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解放大西南时,一伙农民拦住解放军:我们是红军,在等周恩来命令

2024-05-17历史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还有许多地方未曾解放,蒋介石依然盘踞在大西南,依靠着西南地区的近百万大军负隅顽抗。

1949年年底,解放军部队开进川南,正当其中一支部队临近川滇黔三省交界地时,几个衣衫破烂的农民却将这支队伍拦在了路上。

图片源于网络

「老乡,你们有什么事情?」 领头的解放军干部上前问道。

「小同志,我们是红军,我们在等周恩来周委员的命令呢,周委员这次来西南了吗?」 一个面膛黝黑的老农民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什么?你们是红军?」

解放军干部大吃一惊,红军建制早就被改编了,现在哪还有红军。于是解放军干部问了他们的部队番号。

「我们是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纵队!」

听了老乡回答的番号以及接下来他们口中的血泪史,解放军战士们不禁湿润了眼眶,于是,他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了上去。

图片源于网络

那么,这个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到底是什么来历?为何新中国成立后还有红军呢?

插翅难飞

说起红军川南游击纵队的来历,还要从当年红军长征时期的 「四渡赤水」 说起。 「四渡赤水」 是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路上创造的奇迹,也是毛主席天才般军事指挥能力的生动实践,它不仅使红军化险为夷,也让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 「左」 倾教条主义思想的误导,以及李德、博古等人的错误指挥,第五次反 「围剿」 失败的红军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从此开始长征。

然而,当时党中央深受王明、博古、李德等人的 「左」 倾荼毒,毛主席被剥夺了领导地位,因此在第五次反 「围剿」 中,红军从刚开始的 「冒险主义」 变成了 「保守主义」 ,最后又成了 「逃跑主义」 ,使中央红军实力大损。并且长征初期,李德、博古等人依旧占据着领导地位,在他们的错误指挥下,十几万红军受到了国民党上百万大军的围追堵截。

李德

实际上毫无指挥能力的 「军事专家」 李德、博古两人遇到了这种情况后,惊慌失措,惶惶如丧家之犬,对敌人的埋伏不仅毫无察觉,而且还不肯加快行军速度,在缓慢的行军过程中,依然以错误的指挥方针和国民党军打了几次 「硬碰硬」 的战斗,导致红军实力进一步受损。而红军来到湘江附近时,面对敌人数十万大军的 「铁壁合围」 ,李德、博古两人想都没想就钻了进去,即使毛主席、朱老总等人竭力劝告,也无法挽救这危局。

之后,在敌人数十万大军的围攻下,中央红军几乎遭到了致命打击,在无数红军战士付出生命的代价后,才从湘江突围。这次突围后,红军8.6万人的主力部队仅剩3万余人,湘江到处漂浮着红军战士的尸体,江水都为之染红。

付出了如此惨痛的代价后,党内终于开始大规模质疑李德、博古、王明等人的错误指挥。众人一致认为,如果继续由这三人领导下去,最后红军的结局不会比血战湘江好多少。因此在湘江突围后,党中央立即采取了毛主席的意见,转入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的贵州。

图片源于网络

1935年1月,中央红军在贵州遵义召开了 「遵义会议」 。会议先是总结了第五次反 「围剿」 以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王明、博古、李德等人的 「左」 倾错误,之后便改组了新的中央书记处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重新确立了毛主席与周总理等人的正确领导。

此时仅剩三万余人的中央红军兵力薄弱,已经无法和敌人数十万大军 「硬碰硬」 ,因此党中央立即决定率师北上,渡过长江到达川南地区。只要到达川南地区,便能够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会合,从而摆脱危机。

然而,此时蒋介石已经调集了川黔滇桂四个省的兵力前来围剿,人数多达四十余万,且敌人武器更先进,有火炮、飞机、机枪,占据着绝对的制空权,红军队伍相当于在敌人眼皮子底下活动。在国民党军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如果贸然渡江势必会被国民党军追上,因此如果不将这些追兵摆脱的话,红军断难到达川南。

蒋介石

而蒋介石也知道眼前是一个彻底 「围剿」 红军的大好机会,因此在红军踟蹰的同时,他也加紧调集了川黔滇桂四省以及嫡系部队对红军进行围攻。在蒋介石的调动下,中央红军很快落入了敌人的包围圈。

