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91年吕正操赴美看望张学良,张学良:要我回大陆,我有三个条件

2024-04-14历史

1991年5月26日,一架准备飞往香港的专机,正停驻在一处军用飞机坪上,静静等待着此次航班的一位特殊旅客。

远远看去,可以隐约看到,在驾驶舱内,一丝不苟的飞行员,正在进行飞行前的最后检查。因为此次飞行任务特殊,乘客身份特殊,飞行员不能不慎之又慎。

大约十几分钟过后,一辆黑色红旗轿车缓缓向着军用飞机坪驶来,待靠近时,又稳稳停下。

车门开处,可以清楚看到一位老人,从轿车后排座位上慢慢走下来。但见这老者一身白衣白裤,手上提着一个黑色公文包。

细细看去,会发现这老者笑容满面、精神矍铄、步履矫健,也就六十来岁的样子。可实际上,身为1904年生人,今年他已经整整87岁了。

这位87岁的老人,从香港专门乘机飞往遥远的美国,前去看望分别长达半个多世纪之久的一位故人。这位故人,已经91岁了。

之所以说此行任务特殊,是因为这位即将登机飞往美国的老者,不是普通老人家,而是新中国开国上将吕正操将军,而他秘密飞往美国前去见面的这位故人,在我国更是家喻户晓。他的前半生,曾经对中国历史的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就是昔日的东北少帅张学良,也是在西安事变前,吕正操的老领导。

吕正操此行,可不是单纯只是为了与五十多年未见面的老领导叙旧闲话,细说这五十年人世沧桑,五十年世事变迁。

他此行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秘密安排张学良回大陆的具体事宜。为表热情邀请的诚意,吕正操还特意带上了一封邓颖超亲笔撰写的邀请信。

自西安事变后,再未能与张学良见面的吕正操,一遍遍回忆起张学良,最先浮现在他脑海中的,还是1928年6月间,因为父亲张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中,被日本人炸死,在偌大的东北医院父亲的病床前,张学良痛哭流涕的样子。

自1922年便跟着少帅出生入死的吕正操,这是第一次见到张学良这般痛哭失声。那年才只18岁的吕正操,默默蹲在张学良的身边,手足无措地不知道该如何安慰正处在极大痛苦中的少帅,只有陪在他身边,默默流泪。

良久,泪眼朦胧的吕正操,才鼓足勇气在张学良的耳边低低安慰道:「我知道少帅伤心,但是现在大局未定,我们必须尽快回沈阳去。日本人这样做,就是为了让我们东北群龙无首,少帅可千万不能让他们如愿,您现在就是东北的擎天柱啊!」

一听日本人三个字,深陷悲痛中的张学良,止不住咬牙切齿道:「等我们回到沈阳,稳定局势后,我一定要杀光日本人!」

一面气愤填膺,一面张学良紧紧握住腰间的一把坚硬冰冷的配枪,只觉浑身热血奔涌。

料理完父亲的丧事后,在吕正操的陪伴下,张学良只用了两天不到的时间,就匆匆赶回了沈阳,很快宣布由自己全面掌管东北军务。

然而,当时才只二十来岁的张学良,在东北独木难支。不但日本人对东北富庶之地垂涎三尺虎视眈眈,就连各地军阀,亦认为年纪轻资历浅的张学良软弱可欺。

为了保住东北之地,半年后的1928年12月,张学良正式宣布易帜,效忠国民政府。

本以为如此便可以保东北安稳的张学良,怎么也不会想到,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他原本以为可以联手国军,给狼子野心的日本人以迎头痛击,报杀父之仇,却怎料,日思夜盼南京方面会派来援军的张学良,最后盼来的却是蒋介石的一纸冰冷至极的南京来电:

不予抵抗,退回关内。

接到蒋介石的八字来电,那一刻,一心只想报杀父之仇的张学良,顿觉在自己的心上,被人恶狠狠扎进了八把利刃,他只觉痛不可忍。

然而,军令难违,他无法可想。

从沈阳撤退那日,是个阴阴的天,寒风彻骨。吕正操陪着张学良,在大帅府看了一遍又一遍。

一次又一次,默默跟在张学良的身后的吕正操,看到背对着自己,在寒风中落泪的少帅,吕正操也不觉悲从中来。

然而,他们到底还是要被逼着撤离东北,不管自己内心深处,有多么不舍,有多少国仇家恨郁积在心上。

离开沈阳后,张学良一次次向蒋介石提出申请,要率部到前线抗日。在他的眼里心里,只有杀日本人这一件大事,萦绕心上,日夜念之不忘。

可是,面对抗日心切的张学良,蒋介石一次次予以无情拒绝。为了打消他的抗日心结,蒋介石甚至将张学良派往西安剿共:「剿灭了共产党,你就能心无旁骛地抗日了。」

面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卑鄙伎俩,面对蒋介石对日本人不抵抗的消极政策,张学良满腔抗日热情无处宣泄,日日心如火灼。

