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如何理解曾国藩湘军的「结硬寨,打呆仗」

2024-01-01历史

曾国藩并不是一个很聪明的人,甚至有些笨。科举考了7次,才考了个「同进士」,也就是说不够进士的格,但是也相当于进士。这既是一个荣誉,也是一个耻辱。那时候没有智商测试,如果有的话,恐怕曾国藩的智商应该不会太高。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

但曾国藩却被后世人奉为「孔子、孟子、朱熹、王阳明」之后,儒家的第五个圣人,也是最后一个圣人。然而,也由于他在剿灭太平天国的时候过于残忍,数度屠城,因此被降格为「半圣」,这恐怕也是和「同进士」一样,既是一个荣誉,也是一个耻辱。

所谓「圣人」,就是在某一个学派内,既要立言,也要立行。孔子创立儒家,孟子致力仁德,朱熹一统理学,王阳明创立心学。那么,曾国藩究竟圣在何处呢?【曾文正公全集】中有很多立言立行的例证,但 真正让曾国藩成为半圣的,最重要的可能就是他说过的一句话:结硬寨,打呆仗。

曾国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他知道自己并不聪明,没有办法从智商角度弯道超车,所以从小他就下定决心,要用毅力、隐忍、坚持、勤奋来弥补自己的愚笨。 苏格拉底曾说过,能认识到自己无知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这也注定了曾国藩将用平凡之身,做出一番不平凡的事业。

曾国藩率领湘军和太平军打仗时,不会轻易的硬碰硬杀,倒不是因为他特意的想用什么诱敌出击的奇谋,而是他知道自己计谋不足,所以他宁愿坚守,等待敌人犯错。

湘军的「结硬寨,打呆仗」

每到一个地方,湘军就采取步步为营的策略,挖地道、建立防御工事,包围敌人,断绝敌人物资供应,这就是所谓的「结硬寨」 。这样的行军进程很慢,攻下一个城池可能需要一两年的时间。然而, 每多挖一寸站战壕,每多耗一天,湘军就多积累一点优势,太平军就丧失一点优势。这种毫无技巧战斗方式,就是「打呆仗」。 然而,「最笨」的湘军,却取得了其他所有军队都没有取得的成绩。最终,势不可挡的太平军被湘军消灭了。「结硬襄,打呆仗」正是曾国藩在平定太平天国起义中总结。

在【曾国藩家书】中的【致九弟】一文中,曾国藩就提出:「 城贼猛扑,凭濠对击,坚忍不出,最为合法。 凡扑人之墙、扑人之濠,扑者客也,应者主也。我若越濠而应之,则是反主为客,所谓致于人者也。我不越濠,则我常为主,所谓致人而不致于人也。稳守稳打,彼自意兴索然。」

而在总结与太平军的作战中,曾国藩明确提出了:「臣不善骑马,未能身临前敌,亲自督阵。又行军过于迟钝,十余年来, 但知结硬寨,打呆仗,从未用一奇谋、施一方略制敌于意计之外。 此臣之所短也。」这也是「结硬寨,打呆仗」的明确出处。

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结硬寨,打呆仗」貌似已经过时了,因为这样的战略看上去太慢了,效率太低了,常被认为是不求进取,固步自封,甚至是坐吃山空,坐以待毙。然而,在如今凡事都求「兵贵神速」的时代,反而更应该呼唤一些「结硬寨,打呆仗」的精神。

「结硬寨,打呆仗」,首先是匠人精神

「结硬寨,打呆仗」,首先体现的是匠人精神。

如今,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太过急功近利,总感觉「过了这村就没这店」,其结果是缺少通盘考虑,欠缺顶层设计,被各种眼前利益所诱惑。结果就是,什么都干,什么都做,什么却也都没做好。感觉做了很多事,却没有一件拿得出手。

我们追求的是什么?我们追求的并不是涉足过多少领域,做过多少事情。我们追求的是把事情做成。所以, 做过100件事,不如做成一件事。 很多人把「做过」当作成绩,而事实上,做过很多事却没做成过几件事,这非但不是成绩,反而是污点,还不如踏踏实实做一件事就成一件事。

为了把一件事情做成,就要有「 要么不做,要么做好 」的精神,这就要求 做事情不将就,不凑合 。这不就是所谓的「匠心精神」吗? 真正的匠人,很少是快刀手,反而都是看似吹毛求疵的「神经质」。 他们大多脏兮兮、慢吞吞,看得人着急。然而,他们却有着「XX出品,必属精品」的背书。因为他们始终聚焦目标,追求结果,至于过程如何,他们并不在意。

「结硬寨,打呆仗」不是鸵鸟主义

「结硬寨,打呆仗」,还体现了一种做事态度,那就是「宁当缩头乌龟,绝不鸵鸟主义」。

很多人把「结硬寨,打呆仗」与「鸵鸟主义」等同起来。鸵鸟遇到危险,把自己的头埋到沙子里,觉得只要自己看不见,问题就不存在了,这是典型的逃避现实。

实际上,「结硬寨,打呆仗」不但不是鸵鸟主义,而且坚决反对鸵鸟主义。因为, 问题无人解决,不会自己消失 。既然是结果导向,那就要把事情办成。之所以「结硬寨,打呆仗」,是因为充分认识到自己实力的欠缺,而必须扎扎实实,步步为营。

这有点像「缩头乌龟」,乌龟遭遇威胁,将头缩进壳里,但眼睛始终盯着壳外,等待危机过去后继续向前。或者,等待敌人松懈,突然从壳里探出头来,给予敌人致命一击,咬住了变不松嘴。所以, 缩头乌龟并不是胆小的象征,反而是一种韬光养晦的智慧。

缩头乌龟也是一种智慧

因此,「结硬寨,打呆仗」是类似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中所写到的「斯托克戴尔悖论」的,即: 正视现实的残酷,保有必胜的信念,因此而坚持不懈。 按照这个理念,哪怕慢一点,哪怕进五步,退两步,也要日拱一卒。

有时候,我们总觉得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我们崇尚兵贵神速,唯快不破。这些道理其实也都没有错,但我们首先应该认清自己的现状和能力,而不是一味求快。 步子迈得再大,却扯到了蛋,也无法到达终点。反而哪个看似慢吞吞的笨蛋,却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傻人有傻福,但他们真的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