当时包围圈南面由薛岳坐镇,并担任 「前总指挥」 ,手中握有吴奇伟、周浑元等十几万大军,东面是湘军刘建绪部,西面为 「云南王」 龙云部,北面是四川军阀刘湘部。四十余万大军把身在川黔滇三省交界处的三万红军围堵的插翅难飞,就算是一只麻雀也别想轻易飞出包围。

赤水河畔出奇兵

然而,在毛主席的指挥下,红军却生生在这绝境之中创造出了一个奇迹。

毛主席

1935年1月20日,中央红军撤离遵义,向川黔交界处的赤水、土城地区前进,打算先渡过赤水河,然后在四川宜宾到泸州段北渡长江,尽快和红四方面军会合。可惜我军在情报传输过程中出现了错误,错估了敌人驻守土城的兵力,因此原本坚守土城的国民党军由四个团变成了六个团,优势也瞬间变成了劣势。 并且,守卫土城的是大名鼎鼎的川军,战斗力和红军不相上下,因此毛主席复出之后指挥的第一战惨遭失利。

土城之战后,党中央立即更改了战略,决定改变原有的北上渡江计划,直接西渡赤水,将敌人吸引在黔北地区,以为红军接下来转战川黔滇其他地区赢得先机。

为了吸引住追兵,将敌人引到黔北,党中央命令全军轻装前进,部队里的所有 「大家伙」 都要扔掉。因此为了加快行军速度,毛主席眼睁睁看着自己心爱的两门山炮沉到了赤水河中。

毛主席

1935年1月29日凌晨,中央红军主力分三路西渡赤水,之后迅速向云南扎西、四川南部叙永两河镇方向前进。红军到达扎西后,全军除了干部团之外全部进行整编,其中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都进行了大幅缩编,缩编后两军团仅剩下了一两个师或几个团。 此外,为了牵制敌人力量,党中央还派遣原红五师政委徐策等人组成了中共川南特委。

中共川南特委成立后,徐策等人带着数百红军来到了扎西东南方向的石坎予,在这里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纵队,这便是后来解放大西南时拦住解放军的老乡所说的部队。

红军川南游击纵队成立后,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周总理曾来到部队探望战士们,并给川南特委下了一道指示: 尽量牵制敌人兵力,配合中央红军行动,同时安置好留下来的伤病员。

周总理

因此,这支红军部队在中央红军撤离之后并未跟着撤离,而是继续留在川滇黔边区和当地的国民党势力作斗争,一边发动群众,一边打游击。

1935年2月9日,中央红军在云南扎西地区集结完毕,此时国民党孙渡部和潘文华部纷纷聚拢而来。为了摆脱危机,毛主席决定避其锋芒,命令部队立即回头向东,再渡赤水河。两天后,中央红军依然分为三个纵队前进,分别从太平渡、二郎滩等地第二次渡过赤水河。在此过程中,川南游击纵队有效牵制住了国民党的追兵,为中央红军的快速转移创造了条件。

之后在毛主席的指挥下,中央红军攻克娄山关,再取遵义,并在遵义地区和国民党打了一场硬仗。遵义之战过后,我军共击溃歼灭国民党军两个师八个团,俘虏了三千多人,因此遵义之战也成了长征以来红军所取得的最大胜利。这次胜利之后,全军士气鼓舞,一扫之前一败再败的阴霾,使红军得到了一次难得的喘息之机。

图片源于网络

由于中央红军吸引住了敌人主力,因此川南游击队乘此间隙得到了一次快速壮大的机会,人数很快就突破了千人。但是,这样的好景并没有维持多久,1935年3月,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北上之后,敌人被中央红军牵制的兵力迅速回缩,并将矛头对准了留在原地的川南游击纵队。不久,川南游击纵队就被敌人包围在四川宜宾珙县附近的大石盘山。

大石盘山一战,红军川南游击纵队损失惨重,多名指战员阵亡,普通战士更是死伤无数。更可气的是,在大石盘山战斗一个月后,游击纵队中最高级干部王逸涛司令员竟然叛变投敌,这更是让刚刚遭受过打击的游击纵队雪上加霜。

王逸涛叛变后,原红五师政委徐策担任新的司令员,并将剩余的游击队战士进行了缩编。缩编后的游击纵队为3个大队,后来与黔北游击队、赤水河游击队合并后,又组成了2个支队6个大队共800余人的建制,算是稍稍恢复了点元气。

