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揭秘爱斯基摩人起源:真的是中国人后裔吗?

2024-01-17历史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今日精彩话题,感谢大家的阅览,希望能获得您的

点赞 关注 评论

小妹在此先祝大家天天开心,日进斗金!

想象一下,身处一个被世界遗弃的地方,会是怎样的感受?

爱斯基摩人 ,这个生活在世界最北端的民族,可能最有体会。他们被誉为「 最孤独的民族 」,在北极圈以北的冰原上,以冰为屋,以兽皮为衣,以生肉为食,几乎与世隔绝。

他们没有货币,没有商品,甚至只有简单的文字。他们既不是消失的种群,却也保持着神秘的氛围,仿佛玛雅人再现。

那么,他们与印第安人之间有何恩怨?为何他们会选择与世隔绝,上千年如一日?他们的起源,是中国的殷商,还是良渚文明?

这些问题的答案,隐藏在历史的长河中,等待着我们去探寻。

大多数人可能不会相信,「爱斯基摩人」这个名字竟然是一种贬义词! 如果你在别人面前使用这个称呼,即使是性格温和的爱斯基摩人也会忍不住向你发火。这个名字的由来涉及到了一段他们与印第安人的深厚历史。

我们都知道,爱斯基摩人生活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他们经过两次迁徙,最终进入了北极地区,在这里度过了 14000多年 的时光。他们主要分布在北极圈及附近地区,如西伯利亚、加拿大北部、格陵兰岛、阿拉斯加 等地方。

这里的气候条件极为恶劣,到处都是厚厚的冰川,使得他们的生活几乎是在死亡线上挣扎。

让我们试着描绘这样一幅场景:

在冗长的黑夜中,他们勇敢地面对着零下几十摄氏度的严寒和肆虐的暴风雪,踏着漂浮不定的浮冰艰难前行。夏季,为了生计,他们不得不驶向汹涌澎湃的大海,仅凭简陋的小船、鱼叉与地球上最大的鲸鱼进行搏斗,甚至用梭标或空手与陆地上最为凶猛的动物之一——北极熊抗衡。

如果他们捕猎失败,那么全家人,甚至整个部落都可能面临饥饿的威胁……无疑,爱斯基摩人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强悍、坚韧、勇敢和顽强。 然而,印第安人却对此持有不同看法,那么,他们之间的恩怨是如何形成的呢?

根据美国的档案记录,爱斯基摩人的祖先在迁徙过程中,曾在北美大陆与印第安人相遇。当时,爱斯基摩人生活在从阿拉斯加到魁北克以北的地区,而印第安人则过着游牧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使得他们不易与当地民族融合,两个民族之间爆发了激烈的冲突。

最终,印第安人为了争夺资源和地盘,对爱斯基摩人发起了一系列的掠夺和报复行动。双方因此结下了深仇大恨,彼此带着偏见和冲突生活。

在印第安人看来,爱斯基摩人的生活方式原始而野蛮,因此他们用「爱斯基摩人」这个贬义词来形容他们,意为「吃生肉的人 」。这个称呼成为了两个民族之间深厚恩怨的见证。

然带有歧视色彩的称谓,遭到了爱斯基摩人的坚决反对。他们更愿意以「因纽特(Inuit)」或「因纽皮特(Inupiat)」自称,在爱斯基摩语中代表着「真正的人」和「土地上的主人」。 然而,这个名称已被广泛传播和接受……

经历了数百甚至上千年的变迁,美洲早已不再是印第安人的唯一领土,甚至出现了一个新的国家。因纽特民族似乎又看到了重新正名的希望。 因此,在2004年,他们发布了一个正式声明。

自那时起,美国的联邦法律在提及少数族裔时,摒弃了「爱斯基摩人」等带有歧视意味的词汇,转而使用「阿拉斯加州原住民 (Alaska Natives)」来代替。 这一改变标志着爱斯基摩人自我认同与重塑的胜利,也为他们争取到了应有的尊重和地位。

名字所能传达的神秘感,让爱斯基摩人与玛雅人并列为世界上最神秘的族群?事实并非如此。他们居住在人迹罕至的极寒地区,生活习惯与现代社会截然不同,仿佛是远古部落的「活化石」。

在穿衣方面:

爱斯基摩人的观点:根据环境选择,注重保暖

现代人的观点:难以购得的珍贵皮草

在极寒地区,他们认为穿衣的首要目的是保暖。由于无法种植棉花、麻类作物,也无法使用纺织面料,因此动物皮草成为最佳的保暖材料。爱斯基摩人的衣物均采用动物皮毛制作,包括驯鹿皮、熊皮、狐皮、海豹皮,甚至狼皮,这些衣物轻便又保暖。

他们的缝纫技巧令人惊叹,甚至可以利用周围的资源来制作衣物。例如,鲸鱼的筋是制作皮靴和衣服的理想材料,而北极驯鹿和海象的肠子,每条约40米和30米长,也可以加工成缝衣线。这种手艺难道不是十分巧妙吗?

