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毛主席仅调一人赴朝作战,让我军「反败为胜」,美军至今心存忌惮

2024-07-27历史

我军能够摆脱危险的局面,除了主将指挥得好、战士打仗勇敢之外,还靠着一个厉害的招数。

这个绝招,和毛主席派去朝鲜参战的一位将军有关系。

就因为有这些情况,志愿军才能这么快就扭转局面,实现「反败为胜」,到现在敌人都还害怕呢。

那现在问题来了,能让我军扭转败局取得胜利的绝招是啥?这位将军到底是谁呀?

【一 、「地道战」的诞生】

火力不咋强的志愿军能打败装备特好的美军,在世界人民看来简直就是创造了奇迹,可这奇迹不是一下子就有的,是志愿军不停摸索、一点一点总结出来的。

抗美援朝第一阶段第五次战役结束后,咱们军队的将帅们到前线深入了解一番,发现志愿军的某一部分靠着搞工程作业来伪装,很快接近敌人还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这把大家都惊到了——

原来「地道战」在朝鲜战场上也这么管用吗?

确实,咱军队的将帅对这样的作战方式一点都不陌生。

不管是抗战时候冀中的地道战,还是解放战争时期的石家庄攻坚战,都把「地道战」用得特别巧妙。

要是说起地道战的起源,那可就早得多啦。

据【墨子·备穴】讲,在战国那时候,就有「开凿地道去攻城」的事儿了,而且守城的一方连完备的应对办法都有:

敌人要是这么进攻,咱们也这么干,仔细找准位置,挖洞去应对。

不过,那个时候地道战出现的次数还挺少的。

要说在历史上有大规模记载的,还得是汉末三国那阵子,就连曹操、诸葛亮这样的「地道战大师」都冒出来了。

曹操在官渡跟袁绍打的仗,诸葛亮在陈仓和郝昭进行的战斗,这两场都是典型的地道战!

三国那时候的地道,最开始只是用来运送士兵的,往后慢慢有了联络、反击还有反地道战之类的用处,那叫一个精彩!

不过三国过后,地道战又没了动静,一直到清朝太平天国那会,才又在战场上唱起了主角。

「太平军」在攻城夺寨的时候,之所以特别爱用地道战,这跟他们军队的构成有很大关联。

当时啊,太平军招揽了好多湖南没工作的矿工,这些矿工把地下施工的本事跟军事斗争融合起来,变成了太平军战无不胜的一把「尖刀」。

在抗战和解放战争的时候,我军把地道战发展到了新水平,这是因为战士们熟悉当地的地形,而且我军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

抗美援朝刚开始的时候,谁都没料到地道战对付联合国军会这么管用。

就这样,志愿军的将帅们明确提出,要在我军阵地构建「坑道工事防御体系」,这一想法还获得了毛主席的赞同。

在咱们军中,有一位堪称传奇的将领,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表现出色,大放光芒,这人就是有着「四绝技」的王耀南。

