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铁铉:朱元璋发掘的奇才,险杀朱棣救国运,妻女结局令人唏嘘

2024-04-13历史

1402年,明成祖朱棣命人将铁铉押到大殿上,铁铉不停地大骂、拒绝屈膝下跪。朱棣强忍怒火,诏令铁铉转过身来,再次遭到严辞拒绝。

此时,朱棣再也抑制不住愤怒,命令割掉铁铉的鼻子和耳朵,煮熟之后又塞进铁铉嘴里,得意洋洋地询问味道如何。铁铉大声回答说,「忠臣孝子的肉,有什么不好吃的呢?」

朱棣听出铁铉话里的「忠孝羞辱」,愤怒之中将铁铉磔刑处死。磔刑,是古代酷刑之一,将犯人四肢斩断,再将身上的肉割下来,有点类似于凌迟。

即便如此,朱棣仍然难消心头愤恨,命人将铁铉放入油锅,整个宫殿里充满焦糊的味道。

朱棣愤怒地说「活着的时候让你跪拜,你不肯,死后炸成灰也要跪拜!」大殿上的太监立即用铁棒夹着让铁铉骨架跪拜,没想到油锅突然一声爆响,热油溅到太监身上疼痛乱叫,但是铁铉仍然没有转身跪拜。

这段故事出自蔡东藩先生写的【明史演义】,虽然故事内容曲折离奇,带有典型的演义色彩,但是却向世人展示了忠臣铁铉的铮铮铁骨。

铁铉被人们尊称「铁公」、奉为「乡土神」,今天,我们结合史料还原铁铉的忠孝人生,了解他为什么让朱棣爱恨交加,又是如何被百姓敬若神明?

太祖定天下,铁铉露才华

公元1366年,铁铉出生在邓州,位于今天的河南邓州,这年是元朝至正26年,朱元璋正在江南摧枯拉朽地收拾张士诚。

次年,朱元璋发布「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北伐宣言,命徐达、常遇春率领25万大军进击中原,先攻山东、后平河南,朱元璋很快便平定中原,年仅1岁的铁铉便生活在朱元璋的统治下。

到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史称明太祖。在朱元璋的统治下,铁铉度过了相对稳定的童年,同时也表现出果敢刚毅、才华不凡的天资。

在洪武年间,朱元璋曾要求全国州府推荐学子到国子监读书,铁铉凭借着聪慧敏捷被选中,在国子监学习期间,铁铉熟读经史子集,在结业考试中是位列甲等,被授予礼部给事中的官职,不久之后,铁铉又被调到都督府。

【明史·铁铉传】记载,「洪武中,由国子生授礼部给事中,调都督府断事。」

都督府是明朝的军事管理部门,这也是文臣铁铉首次接触军事,在此期间,铁铉将积压多年的悬疑案件全部都审理判决,判罚清晰公正、深得人心,这件事引起朱元璋的关注。

后来,明太祖朱元璋亲自诏见铁铉,并且特意赐「鼎石」作为他的字。鼎,在古代是宗庙祭祀的礼器,由此可见鼎的重要作用,而朱元璋用「鼎石」来盛赞铁铉,可见对铁铉的器重。

宋仁宗看到苏轼、苏辙的考卷后,兴奋地说「我为子孙选了两位宰相」,相信朱元璋对铁铉,也是这样的感觉,并且一定嘱咐朱允炆重用铁铉,因为建文帝登基后,铁铉就被提拔为山东参政。

从铁铉的成长经历可以发现,明太祖朱元璋对他有知遇之恩,再加上忠君报国思想的浇灌,铁铉对明朝的忠诚度极高,也为靖难之役誓死抵抗朱棣埋下伏笔。

燕王起兵靖难,忠臣舍命固守

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皇宫驾崩,按照他的生前部署和遗诏,皇太孙朱允炆继承皇位,成为明朝第2位皇帝,史称建文帝。

在朱元璋的遗诏中,还有很重要的一句话,「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也就是说,朱元璋特意要求藩王不准到南京奔丧,目的也很简单,避免藩王对皇位产生觊觎之心。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葬在南京紫金山孝陵,众位藩王如他期望留在封地,对皇位没有非分之想,出乎意料的是,建文帝登基不久便大刀阔斧地削藩,连续削掉五位藩王,最终逼反了驻守北平的燕王朱棣。

