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六名兵团司令回国后,都担任什么职务

2024-07-18历史

1953年7月27日,经过两年多的苦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终于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按理来说部队打了胜仗,归国就要论功行赏,但是等大家回到国内以后,令人意外的事情却发生了,六名志愿军兵团司令,只有四人得到了升迁,剩下两位兵团司令,则被降了职。

那么,这六名志愿军兵团司令都是谁呢?他们之间又为何会出现四人升迁,两人降职的场景呢?

第13兵团司令邓华

依照志愿军入朝的顺序来看,13兵团是最先进入朝鲜战场的部队,司令员邓华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重要的将领之一。

在部队刚刚进入朝鲜以后,邓华便成为了彭德怀的副手,并协助指挥了从第一次到第五次所有抗美援朝战役,歼灭了三十万的「联合国军」,严重打击了美帝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嚣张气焰。

1952年,在彭德怀归国休养的日子里,邓华主动承担起了志愿军代理司令一职。

同年9月,为了配合板门店地区的停战谈判,邓华专门策划了秋季战术反击作战,将志愿军各部以军为单位,划分为不同战场,再选定若干个攻击点,集中兵力优势,对联合国军发起突然袭击,歼灭了大量的敌军士兵。

这次秋季战术反击作战中,在邓华的周密排布下,我军仅用44天的时间,就歼灭了两万五千余人,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次重大胜利。

1953年,在交战双方即将签订停战协议的时候,韩国李承晚集团以「就地释放」为名,强行扣押了两万余名我方被俘人员,除此之外,李承晚还大肆叫嚣着要「单干」、「北进」,试图破坏来之不易的停战协议。

为了让南韩政府认清现实,中国人民志愿军不得不推迟停战签字时间,转而在邓华将军的指挥下,集中六个军二十余万人,一千一百余门火炮,二十辆坦克,对韩国的金城地区发动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战役。

事后,韩国的四个师被打残,5.3万余人被歼灭,韩国首都师的副师长被活捉,韩军第一王牌部队「白虎团」也随之覆灭,就连李承晚亲自授予的「虎头旗」也被我军战士当做战利品带回国内,至今仍在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内收藏展览。

只此一战,邓华将军的威名便在朝鲜半岛宣传开来,志愿军代理司令的代理二字也被成功抹去,邓华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志愿军总司令。

1954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邓华被调往沈阳军区担任司令员一职,一年以后,邓华又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第9兵团司令宋时轮

第9兵团是在1950年11月进入朝鲜的,司令员也是我军悍将宋时轮将军。

原本第9兵团的任务是解放台湾,但是由于朝鲜战争的突然爆发,中央政府不得不推迟了解放台湾的计划,把第9兵团从福建调往朝鲜参战。

面对上级的指示,宋时轮没有任何推辞的,可是如此紧急地调动,自然也会产生一定的后勤影响,由于福建地区十月份还不是很寒冷,许多战士都穿着单薄的秋装进入东北的。

按照原定的计划,第9兵团是要在东北进行换装休整的,但是在第一次战役结束后,美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却调集重兵,分东西两路向鸭绿江挺进,东路负责进攻的美国军队已经超过十万,而志愿军在东路却只有42军一支部队,一旦42军被突破,西路的志愿军主力就有被敌人合围的危险。

无奈之下,第9兵团只能提前入朝。因为彼时朝鲜上空被美空军占领,如果我军贸然行军,很有可能会导致巨大的损失。为此,针对美军的活动,数十万将士穿着单薄的衣服,在零下三十多度的晚上穿行,用双腿跑赢了美军的现代化部队,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长津湖战场,对美军发动了一场围歼战役。

在此次战役中,宋时轮将军创造了中国军队有史以来唯一一次消灭美军成建制团的记录,重创了美韩军队约十万余人,极大的打击了美国人的嚣张气焰。

但是由于恶劣的生存环境,我军的损伤也十分巨大,除了两万多的战斗损伤以外,还有三万余名志愿军士兵也被活活冻死或者冻伤,兵团的战斗力大大降低,美军撤退以后,我军甚至无法进行有效追击。

许多战士没有死在战场上,反而死在寒冷的天气中,这件事情也成为了宋时轮将军永远的伤痛。

在抗美援朝结束之时,即将返回祖国的宋时伦,站在中朝两国的交界处,凝望着长津湖战场方向,心中满是悲痛,久久不愿离开。

两年以后,宋时轮被调回国内,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步兵学校校长一职,从此远离一线军队指挥系统,转而从事教育工作。

从职位上来看,宋时轮的职务降低了,但是在五五年授勋仪式中,宋时轮依旧被授予开国上将的军衔。

第19兵团司令杨得志

第19兵团是1951年2月份入朝参战的,司令员杨得志也是我军的一员铁血战将。

在进入朝鲜战场以后,杨得志便下令,要求部队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往三八线附近,阻止美军的下一步反攻计划。

1951年4月,第19兵团成功赶上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第19兵团以一己之力,拖住了「联合国军」的主力部队,帮助我军其他兵团,在东线顺利发动总攻,彻底改变了敌我双方的战役主动权,消灭了八万余人的「联合国军」部队。

