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91年吕正操赴美邀请张学良回大陆,张学良提出3个条件,是什么?

2024-04-11历史

1991年5月初的一天,吕正操上将接到中央的委托,以「探访朋友」的名义到美国,见他的老友张学良,邀请刚获得自由不久的张学良回大陆。

吕老没有拒绝,不顾80多岁的高龄,带着邓小平给的一封信,坐上了飞往纽约的飞机。

他和张学良总共见了三次,两人聊了很多,他向张学良转达了大陆方面的态度。

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离开东北后,张学良再也没回过故乡。他一直思念着家乡,也很想回去看看。

如今好不容易有这个机会了,他自然不愿意错过。他接受了吕老的提议,不过提出了三个条件。可到最后,张学良为什么没有还是没回大陆?

张学良的愿望

1991年3月10日,台北桃园机场比以往更热闹了一些。机场入口处挤满了记者,他们摩拳擦掌,很激动。看见一辆车上下来两位老人后,他们一窝蜂涌上去,想采访老人。

老人身份不一般,所以记者才如此激动。一位老人就是刚获得自由的张学良,另一位是他的妻子赵一荻,他们打算飞往美国探亲。

张学良和赵一荻

张学良鲜少在公众面前露面,可他身份特殊,媒体想挖的料很多。他回答了其中的一些的问题,并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自己想回大陆看看。

离开家乡整整60年了,张学良何尝不想回东。他曾说:「我的人生就到36岁。」

27岁之前,他是风流倜傥的「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有一个手握重兵、割据一方的军阀老爹,日子过得无比潇洒。

他本来不想从军,只想当一名医生,奈何张作霖要求,他才进了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接受训练。1928年6月4日,这天改变了张学良的命运。

张学良

当天凌晨,张作霖乘坐专列经过皇姑屯时,被日军提前埋好的炸药炸成重伤。他被送回大帅府后,不治身亡。

张学良作为长子,接替了张作霖的位置,统领奉军,执掌东北。

如果他没有盲目地相信蒋介石,或许他的命运不一样。同年12月底,他宣布服从南京国民政府的领导,后来还与老蒋成了结拜兄弟。

张学良把老蒋当作兄弟,可后者却把他当成棋子。

张学良和蒋介石

1931年9月18日,日寇随便找了个借口对沈阳发动攻击。因为有老蒋的命令,张学良没有抵抗,没有开一枪,将东三省拱手让给日本人。自此,他离开了东北。

日寇侵略中国的意图越来越明显,张学良骨子里的爱国之情迸发出来,多次劝谏老蒋抗日。但老蒋执迷不悟,坚持执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将矛头对准共产党。

他不愿看到同胞自相残杀,所以1936年12月12日和杨虎城将军联手发动了「西安事变」,逼老蒋和我党一起抗日。

张学良和杨虎城

张学良和杨虎城成功了,可两人都被老蒋囚禁起来。虽然他失去了长达54年的自由,但是不后悔。他当时抱着的态度是:只要少死一个中国人,自己就是赚的。

被转移到中国台湾省后,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想着等自由后一定要回去看看。他以为老蒋去世了,加上蒋经国先前的态度,自己「重见光明」的那一天不远了。

谁知老蒋临终前叮嘱蒋经国「不要放虎归山」,蒋经国听从父亲的话,没有放了张学良。

蒋介石和蒋经国

直到1988年1月蒋经国离世,张学良遭受的监视才慢慢减少。1990年,他彻底获得自由。

年纪大了,回大陆看看的想法愈发强烈。可他不是想回去就能回去的,需要得到各方的批准。

大陆的态度和准备

我党始终没有忘记张学良为抗日所做的贡献,得知他有回大陆看看的意愿,中央非常重视。

尤其是邓公,立即指示有关人员应该开会研究这个问题。包括国台办、中央统战部等部门的领导,根据他的指示召开会议。

邓小平

会上,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个好消息,既然张学良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中央也要向他表明态度,派人邀请他回大陆。

