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粟裕担任总参谋长时,配备的11位副总长都有谁?为何7人未就任?

2024-04-10历史

说起粟裕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在战争年代他是极其亮眼的一颗将星,众多战绩一直到今天还有人津津乐道。新中国成立后,粟裕有过一段时间的养病期,不过他的能力得到了中央的一致认可,因此在他身体康复后很快就被委以重任。

1954年10月末,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粟裕接替聂荣臻担任了总参谋长,要负责全军的军事训练、组织编制、兵役动员等等工作,肩上的担子非常重。

比较有趣的是,中央在任命粟裕为总参谋长时,竟同时任命了十一位副总参谋长,而且这十一位副总参谋长竟还有七位没有到任,这是怎么回事呢?

淮海战役是粟裕军事生涯的巅峰,可惜后来有两场战事他都错过了。上海解放后,中央就把目光放在了台湾省,1949年6月14日毛主席致电粟裕: 请开始注意研究夺取台湾的问题 。很快粟裕就被任命为攻台委员会主任。

由于客观因素,当时我军并不擅长海战,于是攻台计划时间一再延后,可惜国际形势变化,朝鲜半岛燃起了战火。为了领土安全,中央将战略重心转到了东北,台湾省便一直被搁置了下来。

在正式出兵抗美援朝之前,中央为应对即将可能到来的战争组建了东北边防军,东北边防军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前身,而其司令员兼政委就是粟裕。

主席开始也希望粟裕能够出征,奈何粟裕当时的身体已经很不好,罗瑞卿前去看望时发现他下床都很困难,于是他又一次错过了。 如果粟裕挂帅解放台湾或抗美援朝,那就有很大概率能被授予元帅了,只能说际遇弄人吧。

粟裕未去东北边防军就任,先是在青岛疗养了一段时间,只是当时国内的医疗水平有限,他的身体并没有好转,于是经中央批准前去苏联治病,直到1951年9月才回国。

没多久,中央就安排粟裕到总参工作,先后担任了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第二副总参谋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

到1954年10月粟裕担任总参谋长前,副总长一共也才四人,除了他以外另三人分别是 黄克诚、张宗逊、李克农。

但是粟裕担任总参谋长时,中央还将 陈赓、王震、许世友、邓华、彭绍辉、张爱萍、杨成武、韩先 楚八人任命为副总长,这番安排真的可以用那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来形容了。

不过虽然有十一位副总长,却只有陈赓、李克农、张宗逊、张爱萍四位是真正到总参上班的,这点在张爱萍儿子张胜所著的【父亲张爱萍】一书中有过叙述。

另外七人未就职倒不是摆架子,归根结底就两个字——太忙,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还有很多其它工作需要去统筹实行,一众岗位都急缺人员,因此他们都分身乏术,实在没办法到总参上任。

先说 许世友 ,1947年华中、山东两大野战军合并后,粟裕与许世友曾共事过一段时间,两人虽说因为战场上的事发生过小矛盾,但私交还是不错的,不存在什么因为恩怨而不去就任的问题。

许世友1953年以志愿军第3兵团司令员的身份入朝,次年回国后不久便担任了华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解放军副总参谋长。这时候的华东军区两位领导陈毅陈老总已兼任了国务院副总理,粟裕又在北京就任总长,所以需要许世友这位老将来坐镇。

1955年华东军区改编为南京军区,许世友成为首任司令员,此时的东南沿海并不平静,许世友还是走不开,因此就没能入京就职。

杨成武 从抗美援朝回国后担任了北京军区司令员、京津卫戍区司令员、防空军司令员、防空部队党委书记等职。

虽然人在北京,但他不仅要负责首都及中央领导人的安全,还要整备刚刚成为独立军种的防空军,又要搞好北京军区的军事训练,每天的任务非常繁重,根本就没办法去参谋部工作,所以他兼任副总长更多时候是个象征意义。

