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将军之子如此评价其父:「刚烈、透明、率直、孤傲、天真」

2023-12-29历史
众所周知,开国元帅彭老总刚正不阿,正直无私,性如烈火。
彭老总带出来的将领也大多坦坦荡荡,耿直刚烈,开国上将、有「彭老总第二」之称的张爱萍将军就是典型的一个。
张爱萍将军说他平生有「四不畏」:不畏天命,不畏大人,不畏圣人言,不畏权势。
对内,张爱萍将军明言「我谁也不跟,我只跟随真理」,他敢于坚持真理、不惧犯上,因此人称「军中惹不起」;
对外,张爱萍曾经大闹美国国防部。
面对超级大国的无理要求,将军丝毫不示弱,该怎么怼就怎么怼,干干脆脆、干净利落,因此被军界称为「军中斧子」。
张爱萍将军的次子张胜曾经这样评价他的父亲:
「他是一个刚烈的人,一个透明、率直的人,一个孤傲的人,一个天真的共产主义者。」
「天真」?
「天真」就是纯洁无瑕,不带一点杂质。
张胜用「天真」二字形容他的父亲,颇为贴切,最为传神。
张爱萍将军正是这样一种「天真的人」。
在他与李又兰的婚姻大事上,张爱萍将军的无惧、天真和纯粹就表露无遗。
1942年1月,张爱萍与李又兰相识于苏北阜宁。
当时,张爱萍是新四军第三师副师长,前来阜宁参加华中局召开的一次会议。
李又兰动手在新四军军部当巡视员,因她参加过专业的速记培训,因此被临时调来担任会议的速记员。
李又兰年轻、聪明、漂亮,被称为「军中幽兰」。
除了新四军军部巡视员这个身份,李又兰还有另外一个身份。
1941年,李又兰与新四军项副军长结婚,但是,婚后仅仅两个月,项副军长就在皖南事变中被叛徒所害,不幸牺牲。
因此,李又兰的另外一个身份就是-项副军长的遗孀。
经过一段时间的消沉,李又兰慢慢走出丧夫的阴霾,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工作之中。
在大会上,张爱萍作了一番激情洋溢的脱稿发言。
因为内容精彩,鼓动性强,所以,会议主持人要求李又兰加紧整理速记材料,交给张爱萍审核后,再分发给与会代表。
翌日清晨,李又兰就给张爱萍送来了她连夜整理出来的发言记录稿。
张爱萍一下就被这份材料吸引住了。
首先,李又兰的钢笔字整齐、娟秀,其次,自己的即兴发言经她这么一整理,成了一篇重点突出、逻辑严密,又颇具文采的好文章。
张爱萍不禁对李又兰刮目相看。
此后几天,张爱萍对李又兰格外留意,李又兰也对英武洒脱的张爱萍颇有好感。
于是,在会议间隙,张爱萍与李又兰有了几次接触,话语投机,相交甚欢。
随着更多的接触和了解,张爱萍意识到,这是一位贤淑、有才华的女性,于是心生爱意。
半个多月后,会议结束了,张爱萍将要返回三师去,而李又兰也将去华中党校工作。
临别时,张爱萍送给李又兰一件礼物-一把带鞘的匕首。
李又兰也回赠张爱萍两份特殊的礼物-一份是抄写工整的会议报告,一个黑色封皮的记录夹。
华中党校与三师师部相隔仅15公里,但凡有空闲时间,张爱萍就会骑着他的枣红马去看望李又兰。
就在这时,第三师一位战友提醒张爱萍:李又兰是项副军长的遗孀,劝他慎重考虑,就此打住。
张爱萍反问道:「她是不是单身?」
战友答道:「是单身。」
「那就没什么问题了。」张爱萍坦然地说。
张爱萍自然明白战友的一番好意,也能够预测到外界可能的闲言碎语,但是,张爱萍依旧不改初衷。
与此同时,李又兰也经受着不小的压力,甚至是阻力。
两个月时间里,张爱萍给李又兰写了十多封信,然而,李又兰一封信都没有收到。
原来,李又兰所在单位的领导扣留了这些信件。