事关重大,对要去见张学良的人要求很高,最好是与他很熟,又能代表中央决定一些事情,使张学良看到我党的诚意。

正当大家纠结派谁去时,1991年4月30日邓公提议委托吕正操担此重任。

吕正操

邓公选择吕老主要有两个原因,他不仅是上将,还曾当过全国政协副主席,在党内有一定的地位。

更重要的是,吕正操和张学良之间的关系非比寻常,他是张学良的老乡、旧部兼学生。

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之前,或许知道自己凶多吉少,曾把奉军交给他指挥,足以看出张学良对他的重视和信任。

大家同意邓公的建议,所以中央委托吕老赴美和张学良见面,名义是探访老友。有了计划,各部门纷纷行动,为迎接张学良做准备。

张学良和张作霖感情深厚,父亲去世后,在1928年11月命人修建陵寝「元帅林」。

按照计划,三年后他就能风风光光地安葬父亲。但因为「九一八事变」,「元帅林」停工了,日本人不允许他继续修建,只同意他将张作霖安葬在驿马坊。

迫于当时的局势,张学良不得不同意。迁葬父亲,是他比较重要的心愿之一。中央为迎接他,特意安排人手到抚顺修葺「元帅林」,方便他回来后迁坟。

如果张学良回大陆,肯定会去生活了10多年的大帅府。这里在九十年代是某些机关单位办公的地方,中央给它们找了新的办公地点,腾出了地方,同样让人修整了一番大帅府。

中央做了许多准备工作,满心期待着张学良回来。

三个条件

1991年5月26日,吕老承载着大家的期望,踏上了见老友之旅。而张学良知道他要来,十分开心,两人一共见了三次面。

吕正操和张学良

第一次是在张学良住的公寓,他提前到电梯口等候。阔别多年的老友一见面,两人感触颇多。

由于此次见张学良的人比较多,不太方便,吕老没有向其说出自己前来美国见他的真实用意。

恰好距离他90岁的生日没几天了,吕老给他带了贺礼,包括他喜欢的京剧录音带等等。

二人聊完后去吃午饭,他们手牵着手站在街边等候。加上两人身形差不多,这一幕令在场的人很动容。

4天后,俩人第二次见面,地点在张学良侄女婿的办公室。吕老拿出了邓大姐写的信,交给他,正式邀请他回大陆。

读完信,他写了回信,表示有机会一定会踏上故土。随后,他们屏退众人,没有人知道两位老人聊了些什么。

吕正操和张学良

6月4日,他们第三次见面,选择的地点很特殊——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团长李道豫大使的官邸。

期间,张学良请吕老讲述当年如何杀日寇的。对于他来说,这一生最遗憾的就是没有打过曾让自己失去家园的日本人。事实上,不是他不想上战场,是老蒋不允许。

1937年8月,身处狱中的张学良听闻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内心无比愤慨。

作为一名军人,他要保家卫国。因此,他向老蒋申请上战场,强调自己不在乎军衔和官职,只要让自己上阵杀敌。

张学良

老蒋知道张学良的威望和影响力,害怕释放他后威胁到自己的地位,甚至遭到报复,没有同意他的提议。

因为一己之私,老蒋不顾民族大义,说明他目光短浅,后来他会战败也就不奇怪了。

1938年11月,张学良第二次申请上战场,得到的回复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他没有放弃,次月又要求去前线作战,仍然没有成功。

自己不能上战场,他只能将希望寄托于自己的部队,迫切地想知道他们表现如何,才会询问老友。

吕老滔滔不绝地讲述了当年奉军如何英勇杀敌,安慰他说:「您这一生做西安事变这一件事就够了,没打的日本人,东北军替您打了!」

听到这里,张学良心情好了不少。紧接着,两人谈到他回大陆的事情。他非常愿意回去,但提出了三个条件:第一不要欢迎;第二不要见记者;第三不要恭维我。

很明显,张学良只想低调地回大陆,不想弄得人尽皆知。他的要求不刻薄且容易做到,吕老代表中央答应了。

面对老友,张学良不再隐瞒心思,说:「我是觉得我要跟台当局说,我在台湾等于寄居一样,我是很愿意回去看看。如果它不反对的话,我就回大陆去。我自个儿认为也许将来两方面有用着我的地方,我虽然九十多岁了,假设天甲之年还有我,我很愿意奔走。」

