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庐山养老胜地,蒋介石曾独钟

2024-04-14历史

毛主席临终前说,他这辈子只做了两件事:一件是解放全中国,一件是让蒋介石逃到了海岛。只可惜他未能看到台湾的解放,留下了微不足道的遗憾。

我们可以想象毛主席的遗憾之情。

一是中国的解放战争发展迅猛,国民党发动反革命内战的部队已经基本上丧失殆尽,解决逃往台湾的蒋介石集团已经不是什么难事,解放台湾已经是指日可待;二是他考虑到了国外的影响因素,为了防止美国直接出兵干涉,必须尽快解放台湾。

「对于美国可能直接出兵占领中国沿海城市的预测,我们早已纳入作战计划,而且这一预测现在仍然不能放弃,以防止事变发生时,我们措手不及。」

为应对此挑战,毛主席电令华东野战军陈毅司令员,迅速提早入闽,争取在六七两月内占领福建、泉州及周边要点,准备相机夺取厦门。

陈毅司令员积极响应,下令第十兵团立即移师福建。为了在渡海作战中取得优势,毛主席强调,我国需要快速组建自己的海空军力量,并请求苏联提供技术和支援。

同时,毛主席要求苏联在我们解放台湾的战斗中,提供空军和海军的支援。虽然斯大林爽快地同意了我国的技术和战机支援要求,但在解放台湾作战的海空军支援问题上,斯大林却表示无法同意,他认为这可能会引发美国的介入,从而导致美苏之间的冲突甚至战争。

12月,毛主席首次访问苏联,见到了斯大林。当天,毛主席向斯大林提出了一个请求:国民党的支持者在台湾建立了海空军基地,我军因缺乏海军和空军,解放台湾困难重重。

一些将领提议,请苏联提供支援,如派遣志愿飞行人员或秘密军事特遣舰队协助我军攻占台湾。 对于毛主席的请求,斯大林没有立即回绝,而是含糊其辞地表示:「如果能不给美国人一个直接干涉的借口,我们可以考虑提供援助。

指挥人员或教员我们可以随时派给你们,但其他形式还需考虑。」 随着杜鲁门声明美国无意在台湾获取特别权力或特权,斯大林态度转变,大胆地同意了毛主席的请求。

尽管最终斯大林没有直接利用苏联的飞机和军舰进攻台湾,而是将苏联给中国的三亿美元贷款的一半用于购买我军进攻台湾所需的海军装备,但毛主席认为这已经足够了。

图|1950年,解放台湾的任务被中央作为首要军事任务,并在华东地区紧锣密鼓地准备。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原华东野战军)已有五个兵团,十二个军共50万人的兵力投入其中,粟裕将军则作为对台作战任务的前线总指挥。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在短短六个月内训练出了两个歼击机团和一个轰炸机团,正式成立了中国空军第一支作战部队——第四混成旅。

华东军区海军也正式举行签字仪式,建立起了一支拥有133艘舰艇的舰队。所有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只差最后一步。

正当中央军委准备进一步渡海作战解放台湾时,美国加强了对台湾武装和控制的部署,鼓吹「台湾地位未定论」,意图成为台湾新的主宰者和统治者。

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突然爆发战争,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朝鲜战争爆发后第三天,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美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全力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原计划解放金门的部队按计划入闽,并在7月上旬攻克浙江东北海域的乘泗列岛和披山列岛。然而,就在我们为解放金门做准备的同时,朝鲜战场传来了坏消息。

9月中旬,美军成功登陆仁川,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伤亡惨重,形势急转直下。不久,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已经抵达了「三八线」附近。

进入10月后,麦克阿瑟向朝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朝鲜人民军立即无条件投降。在得不到满意答复后,美军悍然越过了「三八线」,并将战火烧到了鸭绿江畔。

随着朝鲜战场局势恶化,毛主席不得不推迟解放台湾的时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事战略主要方向也从台湾转向了朝鲜,解放台湾的准备工作也因此停顿。

图|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台湾蒋主席坚守台湾,与美国抗争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为国家赢得了荣誉,提升了我国在国际舞台的地位。

