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听闻上甘岭大胜,老蒋直言:我不是解放军的对手,他杜鲁门更不行

2024-01-27历史

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2年,上甘岭战役结束后,秘书拿到战报后,第一时间就交给蒋介石。

这一场在美军和蒋介石看来必胜的战争,没想到竟然是志愿军胜利了,蒋介石拿着战报的手微微颤抖,他对秘书说:「他们认为我军事能力有问题,我不是解放军的对手,他杜鲁门更不行。」

在这以后,他更是对秘书透露出放弃反攻大陆的想法,为何?

点个关注,一起看蒋介石如何看待上甘岭战役。

抗美援朝

自从解放战争战败以来,蒋介石从未放弃「反攻」大陆的想法,1950年时,逃到台湾的蒋介石认为时间到了,因为中国正在忙于抗美援朝。

彼时朝鲜半岛发生内战,眼看南韩不敌北方,美国为了自己在亚洲的战略布局,决定出兵援助。有了美国的加入,战场局势瞬间扭转,眼看朝鲜不敌,美军竟然在边境上挑衅我国。

当时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我们会吃下这个「哑巴亏」,不会出兵。

毕竟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内百废待兴,我们的工业几乎没有发展,整个国家都处于穷困之中,就连解放军的装备、后勤保障、交通路线等各方面都比不上美军,这一仗几乎没有悬念。

美国为了稳住朝鲜半岛的局势,可是组织了16个国家的联军,这在当时是相当强劲的一支军队,但毛主席仔细分析了占据,对于是否出兵做出了「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决定。

当然主席的决定也在中央内部遭到了大量反对的声音,但主席始终认为这一仗我们必须打。无论能否胜利,必须让别人看到新中国不再是任人欺负的「软柿子」。

看着大陆出兵朝鲜,蒋介石也想过台湾派兵出征,蒋介石信誓旦旦说他们与解放军交战多年,对于对方的用兵习惯非常熟悉。

不过杜鲁门并不同意台湾卷进来,对于老蒋心里的想法他一清二楚,无非就是希望联合国军耗尽大陆军队的力量,使他的反攻更加顺利。

不单单如此,一旦台湾加入战争,蒋介石也会趁机向他索取更多的军事援助,美国已经在战争上投入很多,不愿意再帮助台湾。

最关键的是,蒋介石可是解放军的手下败将,当年解放战争美国给与了国民党不少援助,结果只落得个解放军胜利,国民党败走台湾的局面。

为此杜鲁门对他不满,就连美国国会内部以部分人也不喜蒋介石。对于这些意见老蒋也有所耳闻,但他还需要依靠美国,也不能和他们撕破脸。

关于台湾是否出兵的问题,迈克尔阿瑟曾一力主张台湾出兵,但遭到了国会内部人员的反对,理由是一旦台湾出兵,性质就变了,从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再次变成内战。

若是惹怒大陆,他们趁着台湾出兵朝鲜的间隙,再次出兵台湾,届时美国将会面临两个战场,且两方都距离美国本土遥远。

这样一来美国就会处于被动的局面,台湾和朝鲜的战略布局同样重要,若两方同时开战,美国则会深陷战争中无法自拔。

考虑到这一方面,杜鲁门没有同意台湾出兵的请求,蒋介石也只能期盼美军能在战场上「大杀四方」,让志愿军实力「减弱」。

志愿军进入朝鲜后,刚开始的确是美军掌握着战斗的主动权,但随着战争的开展,彭德怀带领大军研究美军的作战习惯,尤其是迈克尔阿瑟的个人性格等,总结出了针对美军的作战弱点。

在之后的几次战争中,志愿军们在战场上不断取得胜利,甚至开始扭转战争局势,这是美军始料未及的,号称「世界第一」的美军第一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多次失败让美国政府对迈克尔阿瑟官不满,在他多次与美国政府冲突后,杜鲁门直接将他撤职,换李奇微上场。

