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史海钩沉:陈孟熙率川西师管区起义经过

2024-02-05历史

引子

*本文摘自【武侯文史资料选辑】第六辑,作者丁晨滨、张韧,原标题【陈孟熙率川西师管区起义经过】

陈孟熙(1899—1986),四川乐至人,陈毅胞兄。1919年考取官费留法生,同年8月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9月回国。翌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学习,曾参加北伐战争。1929年以后,被派到川军工作,曾任二十六师政治部主任、一六四师参谋长、川西师管区少将副司令官等职。在川军任职期间,曾支持和掩护过陈毅的革命活动。抗日战争时期,主张国共合作、共同抗日。1949年12月,在四川乐山率部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担任四川省政协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团结委员会委员等职。1986年4月,在四川重庆病逝。

正文

四川爱国将领陈孟熙将军是陈毅元帅的大哥,早年有志报国,但因服役于国民党部队而难遂意,后在担任川西师管区副司令时,终于策动部队起义成功。兹将有关情况记叙于后。

一、陈氏弟兄在四川

川中乐至人陈敦厚娶妻黄氏,有子三人,长子陈世禄,次子陈世俊,老三陈世勋。

1908年,他们举家迁住成都东门外望江楼下河心洲,租佃土地经营农业,三兄弟并在裴野堂老师馆内读书。裴老师很器重他们,特按孟、仲、季的次序为他们改了「学名」。从此,陈世禄改名为陈炎,字孟熙;陈世俊改名为陈毅,字仲弘(据【四书集)),「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故取字号为仲弘;陈世勋改名为陈季让。陈孟熙1919年和胞弟陈毅一同到法国勤工俭学,在法国期间参加过工运工作,组织巴黎工人大罢工;又参加反帝爱国活动,并在法国同中国留学生一起积极开展革命活动,成为革命的活跃分子,由此引起法国政府不满,后被强行押送回国。回国后意志更坚定,继续闹革命,于1922年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二、北伐战争时期参加敢死队

辛亥革命后,为了反对军阀割据,反对列强侵略,振兴中华,孙中山先生在广州黄埔创了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陈孟熙又考入了黄埔军校第五期,他一面学习军事知识,一面继续与革命爱国人士联系。毕业时,正逢北伐战争。当时系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一致打击封建势力,帝制残余和军阀割据,陈孟熙被派遣到武昌城内,组织武装力量作内应。

他不顾个人安危,化装潜入武昌后,以挑水卖水掩护身份,秘密侦察敌情,千方百计的做策反工作,以收里应外合的效应。临到攻城之日,陈孟熙又将敌军的地形、阵地、兵力配备、通讯所、指挥部等情况牢记在心,潜回部队汇报,对制定该役战斗计划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攻城战斗进行最激烈时,陈孟熙不顾个人生死,毅然参加了敢死队,以必死之决心勇敢地投入了战斗,在北伐军攻克武昌城的战斗中作出了贡献。

三、抗战以后

陈氏弟兄与黄埔军校,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皆有不解之缘。陈毅曾担任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生队的政治指导员(罗瑞卿大将曾是他的学生),在抗战时陈毅是新四军的领导人,在解放战争时是第三野战军的司令员,建国后授军衔为元帅。

陈的堂兄陈修和系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曾留学德国,专学兵器制造,成为兵工专家,曾任国民党政府重庆长江兵工厂厂长。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后,奉派接管沈阳兵工厂并担任厂长。1948年解放沈阳时,努力保护了全厂设备的完整和工人的安全,后来又对生产大有建树,多次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接见与嘉奖。现为国务院参事室参事。陈孟熙系黄埔军校五期毕业,以北伐和抗战军功提升为126师少将参谋。陈季让系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抗战胜利后回原籍工作兼营农业,对革命亦有贡献,建国后为乐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省政协常委。

1945年抗战胜利后,陈孟熙的部队被裁编,调任重庆策26军官总队副总队长,所率领的是一批非中央嫡系部队编余的候差人员,总队长为郭勋祺。郭系四川泸洲人,曾担任国民党军队军长、集团军总司令。陈、郭两人对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不着手进行国家建设,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而悍然发动内战极为不满,因此,两人思想相近,私感甚笃。但在众多特务耳目的监控之下,纵有所图,亦无能为力,只能待机而行,互相心照不宣而已。

