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54年,毛泽东宴请郑洞国问他:郑将军抽不抽烟,随后亲自帮他点

2024-01-30历史

前言

你知道吗?毛主席还曾为一名国民党将领点过烟,他就是郑洞国。

攻克永定,郑洞国崭露头角

1924年,远在湖南的郑洞国听说广东要创办军官学校,正在招生学生,便不顾老师和家人的一再劝阻,和同学同乡毅然决然地前往广州应试,只是,他们赶到广州时,极其不巧地是,黄埔军校的招生报名期已过。幸亏湖南同乡黄鳌帮忙,为了防止一次考试不中,于是 郑洞国先后报了两个名字,经过黄鳌的同意,郑洞国顶冒他的名字参加考试,结果竟然被录取了。

然而,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后,郑洞国恰巧和黄鳌一同分在第二队,然后就闹出了笑话: 出操点名的时候,队长叫到黄鳌名字的时候,两个人同时应声回答, 最后引来同学们的哈哈大笑。这件事为郑洞国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没过多久,他就向队长如实汇报了事情的经过,请求重新单独进行入学考试,但是,对于他的表现, 校方表示谅解,还将他的名字更正了过来, 从这以后,郑洞国了却了一桩心事。

1926年10月11日,北伐军第二三两军和第1军2师强渡赣江,再攻南昌;12日,蒋介石亲临南昌南门外指挥攻城。但是,蒋介石这般布置作战,实则已经犯了兵家大忌。白崇禧说,他当时不同意强攻南昌,但蒋求胜心切,重蹈武昌攻城40日不下之覆辙。蒋个性又倔强,不采纳别人意见,坚决主张爬城强攻。

结果显而易见,此次惨败,蒋介石只能将部队撤退到高安县城设立司令部,休整待命。

对于蒋介石北伐途中在武昌和南昌战役的错误指挥,周总理曾做出过评价: 「作为一个战术家,他是个拙劣的外行......」

当北伐军在湖北、江西频频获胜,何应钦才刷领第一军各师向福建进军。11月中旬,峰市、永定、松口一役,首战告捷,俘敌4000余人,缴步枪4000多支,大炮10门

黄埔一期毕业生郑洞国、李及兰和杜聿明等人,当时在战役当中表现得勇猛机智果断,攻永定时,郑洞国为第1军3师8团1营长,他率领部下担任主攻,因为指挥坚决、果断,所以受到了上级的嘉奖。之后,东路军乘胜追击窜至广东松口一带的敌军主力,并将其全歼。郑洞国就在这次战斗当中俘获千余敌人,枪支也千余。同年11月,郑洞国因为战功被擢升为3师8团团长。

郑洞国当年冒名顶替考进了黄埔军校,和同乡的黄鳌、王尔琢、贺声洋成为至交,关系也不同寻常。后来,他们为了各自的信仰不同分道扬镳,黄鳌、王尔琢先后在黄埔军校加入了共产党。

黄鳌在石门时惨遭国民党军包围,率领部下突围时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6岁,而王尔卓也在江西不幸中弹殉职,时年27岁。毛主席还撰文悼念他: 「一哭尔琢,二哭尔琢,尔琢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后如何?得到胜利方始休!」 而此时的郑洞国则继续对蒋介石崇拜不已。

1925年11月,从老家探亲回来,由周恩来委派他为潮州野战医院党代表,亲眼见到蒋介石来巡视医院时的认真负责,当蒋介石发现医院的医疗条件与服务治疗态度不如人意时,当场撤换了院长,而对他这个刚上任的党代表却勉励有加,这让他大受感动,因此,他选择了跟着蒋介石走,并认为自己你这一步是走对了。而且,进黄埔冒黄鳌的名字这件事,也是校长谅解,才免于勒令退学,他不能恩将仇报。

台儿庄战役结束之后,郑洞国率领部下以精兵夜袭的方式,一举攻占了制高点九山,在邳县以北地区防御作战期间,为了便利后方交通,郑洞国曾命工兵连在碾庄圩以东的运河上铺设了一道浮桥。徐州失陷前,中国军队在运河东北地区作战的主力十余个师依赖此桥撤出了战场。1938年底,郑洞国被升任军长兼荣一师师长,荣一师乃由抗战中伤愈官兵组成的部队,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但是内部人事有些复杂,纪律更是松散,很难统驭 。郑洞国到任之后,知人善任,赏罚分明,对于部队更是一再地严明纪律,加强训练,经过将近一年的努力,荣一师的面貌可谓是焕然一新,战斗力也大大加强,并成为了一支抗日劲旅。

次年11月初,日军为了切断桂越国际交通线,威胁中国后方,出动了两个半师团兵力由北部湾海面登陆,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接连陷钦州、防城和南宁等重镇,其号称「钢军」的第五师团以第十二旅团占领了南宁西北重要屏障昆仑关天险,桂南战局也极为危殆。