在饮食方面:

爱斯基摩人的观点:依赖周围环境,肉食为主

现代人的观点:仿佛拥有整个海洋馆的食物选择

在食物的选择上,爱斯基摩人遵循着「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原则。他们的菜单包括鲸鱼、海豹、海象、海狗、北极驯鹿、北极熊、灰熊、麝牛、北极狐、狼、狼獾、野兔、松鼠、麝鼠、旅鼠等多种动物。

他们的饮食习惯也十分狂野,直接食用生肉,不经过烹饪,这种吃法令人惊叹。

这不仅仅是因为缺乏燃料而无法烹饪熟食,更重要的是,他们缺乏植物性食物,这使得他们无法获取足够的维生素。煮熟的肉类会失去大部分维生素,从而降低爱斯基摩人对败血病的抵抗力。

因此,食用生肉成为了他们的生存需求。他们甚至喜欢吃腐肉和动物内脏。通常,他们会将捕猎到的动物加工成肉块,然后腌制在鲸鱼油中,这样保存起来的肉可以食用好几年。

雪屋曾是爱斯基摩人的标志,但其实建造起来非常讲究!用于建造冰屋的雪是常年积累不化的雪,这些雪经过长时间的强风和日照,内部形成的冰晶变成了硬雪,具有足够的建筑强度。

令人惊讶的是,建造过程中完全不需要任何辅助材料,熟练的建造者甚至可以独自完成一个可供三到四人居住的房间!这展现了爱斯基摩人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智慧和坚韧精神。

爱斯基摩人在建造雪屋方面展现出了非凡的技术水平。他们首先挑选合适的雪地,规划出墙线的轮廓,并将地面压实整平。有些雪屋的地基甚至会挖出一个大坑,利用大坑的自然环抱来实现保温效果。接着,他们依次将雪块以螺旋状摆放在圆圈形状中,直至顶部封口。

据说,由于其合理的设计,圆顶雪屋内部非常温暖,温度甚至可以维持在16°C。

当然,有些爱斯基摩人也会使用鲸鱼骨头和木头来建造房屋,其外形与草原上的蒙古包相似。

作为世界上最不怕冷的民族,爱斯基摩人在婚俗、丧葬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习俗。至于他们的起源,一直是一个困扰着人类学家的谜团。传统历史学家对此有三种不同的观点,认为爱斯基摩人主要来源于南阿拉斯加、西伯利亚以及中国殷商文化。

长久以来,爱斯基摩人与中国的关系被广泛认为是密切的。但在没有确凿的考古证据之前,这种观点仍受到不少质疑。 2018年,美国媒体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 爱斯基摩人的起源并非殷商文明,而是中国更早期的良渚文明!

这一新理论建立在「殷商说」的基础之上。 20世纪30年代 ,美国考古学家亨利·柯林斯 注意到,一些出土的爱斯基摩人器具上刻有双层同心圆,象征着眼睛。

同时,海象牙器物上的兽面纹路与商代饕餮纹的艺术特征极为相似。这些发现使得人们推测爱斯基摩人可能受到了商朝艺术的影响。

在考古证据面前,中国学者曲枫提出了一个新颖的观点:良渚文化与史前爱斯基摩人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

两个文明都注重水猎经济,出土了大量的鲨鱼骨、鲸鱼骨和独木舟残骸。此外,良渚文化中发现的一些木器与旧白令海文化中的狩猎工具——象牙哈喷器首——极为相似,这可能是其原始形式。

这一关于良渚文化起源的说法,甚至让原本支持爱斯基摩人起源于殷商的美国学者威廉·费茨改变了立场。

然而,问题仍然存在:良渚文明位于浙江,而爱斯基摩人居住于北极,两地相距遥远。那么,良渚文明是如何成为爱斯基摩人的起源呢? 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在世纪冰河时期,通过冰封的海峡陆桥,他们来到了北极圈。

在史前文明的记载中,世界各地都存在着关于洪水的传说。中国有关于大禹治理洪水的传说,而良渚文明,位于中国长江下游的太湖流域,也很可能遭遇了大洪水的袭击。

考古学家的发现揭示了良渚文明的命运。在良渚文化的地层上,有一层厚厚的淤泥堆积,这表明良渚文明在同一时期遭遇了灾难,并被大洪水带来的泥土所掩埋。当时,良渚人修建的堤坝未能保护他们的家园,迫使他们不得不离开原地。

考古学家推测,当时的良渚人分裂为两支:一支向地势较高的长江中上游迁徙,将先进的文明带到了蜀地,这或许与三星堆文明的兴起有关。

一支良渚人选择了向北迁移,他们的行进路线与当时的华夏部落联盟——龙山文化族群发生了冲突。在战斗中,良渚文化的一部分被龙山文化吸收和融合,而部分良渚人可能侥幸逃脱,继续向北方逃亡。他们穿越了白令海峡,最终抵达了阿拉斯加,并逐渐扩散到北极圈,形成了后来的爱斯基摩人。

爱斯基摩人的独特喉音唱歌方式,与图瓦、蒙古等族的呼麦相似。

然而,民间普遍认为爱斯基摩人的祖先是蒙古人。他们的矮个子、黄皮肤、黑头发符合蒙古人种的容貌特征,他们搭建的雪屋或兽皮帐篷与蒙古包类似,还信仰萨满教。

但最新的基因研究显示,他们实际上更接近于西藏人……

对此,大家怎么看呢?欢迎留言

好了,感谢各位看官的阅览,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别忘了点赞关注留言哦

我们评论区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