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道光为何立又瘸又平庸的咸丰,却不立出色的老六?被忽悠了是重点

2024-07-31历史

大家都知道,道光皇帝去世以后,接位当皇帝的是皇四子奕詝,这人就是咸丰皇帝。

据史书所记,咸丰皇帝奕詝早年当皇子的时候,曾经坠马「伤股」,后来虽说治了,可也没好利索。

所以,落下了终身残疾,导致行动不方便。

不光这样,咸丰小时候得过天花,脸上因此留了疤,反正啊,咸丰这人脸上有麻子,腿脚也有问题。

相比起来,道光皇帝的第六个儿子,也就是咸丰皇帝同父异母的弟弟恭亲王奕?,单从外貌来讲,那可是长得一表人才。

就像跟恭亲王奕?处于同一时期的文人何刚德,他写的【春明梦录】里,讲过恭亲王「仪表很出众,有点高鼻梁的样子」。

另外,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曾经瞅见过恭亲王奕?早年时候的画像,按他的说法,恭亲王不过是「一个年轻俊美的少年罢了」。

像这样的评价特别多,都表明了一个事儿,起码在长相方面,老六奕?比他哥咸丰出色多了。

当然啦,外貌这几年算是评价一个人的标准之一。不过呢,有没有能力跟外貌咋样没啥直接关系。可要说能力的话,老六奕?可比咸丰强好多倍。

这方面,咸丰的老师杜受田曾经特别实在地讲过,就咸丰的智慧和才能,那是「万万比不上」奕訢。

另外,好多史料当中,都给老六奕訢很高的评价,像说他「敏智过人」,还有「特别聪明」这类的。

就连和当时处于同个时代的外国人,都夸赞奕訢「聪明机灵、感觉敏锐」。

总之啊,要说长相,老六奕訢那是一表人才、相貌堂堂。要说才能,奕訢聪明又有智慧,比咸丰强太多了,咸丰太平庸。

俗话说知子莫若父,自己亲儿子啥样,当父亲的一般心里都明镜似的。

但问题是,既然老六那么优秀,老四比较普通,那当初道光立储的时候,为啥选的是老四咸丰,而不是老六奕訢呢?

从某种程度上说,道光做出这样的选择,有被「忽悠」的因素在里头。

当初啊,道光还没正式登基的时候,就有了个儿子叫奕纬,这奕纬是道光的大儿子。可因为他生母身份低微,连带着奕纬也不被道光看重。

道光登基几年后,接着有了皇次子和皇三子,可没想到这俩儿子出生没多久就死了,而且之后的好几年,道光的后宫再没添过新人。

这时候的道光,已经 47 岁啦。

这岁数了,道光对于还能不能再有几个儿子,心里着实没底,所以啊,那时候他仅存的大儿子奕纬,就成了道光最后的指望。

所以呀,道光不再像之前那样轻视了,转而对奕纬各种关心,还亲自操心他的学业。

因为奕纬是皇长子,所以那时宫里就有传言说,等道光皇帝去世后,继承皇位的肯定是皇长子奕纬。

按说呢,这本来是件好事,可遗憾的是,奕纬没这福分,享不了这么大的福。

他早年没人管,压根就没有皇子的样儿。在晓得自己可能成为继承人后,变得越发张狂,居然还跟授课老师讲,等他以后当了皇帝,头一个就把老师杀了。

这样的儿子,能不让道光上火吗?有一回道光气大了,朝这奕纬踹了几脚,谁成想刚好踹到了裆部,之后没多久,奕纬就丢了性命。

这下子,道光懵了,难道这是想让他没后人?为了不让这种事出现,道光努力忙活起来,还好老天开眼,没过多久,道光的第四个儿子,就是咸丰皇帝降临了。

在那之后,道光继续努力,接着又生了四个儿子,算上咸丰,总共是六个。

儿子有了,可随着儿子们慢慢长大,道光也越来越老,一个新问题就出现在他跟前了。

这个事儿就是,到底该把谁立为储君?

那时候啊,道光的六个儿子里,老七、老八、老九还啥都不懂呢,老五又被过继出去了。所以啊,有资格能被立为储君的,就只有老四和老六,也就是咸丰跟奕?。

而这两个人当时的表现和差别,那简直是一个极好一个极差。

容貌方面,咸丰行动不利索,脸上还有麻子,老六却是仪表出众。再说能力,咸丰表现挺平常,老六则弓马骑射、文学功课啥都拿手。

这俩儿子差距特别大,把道光给纠结坏了,因此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没法确定到底立谁。

