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守成之君——汉明帝,严苛驭下,威慑百官,打击宗室,拿兄弟开刀

2024-07-27历史

如果说刘秀有什么非常突出的缺点的话,那么迷信图谶绝对算是一项。

建武三十年(54)春二月,刘秀乘车去东方巡视。大臣们趁机向光武帝建议: 「陛下即位已30年,应当到泰山封禅,祭祀天地。」

光武帝下诏答复说: 「朕即位30年来,百姓怨恨满腹,【论语】说:‘吾谁欺?欺天乎?’为什么要玷污记载72位封禅贤君的史册呢!若是各郡县远道派官吏前来上寿,用那些虚浮溢美之词歌功颂德,朕一定剃去他们的头发,处以髡刑,并命他们去边疆屯垦。」 大臣们一听这话,便也不敢再建议刘秀封禅。

建武三十二年(56),这时的刘秀已经61岁了。春天时,刘秀读谶书【河图会昌符】,书中有一句写道: 「赤刘之九,会命岱宗。」 刘秀对这句话有所触动。于是张纯等人再次上书建议刘秀去泰山行封禅之礼。

既然「符命」已现,刘秀这次改主意了,直接批准了建议,下诏命令有关官员查考汉武帝元封时期封禅的旧典。刘秀本想图省事,打算利用汉武帝时的旧方式,将上奏天神的玉牒存放在里面,就算完成。 可梁松等人据理力争,认为这样不合周礼。

于是光武帝命令石工采用完整的青石刻制方石,本来要求五色俱备,刘秀认为差不多也就可以了。

正月二十八日,车驾启程东巡。二月初十,到达鲁国,前往泰山。二十二日清晨,泰山南麓之下燃起柴火,焚烧祭天,并同时祭祀众神,使用的礼乐,一如在京城南郊举行的祭天之礼。

此项仪式结束后,刘秀乘坐御用挽车登泰山,午时到达山顶,更换祭服。下午刘秀登上祭坛,面向北方,尚书令献上玉牒及玉检,光武帝亲手用一寸二分的玉玺钤封。

封好后,太常命骑兵2000余人抬起坛上的方石,尚书令将玉牒藏入其内以后,再用方石盖好,其后又由尚书令用五寸之印钤封石检。

仪式完毕,刘秀再次叩拜,百官齐呼万岁。 于是刘秀一行人又从原路下山。子夜时分,刘秀抵达山下,而群臣则直到次日清晨才全部下山。

二月二十五日,众人又在梁阴祭地神,以高后配享,随同祭祀山川众神,一如西汉平帝元始年间在京城北郊举行祭地之礼的旧典。

所谓的「封禅」,有多种解释,一般认为,封指祭天,禅指祭地,而所谓封禅,就是在天下太平或者风调雨顺的时候,去泰山向上天「报告」一下, 这就要求封禅的皇帝必须对自己的功绩有着绝对的自信,不然会招来天下的耻笑和上天的惩罚,因此中国古代去泰山行封禅大典的皇帝只有6位,刘秀即是其中之一。

这次封禅之后,刘秀似乎完成了自己一生的事业,一年之后,在建武中元二年(57)二月初八,刘秀在南宫前殿驾崩,享年62岁。皇太子刘庄即位,是为汉明帝。

守成固位

汉明帝刘庄即位的时候已经30岁了,摆在他面前的主要有三大问题,第一是巩固自己的地位并推行国政;第二是治理黄河;第三则是北边越来越严重的匈奴问题,而这几个问题也正好需要按照顺序来面对。

或许刘庄本来以为对自己威胁最大的是大哥前太子刘强,没想到在这一问题上最让他头疼的竟是自己一母同胞的弟弟刘荆。

建武十七年(41),刘荆和众皇子一起晋封王爵,为山阳王。在刘秀的葬礼上,众皇子哭悼先帝,唯独刘荆一点儿悲伤的情绪也没有,相反却炮制了一封匿名信,信中鼓励刘强造反,还让他的仆人诈称此信是东海王刘强的大舅郭况所写。

刘荆自以为得计,殊不知郭况作为大鸿胪,即使有心造反,又怎能用写信的方式落人口实呢? 果然,刘强收到此信后又惊又怕,但也没慌,立即派人抓住冒充信使的奴仆,将原信封好,上呈明帝。明帝因刘荆是同母胞弟,便将此事保密,只是命令刘荆立即离开京城,移居到河南宫。

还没等汉明帝多想,他的这位大哥东海王刘强就已病人膏肓。汉明帝派使者和太医乘驿车前往诊治疾病,车马络绎不绝。明帝还下诏命令沛王刘辅、济南王刘康、淮南王刘延去东海国首府鲁城探望刘强的病情。