反观蒋主席,他坚守台湾,坚决反对美国的「两个中国」阴谋。在三次台海危机中,他始终铭记自己是中国人,台湾和大陆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尽管他曾表示要收复大陆,但在维护祖国统一的问题上,他与所有中国人的心是一致的,甚至得到了毛主席的认可,认为他有一颗爱国之心,不想分裂中国,不想成为千古罪人。

蒋介石在中国大陆的地位受到威胁,美国人希望找个听话的人来当「总统」,而蒋介石却不想放弃手中的权力,这时候,台湾政坛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一个由美国人支持的「民主派」开始竞选「总统」,打出了「民主选举」的旗号,而蒋介石又不敢镇压他们。在这个背景下,陈诚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陈诚是蒋介石的亲信,同时和美国人的关系也非常好,多次前往美国进行「访问」。虽然美国人支持陈诚,只是想让他在政治上实现一种过渡,以便于他们搞「两个中国」的阴谋,但蒋介石并没有打算放弃权力。

1. 毛主席曾为中国共产党支持的台湾「总统」候选人投过票。1958年,他指示我军炮击金门,强调美国人才是中国人共同的敌人。

在接见外宾时,他明确表示,只有蒋介石当「总统」,中国共产党才会认可。为了使蒋介石能够稳定执政,毛主席还愿意给予他一定的国际活动空间和军事支持。

2. 毛主席认为,应该对历史人物进行恰当的评估,不能全盘否定。在谈到台湾「总统」人选时,他明确表示,只有蒋介石当「总统」,中国共产党才会同意,而且还会给予他一定的国际活动空间和军事支持。

在外交场合,只要有蒋介石出现,中国共产党就不会参加。 3. 毛主席在谈到台湾「总统」人选时,明确表示只有蒋介石当「总统」,中国共产党才会认可。

为了使蒋介石能够稳定执政,毛主席还愿意给予他一定的国际活动空间和军事支持。他认为,历史人物不能全盘否定,应该进行恰当的评估。

4. 毛主席曾对中国共产党支持的台湾「总统」候选人投过票,并强调只有蒋介石当「总统」,中国共产党才会认可。

在接见外宾时,他明确表示,只要蒋介石当「总统」,中国共产党就会给予他一定的国际活动空间和军事支持。他认为,历史人物不能全盘否定,应该进行恰当的评估。

【图】毛泽东与蒋介石隔海合作,挫败美国阴谋,促进两岸接触 毛泽东主席在当时的话语影响深远,不仅在中国引起了强烈反响,还对国际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中,蒋介石在「总统」位置上的回归,就与毛泽东的支持密不可分。尽管两人分别位于海峡两岸,但他们为了挫败美国的阴谋,曾进行过一次密切的合作。

毛泽东主席这一鼎力支持,让蒋介石有了与中国共产党建立联系的打算,而毛泽东也想争取蒋介石的回归,实现台湾的和平解放,多次表示愿意与蒋介石进行对话。

60年代,双方都在寻找能够沟通的中间人,最终选择了曹聚仁。 曹聚仁是一位文化人,虽然在中国文化人中的声望不高,曾被聂绀弩、黄药眠等人批评,也被胡适骂为「妄人」,但在政治活动中却是个「高手」,与共产党和国民党的高层都有密切联系,被视为两方的座上宾。

曹聚仁是一位不偏不倚的观察者,他在国共两党间保持中立。大陆解放后,他选择留在香港,以便更客观地观察局势。

蒋介石曾请他为大陆与台湾之间的沟通牵线搭桥。1956年7月,曹聚仁首次到达北京,周恩来总理在颐和园接见了他,并表示,实现祖国的伟大统一是第三次国共合作的目标,对于台湾的问题,只要政权统一,其他问题都可以共同商量解决。

曹聚仁同一年的10月,毛主席接见了曹聚仁,对于国共两党第三次合作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打算。毛主席表示,蒋介石在中国现代史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在大陆的房产和家族祖坟等遗产也得到了妥善保护。

在毛主席的建议下,曹聚仁专程前往庐山和蒋介石的老家奉化,拍摄了许多珍贵照片。回到香港后,曹聚仁将此次游历的情况写信告诉了蒋介石,并附上了照片。

曹聚仁在信中称赞了蒋介石的遗产保护工作,并表示这些珍贵物品一件都没有少,都放在原来的位置,甚至连宋美龄用过的钢琴也在原来的位置。

曹聚仁写信给蒋介石,表示美庐别墅归中共中央庐山管理局所有,剧院名称也改了。曹聚仁希望蒋介石能够理解,认为庐山胜景应该与人民共享,这是天下为公的精神,最高层面也不会介意。

