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颜色革命为何在中国绝缘?毛泽东当年评价杜勒斯的话,正在验证

2024-02-01历史

颜色革命为何在中国绝缘?毛泽东当年评价杜勒斯的话,正在验证

"需要从内部削弱共产主义的力量!"

这是当时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所宣称的目标。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他的这一努力并非以失败告终,特别是在东欧剧变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二战结束后,以美苏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陷入了长期的冷战对峙。这场基于意识形态的角力逐渐演变为多方面的较量,包括军事力量、经济实力和文化习俗等。最终,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宣告了冷战的终结。

冷战虽然结束,但美国及其盟友的扩张步伐并未止步。近来,「北约东扩」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而这一扩张的前提是这些国家表达强烈的加入北约的「愿望」。

在过去几千年的战争历史中,侵略的铁蹄往往是结束纷争的手段,而在「核武时代」,这种侵略不得不以外表甜蜜的外衣包装起来。

毛主席和杜勒斯的「交锋」虽然未曾面对面,但在中美关系上发生了不少激烈的对抗。

杜勒斯,生于1888年2月22日,出生在美国华盛顿的一家政治世家,他的外祖父是本杰明·哈里森政府时期的国务卿。在1895年,他被聘为清政府的特别顾问,并与李鸿章一同参与【马关条约】的谈判。1907年,杜勒斯与外祖父一同参与清政府的外交活动,使他的前半生与中国建立了深厚的联系。

或许是因为目睹了清廷的孱弱和多病,他对中国产生了一种难以言喻的优越感和傲慢态度。

艾森豪威尔总统上台后,任命杜勒斯为国务卿。尽管两人都怀有强烈的「反共」意愿,但在核武器的军备竞赛中,他们不敢轻率行动。在这段时间里,杜勒斯进行了深入研究。

1957年4月23日,杜勒斯在纽约演讲时表示:「要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将希望寄托在他们的第三、第四代人身上。」 当时,这个邪恶的思想还在初露端倪,而杜勒斯却毫不自负地打开了潘多拉的匣子。

随后,杜勒斯因癌症住院治疗。毛主席得知此事后,幽默地对来中国访问的美国学者杜波依斯说:「如果我去美国,除了想在密西西比河游泳外,还想看看艾森豪威尔总统打高尔夫球,或者去医院探望一下杜勒斯先生。」

杜波依斯思考片刻后笑着说:「这可能会对他是个巨大的打击。」

毛主席摆手说:「这并非我的意图。我非常希望杜勒斯先生能康复,作为美国国务卿,他对我们非常有用。同时,他对美国人民,甚至对全球劳动人民都有一定的益处。」

旁人有些不解,为什么一个积极「反华」的人会有用呢?

毛主席接着说:「像杜勒斯这样的右翼分子对世界是有用的,他越是坚持他的原则,就越有反面教材的作用。」

今天我们再审视这句话,实际上验证了一些真理。杜勒斯所倡导的和平演变最终演变成了美国人自己的笑柄。

1969年4月,杜勒斯去世,尽管他未亲眼见证社会主义的「崩溃」,但他的种种策划仍然被美国人继承并取得成功。

东欧剧变和苏联的困境在美苏冷战对峙中,欧洲成为争夺的焦点,北约和华沙两大势力相继崛起。

所有革命的基层动力都源于经济薄弱,然而,我们今天将重点放在谈论西方国家是如何通过思想来颠覆一个国家的政权,而非强调经济、军事等问题。

1990年,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小约瑟夫·奈提出了「软实力」一词,他认为这是一种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为体现的「实力」。在信息时代,软实力的辩证比以往更为显著。

事实上,美国成功入侵看似铜墙铁壁的苏联和东欧,主要依赖的是软实力。当时,美国向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传播所谓的「民主、自由」等观念,通过两个著名的电台,「自由欧洲电台」和「美国之音」,每天以各种语言对东欧国家进行循环播放与西方有关的社会制度、文化等报道。当然,这些报道是有所偏向的,只传递积极的信息。

当时的信息技术不够发达,人们获取世界信息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报纸和广播。就像是被灌输一样,人们接受什么信息,就相应地有所反应。考虑到社会主义阵营的社会经济相对不发达,普遍存在吃不饱、穿不暖的问题,对西方提出的「乌托邦」般的社会产生了向往。

