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36年蒋介石直言,世上能取代我的只有两人,其中一个已经被我杀了

2024-04-26历史

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事变协定】签订后,蒋介石与夫人宋美龄回到南京。

但是蒋介石却突然问这些前来探望他的朋友和下属这样一个问题:未来能取代他的只有两个人,一个人是毛泽东,另一个人是谁呢?」

在场诸位议论纷纷,有人猜测是汪精卫,有一部分人猜测是张学良或者李宗仁等反蒋派别领袖人物,但这些似乎都不是蒋介石心中的答案。

1937年蒋介石夫妇在庐山休养期间,国民党陆军上将刘建绪负责陪同保护二位安全,但蒋介石刚从西安事变的困扰中脱身。

此时疾病缠身,无暇关注眼前的庐山景色,刘建绪见状便开口调节气氛,半开玩笑的斟酌询问:「那您觉得日后谁能有幸取代您呢?」

蒋介石听罢,也是思考良久,才缓缓开口道:「其中一个还活着,处处是我的对手,另一个已经被我杀了。」

这个早已被蒋介石杀害的人是谁呢?为什么蒋介石又会如此忌惮两人呢?

毛蒋交锋,蒋介石的忌惮之心

毛泽东和蒋介石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两位人物,前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始人之一,后者是中华民国的建立者。

两人曾经一度同舟共济,共同抗击日寇侵略,但最终分道扬镳,成为了敌对的政治对手。蒋介石也果断的承认在百年之后,毛泽东会成为代替他的人,也是他最为忌惮的人。

在二战胜利后,随着国共内战的爆发,蒋介石和毛泽东之间的角逐更加激烈,首先是毛泽东的极强的领导能力和政治远见让蒋介石非常忌惮。

毛泽东在革命中表现出色,他不仅懂得如何组织人民进行斗争,还善于在政治上谋划和决策。

而蒋介石虽然也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但他的领导风格和毛泽东截然不同。蒋介石更多地采用集权的手段,而毛泽东则更加注重民主和群众路线。

另外,蒋介石又是一个重视道德、讲究礼仪的保守派人物,他坚信孔孟之道,主张忠君、孝子、忠臣、义士的行为准则。

而毛泽东则是一个革命派人物,他提倡革命、民族独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思想,主张通过阶级斗争和武装革命推翻旧秩序,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这种不同的领导方式让蒋介石感到对手的强大与威胁,其次是毛泽东广泛的人民群众基础让蒋介石感到担忧。

毛泽东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打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口号,获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而蒋介石则是靠着一些军阀和地主的支持走到了如今的位置上。从古至今的建国之道中「得民心者得天下」始终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这种对比让毛泽东更加具有亲和力和人民性,而蒋介石则更加孤立和冷漠,另外便是毛泽东的军事领导能力以及战略目光令蒋介石心存顾虑。

在战略思想上,蒋介石主张打持久战,他认为只有在战争中保存自己的实力,才能够最终获胜;毛泽东则主张打歼灭战,通过大规模的战略决战,歼灭敌军主力,以取得战争胜利。

长征后,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就建立了一支优秀的军队,与蒋介石领导的政府军队多次交战。

在抗战胜利后,两军开始了国共内战,毛泽东领导的军队表现出色,甚至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在不同领域的分歧使两人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以及人民群众心中的地位产生巨大区别,毛泽东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也让蒋介石愈发忌惮。

从各个方面来讲,蒋介石认为能够取代他的「隐患」之一当属毛泽东。

十年磨剑

1931年11月29日晚,一辆疾驰的汽车骤停在南京城东麒麟门外的沙子岗,从车上缓缓走下了一位年轻的军官。

他便是国民党左派领袖邓演达,他为我国民主革命事业建立无数丰功伟绩,是一位优秀的革命战士。

但正是这样一位刚正不阿,丹心赤诚为中国革命前途而奋斗的一代英杰,却于36岁中弹倒在血泊之中,不敌蒋介石的屠刀。

短暂光辉的一生犹如昙花一现,他的生命也永远定格在沙子岗上,邓演达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亲邓镜人文化底蕴丰厚,是清光绪年间的秀才,在淡水镇的一所学堂担任教员。