1936年12月12日,忍无可忍的张学良,最终和杨虎城将军密谋兵谏,以武力扣押蒋介石的方式,逼迫蒋介石通电全国,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全面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从兵谏密谋,到计划付诸实施,这整个西安事变的全过程,作为张学良的亲信,吕正操均全部知悉,全程参与。

兵谏成功后,原以为从此后,身负国仇家恨的少帅便可以名正言顺抗日杀敌了,却怎么也不会想到,从此以后,张学良不但不能上阵杀日本人,还因此失去人身自由,被蒋氏父子关押软禁长达50余年。

而自讲武堂毕业之后,便一直追随张学良左右的吕正操,在东北军中,从最初的普通士兵,一路由连长、营长直至升到团长,张学良的提携之恩,吕正操始终铭记在心。

如今,眼见自己的上司,因为抗日救国,却被蒋介石公报私仇,身陷囹圄,因此,对蒋介石政府无比失望的吕正操,在张学良被关押之后,决定率领自己的东北武装同志抗日救亡先锋队,正式加入到中国共产党的队伍中,后任新编691团团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该团正式脱离东北军,被改编为人民自卫军,吕正操任总司令。

在抗日战争中,这支军队后扩充至5000余人,灵活运用地雷战、地道战、蘑菇战、顶牛战等新战法,为抗日杀敌屡立奇功。

解放战争中,吕正操担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一副总司令,曾创造出在9天内将近十万大军和大量战略物资运送到作战前线的奇迹,为辽沈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边,是张学良颇为看重的部下吕正操在战场奋勇杀敌;那边,张学良被要求护送蒋介石去南京,刚到南京,立刻就被送上了军事法庭,先是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然后,又改为终身监禁。

从此之后,吕正操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少帅,这一不见,就是五十余年。五十余年的沧桑岁月里,张学良错过了八年抗战,错过了三年解放战争,直至蒋介石败退台湾,他又被从大陆「押往」台湾,继续过着被软禁的生活。

蒋介石去世后,蒋经国上台,仍然对张学良执行终身监禁的处罚,直到1988年,蒋经国去世。

熬过了蒋氏父子两代人的张学良,此时已至耄耋之年,白发苍苍。台湾社会各界要求恢复张学良自由的呼声越来越高,部分政界人士甚至联名上书李登辉,要求立即解除对张学良的非法软禁。

迫于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1990年,李登辉宣布张学良恢复自由身。此时,张学良已经被囚禁了整整54年,而当年和他一同发动兵谏的杨虎城将军,在被蒋介石囚禁十二年之后,于1949年9月6日,被秘密杀害于重庆戴公祠。

当年两人一同发动兵谏,如今,一个早已死了,一个虽然没死,也搭上了半条命。五十余年的漫长时光,张学良觉得自己都被浪费了,每一念及,他只觉痛彻心扉。

1990年6月1日,恢复自由身的张学良,在张家宅院举办90岁寿宴。面对各界蜂拥而至的媒体,他自嘲而惭愧地说道:「都说人生虚度九十岁,我这九十岁可真真切切是虚度了过去。对国家、人民、社会,毫无建树。所以说呢,我是一个罪人,不但是罪人,还是罪人的罪魁。我何德何能能蒙诸位朋友为我祝寿。」

过完了90岁生日,在张学良的内心深处,就有了要回祖国大陆的计划。可是,作为曾经影响了中国近代史的关键人物,张学良深知如果自己此时贸然回大陆,一定会牵动台湾当局的敏感神经。

