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王佐,荀彧坐镇鄄城
我们接着上期讲,陈宫、张邈叛变,整个兖州那是纷纷响应。但是鄄城的程昱以及东阿、范县长官并没有投靠吕布、张邈。另外就是有荀彧坐镇鄄城,荀彧这个人出身颍川,号称有王佐之才,是曹操集团内部颍川士族的领袖。在他的领导下,保住了鄄城、东阿、范县三城,一直坚持到曹操领大军撤回。
荀彧剧照
平定兖州,乱世兄弟相爱相杀
吕布攻打鄄城,久攻不下,就驻守在濮阳。曹操听说后大喜:「吕布突然得到一个州,但是没有占据东平,切断亢父、泰山的通道,凭借险要的地形来截击我们,反而驻守濮阳,我断定他成不了大事。」通读三国历史后不得不说,论战略眼光、军事能力,曹操是北方诸侯中最优秀的,没有之一。当年,太尉桥玄就对尚是无名之辈的曹操说过「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后来荀彧、郭嘉等人离开袁绍投奔曹操,就是看出来了袁绍不能成大事,而曹操这主值得追随。同时代的吕布、袁术之流与曹操比,就更加根本上不了台面,不过是草包军阀罢了,他俩经常被曹操吊打。可以说,曹操打吕布那是降维打击。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春,击败吕布。夏,曹操打下巨野,吕布救援巨野,又被打败,曹操杀了吕布的部将薛兰,吕布逃走。吕布与陈宫又集结了一万多人,卷土重来,曹操设埋伏,以少胜多,打得吕布连夜逃走。曹操再次进攻,拿下定陶,吕布东投徐州刘备。张邈跟随吕布前往徐州,但是安排弟弟张超带着家眷守雍丘,曹操围攻雍丘,从八月打到十二月,雍丘城破,张超自杀。曹操诛杀了张邈三族。可叹,再好的兄弟,也经不起世事变迁。张邈去袁术那里搬救兵,半路被部下杀死。一代豪侠,就此落幕。兖州平定。
清洗兖州士族,颍川士人崛起
再往后,吕布鸠占鹊巢,夺了刘备的徐州。建安三年(公元198年)九月,曹操东征吕布,又击败吕布。吕布回城固守,曹操采用荀攸、郭嘉的计谋,决开泗河和沂河,引水灌城。一个多月后,吕布的部将活捉陈宫,献城投降。曹操活捉吕布、陈宫,将他们都处死了。
陈宫剧照
至此,兖州士族集团风光不再。以荀彧、荀攸、郭嘉、陈群为代表的颍川士族集团开始主导历史走向。
可以说,曹操对兖州士族集团的清洗,虽然迎来了阵痛——张邈、陈宫叛变,但是,随着曹操对战兖州士族集团的胜利,曹操集团内部势力日益纯粹。沛谯武将集团以曹姓、夏侯姓等宗族武将为主体,颍川士族集团则主导文官系统。比较纯粹、简单的内部人员成分,在创业期,大有裨益。这避免了创业期的拉帮结派和彼此内斗产生的内耗。
反观袁绍集团,虽然谋臣、武将如云,但是人员复杂,内斗厉害。官渡开战前,冀州士族沮授与豫州士族郭图,就因意见不合,掐了起来。沮授反对袁绍攻打曹操,多少是有私心的。因为当时袁绍集团内部,冀州士族处于主导地位,如果袁绍南下击败曹操,必然有更多的豫州士族加入,这会影响冀州士族的地位。到了官渡之战关键时刻,许攸因在袁绍面前吃不开,叛变投曹,献计烧乌巢,给了袁绍致命一击。火烧乌巢后,袁绍集团大将高览、张郃因受到谗言攻击,临阵倒戈,袁军彻底崩溃,曹操于公元200年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
曹操剧照
从袁绍的失败更可以看出,曹操对兖州士族集团的清洗是明智的,这可以避免内部派系林立,互相内斗的局面。
成也颍川,败也颍川
但是,到了后期,颍川士族集团一家独大,几乎垄断了所有重要的文官职位。曹操已经在兖州士族身上栽了一个跟头,又岂会栽第二次。
为了打压颍川士族集团,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不惜离开苦心营造多年的许昌(许昌归属颍川郡),移居冀州旧都邺城,营造孔雀台,远离颍川士族集团的大本营。(篇幅有限,在今后的三国系列文章中,再多角度详细讲解曹操移居邺城的心里动因)在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曹操又提出唯才是举的选官制度,来稀释颍川士族的势力。公元212年,荀彧因为反对曹操称魏公,被曹操逼死。(荀彧是否忠于汉室?是否被颍川集团放弃?是否有自己的小算盘?荀彧的侄子荀攸奏请曹操进魏公是否真心?这些在今后的三国系列文章会详细解说)
可惜,还没等曹操将颍川士族集团打压下去,就去世了。而他的儿子曹丕为了上位,向士族集团妥协,听取了荀彧去世后颍川士族领袖陈群的建议,推出九品中正制。
曹丕剧照
九品中正制,最初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最后,官员的选拔还是被门阀士族把持,最终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士族集团成为曹魏政权的中坚力量,这也为司马家族取代曹魏埋下伏笔。司马懿夺权时,颍川集团的后人,如荀彧的儿子、陈群的儿子,全都站在了司马懿这边。可以说,曹魏成也颍川,败也颍川。
士族:老板不过是合伙人
从上面的事例中,我们感知到,士族集团和最高当权者并不是纯粹的上下级关系,而更像现代公司的合伙人关系。曹家不过是合伙人选出来的代理人,后来曹家动了士族集团的蛋糕,就换了司马家。东晋司马家更是沦为士族傀儡的地步,司马睿想动士族的蛋糕,王敦直接领兵软禁了司马睿,一番羞辱,司马睿被活活气死。就连东汉创始人刘秀都是依靠士族势力起家,东汉王朝从根上说就是刘与士族共天下,后世的魏晋更是如此。
士族,这一阶层,根深蒂固,盘根错节,除非整个社会重新洗牌,否则,就连皇帝都很难撼动士族集团的势力。但是,经过侯景之乱、黄巢起义中的屠杀,世家大族元气大伤,再加上科举制度的冲击,最终走向了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