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59年贺子珍在庐山与毛主席重逢,二人谈话一个多小时

2023-12-19历史

人生漫长,身处当下的我们无法看到选择背后的对错,只能凭借着此刻直觉来挑选方向,于是便有了一个又一个遗憾,让人不禁感伤。

在贺子珍的心目中,大抵最令她后悔的一件事当属1937年的冬天没有接受毛主席的挽留而执意去了苏联。

那时候的她并不知晓,此一去即是山高水长、与君诀别,曾经惹人艳羡的婚姻就此宣告破灭,她和她心心念念的丈夫再没了破镜重圆的机会。那么,贺子珍为什么一定要离开毛主席呢?

01,一意孤行:她不愿意折返延安,只写了一封诀别信

贺子珍出生在1909年的江西永新县城,她的父亲是当地一位秀才出身的讼师,曾因得罪官府而被捕,后开办茶馆和私塾,一边维持生计,一边教导子女和邻家孩童。

17岁那年,贺子珍加入共产党。由于她的长相清秀、喜爱思考,所以常常得到他人青睐,亦因此同兄长贺敏学、妹妹贺怡获「永新三贺」美名。

1927年 ,18岁的贺子珍跟随永新革命队伍来到井冈山, 和同样率领秋收起义余部上山的34岁的毛主席相识。

年华正盛的少女宛如盛开的鲜花一般娇艳,再加上贺子珍的性子善良、品行出众,一下子就抓住了毛主席的心,令他渐渐对其心生好感。

1928年的5月,毛主席与贺子珍在井冈山上举办了一场简单的婚礼,自此开启二人长达10年的婚姻生活。

她没有因为革命的艰苦、毛主席此时政治生涯的艰难而离开他, 反而荣辱与共、福祸相依 ,始终是毛主席身侧最忠诚的支持者和拥护者。

1929年,贺子珍生下女儿杨月花;1930年,生下一子夭折;1932年,次子毛岸红出生;1935年女儿王秀珍来到人世;1936年,女儿李敏降临世间……

虽然 几个孩子由于各种原因而被迫送走 ,但他们的到来却也证明了贺子珍与毛主席日渐浓厚的感情。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本该在延安和丈夫继续相伴相依的贺子珍居然会在李敏出生不久、再度怀着身孕的情况下坚决离开了延安。

她为什么要走?理由并不单一。贺子珍亲眼目睹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后,自觉自身革命理论方面欠缺,生怕落后于丈夫,所以强烈要求进入抗大学习。

但紧凑的学习生活令原本身体不佳的贺子珍更是雪上加霜, 患上了严重的贫血症 ,晕倒在厕所中。于是,她只得被迫中断学业,回家休养。

恰在此时,生性幽默的毛主席同一位来自美国、性格爽朗的女记者开了几句玩笑,不料竟惹怒贺子珍,让她当众与女记者打骂起来。

毛主席非常生气, 严厉地教训了贺子珍一通 。正巧怀着身孕、因孕吐频繁而害怕生孩子的贺子珍由此生出想要同丈夫分开一段时间、减轻身体负担的念头。

于是,她提出要去上海做手术取出身体内残留弹片的请求,毛主席没有同意。倔强的贺子珍再三坚持,毛主席只得无奈松口。

1937年10月,贺子珍如愿离开延安,抵达西安, 未想「上海沦陷」的消息同步传来 ,她只能放弃原先计划,于西安暂住。期间,毛主席托人给贺子珍带去一封信件,劝她折返延安,将来再寻治病良机。但贺子珍没有答应。

当年11月,贺子珍听闻中共代表从莫斯科回到延安,受到启发:既然上海不能去了,那为什么自己不可以去苏联治病和学习呢?