他渴望回大陆,渴望为两岸统一,临走前再次强调:「今后要是我张学良还有可用之处,我愿意为海峡两岸的和平做出贡献!」

此时,张学良的眼睛不太好,而上海有位眼科医生的艺术不错,和吕正操商量后决定以治眼睛的名义回大陆,到时候给吕老写信确定回去的日期。

得到了张学良的肯定答复,吕老圆满完成任务,回国将这一消息汇报给中央。大伙很激动,准备好了接他的专机。就在大陆满怀憧憬张学良的归来时,没想到发生了意外。

回不去的故乡

1991年11月,张学良给吕老写了一封信,称自己现在耳朵、眼睛都挺好的,不打算去上海治疗了。潜台词是,他不回大陆了,让吕老等人不要再等自己。

回大陆是张学良一直以来的心愿,大陆准备好了一切,他为什么突然不回了?原因很简单,情况不允许。

在美国时,有人建议他简单粗暴点,直接从美国飞大陆。他没有同意,一是因为离开中国台湾省之前,和台当局约定好不去对岸,台当局才允许他离台。

张学良是一个很讲义气和信用的人,不想违背承诺,也不想带给别人麻烦。

可能有人会问张学良回大陆为什么会给别人带来麻烦?他不是普通人,身份特殊,一举一动可能会影响两岸之间的关系,不能任性。

二是因为他要堂堂正正地从台湾省回大陆,不是像做贼一样偷偷摸摸回去。三是因为他对台当局抱有一丝希望,觉得它会同意自己回大陆。

然而,等张学良6月末回台,告诉台当局想去对岸,结果遭到了拒绝。而且,台当局以保住他安全的名义,派特务监视他的一举一动。

更重要的是,条件不成熟。美国对台出售了150架战机,导致两岸关系骤然变得紧张起来。还有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内外的局势很微妙,张学良不想在这时候「添乱」。

除了政治因素,赵一荻的身体很不好,24小时需要背着氧气吸氧,张学良不放心她,坚持要带着妻子一起回去。

当然,最大的阻碍还是台当局的阻拦,使得张学良不得不将回大陆一事先放放。他不知道,自己错过了这一次绝佳的机会,此后再也没办法回去了。

1992年3月,张学良接到蒋介石次子蒋纬国的信,对方称愿意陪他和赵一荻回大陆省亲、扫墓。他很意外,毕竟自己和蒋家的恩恩怨怨摆在那里。死马当活马医,他和蒋纬国约定了具体的路线。

遗憾的是,由于蒋纬国不久突发心脏病,住进了医院,行程取消,张学良回乡的愿望又一次落空。他多次托关系,设法回大陆,都没有成功。

之后,他头部做了手术,身体不好,且看清了台当局的真面目,1995年卖掉在台北的住宅,带着妻子去了夏威夷定居。

张学良自由了,但赵一荻的身体越来越差,不能旅行,回大陆一事被搁置。

2000年6月,赵一荻离世。侄女张闾蘅想实现他的愿望,他也愿意回去,可侄女担心他的身体出问题,终究没有带他回大陆。

故乡,成了张学良回不去的地方。

2001年春天,他见了一位来自辽宁省的客人,对方带来了大帅府里的土。看着故乡的人和故乡的物品,这位百岁老人难掩思乡之情。

张学良感叹道:「太想家了!101岁了,老了,我想念我的家啊!」他的话,令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同年10月14日,张学良离世,被葬在美国檀香山,无法魂归故里。

或许有人会说,1991年张学良接受中央的邀请回到大陆,他就不会带着遗憾离开。

但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他身份敏感,背后牵扯到了太多政治因素,受台当局掣肘。而偷偷摸摸回大陆,不是他的行事作风。

一系列因素影响下,张学良回大陆成了奢望。唯有遗物寄托哀思,代他回故乡和大帅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