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里头遗址:言过其实的「华夏第一鼎」
1975年,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一个带方格纹的铜鼎,被誉为我国最早的青铜炊具,冠以「华夏第一鼎」的美誉。
然而,是否真正当之无愧?
这座铜鼎通高20厘米,口径15.3厘米,底径10厘米,形制敛口,折沿尖唇,底部收腹,平底设计,三空心四棱锥状足,口沿配有两个半环状耳。腹部饰以不规整的带状阴线方格纹,整体风格为合抱模铸,端庄规整,纹饰简朴。
将其封为「华夏第一鼎」是否言过其实呢?
首先,腹部的带状阴线方格纹限制了其使用范围。这一纹饰表明它是「方国」之器,主要用于祭祖而非祭天。方国礼器无资格祭天,因为只有「王」方的天子才能享有祭天的权利,二者的等级并不相等。
其次,鼎的三空心四棱锥状足传递着祭祖的象征。三足代表天、地、人的构建,而四棱形状足则象征其「根本」为方国(◇),因此它是专属于祭祖的方国礼器。
最后,由方国礼器推及王朝景象,这一推断显然言之过实。仅仅凭借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鼎,封之为「华夏第一鼎」似乎有失偏颇,未充分考虑其礼制和等级之间的不对等。
这份考古报告提出了对「华夏第一鼎」美誉的质疑,强调了对文物的客观解读和考古发现的适度评估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