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顾成:朱元璋的爱将,85岁依然镇守边关,9代人守护明朝

2024-05-08历史

晋王朱棣与建文帝朱允炆,帝位之争,两雄浴血决一死战。真定城下,白发老将顾成落入燕军之手。朱棣大喜,亲自为其松绑,感叹「岂非皇考之灵以尔授我乎」,遂收罗麾下。

老将泪洒徐氏,誓不倒戈。朱棣登基,封镇远侯,镇守西南数十载。一生峥嵘,见证明朝风云沧桑。今天,就让我为大家细说,这位宿将的传奇一生。

风雨江南扬州路,英雄湖南勇士顾成

金陵扬州,自古多风光。元末明初,这里也曾是乱世风雨中一盏明灯。一位勇猛过人的湖南青年,曾在此立下汗马功勋,助明开国元勋徐达攻下扬州,该人便是顾成。

顾成祖籍湖南湘潭,但出生于扬州一个船工之家。他先天体格强健,膂力过人,善于骑射,可谓生而神勇。

少年时期,他曾单枪匹马击退十多名强盗,使得扬州本地人都对他佩服不已。不过顾成并不以此满足,他勤于练武,以求在江湖立足。

要知道,张士诚占据扬州时,曾多次邀请顾成加入,但都被顾成拒绝。因为他眼光独到,不愿效忠一个小人物。

1355年,朱元璋率军渡江,终于等来了翻身机会。顾成毅然前来投奔,朱元璋见他英姿勃发、神气内敛,知他必成大器,立即任他为帐下亲兵。

此后,顾成辅佐朱元璋南征北战。攻克镇江之战中,他勇力过人,被俘后挣脱绳索杀敌逃生,让徐达对他赞不绝口。

同时,徐达判断镇江守军空虚,顾成屡次力排众议,主张立即发动攻击,终于一举夺下镇江,使朱元璋大喜。常州、江阴等地的战役中,顾成也屡建奇功,由百户晋升为千户。

1363年,陈友谅沿江而下欲灭朱元璋。朱元璋诱敌深入,大破陈友谅于龙湾。此役之前,诸将皆惧陈友谅军强大,顾成却判断大可一战,多次劝说朱元璋设伏引敌。至龙湾之战,顾成率军追击,夺得陈友谅三艘战舰,为此役的胜利作出了关键性的贡献。

根据史料记载,顾成从渡江随朱元璋起兵,到明朝建立,参加大小数十场战役,功勋卓著。他不但武艺高强,而且谋略过人,屡屡出谋划策,助攻城掠地。明朝建立后,他被授予嘉奖,官至坚城卫指挥佥事,为开国元勋之一。

顾成父子镇守贵州十余年,平定百余次叛乱

洪武八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遣时年四十出头的顾成镇守贵州。当时,贵州地处偏远,多为少数民族居住。明军刚占领这里不久,地方屡次发动叛乱,局势严峻。作为一名老将,顾成深知反叛的危害,坚决支持朝廷洪武政策,以钢铁的意志和强悍的武功平定叛乱。

在顾成的领导下,明军连年出击。顾成身先士卒,率军深入敌后,屡建奇功。他用兵极为勇猛,又多有恩信,往往能够瓦解敌军内部,令敌军瓦解。

如洪武十八年,他仅用一年时间,就剿灭大小叛军30多支,斩杀叛军首领40余人。洪武二十年,他又持续出击,共计剿灭叛军50多支,斩敌首800余级,威慑四方。

在他的坚强领导下,贵州地区终于平定,百姓得以喘息。为庆祝大捷,朝廷加封顾成为征南将军,使他继续看守此地。顾成感恩圣恩,以守土为己任。他鼓励士兵垦荒种田,与本地人民建立深厚感情。他还重用几名少数民族干部,组建本地团练,加强本地自卫力量。