想象一下,一个每天辛勤工作的工人,每月挣到的薪水勉强够温饱。然后听到广播中传达的消息,得知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像天堂一样的地方,谁能不为之心动呢?尤其是对于隔着一堵墙的东柏林人来说,心中的激动和渴望更是难以抑制。

在西方国家的鼓动下,东德人民不满情绪最终提前爆发。1953年6月15日,东柏林的建筑工人们率先举行罢工。

在近代革命中,罢工、罢学的浪潮如同星星之火,一旦掀起就势不可挡。然而,这样的行动也常引起当局的极力压制。在这一场景中,苏联军队被迅速调动,最终导致了55人死亡的惨剧。

切莫以为「叛乱」只发生在东欧国家,苏联内部同样也充满了「资本主义猖獗」的迹象。

1991年6月份的一份民调显示,在苏联内部的党政要员中,仅有大约9.6%的人具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12.3%的人持有民主社会主义观点,而有76.7%的人认为国家应当实行资本主义。

当时,苏联政坛上存在一类被称作「夜间人」的人物,他们在白天依然支持社会主义制度,但到了晚上却沉浸于西方印刷的地下出版物之中,津津有味地阅读。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苏联逐渐成为一种被人人「吐槽」的体系。曾被珍视的马克思主义如今被苏联人践踏、唾弃、批判。在这种背景下,苏共政府成为民众反对的先锋。

苏联「官僚制度」乃至身居高位的政治家都受到了影响,更不用说那些「愿意接触西方思想的进步青年」了。

由于苏共政府的一系列改革,放弃了一党领导制原则,导致多数党派在政治上被资本力量所左右。政治决策的混乱成为常态。

各种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和利己主义在苏联思想界蔓延,思想冲突未带来文艺复兴,反而推动着苏联走向最终的灭亡。

毛主席曾言:「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

从这个角度看,美国所谓的「和平演变」在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中起到了客观的引导作用。然而,最终的决定性作用却是苏联自己急于求成,导致了自我毁灭。

苏联解体后,颜色革命并未停歇。在迄今为止的历史中,西方国家成功操控的颜色革命案例屡见不鲜。

捷克斯洛伐克的「丝绒」革命、格鲁吉亚的「玫瑰」革命、乌克兰的「栗子」革命、伊拉克的「紫色」革命、黎巴嫩的「雪松」革命等,这些革命事件大多都共享一个特点,即通过压缩俄罗斯的发展空间来实现美国的战略目标。

然而,我们必须提出一个问题,颜色革命对美国而言可能是成功的,但对于发动革命的本国群众而言,真的算是赢了吗?

一些有异议的人认为,乌克兰颜色革命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当地当局迫不及待地想要加入北约,原因是普京「侵占」了克里米亚。然而,事实上,乌克兰的颜色革命始于2013年年底,而普京实际上是在2014年3月份才发动了克里米亚事件。

美国发动颜色革命的惯用手法是在目标国内挑选一个有实力的反对派,以「合作」的名义发动颠覆现政权的暴动。在乌克兰的情况中,被选中的人物是尤先科。

尤先科在苏联时期就是银行寡头,在乌克兰独立后成为乌克兰银行行长。或许正因为这层金融关系,尤先科很快就与美国建立了联系,并在2004年总统选举中崭露头角。

然而,当时的选举结果显示总理亚努科维奇以49.53%的优势胜出。为了扭转局势,CIA开始在乌克兰全境传播谣言,声称亚努科维奇存在严重腐败问题,选举存在舞弊,并传播亚努科维奇打算将乌克拉重新并入俄罗斯的谣言。

CIA利用媒体技术和宗教人士在乌克兰内部发动了一场覆盖各年龄层的「革命运动」,特别是通过「民主」的宣传,最容易吸引青年学生的支持。

不久之后,乌克兰局势紧张,社会上充满激愤的情绪。警民冲突不断增加,最高法院被迫宣布大选无效,重新进行选举。这次的结果终于实现了尤先科和CIA的意愿,尤先科以52%的选票成功当选总统。

一旦成功坐上总统宝座,尤先科便彻底倾向亲美、亲欧的一方,国内民族冲突日益加剧,示威游行在街头愈演愈烈。然而,更为严重且基本的问题在于民生。

乌克兰,曾经是苏联第二大加盟共和国,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在农业方面更是富饶无比。

乌克兰被称为欧洲粮仓,这是因为它拥有广阔的黑土地,而黑土地意味着什么呢?