领导扣留信件的理由很简单,也很传统、很淳朴:李又兰是项副军长的遗孀……
「刚烈、透明、率直、孤傲、天真」的张爱萍不畏人言,依旧骑着那匹枣红马,隔三岔五往返于三师与华中党校之间。
张爱萍多才多艺,他写得一手好字,口才、文才都好生了得。
在一次对日作战中,部队缴获了日军的一个照相机,张爱萍就此多了一个手艺-摄影。
新四军时期的不少历史照片都出自张爱萍之手,当然,张爱萍也给李又兰拍了不少有纪念意义的照片。
得知张爱萍的来信被扣留的消息后,李又兰大大方方地找到领导,索回了那些信件。
领导交还那十几封信件时,再一次提醒李又兰-注意影响。
李又兰发现,那十几封信都被拆开了……
她理解领导这么做的用意,但是,作为一个受过教育的新女性,她对自己的婚姻和未来有自己的打算。
这一天,李又兰向张爱萍说起信件被「拦截」一事,顺便抱怨了一句:「好在你在信里也没写什么实质性的内容,干巴巴的。」
张爱萍笑着问:「那么,我信里的意思你看明白了吗?」
「当然明白了。」李又兰感慨道:「真没想到,这些同志的思想还这样封建。」
没想到张爱萍却开心地说:「这件事干得太好了,我真得好好感谢你这位顶头上司。」
「感谢他?」李又兰不明所以,惊讶地说。
张爱萍说:「当然要感谢他,这是因为,我的‘火力侦察’卓有成效,是他帮助我搞到了三个重要情报!」
张爱萍一五一十徐徐道来。
「第一,你要回我写给你的信,至少说明你不讨厌我给你写信,说明我有希望。」
「第二,你感觉我的信‘言之无物’,这是因为我早就估计有人会检查信件,所以才这么写的。别忘了,我做过地下工作。
但是,我想表达的意思你都看明白了,这就是我要的效果。」
「第三,你明白了我想要表达的意思,可是仍然没有疏远我、拒绝我,说明你接受我了。」
张爱萍最后说:「所以,我不必再有什么顾虑了。」
李又兰恍然大悟,同时,她又十分感佩张爱萍的用心、机敏和直白。
不久,张爱萍向李又兰提出了结婚的请求。
李又兰答应了张爱萍的求婚,但是,她提了个附加条件:必须要陈毅军长亲自同意这桩婚事。
张爱萍非常理解李又兰的苦衷,他们的婚事必须取得陈毅军长的支持,否则,她承受不了周围人责备的目光和背后的议论。
张爱萍找到陈毅,郑重其事地送上了一份结婚报告。
陈毅一看,哈哈大笑:「好你个张爱萍,终于追到我们的军中幽兰了!」
说罢,陈毅军长在结婚报告上签上两个大字-同意。
然后,他掏出一支崭新的派克钢笔说:「这就算是我送给你们的新婚礼物了。」
1942年8月8日,张爱萍骑着他的枣红马,欢天喜地迎娶了盛装的李又兰。
这一天,李又兰在陈毅军长赠送的派克钢笔上刻了个「萍」字,仔细地别在张爱萍的衣兜上。
张爱萍则亲手给李又兰戴上一枚戒指,说是戒指,其实就是一枚形似戒指的银环。
这个银环是个战利品,日军用它绑在军鸽腿上固定信件,如今,张爱萍把它送给了自己的新娘。
那一年,张爱萍32岁,李又兰23岁。
新中国成立后,张爱萍被授予共和国开国上将军衔,若干年后,张爱萍将军担任了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长。
张爱萍与李又兰的长子张翔是解放军中将,他们的女婿贵为「正国级」,职务更高,成就更大。
张爱萍与李又兰一辈子相濡以沫、白头到老。
张爱萍晚年用八个字评价他们的关系-相见恨晚,同难同甘。
李又兰则这样总结:「我年轻时做了两件非常正确的事,一是参加了新四军,一是嫁给了张爱萍。」
直到晚年,李又兰仍然对陈老总感激有加:「他比谁都要开明,当年如果没有陈老总的大力支持,我和张爱萍的婚事不会这么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