于是贺子珍再度拒绝了延安来人, 只交给警卫员一条写着「诀别信」的白手绢 ,便一意孤行从兰州前往莫斯科了。莫斯科的生活,比贺子珍想象中更加艰辛。

她在1938年生下自己的幼子廖瓦,又在10个月后失去了他;1939年的某天,毛主席再婚的消息传到莫斯科,处于抑郁状态的贺子珍没有哭泣和控诉,她默默咽下全部痛楚,继续维持自己的尊严。

1940年女儿李敏的到来让贺子珍的世界出现一丝阳光,但没能持续太久,她就因为情绪崩溃而被苏联人强行关入精神病院……

10年的留苏生涯,既没有让贺子珍实现最初目的,也没有让她变得更好,反而接二连三的磨难在她的人生中留下了无可弥补的伤害。

1948年的深秋, 贺子珍与毛岸青、李敏重回华夏, 并短暂担任沈阳财务厅处长。新中国成立后,贺子珍先是到浙江省任妇联主席,后又成为中共上海组织部工作人员。

她曾对老友说:「我希望组织不要因为我的过去就把我‘禁’起来,我想再见主席一面,哪怕只是说句话、握个手都好……」

贺子珍并不知道,这个看似简单的愿望,却让她硬生生等了10余年才得以实现。

02,久别重逢:她以为他们还会再见第二面

1959年夏天的某日,贺子珍接受邀请,去往庐山休养。

沉静的夜色里,她由杨尚奎的夫人水静陪伴着抵达了昔日宋美龄所居住的「美庐别墅」中,丝毫不知道自己即将面对什么。

当贺子珍步入客厅,一 眼便瞧见正坐在沙发上等待她的毛主席 。她很惊讶,静静看着毛主席起身同水静寒暄几句,又客气请离其,然后接过警卫员端来的两杯茶,并挥退在场的所有人。

贺子珍与阔别许久的毛主席分隔茶几而坐,未语先哭。

毛主席摇摇头,语气温和对她说:「我们见面,是高兴的事情,你别只哭不说话,等以后见不到再想说什么,就来不及了。」

顿了顿,他又问道:「你这些年怎么样?身体还行吗?」

贺子珍默默平复情绪,仔细打量一番对面人,回道:「我很好,倒是你,身体不像以前康健了。」

毛主席笑笑:「我都66岁了,怎能不老?这些年,倒是比打仗时候更忙。」

话罢,他又似感叹一般,问了贺子珍在苏联的生活,并问她:「那时候你为什么一定要离开?我致电谢觉哉先生,请他在兰州劝你回来,你完全不听……」

含在贺子珍眼眶中的泪水再次顺着脸颊滑落,她垂下头,呜咽着回:「是我不好,那时候的我真的太不懂事了……」

可如今明白又有什么用呢?覆水难收,一切皆无法回到原来。

两个人相对沉默半晌,贺子珍突然直视毛主席,莫名其妙说了句:「你一定要当心王明那样的人,他们会害你。」

心中感伤情绪骤然被打断,毛主席暗自好笑,面上却分毫不露,只点头应道:「好,我知道了,你放心。」

又问贺子珍:「你知道娇娇有对象了吗?你见过吗?同意不?」

贺子珍想了想,回答:「我见过的,他很不错。你若是同意他们结婚,我就同意。」

毛主席再度点点头,说:「那等会议结束,回北京就给他们举办婚礼。」

他们的谈话一共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眼看着夜色更浓,毛主席当先起身,对贺子珍说:「很晚了,我们明天再说吧。」

接着,毛主席叫来一直在外等候的警卫员,把贺子珍扶到值班室坐下,又摇摇头,喃喃自语道:「真是不行了,脑子都坏掉了,说话乱七八糟,答非所问啊!」

待到同样等候在侧的水静赶来,毛主席叮嘱她:「贺子珍的情绪很激动,你一定要注意她,明天你亲自送她下山,在此之前,切记不能离开她。她知道我在山上,大抵会乱跑,倘若碰见熟人就不好了。」

水静明白毛主席的意思,认真应道:「您请放心,我会好好照顾她的。」

「对了,还有一件事很重要,最好回去就处理。」

毛主席盯着水静,加重了语气:「她从我这里抢走了安眠药,非说这药有毒,她不吃,也不让我吃,你一定要找机会从她手里把药拿回来,那药吃多了容易出事。」

水静稍稍惊讶,略有些沉重地表示:「好的,我保证办妥。」

当天晚上,贺子珍安静入寝,只因她真的以为自己和毛主席还能在次日见面。

可早早起床,在房间等候大半天的她却只等来水静和两个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对她说:「毛主席已因事下山,请您也马上下山离开。」

没有人知道,在得知此讯那刻的贺子珍是如何想的,她默默垂下头,默默跟着水静返回南昌。那个时候,谁也不曾料到,此次时隔20余年的匆匆再见,竟是贺子珍与毛主席此生所见最后一面。