于是,张学良向李登辉提出要前往美国看望自己的发妻于凤至和他们在美国的子女。这一请求合情合理,李登辉也不便阻拦。

刚踏上美国的土地,张学良第一时间就直奔于凤至的住处,要去看望51年未见一面,让自己歉疚了大半生的发妻。

可是,迎接他的,不是同样满头白发的妻子,而是一座冰冷的墓碑。他来迟了一步,于凤至早已在他来美国之前病逝于洛杉矶。

昔日夫妻阴阳永隔,他唯有一声长叹,愈加思念半个世纪不见的故土与故人。不久之后,身在美国的张学良,以走亲访友为掩护,秘密安排一个叫王翼的人与大陆取得联系。这王翼的父亲,原为张学良第十军的军长。

当大陆方面获悉张学良有意回大陆时,高度重视,很快拟定了为迎接张学良回大陆要提前准备的四件大事:

1、在北京为张学良举办91岁寿宴。

2、隆重纪念九一八事变六十周年。

3、修缮大帅府和元帅陵,为迁葬张作霖遗柩做准备。

4、派一名高级干部前往美国看望张学良,并征求张学良意见,具体安排相关事项。

这安排一名高级干部,就是吕正操,他曾经是张学良的部下,深受张学良器重,且从个人感情上来说,吕正操同样对张学良极为思念。

1991年5月29日上午,对于吕正操而言,是一个让他终生难忘的日子。

这天,当千里迢迢赶往美国纽约的吕正操,刚进入到张学良的住处,一眼就在电梯口处见到一位身着白色西服、戴墨镜、头发花白的老者,虽然隔着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岁月,他还是一眼就认出了那是少帅张学良。

「是必之(吕正操字)吗?必之!」

当熟悉的声音伴着蹒跚的步伐,在吕正操耳畔响起,眼前浮现的时候,那一刻,吕正操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止不住泪流满面。

在陌生的纽约街头,当来自中国的两个头发花白的老人相拥而泣的时候,没有人知道,为了这一次见面,他们整整等了五十四年。

久别重逢,在张学良纽约的住处,他们一谈就是三个小时,从抗日战争说到解放战争,从东北军说到八路军、解放军,从建国后的一穷二白,说到改革开放后的日新月异。一部中国近现代史,被浓缩在三个小时的短短谈话之中。

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参与者,吕正操感慨万千,而作为抗战史的旁观者,张学良更有太多遗憾:「这辈子最后悔的事,就是没和你一起去杀日本人。」

五十余年过去了,张学良念念不忘的还是家国之恨,吕正操听罢,不觉慨然道:「少帅,老吕替你抗日报仇了!」

第二日,两人又是深夜长谈。渐渐说到回乡话题,张学良丝毫不掩饰自己急切想回到祖国大陆,重返东北的心愿。当吕正操拿出邓颖超的亲笔邀请信时,张学良的回乡之情愈加迫切了。

然而,他也有顾虑,于是向吕正操开诚布公道:「大陆我是一定要回的,但如果真的有机会返回的话,我有三个条件:

1、不要欢迎仪式。

2、不见任何记者。

3、千万不要搞恭维那一套,也不要细究之前的事情。

听罢张学良的三个条件,吕正操哈哈一笑,当即允诺道:「这很简单,只要你能回去看看家乡,这些要求又算得了什么。」

自纽约一别后,张学良和吕正操都认为,不久之后,他们就可以在大陆再见面,却怎知,这一别,他们此后再未能见面。

重回台湾之后,张学良一次次向台湾当局提出回大陆的申请,一次次杳无音讯,整整两年半的时间,都在张学良的焦急等待中过去。

他的身体一天比一天衰弱了,妻子赵一荻又患上了骨质疏松症,行动更加不便。

眼见重回大陆希望渺茫,失望至极的张学良,最终选择远赴美国夏威夷休养,离开这个伤心之地。

从此,张学良再也没有回到台湾。

1994年,张学良之子张闾琳回到祖国大陆,代替父亲张学良辗转回到沈阳,与故乡的亲人朋友相见,又代父亲细细看了一遍生他养他的东北故土。

2001年,已经整整一百岁的张学良,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弥留之际,他让人捧来中国地图,用虚弱颤抖的手,轻轻摩挲着东三省的位置,长叹道:「对不起,回不去啊!

好在,家乡人民没有忘记他,祖国大陆没有忘记他。

张学良离世后,东北人民特意在元帅陵附近修建了一座张学良的衣冠冢,取名「少帅陵」。

2009年,张学良和杨虎城一道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