎样的感人故事呢?

蒋介石的「围剿」动作屡遭失败之后,他对红军不遗余力地出了重手,派出大量兵力企图彻底覆灭红军,红军在党中央的领导下采用迂回战术迷惑敌人,让敌人摸不清红军的主力部队究竟在哪里,红军的主力部队得以保存,但同时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为了使红军主力部队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经党中央讨论之后,决定在川南一带建立游击队,以此分散敌人的兵力。

这个任务艰巨而又艰险,明显的以少敌寡就是意味着牺牲,毛主席再不舍得,为了革命事业也得割爱,他从手下调出了一百名精兵,彭老总也贡献出了三百名战士,由爱将徐策担任川南游击队长,临出发前周总理向他们下达了命令:在川南一带打游击吸引敌人火力;创造条件建立根据地;有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壮大队伍。最后告诉他们,当主力部队成功转移后会通知他们撤退。

徐策带着这支队伍走进了川南的深山老林,四处打游击,干扰敌人的视线,他成功吸引了敌人的注意,一度以为他这里是主力部队,派出重兵「围剿」,但他们仍然凭借着出色的战斗力与敌人周旋,并且在这时有一支200人的土匪加入了他们,为首之人名叫王涛逸。这个人比较有来头,他并不是普通的土匪,而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学员,后来加入了红军。

红军的处境一直非常艰难,王涛逸在后来又退出了红军,自己拉起一支队伍做起了土匪,徐策见他有些本事,便让他做了司令,自己做政委,川南游击队的队伍人数也增长起来。土匪大多没有经过正规训练,王涛逸黄埔军校毕业,但作战经验不及川南游击队这些老兵经验丰富,于是这些老兵接纳了他们,还教他们如何打仗,只是徐策无论如何没想到,自己的好心却成为了引狼入室。

从王涛逸的经历就能看出他是一个左右摇摆不定之人,在接下来的残酷斗争中,王涛逸在国民党的压力下叛变,由于他掌握川南游击队的详细情况,使川南游击队遭到致命打击。当时徐策率领游击队到达观音塘一带时遇到敌人伏击,徐策身中数弹,他让余泽鸿顶替他的职务继续指挥作战,在撤离时徐策不想成为队伍的负担,命令警卫连长把他留下,在他严厉的命令中,队伍忍痛离去,而他后来死于敌人的乱刃之中,牺牲时年仅33岁。

余泽鸿没有忘记川南游击队的使命,继续带着游击队在川南一带作战,他们还帮助当地的百姓做农活,在百姓的支持下游击队也在不断扩大,人数最多时曾拥有三个支队。只是他们面对的是敌我实力相关极其悬殊的困难环境,在国民党不断「会剿」下,川南游击队再次遭到重创,余泽鸿牺牲,部队只剩下了20多人,他们不得不再次进入深山老林隐藏。

1936年,刘复初又挑起了川南游击队的大梁,慢慢队伍又发展到了二百多人,他们在川南继续辗转苦战,使国民党不得不再次分出兵力「会剿」。这次战斗中刘复初被俘、政委龙厚生等人也相继牺牲,川南游击队似乎已经解体,却不知活下来的战士仍然潜伏在川南一带活动。他们帮百姓做农活,国民党来搜查时就躲进山洞里,但老百姓知道他们还在,像保护亲人一样保护着他们。

云贵川解放时,解放军在路上遇到了几位手拿武器的农民,当时解放军还以为他们是土匪,上前沟通才知道,他们要见周总理。这件事很快上报给了周总理,周总理知道后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原来川南游击队还有人活着,当初他曾派人到川南一带寻找,结果杳无音信,随着几位将领的牺牲,一度以为这支游击队已经被打散了,没想到他们还有人在坚守阵地,他们一直在等周总理撤退的命令。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些战士的心中有着不灭的革命意志,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坚守12年,他们的感人事变一直被流传下来,如今在川南一带还有他们的故事。新中国成立就是有太多像他们一样的军人,坚守阵地、决不退缩而换来的胜利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