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毛泽东曾直言一师长有「反骨」,4年后果然叛变,这人是谁?

2024-01-24历史

1932年,毛泽东主席敏锐地指出红军一师长有叛变的可能,为此不惜动用步枪队将他击毙。这位一师长名叫郭炳生,其父曾经救过彭德怀的命,而彭德怀本人则亲自培养和资助郭炳生赴海外留学。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这一留学却促成了一个叛徒的诞生。

在1932年9月的一个日子里,彭老总正在办公室处理军报,一名部下手里拿着一份急电,满脸焦急地走了进来。

这份急电来自红2师政委彭雪枫,内容只有短短一句话:「红3师师长郭炳生已经叛变,目前正带领亲信前往蒋介石的根据地抚州白区。」

彭老总听后又气又急,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最为信任的部下会在这个时候叛变投敌。

郭炳生自14岁起便在彭老总的悉心照顾下成长,无论是出国留学还是入伍从军,彭老总对他就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

然而,对于彭老总的这个「亲儿子」,毛泽东却用了11个字来评价:「这人有反骨,他不适合革命。」据毛泽东所说,郭炳生的反叛倾向早在1928年就开始显现。

1921年,郭炳生只有13岁,而彭老总则带领湖南新军来到长沙打击地主。在听说地主胡作非为后,彭老总率领部队反击,尽管地主被制裁,但彭老总也因此被通缉。

面对强大的湖南督军,彭老总无法与其抗衡,只好逃走。而他逃到的一个农户家里,正是郭炳生的父亲郭得云。

在彭老总遭遇困难时,郭得云毫不犹豫地倾尽所有帮助他,使得彭老总成功逃脱督军的追查。这份恩情彭老总铭记于心,他决定找到郭得云报恩。

然而,当他回到湖南时,得知郭得云已经因病去世,只留下他的14岁独子郭炳生。彭老总深感自责,决定收养郭炳生,并且为了报答恩人和培养郭炳生,他拿出全部积蓄送他出国留学。

如果当初郭得云没有把盘缠交给彭老总,郭炳生就有钱上学,彭老总为此深感愧疚和心痛。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偿还郭得云的恩情,同时也培养出一个优秀的人才。

在国外求学期间,郭炳生初次接触到军事理论,他终于认识到,家国正处于困境,要想恢复国家的繁荣昌盛,就必须要进行革命。

恰逢1927年,蒋介石对共产党进行残酷打压,郭炳生毅然选择回到祖国,他加入了彭老总的军队,并在平江城打下了他的第一场战斗。

在这场战斗中,郭炳生表现得异常英勇,和他一同作战的,只有800名战士。他们秘密潜入平江城,成功俘虏了2000多名敌军,还缴获了100万发子弹以及1000多把步枪。

郭炳生凭借这一出色的战绩,一战成名。他的职位也从新兵晋升为连长,再到红5军8大队队长。此时的郭炳生,仅仅只有20岁。

彭老总对郭炳生的信任无人能及,这位恩人独子在彭老总手下无人能敌。然而,与彭老总相反的是,毛主席在初次见面时就警告说,要对郭炳生有所警惕。

郭炳生在回国后的战绩累积中不断攀升,坐稳师长之位后,却遭到了军队里的闲言碎语。他的品行问题成了最让彭老总和毛主席担忧的问题。

虽然他在战斗中表现出色,但他的行为却让人质疑他的忠诚。

郭炳生的骄纵自大与军阀习气,加上其过人的战功和一定的权力,使得他经常无端呵斥部下,其言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队的风气。

毛主席及时提醒彭老总,指出郭炳生不适合革命,有反骨。

在主席的指导下,彭老总将注意力集中在郭炳生身上,并在为期三个月的考察中,发现郭炳生并未表现出异常,只是偶尔有些抱怨。

早期彭老总的手下缺乏人才,而郭炳生是其中少数的优秀将领。出于对人才的珍视,彭老总没有对郭炳生进行严厉的惩罚。

然而,在这段时间里,郭炳生内心叛变的种子已经开始悄悄生根发芽。从1928年到1932年,郭炳生将面临三次重大变故,这些变故将彻底引导他走向叛变的道路。

第一次变故发生在1930年,彭老总接到命令,前往赣州进行爆破攻击,以攻下赣州。这项艰巨的任务自然落在了得力干将郭炳生的头上。

当他带着部队到达赣州南门外时,郭炳生却发现自己处于困境。

他要面对的,是超过8000名国军,而且南门的环境并不适合进行爆破。由于赣州城外地势低洼,积水众多,要在这种地方挖地道埋炸弹,不仅任务量大,而且还面临着随时被国军发现的风险。

