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中国哪个朝代得国最正?秦始皇未能上榜,民间只认这两个

2024-04-16历史

自秦始皇一统天下至清朝辛亥革命, 中国历史见证了九个统一王朝的兴衰和多个长时期的分裂混乱。

这些王朝与时代编织了中华民族悠长的历史画卷。

然而,历史学者普遍认为, 真正意义上正统的王朝只有汉朝和明朝,其余则被贴上了「不正」的标签,就连秦始皇开创的大秦也在「不正」中, 这究竟是为何呢?

在这里我们要首先来定义,得国最正的意义是什么?

这个观点是孟森在其著作【明史讲义】中提出,孟森提出这个观点理由主要有三点:

布衣出身,白手起家

刘邦,一位出身于江苏丰县普通农家的汉朝开国君主,尽管他的出身寒微,但他的领导天赋和宏伟抱负自幼便显露无遗。

年轻时,他在沛县担任着小小的亭长,肩负着维护地方安宁的重任。然而,刘邦的心志远大,他不甘于平庸,一心想要有朝一日实现辉煌伟业,改写自己的命运。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挑战秦朝的铁腕统治。

这场起义如同一把火,点燃了刘邦内心的激情,他毅然决然地投身反抗的洪流,开始了他的抗争之旅。

起初,刘邦的力量微不足道,但他精通用人之道,身边逐渐聚集了一批骁勇善战的英才,如足智多谋的萧何、谋略过人的张良、用兵如神的韩信等。

他们齐心协力,为刘邦出谋划策,使得他的势力如同星火燎原,日益壮大。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军攻入咸阳,将秦朝的统治画上了句号。

紧接着,刘邦与项羽展开了一场为期四年的楚汉争霸战。

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战争中,刘邦展现了他的政治智慧和军事天赋,使得他的势力不断壮大。最终,在一场惊心动魄的对决中,他战胜了项羽,建立了汉朝,为历史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篇章。

明太祖朱元璋,原名朱重八,诞生于1328年,来自安徽省凤阳。

他的童年充满了贫困,为了生计,他不得不为地主放牛以贴补家用。在生活的重压下,朱元璋在少年时期选择了出家为僧。

然而,1352年,朱元璋的命运发生了重大转折,他加入了红巾军,开始了他的抗元生涯。凭借卓越的才智和勇猛善战的能力,朱元璋在红巾军中迅速崭露头角,成为一名杰出的将领。

经过多年的南征北战,朱元璋逐渐统一了中国南方,并在1368年建立了大明王朝,定都南京。

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由南方起兵统一全国的皇帝,开创了大明王朝近三百年的辉煌历史。

可见,汉朝的刘邦和明朝的朱元璋都是出身平民,没有依靠前朝的权力和地位,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天下。

反观得国不正的朝代,我们就以晋、隋朝代为例。

晋武帝司马炎,一位结束三国鼎立局面、创立晋朝的卓越皇帝,他诞生于公元236年,出身于显赫的魏国权臣司马懿家族。

司马懿和司马昭,这两位是司马家杰出的代表,同时也为司马炎积累了丰厚的政治资本和强大的军事实力,为他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他们的努力下,司马炎得以顺利地统一了长期分裂的中国,结束了三国时期的战乱,开启了晋朝的繁荣时代。

隋文帝杨坚,一位统一南北朝、建立隋朝的英明君主,出生于公元541年。

他来自北周权臣杨忠家族。杨忠家族在北周时期地位显赫,权势滔天,为杨坚的起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得益于家族的辉煌背景,杨坚成功地统一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战乱。

他的智慧和勇敢,为隋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综上所述,晋武帝司马炎、隋文帝杨坚这两位开国皇帝,都不是出身于平民,他们背后都有着显赫的家世和丰厚的资源。

他们在起家过程中,充分利用家族背景和自身卓越的才能,逐步崛起,最终成为了一代帝王。

与前朝无瓜葛

汉高祖刘邦与明太祖朱元璋都是因为不满前朝暴政而起义。

他们并非前朝的重臣或一方诸侯,没有背叛前朝的嫌疑。

他们的起义是出于对民众疾苦的同情,以及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而秦国在嬴政之前已经是一个强大的国家,通过多年的征战,逐渐削弱了其他六个诸侯国的实力。

嬴政继位后,继续推行秦国的法家政策,加强中央集权,最终在公元前221年完成了对六国的统一,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战国时期。