1399年,朱棣密谋起兵的消息泄露,随后擒杀建文帝派的亲信,迅速控制北平城,以「清君侧」为名起兵,声称为国「靖难」。

不管朱棣出师的名头是什么,都是谋逆叛军,不是正义之师,建文帝派遣李景隆率领大军前往平叛,而山东参政铁铉负责督运粮草,保障大军的后勤供给。

李景隆是名将之后,但是在靖难战场上表现得一塌糊涂,先是在郑村坝之战中被朱棣击溃,随后又在白沟河战役惨败,李景隆单人独骑逃往德州,朝廷大军则四散南逃。

由于朱棣提前暗中准备起兵,因此在靖难初期战役中所向披靡,再加上李景隆溃败逃亡,导致山西、山东北部的很多城池纷纷归降,朱棣率军围困了济南。

这时,在后方督运粮草物资的铁铉果断站出来,他和参军高巍举杯立誓,共同收拢沿途溃逃的士兵,决心抵御叛贼朱棣。

【明史纪事本末】记载,「会景隆师溃东奔,次临邑,诸城堡皆望风瓦解,铉与参军高巍酌酒同盟,收集溃亡,守济南。」

当朱棣赶到济南城下,守城的将领名叫盛庸,虽然盛庸拼尽全力守卫城池,可惜城中兵力不济,济南城危在旦夕。

就在盛庸焦急万分的时刻,铁铉带领沿途收集的士卒赶到,迅速增强济南的守卫力量,如果铁铉晚几天到达,济南城很可能已经被朱棣攻破,那样的话,靖难之役根本不用四年时间。

铁铉与守将盛庸歃血为盟,两人约定誓死守城。

朱棣劝降遭耻笑,铁铉诈降险成功

起初,朱棣并没有在意铁铉的到来,燕军连续进攻始终不能攻破城池,朱棣这才意识到铁铉的到来骤然增强了守城力量和意志。

朱棣下令停止进攻,采取围困战术,并且向城中射了一封信,想要通过劝降的方式「零成本」拿下济南城。

当铁铉看到劝降信,找到城中有名的儒生高贤宁,写了一篇【周公辅成王论】,同样将信送给朱棣。铁铉的意思非常明显,希望朱棣能够像周公一样忠心辅佐周成王,这是一封劝说朱棣缴械投降的书信。

很显然,朱棣的劝降计划失败了,为了尽快攻克济南城,朱棣又想到一个计谋,引黄河水冲垮城池。

铁铉得知消息非常紧张,如果朱棣真的引来黄河水,济南所有百姓将和这座城一起消失,经过一番思索,铁铉趁着夜色主动出击,派出英勇将士烧毁燕军攻城的器械,算是可以拖延一段时间。

但是,铁铉明白这不是长久之计,本着「擒贼先擒王」的原则,铁铉决定用诈降计策诱杀朱棣。

做戏要做全套,铁铉先是安排守城士兵上演「心理崩溃」,大声喊着济南城要被淹了,将城墙上的守卫也撤掉大半,并且专门挑选上百位老者到朱棣营帐投降。

在铁铉安排的种种迹象面前,朱棣真的相信铁铉愿意投降,按照投降约定,朱棣命燕军后撤十里,自己骑着骏马,仅仅带几名护卫,便来到城中受降。

按照铁铉的计划,在朱棣进入城门的时候,众位士卒齐声高喊「千岁到」,以此为信号,将提前安放在城门上面的铁闸落下,直接砸死朱棣,即便不死也是重伤,生擒他轻而易举。

然而,事与愿违,城门上的铁闸被提前放下,正好砸中朱棣坐骑的马头,惊慌失措的朱棣骑上随从的马立即转身逃脱。紧接着,负责收起吊桥的士兵也反应慢了,朱棣转眼间便骑马冲出城,铁铉失去了活捉朱棣的机会。

【明史纪事本末】记载,「燕王比入门,门中人呼千岁,铁板亟下,伤燕王马首。王惊,易马而驰。」

朱棣捡回一条命,震怒之余命大军重重包围济南城,铁铉则同样为错失良机感到气愤,站在城墙上大骂朱棣不忠不孝。

朱棣调来几门大炮轰炸济南城强,将士们难以抵抗燕军猛烈的炮火,危急关头,铁铉灵机一动,又想到一计。铁铉立即搜集明太祖朱元璋的画像,挂在朱棣炮轰的城墙上,同时亲自书写朱元璋的灵牌,放置在城墙垛口。