五月二十二日,刘强去世。临死前,他还上书叩谢皇恩,书中写道: 「我是个短命之人,留下的孤儿寡妇还要让皇太后和陛下操心忧虑,我真是又悲伤又惭愧!我的儿子刘政是个幼童,本当勉强继承我的爵位和封土,但这必定不是保护他的万全之计,我请求交还封国,将东海国恢复为东海郡。如今天下刚刚经历了大变故,我盼望陛下加倍奉养皇太后。我已经行将就木,言辞不能表达全部心意,愿一并向各位亲王辞别,想不到我们兄弟竟永远不能再相见了!」

明帝见到这封遗书,十分悲痛,亲自跟随太后出城,临幸津门亭,为刘强举哀。同时命令大司空持御赐符节督治丧事,对刘强的赏赐赠送超过寻常的礼仪,并命令朝廷的将作大匠留在东海国,兴建王陵祭庙。 由此可以看出,不管以后为君怎样,刘庄对待他的几位兄弟可谓是真心实意,很讲究手足之情,不过他的兄弟们可未必都和他一样。

山阳王刘荆回到封地之后很不甘心,私下聘请利用星象占卜吉凶的术士,与他们一同谋划,希望天下发生变乱。明帝听说了此事,便将刘荆改封为广陵王,命他前往广陵国就封。

谁知这刘荆到了广陵之后还不消停,又召来相面的术士,说道 :「我的容貌和先帝相像。先帝30岁时即位称帝,我如今也30岁了,可以起兵了吗?」 相面的术士听后,原地向有关官员告发了此事。结果刘荆惊慌恐惧,将自己囚禁到狱中。

明帝听闻后虽然无奈,但还是特别加恩,不对事情进行追究,只是下诏不许他统治封国的官员和百姓,只可继续享用封地的租税收入。 并命令封国国相和中尉对他严密监护。结果不久,刘荆又让巫师进行祭祷和诅咒的活动。

明帝只好下诏,命令樊宏之子、长水校尉樊鲦等人联合审判此案。这案子事实明了,基本无须多问,樊鲦等人迅速结案并上书,请求将刘荆处死。

明帝生气地说道:「你们因广陵王是我弟弟的缘故,所以要杀他,如果是我的儿子,你们敢这样吗?」

樊鲦回答道 :「天下是高祖皇帝的天下,不是陛下的天下。根据【春秋】大义,君王至亲不得有弑君谋逆的图谋,有则应该杀掉。我们因为刘荆是陛下同母之弟,陛下特别留意,恻隐有加,所以才上书请示。如果是陛下的儿子,我们早就专断诛杀了。」

明帝叹息着表示赞许。转过年来二月,广陵王刘荆自杀,他的封国被撤除。

可事情还是没完,另一个野心勃勃的皇室子弟是楚王刘英。 光武帝刘秀勤于政务,不好美色,后宫佳丽很少。

刘秀一共有11个儿子,其中郭圣通育有五子,阴皇后育有五子,只有这位楚王刘英是许美人所生。刘英早年喜欢结交游侠,后来便沉迷于黄老之术。

永平八年(65),楚王刘英给自己的国相(各封国的国相名为辅佐诸侯王,实则是皇帝派来监视诸侯王的)送上黄、白两色的细绢,并说: 「我身居藩属,罪恶累积得太多,为了感激您的恩德,特奉上些丝绸织品,来赎我的罪。」 封国国相立即将此事转报皇帝。

汉明帝刘庄下诏给封国国相:「楚王口念黄老的文章,崇拜佛陀的仁慈,斋戒念佛三个月之久,在佛前立誓,有何嫌疑值得悔过自责?命你将细绢还给他,再赐予食物,以资助他门下的僧侣和居士们。」之所以讲这件事,是因为这件事证明刘英一向十分谨慎恭顺。

据说在永平三年(60)时,汉明帝曾梦见金人,身长6丈,顶有白光,能在殿宇之上飞行。醒来后明帝便召见大臣询问,大臣说西域有神,名字叫佛。

于是汉明帝便派人前往西域求佛,两名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佛经人汉,这也是关于佛教传入中国的最早的正史记载。

不过佛教初入中原时,并没有多少人信奉,贵族中,楚王刘英是第一个信仰佛教的亲王。或许对于刘英来说,自己的出身让他不得不谦恭礼让,可惜的是,他并没能隐忍到最后。

永平十三年(70),楚王刘英和方士制作金龟、玉鹤等物,并刻上文字,准备用作将来做皇帝的天赐凭证。有个叫燕广的男子,告发刘英与渔阳人王平、颜忠等编造符谶之书,蓄谋造反。朝廷将此事下交有关部门追查核实。

主管官员请求处死刘英,明帝同样因手足亲情没有批准,只是将刘英的王位废掉,将他迁往丹阳郡泾县,赏赐五百户赋税。 刘英的儿女妻子,包括生母许太后都没有受到牵连。刘英抵达丹阳郡后就自杀了。明帝下诏,以诸侯之礼将刘英葬在泾县。同时将原告燕广封为折奸侯。