晋武帝司马炎与前朝的瓜葛主要在于他通过篡夺魏国的政权来建立晋朝。

司马懿及其家族在魏国时期积累了巨大的权力,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相继掌握了魏国的实权。

司马炎继位后,继续扩大司马家族的势力,最终在公元265年代魏自立,建立了晋朝,这一过程被称为「晋阳之变」。

隋文帝杨坚与前朝的瓜葛在于他通过北周的禅让来建立隋朝。

杨坚的父亲杨忠是北周的权臣,杨坚本人也在北周朝廷中担任要职。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了大权,最终在公元581年接受了北周静帝的禅让,建立了隋朝。

而在中国古代历史的评价体系中,一个朝代的「得国之正」往往与其建立的方式和合法性密切相关。

传统的儒家观念强调「忠孝」和「正统」,倾向于认为君权神授,皇位应当通过合法和道德的方式传承。

因此,如果一个朝代的建立并非基于内部的造反或篡位,而是通过君主自身的实力和功绩来取得天下,那么在某种程度上,它可以被认为具有更高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刘邦与朱元璋正是如此

晋、隋则是通过 内部的造反或篡位才完成的大业,因此被批为得国不正。

为民除暴

刘邦与朱元璋的起义得到了广泛的民众支持。

他们深知民众的苦难,因此能够凝聚人心,壮大自己的力量。在他们的带领下,民众纷纷投身起义,共同推翻了前朝的统治。

可晋武帝司马炎和隋文帝杨坚,雄才大略的帝王,他们的统治行为往往带有个人利益的色彩。

我们来看看晋武帝司马炎。

在建立晋朝、统一三国的过程中,虽然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但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采取了屠杀和排挤异己的手段。

这种行为导致了社会秩序的混乱,民众的生活也因此变得困苦不堪。

我们来看看隋文帝杨坚。

在建立隋朝、统一南北朝的过程中,通过改革和征战,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然而,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也采取了残酷的手段,削弱地方豪强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尽管隋朝一时繁荣,但杨坚为了个人利益而实施的暴政,也为隋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因此,学者孟森才认为,历朝历代中,只有刘邦和朱元璋符合上述三个条件,因此汉朝和明朝的建立算是比较光明磊落的,得国之正,其他朝代难以比拟。

这个观点符合大众的道德观,即开国之初动机单纯,站在维护老百姓立场,无权无势,更不是在前朝身居高位,受前朝恩惠还居心叵测以图社稷神器。

这种观点并非无懈可击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正统」王朝的定义。

在历史学中,「正统」王朝通常指的是一个统一全国、传承有序、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的朝代。

然而,这个定义并非一成不变,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学者对「正统」王朝的定义存在差异。

我们可以通过数据来分析秦、晋、隋三个朝代的「正统」程度。

统一全国: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正统」王朝应当能够统一全国,实现领土完整。

根据历史数据,秦朝统一了六国,结束了长期的战国纷争;晋朝实现了三国统一;隋朝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

这些朝代在统一全国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传承有序: 一个「正统」王朝应当具备较为稳定的政权传承。

虽然秦朝、晋朝和隋朝的统治时间相对较短,但它们在政权传承方面也具备一定的秩序。

例如,秦朝的始皇帝将皇位传给了秦二世;晋朝的晋武帝司马炎将皇位传给了晋惠帝;隋朝的隋文帝杨坚将皇位传给了隋炀帝。

政治稳定: 一个「正统」王朝应当具备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

虽然秦朝、晋朝和隋朝在统治过程中存在一些政治动荡,但它们在大部分时期也实现了政治稳定。

例如, 秦朝实行了严格的法律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晋朝实行了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隋朝实行了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文化繁荣: 一个「正统」王朝应当具备繁荣的文化。

秦朝虽然在统治过程中实行了焚书坑儒的政策,但也开创了许多制度, 如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等 ;晋朝在文化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 如竹林七贤、陶渊明等 ;隋朝在文化方面也有一定贡献, 如大运河的修建、科举制度的创立等

因此,我们也可以认为秦朝、晋朝和隋朝在某些方面也具备了「正统」王朝的特征。

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这些朝代排除在「正统」王朝之外。

当然,我们并非否定汉朝和明朝的「正统」地位,而是认为在评价一个朝代的「正统」程度时,不能仅以汉朝和明朝为标准,而应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考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全面、客观地评价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