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刘邦曾经想要将自己的儿子废了?后来为什么又放弃了?

2024-07-21历史

刘邦认为,刘盈性格懦弱,不能驾驭文武百官,相比之下,刘邦更喜欢,戚夫人生的小儿子刘如意,刘邦认为,刘如意的性格更像自己,所以刘邦才想,要废掉刘盈,改立刘如意,为太子。但是,刘邦后来发现,刘盈更受各方势力的支持,所以放弃了,废太子的想法。

汉朝是家天下,刘邦身为汉朝开国皇帝,为什么不能选择,自己中意的皇子做太子?真的是因为嫡长子继承制吗?太子刘盈又是怎么,得到各方势力的支持的呢?吕雉和张良,在这中间,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这件事我们还要从刘邦建国开始说起。

公元前202年,在楚汉争霸的最后一战,垓下之战中,刘邦最终战胜了项羽。但是刘邦知道自己能赢,凭借的并不是自己的战斗力。

如果刘邦手下的韩信有这个本事的话,就不用集结诸侯王的实力展开十面埋伏了。毕竟十面埋伏这个战术,他的技术含量并不高。说白了,十面埋伏是个小孩子,都能想出来的主意。

刘邦打败项羽之后,担心诸侯王联手将对付自己,所以决定先下手为强,除掉异姓诸侯王,这是刘邦的想法。

而诸侯王的想法是,打了几年仗太累了,先消停几年养养兵,看看在刘邦手下做诸侯王,日子过得怎么样,如果刘邦对待诸侯王不好,再脱离汉朝,割据一方。

如果刘邦打的狠了,就联合诸侯王一起干掉刘邦,就像之前干掉项羽那样。

刘邦之前,之所以能够,联合诸侯王打项羽,那是因为韩信将一部分诸侯王打服了,余下的诸侯王又对项羽不满,所以刘邦才能成事。

如今,韩信跟刘邦,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韩信不会,再向从前一样听话,一旦诸侯王反了,刘邦只能自己去平乱。而刘邦的战斗力有限,到时候天下可能,就会改姓了。

所以,刘邦为了保护自己,他必须干掉,异姓诸侯王和韩信。后来刘邦经过七八年的努力,终于将七位异姓诸侯王,都灭掉了,只剩下一个没有野心的吴芮,刘邦也就放心了。

这时候,刘邦的旧伤又复发了,这次的旧伤养了好几年,都没好,刘邦感觉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毕竟,刘邦已经是六十多岁的人了,刘邦知道自己,早晚都有着一天,于是他想到了自己的身后事。

刘邦最挂念的就是皇位的传承,刘邦之所以费劲巴力的除掉异姓诸侯王,为了就是做一个统一天下的一代霸主,现在好不容易做到了,万一将来重复了秦始皇的老路,两世而亡,刘邦就算死了,也会从棺材里跳出来。

因为建国的时候,实力有限,刘邦没能做到像秦始皇那样,废掉郡国并行制,所以接下来的皇帝,必须能够驾驭文武百官,震慑诸侯王。

而在刘邦心里,软弱的刘盈,恐怕做不到这一点。

这个时候,刘邦躺在病床上,身边常来伺候看望的,一直都是戚夫人母子,看着自己的心爱的小儿子,刘如意,刘邦忍不住想,要是让如意做太子该有多好。

但是,早在刚健国的时候,刘邦就将吕雉生的嫡长子,刘盈封为了太子,刘盈这个孩子,虽然没犯过什么大错,但是性格有些懦弱。

至于刘盈的性格为什么这么懦弱呢?主要是因为刘盈有一个强势的母亲,常言道「母强子弱」,刘盈从小在吕雉的爱护下长大,作为一个强势的母亲,吕雉总想为儿子遮风挡雨,为儿子安排好一切,这导致刘盈几乎没什么独立自主的空间,所以才养成了懦弱的性格。