四、为革命走马川西

1946年后,军官总队的一些候差军官,有的被调入建制部队去打内战,有的安排被转业于行政、警务、农垦、交通等部门的工作,该总队后被撤销。此时,陈孟熙奉调为川西师管区少将副司令。司令是黄占春中将(保定军校第八期毕业)。

该师管区司令部驻乐山县月儿塘,其任务是征集兵源,训练新兵和输送士兵给战斗部队,抗战时的师管区,属于兵役部。兵役部撤销后改属国防部,并且辖区也由原来的1-2个县市而扩大为2-3个专区。师管区之下设有司令部、警务部队和3个团管区。因驻地较广,含川西地区,联系面宽,与建制部队,保安团队和地方政府都有接触,并且协助当地担任城防。陈孟熙认为川西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水陆交通方便,又连蛾(边)、雷(波)、马(边)、屏(山)山区,更与川军驻地交错,利于策反起义工作,为了达此目的,便欣然走马上任。

五、陈毅带信叫他搞策反

1949年夏,陈孟熙接郭勋祺密信后相约,带亲信少校军械官丁晨滨由乐山赶至成都,按时在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鹤鸣茶社与郭相晤。

百年老店——鹤鸣茶社

当时郭勋祺刚从解放区回川,回川前先后与聂荣臻、罗瑞卿和陈毅等同志见过面,他们指示他返川以后可以组织力量和做川军的工作为革命建功。陈毅还特别带口信叫陈孟熙和陈季让,积极开展策反工作,发动川军起义,迎接解放。郭、陈彼此早年就意志相投,这次见面,十分高兴。

同年9月,陈氏弟兄去早年曾在望江楼河心洲受过教的老师裴野堂家看望其子裴先章,原来裴先章也是黄埔军校十期学生,毕业后曾担任国民党国防部上校处长,抗战胜利后,奉派担任北平军调部国民党方面的代表,与中共方面代表叶剑英常有接触。由于国民党坚持继续内战,而美方代表又一贯偏祖和支持国民党,边谈边打,终于调处无效,谈判破裂。裴先章调回部队任高级军官在战场上被俘,先后见到了陈毅、聂荣臻等解放军的领导同志,又通过学习,受到教育和启发,认清形势,提高觉悟,愿为革命建功,受派由香港飞返四川。行前,陈毅叫他回四川去找陈孟熙、陈季让和郭勋祺共商策反大计。陈孟熙与裴先章密商之后,又和陈季让与中共四川地下党取得联系,得到支持和配合,于是,更加增强了策反起义的决心。

六、山雨欲来风满楼

1949年11月,川西地区风云突变,兵荒马乱,人心惶惶不安,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形势。这时,胡宗南派335师童学椿师长率部去乐山地区布防,宣布全区进入战争状态,同时又邀集乐山县参议长徐光普(原系国民党少将师长)、(四川省主席兼保安司令王陵基的三哥王××,住乐山县府堂巷,拥有地方武装),乐山总舵把子刘祉洲,乐山县参议员鲁醒群(沫江煤炭公司总经理)等顽固派,积极组织地方武装备战,并作三手应变准备:一是凭乐山地势险要,死守;二是破坏工厂之后随部队去台湾;三是万不得已时上大山区打游击。

乐山城老照片

面对这种形势,陈孟熙首先做通了川西师管区黄占春司令和李彦生副司令的工作,他们都一致同意待机起义。黄占春是广东梅县人与叶剑英是同乡、同学,有一定私感,因此,对陈孟熙提出的起义行动竭力支持。但就在这时,黄占春司令的秘书朱融(民盟成员)突被成都宪兵第三团特高组抓捕了,黄占春亦因此被撤职。四川军管区司令邓锡侯遂派其参谋长谢崇阶接任川西师管区司令。谢崇阶上任初,还有所作为,将简阳、邛崃、嘉定三个团管区编成步兵团,把多征的新兵编成两个补充团,任命原师管区参谋长张继寅为补充一团团长;傅乐康为补充二团团长,丁晨滨为中校副团长(未到职),目的是想扩为5个建制团,把部队集结于乐山,好负隅顽抗。于是,乐山城内城外,大军云集,战争一触即发,陈孟熙的策反起义工作也更加忙碌起来。