03,最后诀别:未曾说出口的怀念和悲痛

回到上海,贺子珍病了一场,但她没有就此倒下,反而又一次顽强挺过去了。1976年3月,贺子珍在台历上写下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和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似乎想用古人的诗句抒发自己心内愤懑和忧郁。

同年6月, 她再度于台历上留下这两首诗 。那一年的9月,毛主席在北京离开人世。远在上海的贺子珍没能赶到他的身边,陪他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李敏生怕母亲会因父亲的故去而崩溃,专程与丈夫回到上海,守在贺子珍的身旁。但令李敏无比意外的是,贺子珍并未如旁人预想那般悲痛万分,而是全程保持平静,同往日判若两人。

她安静拜托侄女贺小平和外甥女贺海峰代替她前往北京祭奠毛主席,然后在「四人团伙」倒台的消息传出后,重燃对生活的热情。她对亲人说: 「这一次,我可以干一些工作了。」

次年春天,贺子珍兴冲冲跑到福建,与哥哥贺敏学回忆了往昔、畅谈了以后。不料,等她回到上海不久,竟突然中风,半边身子瘫痪,再也未能站起来。贺子珍的人生又一次陷入绝望和黑暗。

1979年, 上海市政委专门向她传递了一个好消息: 中央增补贺子珍为全国政协委员。这件事宛如拨开乌云的巨手,一下子扫空贺子珍心中阴霾,让她再一次抓住生活的希望,振作起来。

当年9月,毛主席逝世三周年的前夕,党中央特派专机至上海,把贺子珍接到了北京。第一次踏上首都的土地、第一次亲眼目睹雄伟的天安门和人民大会堂……贺子珍非常欣喜。

当然, 最令她激动的一件事莫过于瞻仰毛主席遗容。 已年过古稀、半身瘫痪的她,坐在轮椅上,由女儿陪同,亲自与那个在她生命中留下深刻烙印的故人正式诀别。

离开毛主席纪念堂时,贺子珍突然回头,透过车窗、眼含热泪地凝视着那座肃穆建筑,她的唇微动,仿佛要说些什么,但到底还是什么也没有说出口,只任由眼泪汹涌划过脸颊,将所有悲痛和怀念全部咽回心底。

1984年4月,贺子珍病重的消息传出,李敏不顾彼时尚在病中的虚弱身体,与丈夫匆忙赶到上海。

躺在病床上的贺子珍呼吸急促、神情憔悴,她微微睁开双眼,轻轻动了动嘴唇,凝视着女儿,仿佛在说: 「你们来了呀。」 李敏俯身贴在她的耳边轻轻说: 「妈妈,我们来看望您啦。」

贺子珍点了点头,又瞧了瞧医生。李敏听不清楚她说的话,却神奇领会母亲的意思:她是在向自己介绍为她治病的医生。于是李敏立刻起身,郑重向医生道谢。

随后,她再次弯下身子,问贺子珍: 「妈妈,你不舒服吗?」 贺子珍言语含糊地回答: 「肚子疼。」

正在此时,贺子珍的大哥贺敏学与家人同样赶到,他听闻妹妹高烧不退,立刻建议医生给贺子珍服用安宫牛黄丸。贺子珍吃了药,体温果然慢慢降了下去,并很快睡着。

李敏见状,稍稍放心。此后两天,退烧的贺子珍恢复神智,她问在场亲人: 「你们是不是担心我不成了,就都赶来了?」 又让护士给外孙女准备好吃的。

李敏和家人见她如此, 皆以为她在慢慢好转 。未想当月18日晚上,贺子珍又发起烧来,并陷入昏迷。次日下午,这位饱受风霜侵袭的老人于家人陪伴中安然合上双眸,再未能醒来。

贺子珍的一生,无疑是坎坷又艰辛的,但她凭借着顽强和坚韧,硬生生抵挡了无数次磨难,成就了属于自己的伟大和传奇。

贺子珍(1909年9月28日-1984年4月19日),原名桂圆,又名自珍,江西永新乡绅贺焕文长女,毛泽东第二任妻子,贺子珍与毛泽东生三子三女,李敏是贺子珍和毛泽东惟一在世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