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豫东战役国民党宣称「中原大捷」,胜利成色如何?真实情况如何?

2024-03-04历史

面对豫东战役,一些人总是拿国民党所说的「中原大捷」作为辩解,甚至认为该战役并不是胜仗,充其量只能算是险胜。

对此,我们需要对国民党眼中的「中原大捷」进行深入剖析,看这个所谓的「大捷」到底有多少可信度。 国民党为了维护自己的颜面,找出了所谓的「由头」和「战绩」来证明「中原大捷」。

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开封的失而复得。不同于石家庄等城市的解放,开封当时是河南省会,也是我军第一次成功占领的大型城市。

当开封被攻破时,一些国民党民代向蒋介石哭诉,要求一定要夺回开封。而一直热衷于占领要地的蒋介石也认为开封的丢失对其面子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因此,他命令邱清泉等人必须夺回开封。最终,我军主动撤出开封,邱清泉趁机占领了该城市。

粟裕设定豫东战役总体作战方针为攻开封打援敌,成功突袭开封并歼敌三四万人,其中击毙了敌整编66师师长李仲辛。

然而,最终放弃开封的决定是为了在运动中歼敌,这与七战七捷时放弃海安如出一辙。虽然邱清泉重新占领开封,但我们主动撤出并未发生大的战事,我军也没有受到什么损失。

这样失而复得的开封只是一种表面的胜利,没有任何实质意义。 豫东战役第二阶段,原本计划围歼区寿年兵团,但战场局势突变,胡琏与黄百韬两大悍将闯入了战场。

粟裕迅速调整作战计划,挥军痛击黄百韬兵团,最终考虑到胡琏也将加入战场,粟裕决定乘胜收兵,跳出战场。这次战役中的灵活应变和成功调配,避免了黄百韬兵团被歼的危险,展现了粟裕的高超军事指挥才能。

黄百韬兵团在战后因救援有功,免于被全歼,且黄百韬本人曾亲自带领反冲锋,最终获得了青天白日勋章。虽然国民党对此大肆吹嘘,但这枚勋章背后代表的不仅仅是他救援积极、作战狠辣、敢于与我军硬抗的一面,更是他被华野打懵,被华野吃掉了几个团,以及粟裕在敌数路救援大军将至,已形成战略包围的态势下,仍能果断跳出战场的战役收局艺术和指挥控制能力。

黄百韬兵团作战狠辣、免于被全歼,虽给国民党吹嘘的「中原大捷」加了一点成色,但仍然分量严重不足。因为黄百韬最终并没把区寿年兵团给救出来,反倒自己还搭进去了几个团。

假如胡琏兵团被中野拉住不使其进入太康地区,那么黄百韬兵团全部被歼不是没有可能,至少损失还会更大。 第三个亮点体现在抓到了我一些伤员和俘虏上。

尽管国民党称之为「中原大捷」,但其实在抓到我一些伤员和俘虏上说事,其实并不可靠。由于战局复杂多变,准备「一桌饭」来了「三桌客人」,粟裕不得不乘势收局、跳出战场。

在战役收局的过程中,因我伤员遭敌轰炸和追击,不少抬担架的民工逃散,致使部分伤员被国民党军抓获。然而,任你再怎么做文章,豫东战役双方战损的情况毕竟摆在那。

我以3万余人的代价,换得歼敌9万余人。特别是生俘兵团司令区寿年、整编师长沈澄年,击毙整编师长李仲辛,这对敌人的打击和震撼会有多大。

一些人对豫东战役的伤亡和战损有所担忧,这是可以理解的。解放战争的战局不断推进,每一仗的伤亡数字都在增加。

豫东战役正处于战略进攻向战略决战的转折点,此时的伤亡数字自然不会小。如果我们拿豫东战役与孟良崮战役的战损进行对比,就会发现,尽管豫东战役的伤亡人数较多,但作战伤亡效费比大致与孟良崮战役相当。

因此,国民党所谓的「中原大捷」就显得有些牵强附会,只是为了给自己打气,掩盖战败的事实,所谓的「大捷」并不值得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