【二 、王耀南的「四绝技」】

王耀南的「四绝技」,说起来其实挺平常:架桥、埋地雷、搞爆破还有构筑工事。

但要是谁因为这个就小看了他,那就错得离谱啦。

先来讲「架桥」这事儿,红一方面军长征的时候过了 22 条河,每条河上的桥那可都是「生命桥」。

要是没这些桥,大部队就过不了河,只能跟追来的敌人拼命打,可敌军的人数比咱们多得多,最后的结局那还用说。

1934 年 10 月,王耀南领了个任务,得带着人在 4 天时间把 5 座横跨 600 米河面的浮桥给架好。

而且因为要隐蔽,只能在晚上干活儿,实际施工的时间直接少了一大半。

另外,因为是在夜里施工,工兵们瞧不清指挥员的旗语,施工的效率也就成了问题。

为了让任务能顺利完成,当时周总理甚至亲自跑到现场查看,还给出了一些具体的指示。

最终王耀南按时完成了架桥的任务,「万里长征」就这么开始了。

再说说「爆破」,这主要说的是炸城墙,就像 1940 年打响的榆辽战役那样。

那时候,敌方守这座城的也就 400 多人。

不过他们占着地理的优势,还让飞机放毒气来掩护,给咱们部队造成了挺大的麻烦,在这种情况下,王耀南接到命令去支援。

考察完现场,王耀南觉得能从榆辽公路那个方向实现突破。

公路两边存在好多废弃的房子,王耀南直接领着人钻进了这些屋子,接着凭借断壁残垣作遮挡,挖了一条能通到城墙根儿下的地道。

好容易挖到城墙根儿了,可怎么给「药室」装炸药却成了大难题。

初步估计一下,要爆破城墙,起码得装填 1500 多公斤的炸药。

王耀南他们没啥更好的招儿,就将炸药分成小份儿装袋,接着把炸药袋捆在自己身上,顺着地道一路爬到城墙根儿底下。

没过多久,大家的皮肤都给磨破了,可谁也没抱怨。

最后靠着大家一起使劲,把城墙炸出了二十多米的大口子,咱们的战士趁机攻城,一下子就把敌人消灭了,把地方的阵地给拿下了。

要说「地雷」,那可是王耀南的「拿手本事」。1934 年反「围剿」期间,王耀南就提议能够制造「延时地雷」来阻挡敌军。

不过那时候这个设想挺粗糙的,后来他在这基础上,弄出了一套完备的布雷技巧。

为了不让地雷伤到老百姓,王耀南给地雷战的战术定了个原则,叫「不见日军不挂弦」,意思是只有清楚看到日军的行动方向了,才能给地雷装上激发装置。

不管是论他的技术,还是讲他的素养,他都能担得起「地雷战王」这一称号。

最后讲讲「构筑」,就这俩字,涵盖了像「地道」这类的好多防御工事。

王耀南负责建造了八路军的黄崖洞兵工厂,1941 年咱们军 300 来个战士靠着这间兵工厂的防御工事对抗敌军,居然成功挡住了 6000 多个敌人!

后来,王耀南又被派到临汾前线搞防御工事的修建。

他带着战士们在当地挖了好多作战坑道和掩护坑道,给临汾战役的胜利提供了很大保障,这让他获得了毛主席等人的共同称赞。

抗美援朝刚开始的时候,毛主席就打算让王耀南去朝鲜战场大显身手,彭德怀总司令也多次说,盼望王耀南解决志愿军防空还有防重炮的问题。

【三 、「地道战」在朝鲜战场】

我军刚构筑坑道防御工事不久,上甘岭战役就打响了。

正是这场战役,把我军地道战的水平充分检验了出来,让世界人民大为震撼!

志愿军一开始在战场上挖的坑道是「J」型的,这样能有挺大机会躲开杀伤。

但要是敌军炮弹太过密集,或者有炮弹正好落在战壕坑洞跟前,战士们还是容易受到影响。

于是,后来大家改成挖「U」型坑道,要是敌方火力覆盖过来,战士们就躲进坑道;

敌人想要占领咱们的阵地,战士们马上冲出去跟敌人开打,结果伤亡大大减少了。

彭德怀听说这个好消息后,亲自钻进坑道去看了看,出来就夸赞说:

「这发明创造太牛啦!」

就连苏联那边都知晓了我军坑道作战的长处,有苏联顾问打听这是谁想出来的,咱们这边回应:

「这是群众搞出来的。」

事实确实是这样,王耀南等人在修建坑道防御工事的时候贡献巨大,可志愿军战士们不光是去执行,还进行了改进,也应该被记住。

关于坑道战的起源,咱们前面提到过,那确实是「先人的智慧」。

王耀南因为在战争时期表现出色,1955 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后来还当过解放军工程兵副司令员。

真不敢想,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到底是咋建成一座地下长城的,要知道那时候志愿军战士连基本工具都缺,就连铁炉都得临时弄起来。