如此一来,朱棣只能无奈停止炮击,济南城又一次度过难关。就这样,铁铉被围困长达三个月,但朱棣始终不能破城。

最后,在姚广孝的建议下,朱棣率军撤退回到北平休整。

燕王绕道又南下,铁公无力再回天

朱棣为什么格外渴望攻下济南呢?因为济南是朱棣战略思路的关键。

【明史】记载,「燕王自起兵以来,攻真定二日不下,即舍去。独以得济南,断南北道,即画疆守,金陵不难图。」

从这段记载可以发现,朱棣并非执意攻占城池,比如起兵初期将耿炳文围困在真定,仅仅两天就自行撤走,但是济南却能围困长达3个月,主要是因为占据济南,朱棣就可以切断南北,不管是分而治之,还是攻克南京,都不再是难事,因此济南的战略作用非常大。

在朱棣撤回北平后,铁铉带领士卒乘胜收回德州多个郡县,一时之间名声大噪。

建文帝在南京听说铁铉击退朱棣军队,又收复失地,极为欢喜,派遣官员亲自前来慰问,赏赐金币、册封铁铉三代祖先,同时将铁铉提拔为山东布政使。不久之后,建文帝又提拔铁铉为兵部尚书。

由于盛庸和铁铉两人在济南的出色表现,建文帝命盛庸代替李景隆,铁铉担任参军。这年冬天,盛庸和铁铉又在东昌战役中大败燕军,朱棣麾下猛将张玉战死,燕军面对铁铉再次遭遇惨败。

从此之后,朱棣南下再也不敢经过山东,更不敢路过济南。因为铁铉,济南的百姓免于战火之苦,从此之后称呼铁铉为「城神」「乡土神」。

【明史·铁铉传】记载,「自是燕兵南下由徐、沛,不敢复道山东。」

在姚广孝的建议下,朱棣决定绕过山东,一路南下直取南京。毫无疑问,姚广孝的这个建议非常有效,燕军连续攻克东阿、汶上、邹县,再经过徐州、灵璧战役的胜利,很快就突破了建文帝的淮河防线。

眼看燕军不断逼近京城,建文帝诏令辽东总兵杨文率领10万大军与铁铉会合,共同截断朱棣燕军的后路,可惜的是,杨文在半路上就被朱棣部将击溃,建文帝切断朱棣后路的美梦也破灭了。

铁铉按照建文帝的诏令,出兵阻击燕军,虽然偶尔有所斩获,但是朝廷大势已去,朱棣先后击溃朝廷悍将平安和盛庸,建文帝麾下主动投降的将领数不胜数,燕军声势锐不可当。

1402年6月,燕军抵达南京城金川门,曾经深受重用的李景隆打开城门,迎接朱棣入城,南京彻底陷落,建文帝在宫殿大火中不知所踪。

成祖南京登皇位,忠骨光辉照汗青

6月17日,朱棣前往孝陵拜谒父亲,这是明太祖朱元璋死后,这对父子首次相聚。朱棣从孝陵返回后,在南京奉天殿登基称帝,成为明朝第3位皇帝,史称明成祖。

朱棣在登上皇帝宝座后,迅速派兵北上扫平济南等地,虽然铁铉仍然死战不降,但是终究实力悬殊太大,济南城被攻破,铁铉逃至淮南被俘虏。

按照明成祖朱棣的要求,铁铉被押送到南京,背对明成祖坐在大殿上,口中一直谩骂朱棣,明成祖命铁铉转过身来,始终未能如愿,朱棣最终下令处死铁铉。

铁铉去世时只有37岁,他的父母被发配到海南,这是皇帝能够发配的最远距离,基本意味着宣判了死刑。铁铉的大儿子被发配充军,二儿子被充作官奴,后来被虐待至死。

铁铉的妻子比他小2岁,他还有两个女儿,大概4岁左右。铁铉被处死后,他的妻子和女儿全部沦为乐户,被发配到教坊司为官妓。铁铉妻子杨氏不堪受辱,不久后病逝。后来,在朝臣的周旋下,铁铉的两个女儿都被朱棣赦免,最后都嫁给了读书人。

明成祖朱棣虽然痛恨铁铉,但他也非常欣赏他的忠诚,多次在朝臣面前夸赞铁铉。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才会有朝臣提议赦免铁铉的两个女儿。

【罪惟录】记载,「对群臣言,每称铉忠。」

从明朝中期开始,铁铉就成为忠贞的象征,至今,在山东很多地方都有「铁公」祠,都是祭祀铁铉的,济南人对铁铉的感情更为浓厚,甚至称呼他为「城隍爷」。

【左传】中有这样一句话,「临患不忘国,忠也」。

爱国是数千年中华文化最核心的精神,在铁铉的身上,让我们看到对国家的忠贞不二和誓死捍卫,爱国情怀是融入炎黄子孙血脉的精神,今日纪念「铁公」,究其根源,我们怀念的是他身上为国尽忠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