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历史上最可惜的三个人,只差一步统一天下,却偏偏没走好最后一步

2024-01-28历史

我真诚地希望您可以点个关注。点亮一个小小的关注按钮,我将每天为您更新更多精彩的故事。

在我国历史上曾有三位悲情英雄,他们曾一度夺得天下,却因一步走错而导致满盘皆输。他们分别是项羽、曹操以及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李自成,他们曾经一度夺得天下,但却都败在一个地方,这个地方是哪?为何有如此魔咒,且看下文。

河洛魔咒

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三位英雄角色,他们都曾距离穹顶之下的至高权力仅有咫尺之遥,却在最后关头未能跨越重洋,他们分别是项羽、曹操和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李自成。

项羽,西楚霸王勇冠三军,但由于骄傲自大、不善用人,加上对河洛地区的轻视,终究导致乌江自刎,留下了千古壮烈的传说。曹操,魏武帝,治世的能臣,乱世的奸雄,然其最终未能完成统一大业,红颜白发谢良机,功败垂成。

至于李自成,一介布衣出身,曾一度打破明朝多年的江山,可惜未能稳固根基,尤其是河洛地区的治理不善,终使大顺江山如梦初醒,匆匆散去。他们的足迹,至今仍在历史的长河里泛起层层叠叠的涟漪。

上述三位英雄分属三个朝代,也都曾在一时成为中原霸主,而他们的短暂胜利与迅速败亡又都与一个地理单元有关。那就是位于我国中部,大致位置与今日之陕西省南部和河南省全境重合的河洛地区。

河洛地区的山水险阻

与当今高科技信息化战争有所不同的是,冷兵器时代,军事运作的主要形式是以车兵、步兵、骑兵为载体的直接对抗性战争,在这个意义上,地理环境对军事活动的影响就显得格外重要。

河洛地区位于我国中部,地处北纬33°-36°,东经110°-114°之间,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势上,位于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整体呈现西高东低的地理特征。

山脉与河流共同构成了影响河洛地区古代军事活动最为主要的自然地理环境。综上,我们考证了河洛地区的主要山脉。仅从军事地理的角度言之,太行山系南部以及秦岭山系东部之诸山,对洛阳地区的军事活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太行山、王屋山和中条山三条山脉相互连接,基本呈西南——东北走向排列于河洛地区北部的黄河以北地区,是山西高原南下黄淮平原的重要地理屏障。开口朝向东北的凹槽山势同样构成了环洛阳地区的地理屏障。

就河洛地区而言,一方面,西部、南部诸山脉以其高峻的地理形势可以有效阻碍河洛地区外围的进攻者,是守卫洛阳地区的天然防御工事。另一方面,由上述诸山所形成的洛阳与外界相连接的交通孔道。

如西向入陕的崤函通道、南向抵荆襄的宛洛通道,以及广大的低山丘陵区,共同构成了有利于洛阳的战略纵深,无疑是进行军事布防、战略决策的关键因素。简言之,河洛地区因处于南北往来、东西交通的水陆要冲。

加之洛阳长期为都的影响,故多为外部武装势力所觊觎,战事连绵不绝。而拱卫洛阳盆地的周围诸山脉,实际上充当了重要的地理屏障,对攻守双方优、劣地位的转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河流作为自然地理的组成部分,对军事活动同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河洛地区河流众多,黄河及其南北两岸的支流共同构成了庞大的黄河水系,在古代军事活动中,诸如战略防御、后勤输送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隘是历朝统治者赖于山川险要,为守卫都城、防范内部人民起义和外部势力入侵而建设的军事防御工事,一般置于险隘要道之处,是关防之重地。而津渡地处水陆要冲,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在军事上有守备防务之责,一旦有战,则为军事要地,历来为兵家所重视。关隘是古代战争的产物。冷兵器时代,地利对战争的胜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谈及古代的军事战争必与险关要隘关系密切,不可分离。

