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开国中将詹才芳派人看望陈锡联,打趣地说:首长的首长派人看首长

2024-02-05历史

「夫人,刘秘书来看望首长了。」门外,一位管家在兴奋地说。

「去,去告诉首长,就说首长的首长派人来看望首长了!」首长夫人急忙吩咐着管家立刻去房间里通知陈锡联将军。

这位奉命前来探望陈锡联司令的刘秘书,名为刘曙光,是开国中将詹才芳身边最信赖的人之一,作为一名名声在外的「老革命」,詹才芳是很多同辈名将的前辈,论资历他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存在。

除了资历外,詹才芳还立下许多战功,就连一向大大咧咧的许世友,在詹才芳的面前也被他治得服服贴贴的。那么,既然詹才芳如此有能力,怎么会在建国后被封为中将而不是上将甚至大将呢?此外,他和陈锡联究竟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

詹才芳是个地地道道的湖北汉子,在他儿时由于家庭接二连三发生变故,以至于他的童年和许多同龄人一样过得十分悲惨,7岁时母亲突然暴毙,给幼小的詹才芳带来了难以弥补的心灵创伤。

5年后,父亲和二姐均死于一次蹊跷的食物中毒,失去了几乎所有家人的詹才芳不得不面对现实——用自己的力量承担起这个命途多舛的家庭。此后,他试着给地主老爷们打打零工勉强混口饭吃,可即便是拼了命干活,也时常要忍受饥饿和咒骂。

16岁那年,詹才芳决定远赴武汉投奔大姐。在武汉,詹才芳经姐夫介绍得以进入了董必武先生创办的学堂就学,在董必武的影响下,詹才芳成为了一名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并开始对董必武产生崇拜心理,后来也曾担任后者的警卫和跑腿员。

在詹才芳一心一意谋求民族解放之道时,他加入共产党一事也逐渐在老家传播开来,当地的士绅勾结国民党反动派秘密逮捕了詹才芳的哥哥詹才华,后者在忍受了非人般的折磨后最终因为体力不支而惨死监狱,而他的另一个哥哥詹才银则直接被残忍杀害。

得知了两位兄长先后惨死在敌人手上,詹才芳悲痛欲绝,同时也暗自下定决心:有朝一日,一定为受苦受难的家人们报仇雪恨!

1926年,组织将詹才芳派遣回老家进行农民暴动活动,期间他遇到了一位贵人——李先念,当时的李先念还只是一个愣头愣脑、血气方刚的的小伙子。一次,他和村子里的地主因为盖房子的石料归属问题而大打出手。

恰逢这一幕被路过的詹才芳看到,后者认为李先念敢打敢拼,不畏权贵确实是难得的人才,于是,在一番攀谈后,成功把李先念吸收到共产党人的阵营之中,殊不知,李先念在接下来的日子还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1927年,詹才芳与李先念带领着400多名暴怒的村民在高桥区发动了武装起义,他们打土豪,分田地给老百姓,收缴了不少地主权贵的财富,正当二人还沉浸在此次胜利的喜悦时,上级给他们派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张国焘。

1930年,几位起义军的战士凑钱在集市上吃了一顿,结果这件很普通的事不知怎么传到了张国焘耳朵里,后者怒不可遏要求立刻将主犯逮捕,千钧一发之际,是詹才芳和徐向前冒着冲撞上级的风险保下了这名被误认为「吃喝委员会」的会员,而这名被詹才芳保护的战士就是后来的陈锡联司令。

后来,詹才芳在部队里升任为连长,有一天他去检查连内务工作,发现一名战士将一个水壶挂在墙上很显眼,詹才芳走过去摇了摇,又打开闻了闻味道,只见一股刺鼻的酒精味从壶口涌了上来。

「这是什么?你难道不知道部队里禁止喝酒吗!」詹才芳生气地指着酒壶的主人质问到。

「对不起,连长,可是没有酒我走不动道。」这名愣头愣脑的士兵立刻解释说。

望着那小子憨厚的样子,詹才芳心中的怒火竟然一下子消失了,此后,他便原谅了那名偷偷在房间里喝酒的士兵,而那名被他放过的士兵叫作许世友。

这是两人第一次见面,虽然过程有些不愉快但至少结果是令人满意的,詹才芳认为许世友敢作敢当,憨态可掬,完全没有耍小聪明的意思,是个可造之才。而身为普通士兵的许世友却深深被詹才芳那种平易近人的态度和得饶人处且饶人的处事原则所折服。