12月上旬,第五军(辖荣一师、第二OO师、新二十二师)奉命调赴桂南,并很快包围了昆仑关之地,并于18日晨发动猛攻,战役开始之后,荣一师担任主攻,表现得极为出色。最后战绩斐然,中国军队最终攻克了昆仑关,敌军第十二旅团基本被全歼;同时毙敌旅团长以下四千余人,缴获轻重武器无数, 造成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攻坚歼灭战的空前胜利。

昆仑关战役之后,郑洞国就被升任为新编十一军军长,不久之后又率部参加鄂西会战。宜昌失守之后,该军担任宜昌以西、宜都以北沿长江一线防务近两年之久,几次击退日军的大规模进攻。1942年秋,为配合战区主力反攻宜昌,郑洞国亲自率军由江陵东南渡江出击,一路歼敌甚众,并按作战计划切断了沙宜公路和敌后方水上交通,后来因为宜昌没能攻下,才奉命主动撤回原防。

在作战的闲暇时刻,郑洞国还注意加强部队的爱国爱民教育,同时举办培训班轮训各级干部,努力提高部队的军事、政治教育,使第八军成为当时国民党军队中战斗力较强,纪律亦比较严明的一支部队。

毛泽东亲自帮郑洞国点烟

1954年的一天,郑洞国突然接到一张套红的金色请帖,打开一看, 原来是毛主席派人送来的请帖,要在中南海宴请他。

郑洞国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安,毛主席日理万机,怎么会好端端地想到他,还要设宴招待,作为一个败军之将,等他见了毛主席后应该说些什么呢?

1948年,他率领部下困守长春的时候无比地迷惘。

当时,国民党的部队在东北的败局已定。蒋介石命令郑洞国突围,并严词告诫他 :「如不遵令突围,定以军法从事。」 郑洞国听到这个命令的时候只想嗤笑,突围?谈何容易!

城内军粮殆尽,近郊飞机场已经非他所有,长春周围也全是人民解放军的雄兵猛将,可以预见的是他们已经插翅难逃,此时正是危在旦夕,部属军心涣散,士兵们也毫无斗志,就连他亲自召集的高级将领会议都开不起来。

新七军军长李鸿称并不出席。六十军军长曾泽生虽然到会,但神态也有一些异于寻常之处,听他说了几句话,就借故匆匆离去。而郑洞国也预感到会凶多吉少,果不其然,当晚就有人多次密报说:「六十军决定今晚起义!」随后就接到了曾泽生的电话,他本来打算借着这个机会劝他回心转意的,结果,还没等到他开口,曾泽生就在电话里说:「有人和你讲话」。

紧接着,一位自称是解放军代表的人通过电话对郑洞国说: 「现在长春的局势,你是知道的。我们的政策是,放下武器,可以保障你方生命财产的安全。希望考虑,莫再做不必要地牺牲!」 郑洞国看得出来,解放军代表已经成为了六十军的座上客,但他依旧不为所动,仍旧坚持自己的反动立场,并当即表态: 「我既已失败,只有战死,没有什么可说的。要我放下武器,办不到。」 在他不知情中,他越来越孤立。第二天一大早,新七军的参谋长就跑过来和他说新七军也决定放下武器,并劝他和他们一道行动。但郑洞国依旧不醒悟,并严词拒绝说: 「你们的做法,我是不同意的。既然你们决定放下武器,那么,你们干你们的,我干我的。」

此时此刻,郑洞国明知人民拥护共产党。解放军官兵团结,打仗有办法,并且在很多方面都优于国民党,心中也非常地佩服,但是,他深陷正统观念,硬是不愿意和共产党和谈,他误认为共产党不会容他,所以他发誓要和孤城共存亡。

就在这时,杜聿明急电郑洞国告诉他,拟请蒋介石派直升飞机接他脱险,问他有没有降落地点。郑洞国回电说 :「来不及了。」 他同时电告蒋介石: 「来生再见」 。他是真的宁愿战死也绝对不投降。

他已经达到了顽固不化的程度。当晚,郑洞国司令部附近骤然响起了枪声,异常激烈,他原本以为巷战逼近,所以急忙到门外观望,并询问左右军情。结果,转眼之间,解放军就如同神兵天降,竟然已经据守在他的司令部内外了,再看看身边,副参谋长和卫兵这些人已经团团围着他,似乎都在用眼神向他示意:大势已去,放下武器吧!面对眼前的情况,他只能勉强放下武器,并听候处理。

也是事后郑洞国才知道, 那是因为共产党军威和政策的感召,所以他的一些高级幕僚和卫兵们早就已经悄悄迎接解放军的代表和战士。他们商议着朝天放枪,假意抵抗,造成猝不及防,兵临司令部的事实,促使他和他们一起走向光明。这样一来既能避免弃郑洞国于不顾,又能不让他过于难堪,并巧妙地将他从死亡线上救出来 ,每次回忆起这件事,郑洞国都无不感激解放军和他部属及卫兵们的安排。