当时的淡水镇作为对外往来的重要通商口岸,大量新思想的传播与传统思想进行交融传播。

邓镜人对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也表示认可与同情,对孩子的教育也渗透着浓厚的爱国思想与新思潮的痕迹。

从小接受爱国革命思想的熏陶,再加上邓演达常常目睹中华民族沦陷时的种种灾难与压迫遭遇,以及清政府的懦弱与腐败,邓演达很小就萌生了朴素的爱国责任意识。

1910年,广州庚戌新军起义失败,清军四处捉拿反清革命战士,在清政府的威胁之下,邓演达和他的同级好友郭冠杰等陆军小学堂的学生穿着军服,胸口别着校徽。

特意避开军警,从黄埔进城,有组织的秘密派发传单标语宣传反清思想,坚定并激励人民心中的反清斗志。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邓演达成为了战场上的一员。次年再次回到学校学习,就读于广东陆军速成学校步兵科,在校以优异的成绩备受关注。

1913年孙中山发起「二次革命」对袁世凯进行讨伐,同年邓演达从陆军速成学校毕业后果断加入北伐军兵站总监部卫队营。

但「天有不测风云」,由于炮兵叛变,北伐之路出师未捷,宣告解散,短短一个多月,「二次革命」再次以失败告终。

邓演达亲眼目睹也亲身经历了几次革命的失败,也逐渐意识到建立一支强大革命军队的重要性。

19岁考入武昌第二预备学校,在校期间勤奋好学,学习之余经常和志同道合的朋友探讨当下时局,分析中国前景。

十年周转于四所军事学校,经过一番系统的学习以及三次武装起义的锻炼,邓演达的革命理论,实践经验等方面都得到了质的飞跃,为日后正式从事革命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次反蒋,蒋介石第二忌惮的人

自辛亥革命以后,在军事方面孙中山身边有两个辅佐他的风云人物,一个是蒋介石,另一个便是经过战火淬炼的邓演达。

但在1924年之前两人一直没有直接交集,直到在孙中山的领导之下,两人才正式携手与其他国民党要员筹办黄埔军校,由蒋介石担任校长,邓演达担任教育长。

但实际上二人中却暗藏诸多「纠纷」。虽然他们在工作上联系密切,可私人感情却差得很,两人的分歧也很严重。

单从政治思想上看,蒋介石极为排斥共产党员与共青团员,并企图将他们逐出黄埔军校;但邓演达却坚定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对共产党员怀有深切的同情。

另外,邓演达对于黄埔军校内存在的「官僚主义不良作风」,蒋介石重用不当之人纵容之行格外不满,便选择离开黄埔军校去德国留学。

一年后回国又因批评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虽然后来蒋介石出面澄清解释此事,甚至还做出「忏悔和辞职」的决定。