而刘盈的懦弱主要表现在太听话了,老话说「听话的孩子大部分都不是有出息的孩子」,他们大多没有办法摆脱母亲的控制,拥有自己的想法,从这个角度想,刘邦真的不放心把江山交给吕雉。

说白了,刘邦虽然不放心刘盈,但是更不放心吕雉。

从吕雉帮助刘邦,除掉楚王韩信和魏王彭越开始,刘邦就认定,吕雉是个心狠手辣的女人,杀韩信,将彭越做成肉丸子,这些,连刘邦一个男人都害怕的事,吕雉却能轻而易举的做到。

如果让刘盈做了皇帝,吕雉成为皇太后,必然会控制刘盈,把持朝政。以吕雉的智慧和能力,刘邦相信,汉朝在吕雉的手里,绝对不会走下坡路,刘邦担心的是,吕雉不会善待刘邦其他的女人和孩子。

吕雉作为一个妻子,相夫教子,孝顺公婆,刘邦不在家的时候,还将家里管理的井井有条,挑不出一点错,刘邦为什么认定吕雉嫉妒心强呢?

其实正是因为,吕雉做的太完美了,正常的女人,如果见到丈夫一个又一个的纳妾,一个又一个的生孩子,自然会心生嫉妒,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吕雉却不一样。

吕雉表现的十分大度,不管是不是真的大度,吕雉在刘邦面前,确实这样的,吕雉不仅能够和刘邦的妃嫔们,和谐相处,还能好好的亲自照料,其他女人生的孩子,比如,刘邦的私生子刘肥,和失去母亲的小儿子刘长。

吕雉都将他们照顾到好好的,孩子可能不会表达,但是受不受委屈,是能看的出来的。如比刘长,如果受到吕雉虐待的话,他可能就不会,养成任性的性格,更不会和刘盈相处的融洽了。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吕雉不可能没有嫉妒心,而她之所以不表现出来,正是因为她在隐忍。一旦刘邦死了,吕雉的嫉妒心爆发了,绝容不下刘邦其他的女人和孩子。

此刻,在刘邦的心理,其他女人和孩子都没有那么重要,此刻,伺候在病床前的戚夫人母子,是最关心,最在乎自己的人,他们才是最紧要的。

为了保住戚夫人和小儿子刘如意,刘邦动了换太子的心思。

即使刘邦是皇帝,想要废太子,也需要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但是刘盈又没什么大错,这该怎么办呢?

于是刘邦就想到自己的大臣们,找他们为自己的出主意。刘邦将大臣们找来,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立刻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

大臣们认为刘盈性格宽厚,将来必然会是一个仁德的君主,并且刘盈是嫡长子,嫡长子继承制,虽然死板,但是如果立了,宠妃的庶子为太子,将来会给天下人,做一个不好的表率。

天下人会认为,妻妾名分不重要,女人只要得宠,儿子就能够,继承家业。这样一来,百姓婚嫁的婚嫁观念里,就会理所应当的认为,什么家世人品都不重要。

如果从汉朝第一代就这样随便废立太子,将来天下就乱套了。

何况,在天下人眼里,吕雉不仅是贤妻良母,不仅有智慧,还杀伐果断。刘盈性格宽厚,从没犯过什么打错。这样的一对母子,在天下人的眼中,其实是众望所归的。

而刘邦为了立,宠妃的儿子做太子,想要废掉原配的儿子,实在是忘恩负义,说不过去。

为了阻止刘邦的这个想法,很多文武大臣都劝过刘邦,刘邦都听不进去。

直到张良给吕雉出了一个主意。

自从,吕雉知道刘邦想要,废掉刘盈,立刘如意做太子之后,吕雉就开始着急上火。有一次,周昌为了阻止刘邦废太子,为刘盈说了几句话,吕雉一个皇后,竟然感激的跪谢周昌。

但是周昌说话,刘邦还是听不进去,吕雉依然着急上火。就在这个时候,有人建议让吕雉去找张良,给刘盈出个主意。

吕雉就急急忙忙的,带着自己的亲哥哥,找张良去了,一开始,张良其实是,不愿意管别人的家务事的,但是,想到如果立了如意做太子,将来可能,会控制不了文武大臣,和诸侯王,张良还是给吕雉出了一个主意。

为什么,张良会认为立如意做太子,可能会,掌握不了诸侯王和文武大臣呢?