这期间,顾成的长子顾统亦跟随在侧,学习军事。在父亲悉心栽培下,顾统也渐成大器,官至指挥使。两代人同心协力,共同看守边疆。

洪武三十年,朱元璋召回顾成。不久明太祖驾崩,靖难之变爆发。面对叛军,顾成重操旧业,随大军北伐。然而天不遂人愿,他在保护主帅撤退时,终被敌军擒获。

老臣投降新君,家破人亡的惨痛代价

眼见形势已去,顾成只能选择投降,换取一线生机。这对老臣来说,可以说是抉择之痛。可他的选择,也将给家人带来无尽灾难。

朱棣命人护送顾成返京,加入北平守军。此后顾成以老将之姿,辅佐燕王世子朱高炽固守京畿。南军围城时,防务尽听顾成指挥。靖难战事结束后,朱棣正式登基为帝。在朱棣深思熟虑的大封功臣中,镇远侯顾成位列第三,仅次于张武和郑亨,可见其功臣地位之崇高。

然而,这个侯爵对70岁高龄的顾成来说异常沉重。此前,顾成为救活被俘的儿子顾统,不惜倒戈投降朱棣。

哪知建文帝听闻消息大怒,将顾成在京的长子顾统和家小16口悉数杀害,其中包含5个亲生儿子。只有孙子在家丁掩护下幸免于难,日后袭顾成爵位,改名顾兴祖。

可见,战场上的选择难上加难。顾成倒戈固然为朱棣夺权提供了帮助,但对自己家族却是毁灭性打击。

尽管朱棣赏赐金银宅第,顾成还是恳请离开,再守边陲。他带着幸存的孙子离开南京,老骥伏枥,重新投入明朝西南边疆。这一次,顾成并非单纯的边将,他肩负起了更伟大的使命。

在顾成的治理下,贵州军民安居乐业,民风祥和。他开山筑路,吊桥飞架,使贵州由过去的「犬戎之地」转变为富庶之州。在他十年任上,歼灭入侵的蒙古军十万。

七十岁时,他亲自坐镇大硐口,击退莫挠儿兵的猖獗进攻。顾成不遗余力开拓贵州,奠定了这个边陲重镇数百年的基业。

然而,顾成的功绩不止于此。他还提出在贵州广种桑树,发展蚕丝业,增加财政收入。在他的倡导下,贵州很快形成了「户户桑,人人养蚕」的局面,丝绸质量和产量均名列全国前茅。这为贵州奠定了数百年的经济命脉。

此外,顾成十分重视民生。他兴修水利,平定盗匪,使百姓安居乐业。还兴建学校,推广儒家文化,培养人才。在他任上,贵州文风大振,出现了「才高八斗」的状元程敏政等一批人杰。

老将出山镇贵州,侯爵忠义承九世

永乐初年,大明政局动荡,西南地区各土司勾结叛军,积极谋反。为平定叛乱,明成祖朱棣亲自为老将顾成松绑,派其前往贵州平乱。

出发前,太子朱高炽前来为顾成送行,担忧弟弟朱高煦觊觎皇位。顾成谆谆教导太子,只需竭诚孝顺父皇,体恤民情,其他不必过分操心。

顾成率军来到贵州后,立刻收拾了叛军的残部。当地百姓欢迎顾成到来,纷纷归顺明廷。顾成的出现让贵州瞬间平定,令明廷大喜。成祖甚至感慨,先帝留给自己的良将,现在又镇守西南,真是大明之幸。

此后五年间,贵州又爆发三次大规模叛乱。八十多岁的顾成不辞辛劳,带领幼孙顾兴祖擒拿叛贼,终平定乱事。看到老臣的忠心,成祖不禁赞叹顾成不同于抢功的小人,老当益壮,稳定边疆,实在难能可贵。

永乐十二年,顾成在训练士卒时病逝,年八十五。成祖为他辍朝吊唁,追赠夏国公,谥武毅。顾成的侯爵之位由孙子顾兴祖袭承,世袭镇远侯。

自此,历代镇远侯在明朝两百余年间,每逢贵州叛乱,皇帝总是派镇远侯前去平定。他们忠心报国,将初代镇远侯顾成的遗志代代相传。

第六代镇远侯顾寰,历经三朝,不仅两次去贵州平叛,还抵御倭寇,出征两广,镇守边疆。他将镇远侯一脉推向又一个高峰,忠心报国,终老朝廷。

明亡之际,最后一代镇远侯顾肇亦不负世代忠义。李自成攻陷北京,他知道崇祯已死,仍率军奋勇抗击叛军,最终壮烈成仁。自开国到覆亡,镇远侯一直忠心照国,可谓始终如一。

顾成开创镇远侯家族在明朝两百多年的忠诚,九代镇远侯代代报效王室,可歌可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