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毛远新出狱后,为什么常偷偷流眼泪?晚年待遇怎样?

2024-07-19历史

一提起毛远新,大家都会联想到他是毛泽东的侄儿,就是那位在毛泽民遭遇不幸去世后,受到伯伯深深关爱的孩子。

每当主席看到毛远新时,就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自己的弟弟。主席选择让他留在身旁学习和生活。

他们之间的联系,早已不再是叔侄,更类似于父子之间的关系。

就是一个曾经引人注目的年轻人,在政治风波中,选择了错误的路,最终被判坐牢。他出狱后,经常会暗自落泪。

他究竟是何原因被判入狱的呢?他出狱后,晚年是怎么度过的呢?

心底深处的关爱

1942年,毛泽民、陈潭秋等共产党人遭遇不幸被捕入狱,就连一岁的婴儿毛远新也未能幸免。

毛泽民等人在反动军阀的监禁和严刑酷法中,始终坚定信念,决不屈服,最终被暗中处决。毛远新不得不在监狱里度过他的童年。

直到1945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全力援助下,毛远新终于摆脱了那段困苦的时期,并被护送到了延安。

主席初次与毛远新相遇时,他只有五岁。那一对宽阔的眼睛和毛泽民的眼睛简直如出一辙。

她的面庞圆滚滚的,给人一种很讨人喜欢的感觉。一旦见到他,主席就会联想到自己的弟弟毛泽民,引起眼睛泛起泪花。

主席弯下腰身,柔和地将毛远新拥入怀中,轻声呼唤:「称呼叔叔。

尽管毛远新年纪轻,初次见到主席,但他感受到主席并未存有恶意,反而是亲切和友好的。

他用幼稚的嗓音,高声呼喊着:「叔叔。主席听了之后,心里开心地抱起了毛远新,并且仔细地看着这个小家伙说:「让我好好看看润莲的孩子。

毛远新不害羞,一直凝视着主席的下巴,充满好奇地问道:「叔叔,你下巴为什么长出了一样东西啊?

孩子们的问题也让刚才沉重的气氛变得轻松起来,一时间,家中充满了像度过难关后团聚的亲人一样的快乐气氛。

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于探索的阶段,他们充满了好奇心,脑海中充满了无数疑问。

大伯,为什么你有毛主席和毛泽东这两个名称呢?毛主席发出大笑声,对小远新越看越欢喜,于是调侃他:「哎,你居然也有两个名字嘛?」

小远新满脑子问号,满脸疑问地看着母亲朱旦华说:「妈妈,我只有一个名字叫‘远新’吧,对吧?

主席把目光投向小远新,用手指轻轻碰了碰他的鼻尖,笑着说道:「你还有一个名字呢,小——顽皮。小远新被主席逗得开心地嘻嘻笑着。

随着朱旦华改嫁,毛远新便成了母亲身边的日常伴侣。毛远新同母亲朱旦华一起前往北京参加会议。

康克清担心朱旦华不便于照料孩子,因此将小远新带到中南海,送到主席身边临时照顾。

毛远新和李讷年纪相仿,在这里同龄的孩子们气象万千,嘻嘻哈哈、来去忙碌,让整个空间充满了朝气和活力。

会议结束后,朱旦华到来接孩子,毛远新说自己想要和伯伯在一起生活、学习。

自从主席的儿子毛岸英逝世后,主席的笑容变得稀少,心情一直很沉重。毛远新的出现,让这里原本沉闷的气氛一扫而光。

主席对这个小家伙也非常喜爱,因此决定让他留在身边生活。

超越叔侄的关系,愈发像父子的亲密。

主席工作繁忙,但只要有空就会陪着孩子,给毛远新讲故事。

毛远新还是个小孩子,对很多事情还不太懂,他用着大眼睛询问:「大伯,寺规是什么意思啊?」

主席微微笑着,耐心地解释说:

寺规就好比是寺庙里的行为规范,指导僧侣们应该如何表现。第一条就是和尚只能吃菜,不能吃肉。

毛远新似乎有所顿悟,轻轻地点了点头,将这个想法记录在了内心深处。在用餐过程中,座上宾客被主席夹了一片绿色的蔬菜。

毛远新久久未动筷,主席疑惑地问道为何不用餐。毛远新十分认真地表达:「我不吃,我不想成为和尚。」

这句话让在场的人感到不解,于是主席解释了毛远新的做法的原因,众人都被毛远新的举动逗乐了。

在儿童的视角里,不愿意吃蔬菜居然成为反对「不称职和尚」的坚决态度。

主席最钟爱并精通的运动是游泳,他认为游泳可以使大脑得到充分的放松。

主席小时候经常在屋前的一个小水池里游泳,即使在公务繁忙的时候,主席也会抽出时间偷闲去游泳。

对于主席而言,游泳不只是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也是磨练意志,增强勇气去征服自然的过程。