就在如此艰苦的环境里头,他们靠着捡来的炮弹皮跟武器残骸,造出了好多钢钎铁锤。

又把敌人发射来没爆炸的炮弹里的炸药给拆出来,挖出了差不多万米长的坑道,还挖出了好几万米长的新堑壕和交通壕。

敌军在短暂占领了表面阵地后,还想方设法迫害退守坑道的志愿军,通过通风口往坑道里灌瓦斯、毒气,想要把志愿军给毒死在坑道里。

还在坑道顶部安放炸药,打算把地道给炸垮,把志愿军战士们给活埋了。

不过,敌人的那些阴谋手段一个都没成功。

志愿军战士们一边守护着坑道,一边常常搞夜袭,把敌军折腾得够呛,最后敌军没办法,只好从阵地上撤了。

一座上甘岭,变成了敌人怎么也攻不破的「东方堡垒」。

直到现在,一说起地道战跟上甘岭战役,美国人还是心里发怵,这就足以表明咱军队的「杀手锏」威慑力有多强。

当然,「地道战」不是只有咱们用,在一战、二战还有后来的冷战时候,国外也出现了好多经典的地道战例子。

【四 、地道战】

先来讲讲一战那时候,不知道大伙有没有听说过 1917 年发生的「法国阿拉斯地道战」?

阿拉斯处在法国北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它曾是同盟国跟协约国抢夺的重点区域。

谁拿下阿拉斯,谁就能瞅见巴黎,然后掌控整个法国。

为了对付同盟军,英法联军专门在阿拉斯的地下挖出了庞大的「地道迷宫」。

靠着提前修的好多地道,英法联军最后没费多大劲儿,就把整场战役打赢了,这使得阿拉斯地道战在世界战争史上有了重要地位。

二战那会,还有咱们都熟悉的「乌克兰敖德萨地道战」。

只不过在那个时候,「攻守的形势不一样啦」,苏军是进攻的,而德军是守着城池的。

不过挺有戏剧性的,守城的德军压根不知道地下有两三千公里的地道,倒是进攻的苏军在当地人帮忙下先知道了这回事。

于是苏军靠着地道搞偷袭,把德军的军火库直接给炸了,一下就把这场战斗的胜局给定下来了。

要说冷战那时候,比较出名的得是「柏林地道战」,这一回主要是冷战双方的特工在柏林墙下面相互较量。

从结果来讲,苏联克格勃更厉害些,他们不光揭穿了英美挖地道这回事,还成功护住了自家的情报人员布莱克。

这些只是有名的地道战例子,另外日本、越南在这方面也挺在行,可要是跟咱们国家比,那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我们自己精通地道战不说,还特别愿意把这种战术教给别人。

志愿军在从朝鲜撤离前,就把相关技术留给了他们,这里面最重要的是「七防」——

空、炮、毒、雨、潮、火、寒 。

朝鲜那边也特别重视,1968 年的时候金日成在一次重要的会议上讲过:

在把防御战搞好的同时,咱们得开辟第二战线,得提前准备好能钻进敌军里头的地道……

金日成说的敌军,指的是美韩军队。

在金日成的指示下,朝鲜这边又修建了好多地道,把韩国那边给愁坏了。

就拿 1974 年的一次巡查来讲,他们没想到地下有一条长达 3000 多米的地道,而且这地道的出口距离首尔才不过 60 公里。

打那往后,韩国就玩命地找地道,当中有的地道出口比之前那条离首尔还近,有的地道里居然还铺了轨道……

而作为地道战的典型代表,王耀南后来组织作家跟艺术家,把过去的经典战例改成了电影,让后人去学习和了解。

因为影片时长有限,好多经典故事没能在电影里呈现出来,但是人民战争的基本思想展现得特别详细,所以被称作「人民战争的教学片」也就不奇怪了。

希望大伙能从王耀南的事儿里学到些东西,也能从地道战的例子里受到启发,努力让自己拥有善于发现、懂得变通的好品质,做一个对国家集体有作用的人。

【参考资料】

【「王者」王耀南】 人民政协报

【地道战充满神秘】 北京日报

【坚如磐石的防御工事——记上甘岭前沿的坑道作战】人民网