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献身陇南松高洁

2024-01-02历史

一记黄鼎烈士

黄鼎同志

黄鼎,字甲三,1918年3月29日出生于甘肃省靖远县水泉乡牙沟水村(今属平川区)一个贫苦农民家中。父亲黄仲善,母亲万氏,继承祖训,耕读传家。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20年。靖远发生强烈地震,父亲被塌房倒压,死于非命,小黄鼎在哑哑学语中失去父爱,母亲丧夫为嫠,痛不欲生。在生性刚强,淑德贤良的公婆扶持下,母亲日耕于田,夜绩于室,含辛茹苦,终于拉扯黄鼎成人。

幼小的黄鼎聪颖多思,好学上进,深得祖母和母亲的宠爱。七岁入本村私塾启蒙,十岁考入县立敷文小学读书。思性敏捷的黄鼎,勤奋刻苦,善于思考,成绩在全班独占鳌头。在学校他热爱集体,团结同学,尊师爱幼,助人为乐,是一位品学兼优的高才生,常常受到老师的夸奖,深得同学们的喜爱。

少年时的黄鼎,经受了革命风暴的影响和感染,亲历了国民党当局和地主阶级的压迫和剝削的现实。1932年在黄鼎家乡爆发的「靖远兵暴」,1933年,甘青宁特委在靖远园子岔组织的「西北抗日义勇军起义」,游击队、义勇军开展的武装斗争,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粮田」,「反对要粮要款,扶助工农」的群众运幼,在黄鼎纯洁的心灵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武装斗争的特殊环境,造就了黄鼎坚持正义,敢于斗争的品质和精神。

下面是黄鼎在学校读书时的两则故事。

1934年,靖远县长敲诈勤索,搜刮民财,激起全县人民的愤慨,在反「敲诈」的呼声中,县长携款潜逃,黄鼎闻讯,愤愤不平,当即和同班同学张生强、黄基等人组织学生分头追赶,迫其返回。为讨好县长,教育科长出面调解,说服黄鼎等人带学生回校上课,让学生李菁慰和县长谈判,哪知,李在金钱的诱惑下,受贿白洋一百元,放走了县长。黄鼎气愤之下,又发动学生将李菁慰赶出学校。

1935年夏,高小毕业考试后,黄鼎发现学习成绩平平的几个学生考试成绩突升,怀疑有人捣鬼。探知教育科长偷漏试题的内情后,黄鼎十分气愤。身为教育科长竟然违规作弊,哪能容得。为抱打不平,计上心头:用大头针做成「奸贼」二字,兑好绿水,计划给教育科长脸上刺字。不料,黑夜慌忙中刺到教育科长的帽子上,颜色反泼了黄鼎一身。教育科长恼羞成怒,迫使学校扣发了黄鼎等人的毕业证书。黄鼎坚持正义,反对邪恶,敢于斗争的精神,为师生们留下了一串串长谈不惫的故事。

1935年秋,黄鼎以优异成绩考入兰州第一中学。学习期间,在舅父万良才的影响和帮助下,他接触了不少进步青年,秘密阅读进步书刊,学习革命理论。经同乡介绍,他入股加入了联络进步青年组织的「同仁消费合作社」。他和万良才等人串连兰州一中和靖远旅兰学生,组织成立了「甘肃青年抗战团」,上街宣传抗日,发起「抵制日货,不用日货」的斗争,同时,返靖组织建立「甘肃青年抗战团靖远分团」,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一二、九」运动和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黄鼎和同学们一同上街集会游行,反对国民党当局的不抵抗政策,拥护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正确主张,支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驻兰州的东北青年于学忠部上街哭乡,思念沦陷的东北家乡,要求打回老家去的行动,轰动了金城。激发了包括黄鼎等广大爱国青年学生的抗日热情和对国民党不抵抗政策的愤慨。黄鼎积极参加各种革命活动,从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成为斗争中的骨干分子,坚定的走上了革命道路。

