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回顾:「重庆舰」炮轰塔山,一炮打掉一个连,为啥半途退出?

2024-02-28历史

回顾:「重庆舰」炮轰塔山,一炮打掉一个连,为啥半途退出?

自古以来,战争往往成为智谋与勇气的较量,讲述着天时地利人和的博弈,三者缺一不可。在历史长河中,不义之战层出不穷,但能够逆流而上,成就邪恶事业的却寥寥无几。我国作为一个历经百年沧桑的大国,解放战争或许是其最后一次本土之战。

解放战争伊始,东北成为解放军的首要目标。在这场激战中,国民党调派了雄踞一方的重庆舰,猛炮轰击塔山阵地。每一炮几乎都能摧毁一整个排的士兵,理论上,只要持续进攻,国民党军队应该还有一线生机,战局也不至于如此凄惨。

为何这座战争机器会在半途中选择退出战场呢?其中是否有着更深的隐情?多年之后,战舰指挥官道出了其中的真相。

1946年,重庆谈判中的「双十协定」被国民党一手撕毁,如同一头饥饿的豺狼向中原解放区猛扑而去,企图将解放军一网打尽。我军早已有备战之策。在经历了长期的战略防御之后,刘邓大军果断进驻大别山区,迎来了反击的序幕。

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首先在辽沈战役中拉开帷幕,为了彻底封锁国民党东北军队的后路,我军提出了「抢夺锦州、关门打狗」的战略方针。而抢夺塔山,则是为了彻底掌控锦州,不得不进行的一次必要进攻。此举令国民党军队大为恐慌,为了阻止解放军,重庆舰应命而回。

重庆舰是何许人也?这艘舰艇可谓国民党军队中的一股制胜利器,在多次战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原属于英国的一艘轻型巡洋舰,经过11年的服役,早已磨练成一支善战之师。其排水量达6000吨,装备了当时著名的双联装152毫米火炮,配备了射击指挥仪、雷达等先进设备,不仅在中国海域,即便放眼世界,也是舰队中的佼佼者。

蒋介石见重庆舰回归,乐不可支。尽管他并不确定重庆舰的回归是否足以扭转战局,但眼下的情势让他无暇顾及太多。重庆舰抵达天津塘沽的第二天,蒋介石便连夜召开军事会议。

在会议上,蒋介石以重庆舰为核心,宣称将派遣大量兵力支援前线,以此振奋低迷的士气。在重庆舰舰长邓兆祥看来,这不过是一场空谈。国民党军队早已不再具备当年的强势。

就在蒋介石滔滔不绝地阐述计划之时,东北野战军的林彪已经在塔山周围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防御工事。重庆舰能否如期完成任务?

尽管解放军在士气和兵力上远超过国民党军队,但在武器装备方面却仍然落后,与国民党先进的军备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当重庆舰将6门6英寸口径的大炮对准塔山时,解放军遭受了巨大的打击。据塔山阻击战指挥官胡奇才回忆,重庆舰的威力可谓「一炮一个连」,这足以说明国民党在装备上的压倒性优势。

即便如此,在塔山阻击战期间,国民党军队也并非一帆风顺。

当时,重庆舰上存在着多方势力,其中包括忠于蒋介石的台海军司令桂永清。蒋介石一生中最大的憾事之一就是身边人才匮乏,以至于在解放战争时期,他已经没有太多可用之人。桂永清虽然曾在德国炮兵学院学习,但自诩为「炮学奇才」。

桂永清的傲慢令邓兆祥怀恨在心,他对舰上的枪炮官陈静文说:「战斗中的一切事务都由桂将军负责,不必听从我的建议。」桂永清对舰船指挥并不了解,导致一系列失误的发生。

桂永清的行为引起舰上官兵的不满。为什么?因为舰上的大多数海员都是国民党军队派往英国学习先进作战经验的人,其中很多是抗日战争的退役军人,他们心中最重要的是民族大义。

但对邓兆祥等人而言,外国的月亮并不一定更圆。在英国学习期间,他们曾遭受过英国人的歧视,只因为他们来自一个贫穷的国家。因此,舰上的大多数人对内战并不感兴趣,反而抱有厌恶情绪。

在这种氛围下,塔山之战持续了两天,但解放军的防线毫发无损,国民党只得再次召开军事会议。这一次,邓兆祥和陈静文都选择了保持沉默,似乎心照不宣地达成了某种默契。

几天后,重庆舰突然撤出战局。塔山阻击战胜利结束。

1949年2月25日,重庆舰发生了一场意想不到的大起义,这是解放军策反的结果,而其中原本不满内战的军士们终于迸发了不可遏制的反抗。起义后,舰上的反对者被迅速清除,重庆舰冒着国民党的猛烈炮火,顶着压力,奋勇航行,历经25个小时的艰辛航程,最终抵达了烟台港,并得到了解放军的保护。

在沈阳,邓兆祥终于与素未谋面的「敌人」胡奇才相见,胡奇才正是塔山阻击战的指挥官。两人初见,胡奇才满腔怒火。尽管邓兆祥向他道歉,但胡奇才依然抱怨邓的战舰一炮就摧毁了他的一个连队。

失去了重庆舰,国民党恼羞成怒,他们无法容忍自己的制胜武器轻易落入敌人手中。于是,他们派出多架轰炸机连番对重庆舰进行轰炸。面对国民党的无情打击,邓兆祥等人无奈之下,只得选择将重庆舰沉入海底。多年后,当重庆舰被打捞出水面时,已经无法再继续服役。

多年后,胡奇才在1996年再次与邓兆祥相遇,向他诉说了多年的疑惑:为何当年重庆舰会突然选择离开战场?

面对胡奇才的疑惑,邓兆祥笑了笑。他慢慢地指着当年重庆舰的航行路线,在地图上向胡奇才揭示了真相。

当时,为了减轻解放军的战斗压力,邓兆祥不得不设法撤下重庆舰。于是,邓装作紧张地告诉桂永清,海底的泥沙太厚,这片海域的水位太低,如果重庆舰继续作战,容易搁浅。

桂永清虽然不懂海洋知识,但一听之下就开始冒冷汗,因为他不愿为这个责任负责。于是,重庆舰不可思议地退出了海湾。由于射程不足,重庆舰最终未能参与塔山的进攻行动。而这也为后来重庆舰的起义埋下了伏笔。

从中可见,邓兆祥心怀民族大义,向着国家统一努力。正是这些明达之士的支持,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新中国的诞生实现了众望所归。

正如曹植所说:「本是同根生,相互残害何其可怜。」在清朝政府的统治下,旧中国日渐衰弱,而国民党军队挺身而出,肩负起推翻旧秩序的伟大使命。人们原以为他们能够引领中国走向光明的未来,历史却让他们不断重蹈覆辙,成为历史车轮的拦路石。

历史从不会给予人太多宽容,新的历史主角——共产党——已经登场,翻天覆地只是时间问题。共产党代表着广大人民的意志,他们当家做主的势头势不可挡。正如俗话所说,「得道者多助」,重庆舰上的军士深知这一点,他们的起义毫不令人意外。

或许国民党政府可以利用高压政策暂时压制民众的反抗,但他们永远无法扼杀人民心中的自由之火。重庆舰的起义只是冰山一角,他们代表了千千万万看清时势的人。当我们回首往昔,又有多少仁人志士的牺牲才铸就了今日的荣光?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