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50年,军医李治直言急需3千万,毛主席开玩笑:再加一个零

2024-04-06历史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950年,刘伯承被派遣至南京筹建军事学院。

短短几个月,这座学院便集合了一大批知识渊博的学者、杰出的将领和进步的青年,成为了新中国的军事人才库。

01

刘伯承创办的军校里,卫生部是不可或缺的。

于是,他请来了我军的名医李治担任部长。尽管刘伯承是军事家,但在卫生部的问题上,他却无能为力。

不久后,李治发现医疗器材短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找到了刘伯承请求拨款。

而刘伯承表示军校建设已经花费太多,现在也没有钱。

尽管面临困境,李治仍然决定前往北京寻找中央的帮助。

但当他第一次来到中南海时,却被警卫员拦在门口,原因是他携带手枪。

经过一段时间的僵持,有人认出了李治并向上级汇报。

主席得知此事后,立即让身边的人员传达:「只要你是李治同志,不论是带枪还是拿刀,都可以进来!」

不久后,李治出现在主席的办公室,他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然后简洁地表达了此行的目的。

主席微笑着询问他需要多少经费,李治回答说:「3000万!」(相当于现在的3000元)

周恩来眉心紧锁,毛泽东紧盯着李治,问道:「3000万不够吗?你来找我们干嘛?」

会议室一片寂静,只有众人的呼吸声。李治调整好情绪,正准备离开,只听毛泽东说:「再加一个零吧。」

李治愣住了,毛泽东还是那样爱开玩笑。

他立即把经费批了下来,并邀请李治留下吃饭。

餐桌上,他们回忆起了过去的峥嵘岁月。

李治感谢中央不计前嫌,将他收进红军部队;毛泽东感谢李治的无私付出,用高超的医术救了许多中央领导人……

02

李治出生于江西永新的木匠家庭。

按照家里的计划,他应该继承父亲的手艺,但时光飞逝,李治上了中学,村里发生了一场大病,许多人都因为贫困而去世,其中包括他的许多好友。

这件事深深触动了他,使他决定行医济世。

他勤奋用功,考上了上海南洋医科大学,取名「李治」,并把治病救人作为自己的使命。

大学毕业后,他在南昌开了一家小诊所,希望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李治是一名医者,他的初心是医治病人,让病人免受病痛的折磨。

但他的生活被国民党军官的到来打破,他被迫加入军队,在张辉瓒的麾下担任军医。

在军队中,他看到了军队的腐败和无能,以强凌弱的事常有发生,甚至连长官的心思也放在升官发财上,从未将重心放在部队管理上。

这种生活让李治感到煎熬,甚至是求死不能,他想要结束这种荒唐的生活。

但生活总是充满了转机。

1930年,红军部队日益强大,军队也逐渐成型,蒋介石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

他打算趁红军还在摇篮里,直接消灭干净,于是第一次围剿正式拉开序幕。

蒋介石派出张辉瓒部以为胜券在握,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红军战士们在毛泽东的指挥下,灵活运用游击战术,专攻敌人要害,将敌人军心打散,第一次反「围剿」作战圆满结束。

在战斗中,李治作为军医,自然也无法避免被俘虏的命运。

起初,他对红军部队并不抱有希望,甚至十分厌恶。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治对红军有了改观。

红军不仅优待俘虏,还会跟他们讲革命道理,讲进步思想,讲如何救国,如何将百姓拉出水深火热的困境。

李治心中久久不能平静的是,红军会将受伤的国民党官兵送去治疗。

他们不是敌人吗?为什么要多此一举?

这段经历让李治明白,军队不仅仅是为了权力和利益,更是为了人民的福祉。

他决定加入红军,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就是李治的转折,也是他新生活的开始。

03

李治在与红军接触后,决定信任并参军。

他被分派到红军第四医院担任军医,医术高明。

起初,他因为从前的参军经历而小心翼翼。但在院领导和战友们的鼓励下,他才放手去做。

这里的相互关心和亲如兄弟的情谊,是他以前在国民党军队中无法得到的,也是他以前不敢奢望的。

他决定投入到革命事业的洪流中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毛泽东与李治的初次见面是在病房中。