学生的爱国热情和革命活动,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恐慌。他们故意制造事端,企图让校方借故开除黄鼎、张生强等追求进步的学生。黄鼎得知消息后,立即发动学生罢课,进行抗议,通过七天的斗争,迫使校方取消开除学生计划。

延安,灿烂群星的荟萃地,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它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忠心报国的热血青年,黄鼎无不日夜向往。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一张报纸上看到了延安抗大招生的消息。欣喜若狂,接捺不住内心的革命激情,决心辍学赴延安学习。愿望很忙实现了。由八路军驻兰办事处搭桥,他和欧化远等靖远旅兰学生一起离兰,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临行前黄鼎回家看望了母亲、妻子和刚脱襁褓的女儿,母亲拿出省吃俭用积攒的一点钱。交给他作盘缠,热泪盈眶,依依不舍的送他登程。

喜爱武装的黄鼎,飒爽英姿,充满活力,在抗大三大队,他刻苦训练,虚心请教,善于总结,注重实践,阶级觉悟和军事素质提高很快,政治、军事双双丰收。不久,他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宿愿以偿。

步出学校,踏上征途。黄鼎分配到陕甘宁边区保安部队陇东保安司令部独立五营一连任文化教员。军队的文化讲台是神圣而又光荣的,黄鼎在这块圣土上发光放热,尽心竭力为战土传授知识,使贫苦农民家庭出身的战士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得到提高。战士们多不织字,他自编教材,既教文化又上政治,反复讲解,耐心执教。为了让个别没有文化基础的战士能跟上进度,他利用休息时间,手把手的在地上一笔一画的教字。

黄鼎关心战士胜似关心自已。他关心战士疾苦,对战士体贴入微,战士有病,他让伙房做病号饭,亲自送到床边,战士经济上有困难,他想方设法予以解决。他说话和气,平易近人,战士们喜欢和他接近,把他当成知心朋友,有话愿对他说,有事愿找他帮忙,全连百余战士的家信差不多都由他代写代念,甚至连夫妻来往的「情书」也找他代劳,其他连的战士亦乐于和他接近。后来他调营部当教育干事,战士

们还是找他代劳,谈心。黄鼎见缝插针,抓住每一个机会,教育战士要认真学习文化,学习政治,提高文化素质和阶级觉悟,发现战士思想波动,及时进行开导和教育。

黄鼎心里总是装着别人,就是没有自己。他患有胃溃疡,曾几次吐血,身体虚弱乏力,但他仍日以继夜忘我工作,时常通宵达旦。在营部除主管全营政治、文化教育外,还兼顾秘书工作,代写全营的总结报告等,常常忙得不可开交。辛劳和汗水换来丰硕的回报,他多次受到上级的表扬和嘉奖。

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考验人。黄鼎在营部任教育干事时,坚决要求随九连到大风川野狐沟开荒种地,要求上前线参加战斗。

1939年12月,国民党部队肆意挑衅,制造了镇原、宁县摩擦事件,包围了驻镇原的三八五旅七零七团二营。黄鼎随独五营前往增援,打退了敌军。1940年3月,他又参加了追剿土匪赵老五的战斗,一举歼灭顽匪。战斗中,黄鼎顽强勇敢,冲锋在前,能杀能战,表现十分突出。

根据军事需要,1944年11月,黄鼎下到九连任副指导员,1945年又到七连和八连任指导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发幼了反革命内战,疯狂地向解放区进攻,黄鼎随军参加了陇东子午岭战斗。在激烈的战斗中,三营教导员等五名干部壮烈牺牲。黄鼎骁勇善战,能打能拼,以绩擢升三营副教导员。

国民党军队向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后,王震率三五九旅从中原突围,向边区转移。为迎接王震部队,开展敌后武装斗争,建立根据地,中共中央西北局指示甘工委,抽调一批武装力量和地方干部,组成陇南、平西(海固)、平东(华平)三个工委和武工队,向敌占区出击。黄鼎调任华平工委委员兼武工队副政委,和工委书记兼政委张可夫、工委副书记李义祥、工委委员兼大队长段全才、副大队长张钧平等同志,一起率武工队员50多人,于9月14日出发,经平凉进入华亭境内。