他还建议,如果能够实现国共第三次合作,蒋介石回到大陆的主要居住地应该是庐山,毛泽东主席也非常支持这个想法,表示如果国共第三次合作,蒋介石回到大陆,庐山可以作为蒋介石养老的地方。

收到信的蒋介石非常高兴,并让曹聚仁向毛泽东主席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毛泽东主席铭记在心,1959年,毛主席在庐山会议上,发现工作人员正在凿掉蒋介石在石碑上题写的「美庐」,立刻出面制止,才使得蒋介石的题字得以保留。

自此以后,曹聚仁多次往返于大陆和台湾之间,为国共两党的沟通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连接毛泽东主席和蒋介石的重要人物。

经过多次的沟通,国共双方在一些重要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例如,两党都坚持一个中国,都致力于维护祖国统一。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双方甚至开始就蒋介石回归的具体事宜进行沟通。

有趣的是,蒋介石在其回归的六个条件中,第一个就提到了庐山,提议将庐山作为他的居住和办公地。由此也可以看出,蒋介石对庐山的喜爱。

蒋介石与宋美龄的手牵手,象征着国共两党的历史联系。然而,这种联系在1966年的大事件后戛然而止,台湾回归的工作也陷入停滞。

直到1972年,毛主席在会见尼克松时,将蒋介石称为「老朋友」,并对尼克松说:「实际上,我们同他的交情比你们长得多。」

这句话让蒋介石深思,他处于十分孤立的地位,台湾在国际上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小,连美国总统都访问了大陆,这让蒋介石犹豫是否应该提出与中共沟通。

就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中国共产党率先行动,恢复了「二二八」纪念活动,并公开强调「爱国不分先后」,并欢迎台湾人士来大陆参观、探亲和访友,保障他们的安全和自由。

这些举动让蒋介石意识到,与中共沟通并不是投降,而是寻求共同利益,实现和平统一。

图|蒋介石听到这些消息,佩服不已,却未采取主动行动。原因在于他失去了一个合适沟通人选——曹聚仁,这位曾在1972年因病逝世的沟通专家。

此时,毛泽东主席亲自派人前来——章士钊。章士钊先生与国共两党高层皆有深厚的交情,尽管在建国后已与国民党断交,但以他的资望,抵达台湾后仍会受到蒋介石的欢迎。

当时,章士钊老先生已年过九旬,病魔缠身,然而他接受了毛泽东主席的委托,愿意为祖国的统一而奔波。为了照顾章老先生的健康,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了警卫、医生、护士和秘书等人员随行。

图|章士钊晚年香港孤寂寻两岸沟通渠道却抱憾病逝 1973年5月,章士钊一行人抵达香港,立即开始寻求与台湾方面取得联系,但章老先生却因为劳累过度,于7月1日在香港病逝,使得国共两党之间的沟通未能建立起来。

蒋介石为了弥补这个遗憾,1975年的春节秘密找到国民党的元老陈立夫,通过香港的秘密通道,向中国共产党表达了请毛泽东访问台湾的意愿。

毛主席收到消息后非常高兴,但由于健康状况不好,周总理也已经重病,不能亲自前往台湾访问。因此,毛主席想到了邓小平,并亲自向他交代:你可以代表我去台湾,两岸以此为契机,尽快实现「三通」。

图|毛主席与邓小平 当陈立夫得知中共将派遣邓小平访问台湾时,他感到非常欣喜。为了配合这次沟通,陈立夫在 Hong Kong 发表了一篇名为【假如我是毛泽东】的文章。

在这篇文章中,他表达了对毛泽东或周恩来访问台湾与蒋介石重启谈判的热烈欢迎。他还表示愿意以大事小、不计前嫌,效仿北伐和抗日两次合作的先例,开创新的合作局面。

然而,正当陈立夫积极筹备两岸沟通之际,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在 Taipei 因病去世,两岸的再次沟通遗憾地中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