邓华 同样也参加了抗美援朝,并且还是第二任志愿军司令员,他在朝鲜战场的表现与贡献都极其突出,直到停战协议签订后才回国。

由于担心美国、南朝鲜再挑起战火,中央让回国不久的邓华担任了东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改编后的沈阳军区司令员。

东北当时是全国工业重心,邓华要抓军事训练、部队调配等等问题,因此也走不开。

彭绍辉 则是长期在西北工作,从1952年开始历任西北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等职,西北军区当时也是六大军区之一,他也走不开。

1955年西北军区改编为兰州军区后,彭绍辉就同时担任了副总参谋长和训练总监部副部长,他当时还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新成立的训练总监部,因此也没多少时间去总参谋部上班。

王震 是解放新疆的大功臣,后来为了边陲的稳定又长期在新疆坐镇。抗美援朝结束后,美国第七舰队在台湾海峡游荡,使台海局势变得紧张起来。中央从战备角度出发,决定修一条北起江西鹰潭南至福建厦门的铁路。

由于沿途地势并不平坦,美军的船舰又在步步紧逼,修建这条运输大动脉的时间越短越好,组织考虑良久最终决定让能力出众的王震将军来肩负起这个责任。

王震担任铁道兵司令员兼政委立马率领铁道部队奔赴特殊的「前线」,用26个月完成了原计划用3年建成的鹰厦铁路,使我国有底气面对美国的讹诈。

当时他的担子很重,经常到第一线去监督,全身心都投入到了铁路建设当中,所以也没办法去总参上任。

黄克诚 与粟裕战争年代就有过职务相当的时期,新四军时两人都是师长,粟裕1951年10月担任了副总长,次年10月黄克诚也就任副总长。粟裕升为总参谋长后,黄克诚也升了一点成为第一副总长。

不过黄克诚每次都身兼数职,1954年前他兼任了总后勤部部长,主持全军后勤工作,1954年后他另外兼任了中央军委秘书长、国防部副部长、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成员。从几个职务上就能看出他有多忙了。

早在红军时期黄克诚就与彭德怀结下了很深的感情,彭老总时任国防部长,国防部的任务不比总参谋部轻,因此黄克诚更多时间是在国防部为彭老总减轻压力,协助处理日常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1958年粟裕不再担任总参谋长后,这个职务就是黄克诚接任的。

唯一比较特殊的是 韩先楚 ,旋风司令战争年代未尝败绩,抗美援朝运动战时也经常去最前线指挥。他是军事天才,但在文化上他也存在着短板。

由于出身贫寒,韩先楚只念过一年私塾,识字比较有限,还出现过多次把人名字读错的情况。尤其是到了朝鲜战场,志愿军虽然把美军赶回了38线,但一些高科技还是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震撼,像韩先楚这样的有识之士就认识到不学习不行。

从朝鲜战场回来后,韩先楚先是进入武汉高干文化速成班学了一年,他非常努力,语文和数学都达到了高中水平,还拿到了毕业证书。

1954年又进入南京军事学院深造。连年的征战让他的身体出现了一些问题,但他很珍惜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不愿意去休养治疗。有时上着课他的胃病犯了,疼得头上汗水直流,然而他还是会坚持把课听完。

他把战场上那种不要命的精神带到了学习上,让杨得志都忍不住感叹: 跟先楚接触时间最多的是在军事学院的3年里。当时我是战役系主任,和先楚编在一个小组。他身体不好,没有完全治疗好就带病到军事学院坚持听课。我有时实在看不过去,就劝他休息一天半天,他总是摇头,说没有关系,来学习不容易,一定要坚持下去。

如此投入的韩先楚,自然也是没有办法去总参上任的。

从上述各位将军的情况我们就能看出,新中国成立时人才缺口是真的大啊!每个人基本上都要身兼多职,工作特别繁忙,而且他们往往因为高强度的工作而影响了身体健康,一代人,吃了好几代人的苦啊!

向老一辈革命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