当时的邓演达被蒋介石两面三刀的精湛演技所欺骗,对蒋介石的为人还抱有信任,认为只要真诚劝说蒋介石,定能让他「迷途知返」,但事实证明,邓演达的想法是错误的。

他亲往广州东山,到蒋介石的住处当面指责他违反孙中山的三大政策,进行一番义正严词的批评,另一面他也向国民党政界发表自己的看法。

邓演达兼顾大局,坚定拥护国共合作的关系。

可是他这一番好心劝阻却惹恼了蒋介石,他以邓演达时亲共分子的嫌疑而将其软禁,后来又借机调任他到潮州分校担任教育长。

邓演达始终坚持孙中山的三大政策,积极投身于北伐战争之中,和蒋介石已经发生了第一次冲突。

第二次反蒋是在蒋介石叛变国民革命军时发生的,蒋介石的地位日益提高,便打算将广州国民政府和国民党中央迁都南昌,但当时国民政府的决定是迁都至武汉。

邓演达深知其中利害,再次踏上劝阻之路,希望蒋介石能仔细考虑大局,服从武汉国民政府的决定。蒋介石却仍一意孤行,完全不领情,甚至企图制造「兵变」暗算邓演达。

邓演达通过和蒋介石的长期共事,对蒋介石的为人秉性也愈发清楚,这场「迁都之争」也渐渐暴露出蒋介石背叛革命的意图,内部的分裂定会导致革命失败。

邓演达在武汉一面做着舆论宣传工作,一边发动恢复党权运动,明面反抗蒋介石的独裁专政。

他所组建的一支五人行动委员会多次发表演讲,核心内容便是围绕着反蒋斗争进行演说。

1927年3月,蒋介石派遣亲信到武汉开展活动,私下劝说邓演达终止反蒋主张的宣传,并以总司令参谋长一职作为诱饵,希望他仔细斟酌其间得失。

蒋介石本以为这番收买之举可以成功诱惑邓演达,谁知邓演达完全不买账,并直言不讳:「当不当参谋长无关轻重,照蒋介石这样领导革命,永远不会成功!」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他也彻底暴露的他的野心和目的,之前拉拢邓演达未遂,在南京建立「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后,即刻下令缉捕邓演达。

蒋介石狼子野心丝毫不加掩饰,在集会中慷慨激昂的表示:为中国革命实现三民主义,奋勇前进,打倒蒋介石,打倒南京伪政府!铲除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

邓演达的反蒋行动在武汉进行的轰轰烈烈,但武汉国民政府却优先北伐,不进行东征讨蒋,这一举动也为此次的反蒋行动标刻上失败的印记。

同年6月30日,邓演达悲壮的写下了留别信:【告别中国国民党的同志】,信中严苛谴责了蒋介石一系列罪行,不久又前往莫斯科,决心为中国寻找一条全新的革命之路。

第三次反蒋,也是邓演达最后一次反蒋行动。他在充满白色恐怖的上海高举反蒋大旗,此时蒋介石根基深厚,势力庞大。

上海租界也下令重金悬赏邓演达,但邓演达丝毫不惧蒋介石所布下的重重陷阱和阻难,他以饱满而又坚定的革命信念在恶劣的条件之下坚持军事策划和政治宣传。

他利用蒋介石内部集团的矛盾,举办「江西起义干部班」试图动摇蒋介石内部的军事基础。

1931年2月,蒋介石将胡汉民软禁南京汤山,加上之前蒋介石扣押要员的举动已经激发国民党众怒,此时正是推翻蒋介石政权的大好时机。

他计划将围剿红军的第十九路军调到广东,公开表示停止内战。

另一边又与广东军队联合建立反蒋基地,邓演达则亲自前往江西在临川、清江一带进行起义,夺取南昌,内外联动之下推翻蒋介石统治。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一次周密的反蒋行动事关重大,胜利的曙光遥遥在望。但意外横生,邓演达在「江西起义干部培训班」的结业典礼上讲话时被逮捕。

其原因是因为队伍内部出现了叛徒,将他们的计划全部出卖给蒋介石,这场出卖也为这位革命烈士的生命画上了句号。

碧血飞花,忠骨长存

出卖邓演达的是陈敬斋,离开黄埔军校后加入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又脱离共产党逃回老家景德镇。

1928年经人介绍加入第三党,但没想到在这里既无工作又无官职,而陈为人懒散,见蒋介石悬赏20万缉捕邓演达,利益熏心,以经济援助和政治掩护为条件泄密邓演达行踪。

邓演达哪怕身陷囹圄也从未熄灭革命烈火,一身雄雄正气狠狠灼烧着蒋介石的惧意,这个三次计划谋反他的人让蒋介石既可惜又可惧。

最终,在戴季陶的劝说之下,在寂静的夜晚将其枪杀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为家国大义和中国前途而牺牲的革命者将名垂青史,历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永远会镌刻忠骨英魂的丰功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