原因很简单,就是他没法下决心。

对于道光的纠结,那时还是皇子的咸丰心里明白得很。从道理上说,当时他在皇子里年龄最大,又是嫡子,所以他很有希望被立为接班人。

不过,清朝从康熙后期开始,皇位传承就遵循「传嗣不论嫡庶,只看能力」这一原则,就因为这样,咸丰不见得能心想事成。

特别是面对各方面都比自己强得多的弟弟,咸丰的希望那是更没指望了。

但啥也不干等着完蛋,咸丰显然不甘心,可不甘心又能咋办呢?就在咸丰特别纠结的当口,他的老师杜受田给他想了个特别妙的主意。

简单来讲,就是「不走寻常路」 。

杜受田教了咸丰好些年,心里很清楚他啥水平。而且,杜受田直截了当地跟咸丰讲,要是比才能,咸丰跟老六奕?比,那是「一万个比不上」。

而且啊,差距都这么大了,就算拼命去追,恐怕也没法追上。

所以啊,只能换个角度,从别的方向去「巧赢」,要是硬比才能本事,那咸丰肯定得输个精光。

至于怎么另想办法巧妙取胜,杜受田给咸丰讲了四个字,那就是「藏拙示孝」。

啥叫藏拙示孝?大概意思就是把自己的短处藏起来,靠仁、孝来打动道光皇帝,从而取胜。

咸丰也觉得这很对,在杜受田的指使下,咸丰在几件事上这么操作,果真在接下来让父亲重视起自己了。

比如说有一回,道光领着咸丰还有老六奕?他们去木兰围场打猎。咱都清楚,清朝皇帝入关以后,这种围猎的事儿常常有,为的呢,就是显显满人的厉害,也让宗室别忘了根本。

所以啊,在围猎的时候,谁猎到的猎物最多,谁就能被皇帝看重。

到了那儿以后,老六奕?本来就很擅长弓马骑射,那简直是冲在前面,他武艺特别好,很快就打到了好多猎物。

那这边咸丰打到多少猎物呢?答案是自始至终,一头都没猎到。

就在道光责问他咋空手回来了的时候,咸丰讲了这么一段话,一下子就让道光不生气反倒高兴起来了,而且还一个劲儿地夸他。

咸丰讲啥了?挺简单,他讲现在刚入春,是万物复苏繁殖的时节,所以啊,他不忍心随便射杀动物,不然就是违背天理了。

正值春天的时候,鸟兽都在繁衍养育后代,不忍心伤害生灵,免得冲撞了上天的祥和。 ---【清史稿】

咸丰这话在理不?单说保护动物这点,有点道理。可关键在于,木兰围猎是清朝皇室多年的老传统啦,所以,这话根本就不靠谱。

而且,他这一开口,反倒让猎杀数量最多的老六奕?,处在了「不仁不义」的境地。

不过,道光可不这么想,他特别欣赏咸丰说的话,觉得这表明咸丰有颗仁慈的心,当时就夸咸丰,还说「此真帝之言」。

毫无疑问,这些话准是杜受田教的,在这一回合,咸丰大获全胜。

除了这档子事,还有一档子事,也使得道光对咸丰这个儿子另眼相待,甚至差不多定了要立咸丰的心思。

那时候,道光病得厉害,老是躺在床上起不来,有一回把咸丰和老六奕?叫进宫里,打算考察考察他们俩。

那怎么考察呢?其实特容易,就是让这两人讲讲治国的办法还有对国家大事的各种看法,简单来讲,就是对他俩处理政务的能力来一次检验。

这对老六来讲,根本不算啥难事,他稍微想了想就不停说着,一堆见解和办法接连不断。

等他讲完,轮到咸丰了,可咸丰压根不说咋治国,就跪在地上一个劲儿地哭,哭得那叫一个惨哟。

哭到最后,道光都懵了,这算咋回事?就是让你讲讲治国的办法,咋能哭成这样伤心哟?

怀着疑问,道光张嘴发问,等咸丰回答完,一下子就把道光感动得不行,差点都哭喽。

咸丰讲啥啦?

他讲,自从他父亲病重开始,他学习就没心思了,天天操心他父亲的身体,就因为没心思学习,心里又难受,所以回答不上来。

所以啊,他就说了,考验的胜败根本不重要,只要他父亲能好起来,这就是他心里最大的盼头。

这话一出口,道光都忍不住老泪直流,还是这四儿子孝顺呐,啥都不想,就盼着自己能早点好起来。

可相比起来,其他人该干啥干啥,这么一对照,谁最关心自己,一下就清楚明白了。

就这么着,咸丰悄没声儿的,不但让他爹对自己的印象好了很多,还悄没声儿地给老六奕?使了绊子。

就这么着,在杜受田的指点下,咸丰把自身的不足给完美藏起来了,展现出仁义又孝顺的样子,讨得了道光的欢心。

最后,到了道光二十六年(公元 1846 年),道光帝拿定主意,要让咸丰当继承人,接着就写下上谕,还依照清朝的家法,把名字封藏起来了。

在道光三十年正月(1850 年 2 月)的时候,道光帝病得很厉害,把大臣叫来宣布用朱笔写的上谕,立皇四子奕詝为继承人,接着,道光帝去世了,奕詝继承皇位,这就是咸丰皇帝。

上面说的这些,就是道光选了腿脚不灵便而且比较普通的咸丰,没选各方面都还行的老六奕?的原因所在。

看完这个储位的背景渊源,有人就会觉得,咸丰赢得也太容易了吧,而且,道光皇帝好像有点糊涂了。

特别是咸丰故意的「藏拙示孝」,这不明显是在糊弄道光帝嘛?