时间一晃来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詹才芳和许世友不仅都成功在多年的战乱中活了下来而且成为了新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许世友每次来北京都会特意去拜望一下自己的老首长詹才芳,即便当时两人在军衔上完全是不对等的。

后来,党中央决定裁军,不仅如此,北京方面还表示:退居二线的老同志无论曾经身份如何,此后一律不再发放新军装。

此消息一出,惹得暴躁的许世友破口大骂,而在一边的詹才芳一言不发只是默默接受了上面的决定,同时他还一个劲安慰着气头上的许世友,才不至于让后者闹出更大的乱子来。由此可见,能够镇得住许世友的同僚,恐怕也只有詹才芳。

1955年,在授勋仪式上,詹才芳被封为开国中将,而当年和他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和下属们,很多都获得了比他更高的地位和军衔,除了前文提到的陈锡联、许世友,还有诸如洪学智、秦基伟和尤太忠等人。

那么,为什么这些人都能凌驾于老首长詹才芳之上呢?难道詹才芳的能力要比他们这些晚辈后生差吗?

当然不是,实际上,詹才芳仅仅只获得中将一事在坊间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许多人都站出来为他打抱不平,唯独詹才芳显得十分平静,在他看来,自己获得什么军衔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干革命事业,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和努力便可,至于功名利禄,已经不是他这个年纪的人要考虑的事情。

不过,詹才芳的这番与世无争的态度并没能让人们看懂,更有好事者开始编造一些不利于他的谣言来博取关注度,比如:「詹才芳在当年遵义会议上没有举手赞同毛主席而获得如今下场」、「詹才芳的中将军衔是因为毛主席认为他只适合干副职」等等。

面对这种甚嚣尘上的流言,詹才芳虽然没有第一时间站出来辟谣,但是,有人会为他说话的,这个人就是周恩来。

1966年,周恩来访查湖南期间便得知了民间对詹才芳的种种不利言论,为了保护这位立下过汗马功劳的老将军,周恩来公开为詹才芳说话,并率先驳斥了民间对于詹才芳的种种不切实际的猜测和怀疑,其次,更是直接肯定了詹才芳在战争期间担任正职的功绩。

有了周总理的辟谣,詹才芳自然也就放心。不过,作为红军历史上资历最老的首长之一,詹才芳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和陈锡联那坚不可摧的革命友谊。

有一年中秋节,詹才芳得知自己的老战友陈锡联病倒了,便托付自己的秘书刘曙光前往探望,刘秘书的到来引起了陈夫人的注意,他立刻要求将此事告诉病床上的陈锡联,而且还打趣地说是「首长的首长来看望首长了。」

此话一出,引得几人哈哈大笑,虽说是戏谑之言,却也可以从侧面看出,无论是陈夫人还是陈锡联,对于詹才芳是非常尊重的,在他们看来,军衔的高低并不会影响到他们之间的革命友谊,这才是最重要的。

詹才芳一生低调内敛,几乎从未对其他人说起过自己曾经的光荣历史。一次,武汉电视台的记者慕名来拜访,后者假借「采访其英雄事迹」的名义面见詹才芳,其实真实目的是希望将詹才芳的英雄事迹报道出去,以换取自己调任广州工作的目的。

这件事当然瞒不过老将军詹才芳,后者知道了记者的真实目的后,在整个采访过程中一言不发,引得当时的气氛尴尬无比,是詹才芳有意为之让记者下不了台?

当然不是,詹才芳只是希望以这种无声的抗议唤醒记者和世人心中的良知,做人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更不能用别人的经历和痛苦回忆作为交易的筹码。

正是因为这次「采访事件」的风波,詹才芳错过了绝佳的机会,原本他可以借此机会将自己的英勇事迹呈现在所有人面前,但是,他选择了沉默,因为他并不在意外人期待和崇敬的眼光,而是只想老老实实做自己,做自己认为有利于国家的事情。

晚年的詹才芳在病床上一蹶不振,他病倒的消息牵动着许多大人物的心,在他住院期间,徐向前、李先念、洪学智、萧克、陈锡联等人都时常到医院来看望他,一直到他去世后,许多开国上将、大将甚至元帅们都不曾对他有过丝毫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