东部的军事攻守要地主要在荥阳。在楚汉成皋之战中刘邦集团适时调整战略思维,转攻为守,采取据险守要、重视敖仓建设和内线防御与外线袭扰并举的方针策略,扭转了在战局上的不利局面。

而楚军不仅将战略进攻重点置于有利敌方防守的咽喉要地——荥阳、成皋一带,而且还依赖于漫长的后勤补给线,以致在汉军彭越的多次袭扰下,不免陷于捉襟见肘、首尾难顾的被动局面。

在隋末唐初的一系列战争中,荥阳,尤其是虎牢关地区成为各方争夺的重点,历史经验表明:抢先占据此关者,往往能在战争中占据上风,赢得主动权。位于关中、河洛两大交界区域的潼关兼具攻与守的双向性。

即关中势强者,则东出击洛;河洛势强者,则西向破关。对于河洛地区而言,潼关既是守卫洛阳的西大门,同时也是进击关中的一道军事屏障,其攻守性质随军事重心的转移而有变化不定。

河洛地区山脉纵横,河流交错,而洛阳又为政治区域中心,故历朝基于护卫洛阳的考虑,常对河洛地区的关塞防御工程多有建设,凡是占据河洛地区的统治者都会着力经营要塞设施。

河洛地区之交通便利

总的来看,河洛地区虽「四面受敌」,但由于山河环抱的地理形势,使得其间关隘津渡的重要性异常突出。特别是进入战乱时期,无论攻守何方,如果能够占据这些分布在山谷与大河沿线的关隘津渡就能十分容易的控制其所在的军事通道,进而在作战中取得主动权。

洛阳位于河洛地区的中心,受地理和人文因素的双重影响,在先秦时期就形成了较为优越的交通条件。周平王之所以会在西都沦为废墟后选择东迁洛阳正是看重了其作为河洛地区与中原地区交通枢纽的便利条件。

从古代交通系统上看,水路和陆路共同构成了国家物资输送与人员通行的两大交通方式,其与军事活动之间的关系,也历来为人们所重视。然而,从军队运动着眼,河洛地区古代战争中最为主要的交通方式却是陆路通道。

河洛地区四向通达。从军事运动着眼,构成了以成皋路、崤函道、晋洛道、宛洛道等最为主要的陆路军事通道。这些军事通道以洛阳为中心,穿越山地、险峰延伸形成了众多军事路线。

一方面,这些犹如放射状水系一般的道路,成为洛阳与外界进行联系的主要途径。严格意义上看,这些形成年代较早的道路,无论是在经贸往来、人口迁徙、信息传递中,还是在军事活动中,实际上并无明确的功能指向。

但如果有战,这些通道,尤其是具有特殊军事价值的道路,其重要性往往会迅速提升——这是因为军事活动中道路的选择往往需要考虑到道路的通达性与兵种的契合度。

从另一方面看,这些看似朝向不同方向延伸、辐射的交通路线,在具体的军事活动中其实又并非互不联系,没有交叉。以洛阳南部诸道为例,由于嵩箕的阻隔,其南下通道首先循山间隘道分散延伸。

其后,在出豫西山地,进入黄淮平原西缘后,于伏牛山东麓——颍汝之间开始交汇。这一交通枢纽地区南达襄宛,北通河洛,东下江淮,就军事地理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价值,成为军事活动的热点区域。

北向通达山西、河北的道路同样如此。这些交叉、汇合的道路使得河洛地区的军事交通十分复杂,正因此,历代兵争河洛的杰出军事家无不深谙于此。甚至说,军事路线的选择往往会深刻的影响一场战争的胜负。

结语:

项羽、曹操以及明末农民军的领袖李自成,他们曾经一度夺得天下,但却都因没有好好经营河洛地区而功亏一篑、身死国灭。您还有哪些看法和评价?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一起分享、探讨,一起交流进步。如果您还有疑问或对文章的不解之处,也请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定及时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