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陈毅、粟裕不想南下,毛主席激励他们:学学彭老总

2024-03-02历史

1947年8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蒋介石立即调兵围堵,华中局势日益严峻起来。

眼看刘邓大军独木难支,毛主席就致电华东野战军的陈毅、粟裕: 「敌大军向刘邓追击,情况异常紧迫,目前几个星期内是重要关头,望你们率六纵、十纵和炮总星夜兼程,不惜疲劳,不要休息,不要补充,立即南渡,统一指挥陈、唐、叶、陶,歼灭与抓住几个敌人,直接援助刘邓大军。」

按理来说,陈毅、粟裕作为我军公认的优秀将领,战场经验老道,战略目光长远,对毛主席的想法应该一点就通,但是,在接到毛主席的电报后,他们不仅没有立即执行,反而犹犹豫豫,甚至和中央讨价还价,希望能够延期出兵。

那么,陈毅、粟裕为什么会有如此反常之举呢?

这还要从「七月分兵」说起。

1947年7月,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华野大军一分为三,组成陈粟、陈唐、叶陶三支部队,分线作战。

这次分兵后,各部队进行了多次战斗,但由于兵力分散、各部协作不佳等原因,接连受挫,士气低沉,甚至有不少军官抱怨说: 「运动战运动战,只运不战,我走弧形,敌走直线,这样下去,只有拖死!」

部队里的负面情绪,也影响到了陈毅、粟裕两人,他们一致认为部队需要调整,不能再进行大规模的战斗。因此,在接到毛主席的电令后,华野一拖再拖,始终没有出兵。

刘邓大军那边,扔掉了大炮、辎重,经过一轮轮血战,突破一道道防线,终于孤军挺进了大别山,而华野各部,却因几场失利就垂头丧气,意欲停战休养,这自然也引起了刘邓的不满。

8月22日,刘邓公开批评华野陈士榘、唐亮部队: 「你们以部队疲劳,炮弹缺,伤员无法安插为理由,在此战略紧张关头,采取打圈子的避战方针,既放过王敬久、吴绍周南下,又要放过邱清泉南下,是绝对错误的!」

陈士榘、唐亮毕竟是陈粟麾下的将领,刘邓批评他们,实际上也是对陈粟表达了不满。

眼看两大野战军闹起了别扭,毛主席不得不当起了「和事佬」,先是夸赞了刘邓大军英勇战斗的精神,接着又给华东发去电报,在安抚众将后,建议大军尽快行军。

最后,毛主席还使出了一记「激将法」: 「从你们自己起到全军一切将士,都应迅速建立无后方作战的思想,人员、粮食、弹药、被服,一切从敌军、敌区取给,准备在连续作战之后缩编部队,准备打得剩下三千人、四千人一个旅,而战斗意志愈打愈强(彭副司令所部就是如此)。」

陈粟收到电报后,立即向全军通报,将士们听到毛主席的话后,个个斗志昂扬,高喊着「打倒反动派,解放全中国」!

那么,将士们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转变呢?除了毛主席的号召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毛主席在电报中特地提到的「彭副司令所部就是如此」。

「彭副司令所部」,就是指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驻扎在陕甘宁一带,本来就物产贫瘠、环境恶劣,再加上经过了两次精简缩编,部队数量只剩下4万多人,战斗力也下滑得很厉害。

但是,就是这样一支要什么没什么的队伍,却在大西北拖住了胡宗南几十万大军,保卫了中央的安全。

因此,毛主席特地在电报中提到了这一点,就是想让华野将士们意识到: 彭老总率领的西北野战军那么困难都能做到服从命令,任劳任怨,华东野战军的条件比他们好多了,难道就做不到吗?

华野将士们都是从战火中走出来的勇士,自然不肯甘居人后,因此,当看到这封电报后,大家都在心里燃起了一把火,之前的消极风气一扫而空!

很快,陈毅、粟裕就率领华野大军南下,在山东菏泽沙土集地区一举歼灭敌军一万多人,极大地缓解了刘邓大军面临的压力。

(参考资料:【粟裕传】【解放战争】【解放战争: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