1952年10月,在上甘岭战役中,「联合国军」调集了300余门大炮,并集结了大量的坦克与飞机,向我志愿军阵地发动了大规模的炮火打击,而杨得志指挥着四万余名志愿军士兵,依托坑道防御工事,同敌人血战43天,打退了敌人900多次的冲锋,歼灭了2.5万人的联合国军,死死守住了我军阵地。

朝鲜战争结束后,杨得志将军被调往济南军区担任司令员,并于1955年被授予上将的军衔。

而从职务上来看,济南军区是一个大军区,杨得志将军的职位也确实比志愿军兵团司令高了一些,所以算得上是一次晋升。

第3兵团司令陈赓

第3兵团是在1951年3月动身入朝的,该兵团司令陈赓将军也是我军屈指可数的一员大将。

在第3兵团刚刚进入朝鲜以后,陈赓将军便因为伤病复发,留在了大连治疗,兵团的指挥权也在暂时交由副司令王近山代为指挥。

四个月后,陈赓将军的伤势稍有好转,便主动奔赴前线,接替了彭德怀元帅的指挥权。在进入朝鲜战场之前,陈赓就已经了解到,当前我军因为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于美军的情况。

彼时,在陈赓踏上朝鲜战场之时,战争已经进入了两军相持的阶段,倘若此时我军无法抵抗敌人猛烈的火力攻击问题,这很有可能会导致我军之前做出的所有努力付之东流。

经过周密的实地考察,陈赓大胆地提出了坑道式作战方式,要求部队利用朝鲜半岛的多山地形,与敌人展开山地作战,最大限度的减少我军损失,构筑强大的防御工事,让敌人对我军无从下手。

事实证明,陈赓将军的想法是正确的,正是借着这种坑道式的作战计划,我军才能在上甘岭战役取得巨大成功,每当敌人的炮火一结束,我军就从坑道中爬出来,打退了敌人的一次次进攻,让美军不得不正视朝鲜战场,最终与我军签订停战协议。

1955年9月,陈赓将军被授予大将军衔,也是所有志愿军兵团司令中唯一一位大将。

第20兵团司令杨成武

第20兵团是1951年6月份入朝参战的,这支兵团的司令员是大名鼎鼎的杨成武将军。

第20兵团自进入朝鲜以后,便迅速接替了志愿军在东线的防御阵地,虽然入朝比较晚,但是二十兵团却一直以擅长打硬仗,打死战出名。

同年十月,文登川之战爆发,美军集结了六个师向我东线防御阵地推进,面对每一个志愿军阵地,美军都会派出飞机反复轰炸,一天的炮弹消耗量就高达两万余发,之后再派出坦克部队和引导步兵反复冲击我军阵地,直到我军战士全部阵亡以后,美军才会继续开始推进。

彼时,20兵团刚刚与朝鲜人民军换防,面对美军的强大攻势,阵地外围的防御工事很快便被摧毁,但是第20兵团的战士并未放弃抵抗,白天失去的阵地,他们就在晚上夺回来,经过十余天的恶战,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强大的意志,死死地守住了阵地,愣是没有让美军突破我军防线。

时间进入十月中旬,杨成武将军集结了大量的反坦克步兵连,在美军进行下一次进攻时,利用便携式火炮和反坦克手雷,与敌人进行了反坦克作战,一次性就干掉了美军数十辆坦克,创造了「以步制坦」的战争奇迹,也让美军试图用坦克开道的想法彻底破灭。

事后据统计,我军在文登川之战一共击毁了美军78辆坦克,歼灭美军步兵数万,其中仅在10月15日这一天的时间内,就歼灭了1.7万人的美军士兵,创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单日歼敌最高的记录。

朝鲜战争结束后,杨成武将军被任命为北京军区司令员,并于1955年,被授予了上将的军衔。

第23兵团司令董其武

第23兵团是1951年9月入朝参战的,司令员董其武也是早期的国民党起义将领。

该兵团不同于其他兵团,由于入朝时间较晚的缘故,打仗的任务已经被其他五个兵团承包了,23兵团只能从事后方警戒工作。

当然这项工作并不轻松,由于美军飞机经常会轰炸我军后勤,所以23兵团的每项工作都是冒着生命的危险在进行的。

在进入朝鲜以后,董其武将军在短短的三个月内,便修建了泰川、院里、南市三个飞机场,全兵团共建造了2000米长,60宽的主跑道三条,1500长,30米宽停机坪8个,飞机掩体193个,各种附属工程30余项。

正是靠着23兵团的努力和付出,我军的空中力量才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从而保障了我军的后勤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

1952年12月,第23兵团被撤销,所辖部队也被缩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69军,中央原本打算让董其武将军担任大军区副司令一职,但是董其武却直言拒绝了,按照他的说法,他更喜欢和士兵在一起,所以董其武便被安排到了69军工作。

从军队职务来看,董其武将军确实被降职了,但是在55年的军衔评定过程中,董其武却依旧被授予了上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