图片源于网络

1935年7月,中共川南特委改为川滇黔边区特委,继续由川南游击纵队司令员徐策领导整个川黔滇边地区的游击战争。但很快,这支部队就受到了敌人的打击。

血洒天涯

当时敌人的力量太过强大,他们这几百人大多都是新兵,且装备落后,许多人根本没有枪,只有大刀长矛等冷兵器,和装备精良、人数众多的国民党兵比起来自然差距甚大。因此川滇黔边区特委成立没几天,这支红军队伍就遭到敌人伏击,司令员徐策和副政委张凤光当场牺牲,游击纵队因此损失了一百余人。

其余人等杀出重围后,重新选举了新的干部,由刘干臣任纵队司令员,余泽鸿接任川滇黔边区特委书记一职,继续带领着战士们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 之后,这支游击队伍先后攻下贵州威宁、赫章,四川筠连、纳溪,杀敌无数,并缴获了一大批物资,使得队伍再度壮大。

图片源于网络

然而在川滇黔三省的国民党大军围堵下,没过多久,这支刚刚发展起来的部队便被打散。1935年11月上旬再次从敌人包围中突围而出后,整个游击纵队只剩下了一百多人。 一两个月后,司令员刘干臣和书记余泽鸿先后牺牲,部队几乎被彻底击溃。

1936年春节前后,川南游击纵队仅剩二十多人,为了避免这最后的火种被敌人掐灭,剩下的人决定化整为零转移到四川江安、兴文等地修整,继续发动群众,等重新积攒出力量后再将部队组建起来。

1936年2月上旬,重新积攒出力量的红军川南游击纵队的战士们再次聚集到了一起,之后重建了中共川滇黔边区特委,将刘复初选为新的特委书记,兼任川南游击纵队司令员,而纵队政委则由龙厚生担任。

图片源于网络

重组后的红军川南游击纵队恢复到了将近两百人的规模,在刘复初的领导下,红军战士们牢记当初周总理给他们的指示,不断开展着敌后游击活动,每到一个地方就将革命思想传播到一个地方。 在他们的努力下,游击纵队在三省交界地区先后发展出了一大片红色地带,将革命思想传播到了三省二十余个县城,取得了丰硕的革命成果。

但随着游击队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敌人又开始了对他们的围剿。1936年夏季,国民党军发动 「三省会剿」 ,川滇黔三省的国民党部队同时出动,向活动在三省交界处的川南游击纵队进犯。

面对敌人的大军包围,刘复初和龙厚生等人带着部队打算从南面突围,转战到云南地区,然而面对云南方向的大军,这支红军部队在云南洛旺和敌人血战一场之后,被迫原路返回。

图片源于网络

南面不成就北上四川,带着仅剩一百余人的部队,刘复初、龙厚生两人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中不断向北,直到川南地区的兴文县,可在兴文再次血战之后,他们终究没能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反而被敌人死死地包围在了三省交界地。

1936年11月26日,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在云南镇雄一个叫做野腊溪的地方被敌人包围,当时这支红军队伍仅剩七八十人。 一番血战之后,红军川南游击纵队被彻底打散,仅有寥寥几人突围而出。 次年1月,纵队司令员刘复初、政委龙厚生等人先后牺牲,其余人则隐于山林间,从此再也没能将这支红军部队重建。

至此,这支在川滇黔三省交界处坚持斗争两年多的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纵队解体,只剩下了几个隐姓埋名的战士流落民间。不过,虽然这些战士流落民间,但他们从来没有认为自己离开了红军队伍。 他们坚信革命终有一天会胜利,红军迟早会打回来,因此日复一日,他们一直在默默等待着红军的返回。

图片源于网络

1949年年底,几名幸存的老红军拦住解放军部队之后,将这一情况告诉了解放军干部。解放军战士们听后感动的热泪盈眶,很快便将这几位老红军的情况报告了上去,后来,这几位老红军战士都被妥善安置。

美丽的大西南,苍山如海,残阳似血,可在如此美景之下,却安眠着无数为了中国革命事业牺牲的烈士。他们是这美景的根基,是和平的卫士,没有他们为革命奉献出的一切,便没有我们如今的和平生活。

因此,当我们在欣赏大好河山时,请不要忘记那些为了这大好河山牺牲的烈士们,是他们带来了我们今天享受的一切,他们是人民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