刚刚到主席身边时,毛远新立即请警卫员指导自己如何游泳。毛远新从未接触过水,只要水没过胸口,他就变得害怕并开始尖叫。

由于缺乏经验和面对未知感到害怕,毛远新在第一次游泳训练中遇到困难。旁边的保安看到情况后,决定拿来一个充气泳圈,以帮助训练。

主席示意不准带游泳圈,他认为只有克服对水的恐惧,才能真正学会游泳。接着,主席亲自教导毛远新游泳的技巧。

在主席的引导下,毛远新战胜了内心的恐惧,不仅掌握了游泳技巧,还对这项运动产生了浓厚兴趣。有时候,看到主席工作劳累,他还会拉着主席一起放松心情。

主席对毛远新像亲生子女一样关爱,只要有李讷、李敏的事情,就一定会有毛远新的参与。那时,毛远新比李讷还要矮一些,主席还称他为「小乌冬」。

毛远新就这样,在主席的身旁,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他的学习成绩,每年都很出色,基本不会让主席担心。

1960年,毛远新高中毕业后,被保送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读书,那里被誉为「红色子弟学校」,许多干部的孩子都在这里接受教育。

毛远对主席激动地报告了这一消息,但却没有听到期待中的称赞:「国家保送又有什么了不起的?」有能力就自己去参加考试。

主席认为干部子弟并不应该享有特殊待遇,因此才会表达对这种保送制度的批评。

那时候,就是李讷自己考进了北京大学。主席的讲话,也引发了毛远新的战斗欲望。

他下定决心,竭尽全力,终于成功考取了清华大学的学位。毛主席得知后,频频点头,称赞说:「这个孩子很像他的母亲!」

在1961年寒假期间,毛远新有空与高中同学聚会,他的同学大多在哈军工就读,纷纷劝说他也来这里学习。

毛远新回到原地后,和主席交谈了这件事,主席微笑着对他说:「不知道陈赓是否还需要你呢。」

毛远新听了非常高兴,主席表示赞同他转学的决定:「父亲同意了!那个晚上,陈赓还给我打电话说:「你是个聪明人,欢迎欢迎。

1965年6月,主席在谈论越南战争时向毛远新提问:「如果越南需要派遣军队支援,你是否愿意去?」

毛远新毫不犹豫,坚决表示:「我敢去!」。主席心情非常愉快,看着他满怀欢喜地说:「太好了!」。我们家只有你这个大男孩了。

毛远新在哈军工毕业,并被认为是优秀的学生。在进入部队时,他被特别分配到空军司令部,担任第二高炮指挥部的参谋职务。

主席对此安排感到非常不满意,他期望下属部队进行正常训练,而不是去担任官职。毛远新把主席说的话告诉给了司令。

就这样,他被安排在最基层的班里当士兵,甚至连吴法宪都说:「真没想到,领导对子女的要求如此严格。

迷失方向后,内心深感内疚,长久难以释怀。

在那个时代,毛远新也被拖入了政治动荡中,并且受到别有用心者的影响,误入歧途。

事件变得越来越严重,逐渐演变成无法挽回的局面,直到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已经为时已晚。1976年10月,毛远新被扣留审查,被判处17年坐牢。

毛远新的行为也对家人产生了影响,因为他的牵连,妻子全秀凤被迫接受了隔离审查。他们当时还育有一位名叫李莉的女儿。

更加令人遗憾的是,他们年幼的女儿李莉,在只有十个月大的时候,因为发高烧不退,再加上医疗失误,被过量药物损害听力,永远失去了听觉。

1982年,全秀凤带着女儿李莉前往监狱看望毛远新,看到家人的毛远新别提有多高兴了,他此刻非常希望紧紧拥抱着妻女。

他看到的是女儿眼中的恐惧,她本能地向后退缩,一步一步后退,不让毛远新靠近。

就好像站在她面前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人,毛远新见女儿如此不接纳自己,内心难受得像被刀割一样。

1993年,毛远新刑满释放后,被派到上海的一家汽车工厂工作,他隐瞒了自己的真实姓名,改名为李实,过着低调的生活。

一家人都搬到上海定居,女儿李莉仍然对他充满戒心,一个在寂静世界中成长的女孩,对父亲的拒绝和警惕就像是一道无法跨越的隔阂。

每次毛远新试图接近她时,她便会迅速避开,心中带着警惕,逃离他的视线,将自己隔绝开来。

李莉失去了听力,因此父女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困难。毛远新在晚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

经常有人默默流泪,看着女儿的处境和对抗自己的态度,感到非常痛苦:「我是不是害了她......」

父爱如山,即便面对女儿的冷漠与抗拒,毛远新也从未放弃过弥补与努力的念头。

他充分利用所有的空闲时光,耐心地教导李莉学习绘画,从素描到水彩,逐步培养她的兴趣和才华。

在色彩和线条构成的世界中,父女俩渐渐找到了互相沟通的方式,两人之间的隔阂也在悄悄间不知不觉地消失了。

随着岁月的流逝,李莉不仅在创作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还成功被录取进入了上海美院聋哑人成人教育大专班,她与父亲间的情感也日益深厚。

看着毛远新的人生历程,可以看到他曾经经历了许多曲折和困难。

从早年的不顺遭遇到领袖的培养与期许;从迷失之路的懊悔与自责到重新获得自由后的平凡生活;

从家人分别到最终重聚与和解的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他晚年时,平凡地生活着,但心底却一直抱持着对过去的懊悔和内疚。然而他也明白了自己的过失,尽管生活平淡,却也感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