实际上,这整个过程,咸丰忽悠他老爹这事儿是真有,而且他这么忽悠,也确实产生了一些作用。

不过,老话说得好,帝王心思难捉摸,道光在历史上的一众皇帝里,虽说算不上特别出色的那种,但好歹也是个皇帝。

所以啊,如果就觉得咸丰凭这点小手段,就能把道光给糊弄住,那肯定是不行的,毕竟道光不管咋说,都比晋惠帝司马衷厉害多了。

所以,咸丰能成功夺得皇位,可不单单是靠忽悠就行的。

那这问题又出现了,道光咋就最后舍弃了各方面都挺不错的老六奕?呢?

其实吧,从现有的史料来瞧,老六奕?确实有才能这没错,可要说权术,他跟哥哥咸丰比,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

晚清有名的大臣曾国藩,曾经对恭亲王奕?有过评价,讲他「极聪明而晃荡不能立足」,这意思就是,虽然有本事,也聪明,但是特别不注意细节。

这是奕?的一个特点。同治皇帝刚继位那会,已经是议政王的奕?,有一回进宫汇报事情,说得嘴都干了,直接拿起皇帝桌上的茶水就喝。

这情景,把在场的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都惊得呆住了。

要明白,虽说奕?确实是皇帝的叔叔,可君臣有别啊,他这么明目张胆直接喝皇帝的茶水,一下就让慈禧和慈安觉得奕?太张狂了。

这明显对奕?的未来没啥帮助,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奕?不把细节当回事。

另外,奕?这人性格里喜欢张扬、锋芒太露,这可是个大毛病。就像前面说的政务能力测试那档子事,他压根不考虑当时的状况,就一个劲地把心里想的都说出来,这就没法不让道光对他有看法。

毕竟那时候道光清楚自己快不行了,可奕?的表现,再加上咸丰当时那么一「折腾」,道光当然就不喜欢了,觉得这个儿子好像盼着自己早点死似的。

再看看咸丰,虽说在具体的才能方面,他确实不如弟弟奕?,可他对道光的心思把握得那是相当准。

同时,在各种手段的运用方面也特别出色,前面提到的那两个例子就是最好的佐证。

他不动声色,既能把自己的短处藏起来,还不忘给弟弟挖个大坑。就冲这个,就能看出他挺有手段。

在咸丰继位以后,他的某些表现,更能证明,他是很有能力的。

比如说,他想要改变当时清朝那种衰败的局面,就开始重用有本事的大臣,像肃顺、曾国藩、李鸿章这些人,都在其列。

而且,咸丰这位君主还是挺有气度的

太平天国起义一爆发,曾国藩就上过一个奏折,叫【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这奏折里的言辞特别犀利,说的是咸丰帝的过错。

据史料讲,那时候咸丰看完这份奏折,就因为曾国藩说得太刺耳,咸丰当场气得把奏折扔到地上。

可没过几天,咸丰气消了,又重新看了一遍,不光虚心接受了进谏,还表扬奖赏了曾国藩。

这些都表明,咸丰做皇帝还算可以,这还没提他刚继位那会,一门心思去除不好的政策,信心十足地想要让大清重新辉煌起来的那些具体事儿。

不过呢,时代一直在变,而且还有一些老观念,使得清廷根本就跟不上趟,所以啊,最终咸丰想重振大清威风没能成功,这肯定是必然的。

不过反过来讲,单论当皇帝这件事儿,很明显咸丰还是挺厉害的。

可这些呢,对于道光来讲,应该是能明白的,起码他能知道咸丰在权术跟手段方面,比老六奕?厉害得多。

所以呢,道光心里肯定得琢磨,如果立了那个才能不错,可做事不踏实、太爱露锋芒的老六,日后他铁定斗不过老四,到了那时候,很可能会出大麻烦。

所以啊,保险起见,只能挑咸丰,舍弃老六奕?。

说到底,在清朝当皇帝,最重要的是玩转权术,至于才具和能力,那都在其次,这就是道光选咸丰的关键原因。

要是真拿能力是不是特别出色当标准,那大清压根不至于落得个亡国的下场。

所以呢,就算道光晓得自己六儿子奕?有点本事,也挺喜欢他,可道光心里明白,要说权术,老六斗不过老四,这样一来,选老四才是最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