虽然放下了武器,但是,郑洞国的思想上仍旧顽固,心绪也不佳,尤其是率领部下退出长春之时,既惭愧又不服气。就在这个时候,解放军司令员肖劲光和政委肖华设宴招待他,平日里他就沉默寡言,而且在他看来「败军之将不言勇」,在小酌的时候就更少说话了。

肖劲光和肖华二人看到他心情不大愉快,而且隐隐有敌意,却没有生气,反而和和气气地给他斟酒夹菜,并没有将他当作自己的手下败将。

饭后,两位询问郑洞国日后有什么打算, 他生硬地说:一不去广播,二不参加公开的宴会。 这二位将军都应承了下来,只是热情地希望他能够为人民做点事,郑洞国却断然拒绝: 「我只想当一个老百姓」。 两位将军仍旧不介意他所说的话,还委婉地提出 :「你不愿工作,或者休息一段时间,或者学习一段时间,请任意选择。」 郑洞国思考一瞬,答道:「学习,让我学习一段时间。」

就这样,郑洞国住在军区招待所,关起门来,学习了一年半。

最开始的时候读毛泽东著作,他是一点都读不进去,但还是翻注释和人名的时候,却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因为里面提到的一些人,他非常地熟悉,从这些人的身上,他不禁想到自己,跟着蒋介石打了二十多年仗,为什么越走越歪?为什么失败到这个地步?当时他还看了不少解放区的报纸,看到共产党强调抓生产,做了很多对人民群众有好处的事,对比之下,蒋介石的管区却是民不聊生。

郑洞国不禁想到:如果说,孙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义是进步的话,那么,蒋介石实行的是什么主义?他领着我们干了些什么?真是救国救民吗?如果正是如此,为什么人民群众不支持国民党和蒋介石,却风起云涌地热烈拥护共产党和毛泽东呢?他的心中产生了很多疑问,这也使他冷静下来学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以及其他马列主义著作。

郑洞国越看越觉得毛泽东有学识,有理论,有思想,有办法,是真心实意运用马列主义来救中国的。再想想蒋介石,两人一比较,蒋介石顿时变得黯然失色起来 ,蒋介石没有头脑,没有什么令人折服的理论,只会耍手腕,以势压人,大失民心,最后也只会一败涂地。

1952年,郑洞国到上海参观,发现上海出了名的「冒险家的乐园」在经过共产党的一番整治,依旧能够大变样了,真的成为了人民当家做主的天下,曾经的恶霸、流氓这些污垢几乎已经荡涤干净。他不禁开始自责: 「郑洞国啊郑洞国,你过去跟错了人啊!」 他的思想在这个时候终于发生了改变。

郑洞国又想起自己从东北到上海,路过北京,周总理请他吃饭,当时,聂荣臻元帅在座,周总理一见到他就拉着他的手说 :「洞国,我曾经给你写过一封信......」 郑洞国当即怔忪,周总理解释,那封信是解放军围困长春时期写的,还给他讲了内容。郑洞国听了之后非常的感动,心中无比后悔地说: 「总理呀!如果当时能见到您的信,我转变的可能快一些,不会那样顽固了!」 幸而,郑洞国最后终于转变了。

那天,到中南海宴会的时候,郑洞国迟到了几分钟,贺龙元帅和叶帅他们早就已经在座,他刚到,毛主席就立刻迎了上来和他握手寒暄,还让座。

郑洞国起初还有一些拘谨,毛主席开始一句话和一个动作就让他心下轻松了很多,他坐定之后,毛主席上来就问他抽不抽烟,他应声说道:「抽」,随后顺手就近拿了一支香烟,结果,没成想, 毛主席十分敏捷地擦着一根火柴,站起来给他点烟 。毛主席是那样地随和亲切,彬彬有礼,并没有丝毫国民党当官的那种让人生畏、讨厌的傲慢派头,在国民党阵营20多年,从蒋介石到他的若干上级,没有人曾这样对待过他。

而毛主席作为共产党的第一把手,国家元首,人民爱戴的领袖竟然为他点烟,这一刻,郑洞国感到共产党的领导人不是官,而是朴实的人民公仆,既平凡又伟大。

毛主席还询问了郑洞国全家的生活情况,他都如实回答,他的儿子还没有结婚,才刚从上海同济大学毕业,如今正在沈阳的一个建筑部门工作, 毛主席立刻就说他的家庭生活已经安排好了,就得为人民做一点工作吗,他今年才51岁,还很年轻。

郑洞国听后也无比的震惊,毛主席怎么这么了解他?于是,他情不自禁地连连答应说要好好地为人民服务。

在那天的宴席上,毛主席说了很多话,郑洞国很多都记不起来了,但是他始终难以忘记的是,毛主席正在以他的切身体会开导自己,鼓励他转变立场,为人民服务,走革命之路。

即便过去多年,郑洞国都能感受到共产党确实值得信赖,化敌为友,说话算数,待人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