郭炳生在高压下执行任务,挖了好几次地道,但都被河水冲垮,连续的失败让他大发雷霆,他在地道下当众斥责了部下。

然而,这一骂声音太大,竟然让国军发现了他们。郭炳生本就在气头上,他不管不顾,只率领着少数士兵撤退。任务失败后,郭炳生被通知进行谈话。

约谈他的,正是红2师政委彭雪枫。彭雪枫深知郭炳生脾气暴躁,此次约谈的重点,是让他趁机反思错误,并积极改正脾气。

但是,落到郭炳生眼里,这次约谈却成了上级对他的责备。

郭炳生一直坚称,任务失败的直接原因在于赣州的低洼地形,以及上级过于关注思想工作而忽视了日常训练。现在,彭雪枫又来约谈他,这使他本来就对错误不承认的态度更加恶劣,他认为上级此举是为了刁难他,故意先给他安排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后再找机会批评他。

显然,约谈并没有改变郭炳生的错误思想,反而使他更加不满。可以说,从这一刻开始,郭炳生心中就已经有了叛变的想法。

到了1931年,第二次的变故,让郭炳生的错误之路越走越远。

1931年,距离郭炳生的背叛还有1年。这一年,他经历了第二次变故。开始,他只是有些抱怨,接着开始克扣津贴,对革命失去了热情,沉迷于喝酒和享乐。

政委的劝告已经无效,彭老总派出了政治部部长黄克诚来解决这个问题。

郭炳生在面对政治部部长时,一反常态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保证改正。但实际上,这只是他的伪装,当看到黄克诚时,他知道彭老总已经知道了他的事。

为了避免被降职,他选择了口头认错,但实际上对彭老总更加不满。1932年,郭炳生正处于危险边缘,但他接到了新的任务。

他将和政委彭雪枫一起,分别率领六团和七团对抗敌军。在危险的情况下,彭雪枫做出了决定:他所在的七团将继续战斗,而郭炳生所在的六团和五团则会先撤退。

彭雪枫打算保护郭炳生,但是郭炳生已经没有了斗志,对于撤退的命令,他没有理睬,更糟糕的是,他竟然打起了五团的主意。

为了获取五团,郭炳生撒谎,散布谣言说彭雪枫已经阵亡,只有跟随他才有出路。于是,郭炳生带领五六团前往抚州白区,而抚州白区正是国军的根据地。

当彭雪枫发现五团六团失联时,他立即联系线人,但是得到的回复却是五团、六团正在赶往敌占区。彭雪枫立刻意识到郭炳生要投敌!

为了阻止郭炳生,彭雪枫立即率领部队追赶。然而,郭炳生显然没有想到计划这么快就被暴露,为了逃避,他甚至试图杀害彭雪枫。

如果看到郭炳生,必须格杀勿论。而郭炳生还在国军部队享受,蒋介石为了示威,还将郭炳生叛变的消息四处传播。

郭炳生对此一无所知,他的末日正在悄悄靠近。

1933年,郭炳生在宁都、宜黄一带作战,由于蒋介石的宣传,我军对这名叛徒深恶痛绝。随着郭炳生节节败退,上百名战士迅速包围了他,打算立刻处决这名叛徒以解心头之恨!

为了发泄愤怒,战士们排成一列,对郭炳生同时开枪,经过一阵震耳欲聋的扫射,郭炳生的生命最终走到了尽头。值得一提的是,郭炳生被击毙时,年仅25岁,如果他没有误入歧途,他的未来必定充满希望。

要知道,彭老总早期指挥的红3军,人员只有1万人,下辖4个师部。

曾经,1师的李实行,4师的何时达,6师的陈毅安,都是非常优秀的师长。他们曾经并肩作战,但如今,前三位师长都已经牺牲,只剩下郭炳生一个人。

郭炳生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就当上了3师的师长,但最后却因为自己的骄傲和意志不坚,选择了投敌叛逃。虽然他曾经是彭老总的得力爱将,但在主席的眼中,他却有「反骨」,最终被击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