李奇微的到来确实给志愿军造成了影响,但总体战略来说,还是我军更胜一筹。

1952年10月,眼看着志愿军已经掌握了地面战场的主动权,「联合国军队」被打得士气低迷,为了提升士气,他们急迫需要一场胜利的战争提升士气。

况且美国的战败已经让他们在世界上丢人了,杜鲁门正在准备他的下一次大选,朝鲜战争已经引得美国人对他失望,若是再来一次战争,他也能挽回丢失的民意。

上甘岭战役

范弗里特对战场形势进行了分析,认为在上甘岭地区发起攻击联合国军获胜的可能性最大,不过他并没有反思之前战争联合国军失败的根本原因,秉持着敌军一贯骄傲的态度。

就在战争开始之前,一对美国军官还端着茶杯讨论这场战争,他们看着上甘岭地区面积不大,甚至口出狂言:「上甘岭规模不大,我们争取5天时间拿下。」

当时的范弗里特自大的认为,只需要消耗200人,花费五六天时间就能拿下上甘岭,相比志愿军各方面物资缺乏,美军弹药充足,武器装备更是先进与中国几十倍,直接采用猛火力进攻就行。

这一场战争范弗里特派出20多辆坦克,还配备了320多门大炮,这些火力对于解放军来说是致命性打击,然而我们还是想出了应对的办法。

别看上甘岭只是一块小地方,但他后面是五圣山,守不住上甘岭,五圣山也会丢。开战之前,彭德怀就下了死命令必须死守住上甘岭。

1952年10月战争开始后,美国便对志愿军进行了重火力打击,志愿军被炸得血肉横飞,天空还有轰炸机来回飞行,志愿军被美军的轮番轰炸压制住,我们只能丢掉其中一些阵地。

战争一开始伤亡惨重,面对联合国军队的轰炸,我们只能用「坑道」来减小损失,守备队进入坑道后,就立即与指挥所取得联系。

可通讯的线路被美军炸断,一时间失去了我们与指挥所的联系。

牛保才等通讯班的战士们眼见与指挥所联系不上,电话线又被炸得少了一截,紧急情况下,他们干脆用自己的身体充当电话线,撑了整整3分钟,这才让通讯畅通,接到了下级下发的命令。

眼看敌人炮火太猛,一个团所剩无几,大家决定先退回坑道再想办法,谁知在后退过程中遇到了挡在坑道口的韩军。

看着前方的韩军,孙子明气不打一处来,为了让后方的其他战士顺利撤退,他拖着受伤的身体,拿着手榴弹朝着韩军扑了上去,这才为战士们的后撤打开一个口子。

当时我军没有足够的大炮,就连反坦克手雷都是稀缺的,前沿阵地上的战士们最大的愿意就是能多配备一点手雷,因为手雷炸碉堡的效果比手榴弹好多了。

上甘岭战争中,黄继光手里只有一颗手雷,这个东西志愿军都会选择留给敌人的坦克,用他来炸碉堡都有些「奢侈」。

战争进行到10月19日,黄继光所在部队奉命夺取上甘岭的一处阵地,那是美军火力最密集的地方。

为了消除这些压制我们的火力点,上级已经派出好几组战士前去,可惜都被敌人的火力打死在途中。

当时正处在晚上,美军在晚上视力不佳,因此晚上作战我军稍微占据一点优势,若是天亮以后,美军不仅能清楚看见攻击目标,就连轰炸机都有了对象,因此黄继光的队伍必须在天亮以前夺回阵地。