那天,毛泽东和红军总医院院长贺诚去看望在反「围剿」作战中受伤的战士们。

走进简陋的病房,毛泽东首先看到了一个高大、单薄、皮肤白皙的李治,他正在忙碌地救治伤员,额头上也有着细汗。

毛泽东对贺诚说,他看起来很陌生,好像才来不久。

贺诚兴奋地介绍李治,说他是一个医学生,医术非常高超。

毛泽东一听就对李治产生了兴趣,想要见见他。

在贺诚的安排下,李治来到了毛泽东的房间。

毛泽东上下打量他,眼中充满了赞许,然后问他是哪里人。

李治回答说,他是江西永新人。

毛泽东高兴地说:「巧了,我爱人贺子珍也是那里的,你也算是我半个老乡了,以后有困难可以找我帮忙……」

之后,在毛泽东的介绍下,李治与贺子珍结下深厚友谊,空闲时间都会聊聊家乡的趣事。

1935年,贺子珍差不多要临盆了,期间李治经常过来帮她检查身体。

当贺子珍一行人来到苗族地区时,贺子珍临产了,这可就难办了。

在苗族有一个风俗,女人生孩子绝对不能在屋里。情况紧急,哪能管得上这些繁琐事宜,贺子珍更是急得不行。

与此同时,贵州军阀也追了上来,红军部队正在与之激战。

李治镇定如常,带领众人与苗族进行交涉,终于争取到一间草棚子。

因担心临时产房条件太差,导致贺子珍在生产过程中伤口感染,李治决定亲自接生。

期间,他一直让贺子珍放松,不要紧张……

伴随着一阵阵激烈的枪声,屋里传来婴儿嘹亮的啼哭声,母女平安乃是万幸。

当时战况不佳,我军必须尽快撤离,孩子刚生下来肯定不能长途跋涉,加上母亲身体虚弱。

为了让孩子活着,贺子珍只能忍痛将孩子寄养在老乡家里,那种痛心如刀割,如此煎熬。

这年,娄山关一战使得不少同志负伤,且情况非常严重,例如红三军团12团政委钟赤兵,他在作战时,不慎被敌人的子弹射中右腿,没有及时医治,加上医疗设备缺乏,最终导致右腿截肢。

此时,我军还不确定之后的行程,出于各方面考虑,彭德怀命令钟赤兵回家休养。

但他在长征路上为了跟随队伍,不顾军令,忍着剧痛表达自己坚决不离队的决心。这番话感动了彭德怀,最终让他坐上了担架队。

后来,毛泽东特地来探望钟赤兵,批准他进入休养连休养。不久,贺子珍也在干休连休养,她还没恢复身体。

有一天,敌军发现了休养连,派飞机进行扫射。

大家都躲进密林,只有行动不便的钟赤兵暴露在外。他闭上了双眼,心中充满不甘。5秒过去了,他感觉身上没有痛感,但沉重的重量却无法忽视。

钟赤兵睁开眼睛,看到了让他永生难忘的一幕,贺子珍为了他挡住了所有子弹,现在已经血肉模糊,气息微弱。

李治赶到现场,探了一下贺子珍的脉搏和鼻息,虽然大家都以为她牺牲了,但他告诉他们贺子珍还活着,只是需要紧急抢救。

04

医者不仅要有高超的医术,更要有无私的奉献精神,用生命守护人民的健康和国家的安全。

在艰苦卓绝的长征路上,周恩来总理被阿米巴痢疾合并肝脓肿所困扰。

虽然在医疗设备全面的大医院也很难痊愈,但红军医生李治却提出了「穿刺」的治疗方案。

虽然「穿刺」是适应于民间的土办法,未得到医学界的认可,但在李治的坚持下,治疗开始进行。

李治全权负责周恩来的治疗,整个过程都是无麻药,痛感不小于关公刮骨疗伤。

手术后,李治还亲自上山采药,经过一整套流程,周恩来的病真的痊愈了。

李治也因此成为了红军部队中的名医,一路上救治了许多战士和领导。

但是,他因为时时刻刻都在照顾别人,替别人医治疾病,感染了肺炎,连起床的力气都没有。

这天过后,他碗里总会多出一个鸡蛋,在当时这可是重要物资,属实奇怪。

李治随便一打听,才知道是毛泽东特意让警卫员准备的,篮子上还有一张字迹苍劲有力的纸条:「李治同志绝对不能死!」

李治热泪盈眶,心中感动不胜言语。

李治以医德为重,无论何时都坚守初心,尽全力救治更多的病人。他将病人和穷人视为平等,对穷人免费治疗并赠送药物。

他勇挑重担,带领小队前往最严重的村子寻找病源,不论生死。

在小队成员犹豫时,他严厉地提醒他们医生的职责是治病救人,而不是为了自己而退缩。

最终,他们成功地找到了病源并治愈了大多数村民。

当地百姓对他的感激之情无法用语言表达,都称他为「华佗」。

在延安时期,李治与毛主席等重要领导有密切的交往,特别是与毛主席。

当毛主席夫妇争论不休时,他及时出现,劝解他们,使他们停息战火。

他知道争吵隔夜就会伤感情,因此他尽力维护他们的关系。

李治当起了和事老,成功调解了毛主席夫妇之间的矛盾。

在李治的调解下,他们跟没事人一样,还认真反省了各自的脾气。

李治在他们心中已然成为交情颇深的挚友,且值得信赖一辈子。

即使在建国后,几人之间的友情丝毫没被冲淡,反而将这份情谊埋藏于心底,时常拿出来回忆一番。

李治以高度的责任感、永恒不变的初心和人人平等的理念,照亮每一片土地,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在他的晚年,他谦虚地说:「我这辈子很值得,虽然没有做出什么大事,但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我为无数患者治病,从未误诊过一例。」

李治的光芒,永存于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