七、莫跟阎锡山跑,紧跟共产党走

1949年11月27日阎锡山、张群在蓉召开应变会议,陈孟熙的亲信丁晨滨,乘此机会凭山西小同乡的关系,去找到阎锡山(当时系行政院长)的张副官,了解时局和战况。张甚重乡谊,热忱相待,并给了两张去台湾的飞机票,告诉丁说:「现在战争吃紧,上峰已决定台湾为反攻大陆和复兴的基地,你到台湾找阎院长提拔当有前程」。:「这两张机票非常不易获得,必须是次日去新津军用机场使用。」丁晨滨揣着机票去约陈孟熙同行,陈孟熙一笑置之,并语重心长地对丁晨滨说:「丁老弟呀,西南解放指日可待,全国解放已成定局,国民党兵败如山倒,逃去台湾小岛,岂能反攻得逞,」又说:「台湾比起全国来说,不过是弹丸之屿,国民党军政内部派系甚多,互相勾心斗角,将来阎锡山的位置都难保住,你老跟他,又有多大前途?」最后对丁展滨说:「您今年才28岁,又懂一些军用技术,起义以后,解放军是会重用的,为革命事业报效,才真有前途」!丁未再动摇,打消了去台念头,又继续在陈孟熙领导下开展策反工作。

八、密约17师和保安1团起义

四川部队17师师长刘树成原是刘湘的旧部,因地方军与中央嫡系部队种种待遇悬殊太甚,矛盾甚深,蒋介石屡次裁编,均因该部远驻雷、马、屏一带山区,地势险要而复杂,故未裁编。但互相结怨甚深。陈孟熙熟悉川军情况,且与刘有相当交往,便亲往犍为县清水溪17师司令部与刘树成师长密谈起义计划,约定在解放军未到时,先维护好地方治安,保护好工矿企业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待解放军一到,立即接头宣布起义。刘后来果然如约实现了起义。

四川省保安一团三营营长杨威驻乐山五通桥竹根滩一带,这是乐山至自贡、内江、泸州、宜宾的咽喉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陈孟熙也通过说服和写信的方式动员杨营长相机起义,杨威和丁晨滨系黄埔军校同期同学,思想趋于进步,后来在解放军临境时,也已率部起义(现为市民革党员)。

九、策反赵司令起义

川西师管区的5个团(3个团由团管区改编,另由新兵扩编了两个团)。这时候已经装备完毕。陈孟熙已分头向4个团做了策反工作,但对嘉定团管区改编的步兵团放心不下。该团驻在乐山东南方向的牛华溪,是乐山水陆两路通往川中、川南的枢纽,距城区和师区司令部仅20华里,又担任着城东南外围一线的防务。在大佛寺、乌尤寺、桂榜山、徐家湾一带均有阵地,其防区与师管区本部只一江之隔,如果顽抗,影响必大。陈孟熙先打电话给该团管区司令兼团长赵惠嘉,询问了军务情况之后,更着意了解对于时局的看法和想法。赵司令似如迷途之马,正在探索方向,当即表示说:「愿随老长官行动,请派员来加强联系」。次日,陈孟熙写了一封密信叫丁晨滨送交赵司令亲自收阅。丁去时,赵司令正召集营连级以上军官开会,讲述时局和战况,商议应变之策。当赵司令看了陈孟熙嘱其相机动员官兵,提高警惕,严防收编并吞和突然事变,同时加强联系,听令待机起义。赵见信后,明确了方向,决心倍增,喜于言表,当即在会上作了准备起义的动员讲话。未料,话音刚落,第一营高营长(原为一大队长,人称高大麻子)突然拔出强力式手枪,冲出会场,奔向在隔壁房间听候回音的丁晨滨,枪口对准丁晨滨破口大骂:「姓丁的,你是共产党的尾巴,休想把我们的队伍拉走……」!其他营连长见状,也涌出会场到丁的房间,齐声吼道:「不准胡来,听赵司命令!」从人群中走进屋来的赵司令,先是喝令高营长把手枪放在桌子上,叫警卫把他拉到另一间屋子去「休息」(实际上是监视和软禁):然后又安托众营,连长各回营房,坚守岗位,听命行事;最后草写了一封密信托丁晨滨呈交陈孟熙。陈孟熙详看了回信,又听了丁展滨的汇报后,很欣慰地说:「赵司令愿同我们走一条路,我就更放心了!」后来该团果然在陈孟熙的领导下如期起义,接受了解放军的安排和部署。