后来,朝廷极力追究楚王之案,以至于这件事造成的影响前后延续数年,牵扯甚广:从京城的皇亲国戚、各路诸侯、州郡豪杰,直到审案官吏,因附逆而被处死、流放的数以千计,还有一些悬而未决的都关在监狱里。后来还是由于马皇后的提醒,明帝才幡然醒悟,这件事情也最终告一段落。

除了处理自己兄弟的事情之外,汉明帝刘庄还十分警惕那些功臣家族的势力。第一个被处理的就是在当时权势熏天的窦氏家族。

其实对于自己的处境,窦融一直都心存疑虑,曾经多次上书刘秀,甚至还为此找过皇帝的近臣传话,表示自己要辞官归隐,离开权位,但窦融越是表现得谦卑恭谨,刘秀就越是欣赏他,除了任命窦融做大司空,位列三公以外,刘秀还对窦氏子弟加以提拔。

到了永平二年(59),窦氏有一人位居三公(窦融),二人封侯(窦融封安丰侯,窦融的弟弟窦友封显亲侯),窦氏三位后人娶了公主为妻(窦融长子窦穆娶内黄公主;窦穆的儿子窦勋娶沘阳公主;窦友的儿子窦固娶涅阳公主,涅阳公主为刘秀之女,这一点也是窦固后来起复的原因之一),还有好几位俸禄2000石的高官。

从祖父到儿孙,以及窦氏的私宅、官邸,都在洛阳,在皇亲贵戚功臣之中,窦氏的富贵程度无出其右。

窦融虽然谦恭,可他却对晚辈管教无方。

永平二年(59)十二月,窦融堂兄之子、护羌校尉窦林被指欺君罔上,贪赃枉法,被捕入狱。事情的起因是在刘秀刚去世时,烧当羌首领滇吾发动叛乱,率军进攻陇西。

永平元年(58)十一月,朝廷派捕虏将军马武、中郎将窦固等人率军4万讨伐羌人。

永平二年(59)七月,马武击败烧当羌,滇吾败走。朝廷便任命谒者窦林为护羌校尉,驻扎在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

窦氏家族世居河西,很得羌人信赖。于是滇吾的弟弟滇岸来向窦林投降。窦林被下属欺骗,误将滇岸当作羌人首领,便请旨封滇岸为归义侯,加尊号为汉大都尉。

没想到第二年,滇吾来降,窦林又上奏说滇吾才是羌人首领,并与其一同进京面圣。

汉明帝刘庄对一族两位首领感到很奇怪,怀疑有假,便责问窦林。

窦林理屈词穷,于是就撒谎说: 「滇岸就是滇吾,只是陇西话发音不同罢了。」

汉明帝不信,追根究底,终于了解了真实情况,大怒之下将窦林罢免。

正当此时,凉州刺史又告发窦林贪污,结果窦林被下狱,不久便死在狱中。窦林死后,汉明帝多次下诏责备窦融管教无方,窦融感到惶恐,上书请求辞职。汉明帝批准,命他回家养病。

可是窦氏的危机还没有解除,永平五年(62),窦固的长子窦穆捏造皇太后阴丽华的懿旨,命六安侯刘盱休妻,而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刘盱。 刘盱妻子的娘家上书告状。刘庄听闻大怒,将窦氏做官之人全部罢免,并一律携带家属返回封地,只留窦融一人在京城。

窦穆等人西行至函谷关,明帝又下诏让窦氏返回京师,此时窦融去世,享年78岁,明帝以厚礼葬之。

而窦穆等人回京之后,不知收敛,反而在家中出言不逊,明帝又下诏让窦穆及家眷返回老家居住,后来窦穆行贿地方官员,被太守缉拿下狱。

最后,窦穆与儿子窦宣死在平陵县狱中,而窦穆的另一个儿子窦勋也受到牵连,死在洛阳诏狱。过了很久,明帝才让窦融夫人领着小孙子返回洛阳,住在昔日的宅邸之中。

从窦家的经历可以看出,汉明帝刘庄是个非常聪明,眼里揉不得沙子的皇帝,这样的人难免会刚愎自用,最无法容忍的便是大臣欺骗他。 明帝还有性格多疑的一面,喜好用耳目窥探群臣的隐私,并以此认为自己英明。公卿大臣经常受到斥责,陪伴近侧的官员甚至还被明帝殴打。

有一次,汉明帝因事对郎官药崧动怒,用手杖责打药崧。

药崧逃跑,躲到床底下,明帝十分愤怒,厉声喊道:「郎官出来!」药崧便说:「‘天子穆穆,诸侯皇皇’,哪有皇上动手打郎官!」明帝这才放过了他。

当时的朝堂可谓紧张异常,群臣为得到皇上的认可,争着表现出严厉苛刻的态度,希望以此来逃避罪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