眼见时间一点点过去,战士们牺牲了不少,可敌军的火力还在加强,危难之际黄继光挺身而出,自愿申请炸碉堡。

美军的照明灯从碉堡生出,不断扫视着碉堡附近,一旦想要接近,就会遭到美军强烈的霍经理覆盖。

黄继光一边拿着枪扫射,一边抱着炸药包缓缓向前,黄继光被任命为6班班长,带着两名战士前去炸掉敌人的碉堡。

在黄继光的带领下,他们联系捣毁了几处火力点,就在准备炸掉中心火力点之前,黄继光发现一位战友已经牺牲,而另一位战友也身负重伤,有希望炸掉中心火力点的只有他。

其实黄继光的腿部和手臂也已经负伤,但他仍坚持向火力点爬去,到达中心火力点时已经精疲力竭,他忍着伤痛向敌堡扔进去。

随着爆炸声响起,中心火力点停止了射击,黄继光以为自己任务完成,便躺在敌堡附近等待战友们前来。

远方的战士亲眼看见黄继光几人冲刺,看着战友牺牲,他们心如刀割。黄继光炸掉敌军火力中心点后,后方的战士们一声令下立马冲锋,谁料中心火力点里的敌人还未死光,一人忽然忍着伤痛站起来,拿着机枪对冲锋的志愿军扫射。

黄继光见情况紧急,毫不犹豫扑向敌人的机枪口。

上甘岭胜利

志愿军夺取阵地关键时刻,黄继光不顾个人安危,毅然用胸膛挡住美军的子弹。

黄继光的挺身而出让战友们动容,他们赶紧端起枪向敌人猛射,最终拿下了高地,不过黄继光永远倒在了朝鲜战场上。

等到战争结束,战友们看着黄继光的胸膛上密密麻麻的弹孔,心里很不好受。

敌军计划几天夺取上甘岭的计划被志愿军粉碎,志愿军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终于换来上甘岭战役的胜利。

整个上甘岭战争中,敌军派出6万的兵力,而我军只有4.3万人坚守,在这短短40多天的时间里,双方大大小小的交手达到900多次,我军伤亡人数1.15万,而敌军伤亡人数达1.5万多人。

这场战争共出动坦克170多辆,飞机3000多架,光是打出的炮弹就多达190万发,战争激烈程度和炮兵火力密集程度甚至超过了二战时期,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军依然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上甘岭的大胜让老蒋重新认识了我们的军队,原来当年与他对仗的是一支如此强大的军队。

全国抗日战争刚结束的那段时间里,蒋介石在国内占据着绝对的优势,他背靠这美国,还得到了苏联的支持,国军在鼎盛时可是有400多万的兵力。

手中更是拿到美军的大量援助,有着世界先进的美式武器,无论从哪方面想,他都是胜率最大的一个,然而解放军却用几年时间就将他击败,他也只能带着自己的残兵到台湾去。

所幸台湾没有他的对手,这才让他能够在台湾一手遮天。其实蒋介石自从逃去台湾以后,就没有放弃反攻的想法,但上甘岭一战却让他内心开始动摇。

解放战争输掉以后,美国人认为他军事能力不行,将他看作是「扶不起是阿斗」,若不是台湾对美国在亚洲的战略布局有重要作用,他们恐怕不愿意理会蒋介石了。

然而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强如美军的他们也不是志愿军的对手,得知上甘岭的战况后,老蒋的手微微颤抖,他想过这一仗美军可能不轻松,但他没想到美军竟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如此强烈的火力覆盖下,还输了这一场战争。

想到杜鲁门对他的侮辱,蒋介石冷笑一声,对秘书说:「强如杜鲁门都不是毛泽东的对手,他们还说我军事能力有问题,看看他们又是个什么样的下场!」

想了想,蒋介石又感叹了一句:「在这个世界上,没人会是毛泽东的对手。」

其实从这里开始,蒋介石反攻大陆的决心已经开始动摇,但他不能表现出来,否则当初他号称「去台湾只是权宜之计,总有一天会回去的」,不就是一句空话了吗?这样一来台湾的士兵们肯定会受到影响。

后续台湾与大陆虽然有几次冲突,不过都是萧范围的,蒋介石必须拿出「反攻大陆」的姿态,朝鲜战争结束后的美国对蒋介石的态度也有所变化,他们也不会催促着台湾方面「反攻」,而是希望维持对峙的现状。

朝鲜战争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凭借着这场战争,中国告诉世界人民我们彻底站了起来。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