其实是,因为吕家的关系。吕家是在刘邦的同乡,当初刘邦起义的时候,刘邦自己带了一支军队,但是吕家同样也带了一支军队。

后来刘邦在打天下的时候,吕家的军队多次帮助刘邦打仗,在刘邦建国后,吕家军的很多人,被刘邦封为文武大臣了。在这些文武大臣里面,有很多人都是吕家军出来的,这些人必然不会认可如意做太子。

还有吕家的关系户,樊哙手握重兵,必然也不会认可如意做太子的。

而刘姓诸侯王之中有一部分是刘邦的儿子,如果刘如意做了太子,那些诸侯王们都会认为,同样都是庶子,刘如意不过是因为,母亲戚夫人得宠才做了皇帝的,处于嫉妒,诸侯王也不会认可如意的。

张良是一个胸怀天下的人,他出身贵族,不在乎名利,唯一在乎的,是天下的未来。如果刘如意做了太子,将来得不到诸侯王和大臣们的拥护,天下就会乱,这样的局面是张良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张良给吕雉出了一个主意。

刘邦不想让刘盈做太子,不过是认为刘盈太听话了,担心将来,会被吕雉所掌控。如果,能够打消刘邦的这个想法,刘邦自然会放弃废太子。

那么怎么打消刘邦的担忧呢?

刘邦当年,为了安定天下,想要请来商山四皓,辅佐自己,但是没请动,如果吕雉能请,商山四皓来辅佐刘盈,刘邦会认为,刘盈是因为德行好能力强,将商山四皓吸引来的。有商山四皓辅佐,将来必然会,摆脱母亲的控制。

吕雉听后,赶紧将商山四皓请来。

刘邦都没请动的商山四皓,吕雉是怎么请来的呢?

还是张良的主意,重金礼遇,加上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商山四皓必然,会出山。

按照张良的主意,吕雉果然请来了商山四皓。

其实刘邦当年也是重金礼遇,为什么没有请来商山四皓呢?

主要是,因为刘邦轻视儒生,好骂人的名声,传到了商山四皓的耳朵里。曾经有一个儒生,郦食其求见刘邦,想要给刘邦献计,刘邦却在人家的帽子里撒尿,这个故事传了出去,商山四皓当然不敢来了。

而商山四皓之所以被吕雉请来 ,这个意义是不一样的,刘邦一个草莽出身的人,不敬儒生没什么,如果将来的太子也不敬儒生,乱七八糟的治理天下,那么不仅,天下的百姓要遭殃,后世的百姓也会遭殃,所以为了匡扶社稷,商山四皓决定辅佐太子。

后来刘邦看到,商山四皓跟在刘盈身边,果然放弃了,废太子的想法了。他对戚夫人说,有这商山四皓的辅佐,看来刘盈羽翼渐丰,动不了了,吕后真的是你的主人了。

那么商山四皓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呢?

因为,他们是文学圈的泰斗,当年为了,阻止秦始皇焚书坑儒,他们决意,辞官隐居商山,如此大义凛然,获得了天下人的好评。在天下读书人眼里,商山四皓看重的人,必然是德行出众的。所以,刘邦才想要请他们做官。

张良的主意,算的很精,他算准了,刘邦不想让刘盈做太子的心思,所以想出解决办法,找来了商山四皓,又算准了商山四皓的心思,才请来他们出山,这琢磨人的功夫,相当厉害,不愧是「谋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