十、劝说335师投诚

乐山江河纵横,交通方便,经济发达,民康物丰,历为兵家必争之地。胡宗南深知乐山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迅速派遣装备精良,兵员充足,且有作战经验的335师驰赴乐山布防。该师师长童学椿率部赶到乐山后,立即在外围渡口、砖头、交通要道和制高点构筑工事,又在城周深挖战壤,还在高北门,嘉乐门、水西门、肖公中嘴、老肖顶各处建立防御体系,就连繁荣的玉堂街,土桥街等地,也堆砌了沙包和土袋,辎重、通讯、交通、工兵、爆破和喷火器部队等亦紧密配合。全城实行战时管制,在乐山摆起了战场。当时335师气焰十分嚣张,已通知川西师管区移防到郊外去准备参加外围战。为防部队之间发生冲突,当时师管区商定由谢崇阶司令和李彦生副司令率师管区本部及各团向犍为移动,陈孟熙副司令和丁晨滨等少数人员则移驻大佛寺担任留守和联络事宜。此种决定,正中陈孟熙之意,因他介于城乡之间,中央部队与地方部队之间,前沿阵地和后防阵地之间,正好进行策反工作。

335师原驻晋、陕地区,曾参加太原战役,但五战五败,大损兵员,补充五次,正好这次都是川西师管区征集的新兵来补充的。每次交兵接兵,两部队官员均有接触,接触次数多了,就更熟悉了,因而陈孟熙副司令与童学椿师长也有一定交情,相见时,免不了要谈时局,但陈每次向童暗示宜弃暗投明,举旗起义时,童则盼望蒋介石的大军反攻,心呈侥幸,还想孤注一掷。后来,解放军进军神速出现在岷江西岸,在大佛寺可以听到零星枪声了,陈孟熙最后再写信给童师长提出了三条:一是立即起义为上策;二如确有困难时,也可佯战而后降;三是勿搞破坏,勿扰百姓,并应迅速撒出城区该信由丁晨滨渡江投送,在童学椿接到这信的第二天,335师果然撤离了城区,解放军乘势渡过泯江、铜河、青衣江,解放了乐山城,还切断了成嘉公路和乐西公路,335师被解放大军层层包围,师长童学椿终于被迫率部投城。

十一、解放乐山以后

1945年12月13日下午乐山市区解放,陈孟熙就在当日同解放军30师的领导张力行接上了头。当时因一些起义部队不了解政策,见到解放军就逃跑。陈孟熙和丁晨滨联合速向原师管区和各团管区及保安1团写信,交待政策。信送张力行看后指示:每一封信内都要附上解放军的宣传文件。送交上述各收信者手中后。解放乐山基本上没有发生大的战斗,乐山城乡也未遭到大的破坏,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英明和伟大。特别是张力行的教导和启发,起到很大的作用。

乐山解放后,凡是起义或投诚的官兵,都给予了出路,均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后来,陈孟熙为四川省政协委员、重庆市文史馆馆长;丁展滨为布拖县政协副主席。至于那些反动的顽固分子,则都受到了人民的惩罚。

原文注: 此文得到张力行、陈孟熙、裴先章等同志提供相关情况,谨此鸣谢!

资料来源:

【武侯文史资料选辑】第六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