作为一名指挥员,黄鼎每时每刻都牵掛着部队的安全,时时掌握敌军动向,每到一地,他都主动向地方同志,了解敌情,掌握地形,绘制地形草图,记录活动情况。在华亭庙岭宿营时,他调查绘制了标有沿途村镇、里程和敌军分布的庙岭至关山地形图。后来武工队利用此图袭击了华亭龙眼(今名西华)国民政府乡公所,然后进入关山一带活动。

在海龙山,武工队遭平凉、华亭保安队数百兵力围攻。黄鼎分析敌情,指出主动出击的对策。他认为敌军虽人多势众,但无战斗力,我方虽力量单薄,但攻敌薄弱环节,打怕敌人,则可变被动为主动。一部分同志却认为敌我力量悬殊,主动出击会遭受损失,各持己见,莫衷一是。无奈,只得沿山北撤。然恰逄阴雨交加,天气恶劣,风歺露宿,人困马乏,在龙眼乡打虎台苦熬两个昼夜,兵分四路,隐蔽活动。

黄鼎带领一班战士和五名地方干部。由地下党员范中元作向导,星夜行军,赶到高山(今名上关)王家沟,在高山区委负责人梁孝安排下,他们隐蔽在吕家楼上。

敌保安队探知武工队进庄消息后,立即封锁山沟,派便衣挨门盘查。敌人死盯黄鼎小队不放,一连三天无法行动,再住下去后果不堪设想。有人建议化装分散回边区,黄鼎认为,在敌人到处设哨,严密监视下,人生地疏,分散出去危险更大,他坚定信心,决心设法把部队带回去。

一夜,突然下起毛毛细雨,满天浓雾,黄鼎带着小队趁机撤出山庄,蹚河上山,虎口余生,钻进一片青桐林。天黑后登上楞次山梁,给高山区委张振威留下五名地方干部及部分枪支,继续撤退。

越荒野,穿小路,巧过封锁,昼夜兼程,天亮赶到平凉土谷堆。白天穿公路容易暴露,为安全其间,遂返回距公路约三、四华里的偏僻山村崔家山宿营。这样,天亮前穿过平宝公路,进入平东工委所在地潘家岭的计划落空。

崔家山是仅有五、六户人家的小山庄,坐落在半山腰阳湾里,全是窑洞,窑前有一条窄小的山道,贯通东西。黄鼎他们隐蔽在路口一户老俩口家中,这里山峁突立,有利出击。机敏的黄鼎,在山顶布了岗哨。

事有不测。黄鼎的行踪被保安队收买的便衣告密。下午五时许,哨兵突然发现西北梢林中窜出一股敌兵,向庄西路口涌来,立即呜枪报信。黄鼎才知,三、四百敌兵,从东、西、南分三路包围了崔家山。

听到枪响,黄鼎锐感形势危急。他和队员一起冲出窑洞,用机枪封锁东路囗,其余队员冲向路西口。敌人多势众,黄鼎连冲三次未果。此时,路东也已交火,保安队步步围逼,战斗越打越烈。

黄鼎机智灵活,利用窑间短墙和柴捆巧妙部署战斗,以节约子弹,避免伤亡。两挺机枪各封一路口,他东西往返指挥。鼓舞队员坚持战斗,守住阵地,待天黑突围。队员们顽强出击,打退敌人数次进攻。战斗时断时续,一直打到晚九时左右。

天黑了,黄鼎计划趁夜阑人静突围,沿乱柴沟向东过河,跨过公路,进入潘家岭,与地下党组织联系,返回陇东。

突围开始了,黄鼎跳入一个土坑,端起机枪,压住敌人火力,掩护队员们突围。当最后一个队员突出重围后,他一边射击,一边向中峁后冲去,遭敌伏击,不幸中弹,壮烈牺牲。

年仅28岁的黄鼎,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他宝贵的生命。

黄鼎的英雄事迹彪炳千秋,永垂青史。

(本文根据有关资料整理 魏其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