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说考古是持证盗墓,不是蠢,就是坏!要么又蠢又坏!

2024-02-29历史

网上很多人经常冷嘲热讽:考古,不就是持证盗墓?天天挖人祖坟,和盗墓贼有啥区别?更有人还拾人牙慧,随大流附和,肆意人身攻击谩骂。但是,我想强调——考古学家,并不是持证上岗的盗墓贼,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考古学家,以「抢救发掘已被破坏的古墓葬、文化遗址等历史遗迹,从中探寻历史知识,还原历史真相」为己任,按照规范的程序,开展相关考古工作,是具有保护性质。而盗墓贼只会在意那些值钱的陪葬品,对古墓葬、文化遗址本身压根不去「怜香惜玉」,甚至刻意破坏损毁。至于盗墓小说、电影中的盗墓贼身手再好、品德再优,那也都是虚构。在现实中,盗墓贼是上不了台面的,不光缺德,更是犯罪。说几个盗墓故事,这样更加印象深刻!

【晋书】记载:晋武帝太康二年(公元281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或魏安厘王墓。据说,不准打开墓穴后发现竹简遍地,为寻找墓中的金银财宝,他不惜以竹简做火把。于是,很多先秦历史记录灰飞烟灭。后来,残余竹简经荀勗、束皙等鸿学大儒整理,编辑成【纪年】【周书】【穆天子传】等佚书共七十五卷(篇),里面的很多内容更是颠覆了【史记】的记载。

时间又来到民国时期,军阀孙殿英借军事演习的名义悍然盗掘了清东陵,这就是著名的东陵盗宝案。在盗挖慈禧墓时,直接炸开了陵墓大门。这群官盗只顾翻找宝贝,把慈溪的尸体扔在地上,随意践踏,墓内几千件珍宝被洗劫一空。

再举一个为人熟知的例子:曾侯乙编钟,因考古发掘而被完整保留了下来,永载史册。其实,在春秋战国墓葬里多有成套的礼乐器,尤其是青铜编钟,从以往的考古来看,只要墓葬被盗,编钟肯定无法保持完整,要么全部盗走,流散世界各地,要么被砸碎只留下零星碎片。陕西凤翔秦公一号大墓考古发掘后得知青铜编钟被盗墓贼盗得一件不剩,只留下28件石质残磬,应是古代盗墓贼看不上扔在一旁。上世纪90年代,甘肃礼县大堡子山2座秦公大墓被当地村民盗挖,成百上千的礼乐器被倒卖,拿不走的现场砸碎,据说盗洞大的可以在里面开拖拉机,现场一片狼藉、惨不忍睹。

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因从未被盗,经过正规考古发掘出土了一套完整的青铜编钟,考古学家经过努力将它恢复原貌,研究之后更是惊奇发现:早在战国早期,中国人就掌握了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的复杂音乐技术,且这套青铜编钟还能正常演奏,进一步证明中华古代文明的璀璨。编钟上的铭文更是解开了困扰世人2000多年前的「曾随之谜」!试想,如果曾侯乙墓是被盗墓贼挖通,他们会干什么?按照惯例,能拿走的全部拿走,不能拿走的也是不能便宜后人,破坏了事。那么,这些向我们揭示中华文明的珍贵历史文物也就自此消失,化为「青烟」。这是不是巨大的遗憾?

但不可否认,建国初期确因历史的局限性以及技术的不到位,造成了部分文物的损坏甚至发生焚烧万历帝后尸骨的事情,但毕竟那是孤例,中国人懂得吃一堑长一智。目前的文物保护政策是不主动发掘古墓,尤其是帝王陵墓。我们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会越来越成熟。

所以,但凡以后谁再说「考古就是持证盗墓」,一定要毫不客气的怼回去——你这人啊,不仅蠢,还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