黑土地是地球上宝贵的土壤资源,被公认为全球最肥沃、最适宜耕作的土壤,是重要农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黑土地是土壤生物的重要载体,每克土壤中都含有数百万到数亿级的细菌、真菌等。在我国,黑土地也被称为「耕地中的大熊猫」,特别是在东北地区,尤其是黑龙江省的黑土区耕地面积辽阔,达到2.78亿亩。

在苏联时期,乌克兰地区的农业产值几乎占到整个苏联的四分之一,尤其是甜菜和向日葵的产量占到一半以上。

在继承苏联遗产时,乌克兰并没有少分。军工方面继承了安东诺夫设计局、马达西奇公司、黑海造船厂、南方机械制造厂等。同样,乌克兰还拥有了1700多枚核弹头,曾一度成为仅次于美俄的核大国。

再加上乌克兰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包括适宜的气候、众多沿海港口、位于俄欧之间等等。这使得所有人一度认为乌克兰的前途必定光明,吸引了美国贪婪的目光。

在一番巧妙的欺骗之下,乌克兰首先放弃了核武器和图-160轰炸机。随后,尤先科政府大规模向西方资本敞开国有资本,同时为巩固政权,不断提升各项福利制度。

这种以国家未来为赌注的行为在近代史中并非罕见,但多次经历此类风波后,乌克兰的工业和商贸体系已经奄奄一息,只能成为原材料和农产品的出口国。

随着国内经济的衰退,民众生活水平也大幅下降,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包括色情产业和代孕行业的兴起。

2019年的一项调查显示,15岁至49岁的成年人中,每100人中就有1名艾滋病患者。这令人恐惧的数据的背后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滥用毒品导致感染,二是发达的色情产业。

不论是尤先科、波罗申科还是泽连斯基等后来的领导人,他们对于乌克兰猖獗的地下色情产业从未真正采取果断治理措施。或许他们心知肚明,在当前的经济背景下,乌克兰女性并没有太多选择。

如果不愿意从事这种行业,她们唯一的选择就是代孕。

尽管西方国家对代孕产业持较为开放的态度,但欧美女性的服务费用高得惊人,而乌克兰则以低价进入全球市场。这为一些有代孕需求的中产家庭提供了便利,但同时也伤害了乌克兰女性的身体健康。

因此,乌克兰常被人嘲笑成「欧洲子宫」,彻底倒向「亲美」、「亲欧」完全是为了少数人出卖多数人的利益。

为何在中国未曾发生颜色革命?我个人分析,可能有以下三点原因。

首先,中国经济快速崛起,颜色革命失去了基本的动力源泉。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经济的崛起令全球瞩目,这一显著成就无人能忽视。在蓬勃发展的前景中,颜色革命失去了原有的理论依据。

其次,文化历史因素也在起作用,中国人对西方国家的警惕心理源于长期历史的屈辱。自1840年以来,中国一直在屈辱的近现代史中摸索革命的道路,最终在1949年走上光明之路。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人会忘记这段历史,忘却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欺凌。

与此同时,中国沉浸在儒家文化中数千年,仁义礼智信的精神早已深植于思想土壤。西方所宣扬的「真善美」普世价值观在中国更多地被视为只有表面的美好。

第三,颜色革命内部已经出现分崩离析。美国的颜色革命似乎是表面强大而内在虚弱,成为一种外强中干的理论体系。其核心思想无非是西方捏造的「民主」、「自由」,然而观察美国近年来的表现,何来谈及「民主」?尤其是国会山被冲撞后,他们所奠基的制度几近湮灭。

如今,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开始研究中国制度,对美国政客来说并非好消息。

总结 颜色革命或和平演变在历史维度上对美国构建霸权主义制度发挥了关键作用。尤其在经济不发达、民众对文化制度不自信的地区,更容易为美国提供可乘之机。

从乌克兰的现状可以看出,颜色革命并非给国家带来光明前途,而是带来无尽深渊。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抵制美国颜色革命的入侵,中东、南美、非洲纷纷掀起一片浪潮。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不得不采取双管齐下的手段,既有颜色革命又有军事压迫的双重压力。

对此,我们需要清晰认识,不仅要及时清理国内所谓的「公知」,还要密切关注周边国家是否有颜色革命的苗头。

颜色革命可能随时卷土重来,各国必须加强防范,不仅要避免舆论扭曲,更要增强对自身文化和制度的自信。世界并非只有一种价值观、规则,对于「民主」的定义也不应由美国政客和媒体独家掌握,话语权属于全球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